[討論] 日本箏與中國箏之比較─構造、義爪

看板ClassicMusic作者 (doco.kghs.net)時間13年前 (2010/10/27 12:01),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由於開設了一個介紹日本傳統音樂及文化的blog, 日本樂器以日本箏及三味線為主。 因此請日本箏&古箏演奏者,提供資料撰寫了一篇中國箏及日本箏的比較, 轉貼在這裡,還請各位不吝給與指教及批評,謝謝。 原文出處:MIYABI日本傳統文化(附照片) http://miyabi-taiwan.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27.html 日本箏,日文名為「箏」(こと,koto),為易於分辨,稱之為「日本箏」。 與中國箏(古箏)屬同一源流,現今二者卻以完全不同的風貌呈現。本篇文章 ,針對構造、義爪(指甲)兩個項目,來做簡單比較。 【構造】 日本箏   現今廣泛流傳於日本,我們稱之為「こと(koto)」的箏,是指十三絃制的 箏。日本箏從中國唐朝時期傳入日本,至今仍保留著十三絃的絃數,雖然其形體 構造隨著各時期的工藝文化與箏樂歷史美學轉變(宮廷樂箏、寺院筑紫箏、民間 俗箏),而有若干變化,但形制基本上保留了唐制十三絃箏的傳統,並以「龍」 的形象來為箏的各部位命名。 關於日本箏的箏柱,古代曾使用木製,但現代大多以象牙或塑膠製,顏色為 白色。一套箏柱中包括了:十二個「柱」,以及巾絃(第十三絃)專用的「巾柱 」(きんじ,kinji)一個,與小型的「小柱」(こじ,koji)一個,共十四個。   除了十三絃箏以外,明治之後發明了許多其他絃數的箏,為了使各類箏能擁 有最適合的張力音色,相繼發明了各種不同尺寸的柱, 如小柱、三段柱、五段 柱與親子柱等。 日本邦樂器普遍稱絃為「糸」(いと,ito)。日本箏的「糸」,一共有十三 條,分別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為、巾」為每條 絃命名。古代使用絹絲絃,而現代因為符合樂曲要求與實用價值,大多都改為用 尼龍絃。 明治時代之後,日本文化受到歐洲文化影響,音樂美學觀也逐漸改變,箏樂界開 始出現各式各樣的「新箏」,其中最為出名的,為日本箏大師宮城道雄所開發的 十七絃箏(1921年),是為了在合奏中當作低音樂器概念而製作出來的。1969年 ,箏演奏家野坂惠子(のさかけいこ,nosaka-keiko,1938-)在三木稔(みき  みのる,miki-minoru,1930-)協力下,推出二十絃(1969年製作,並於1971 年再加上一絃而成,由於新加的絃是為演奏法所設,稱為零絃,所以雖然實際上 有二十一絃,但還是稱為二十絃)。野坂更於1991年,再加寬音域擴增至二十五 絃箏。不論是二十絃或是二十五絃箏,都受到現今學習箏樂人的喜愛,並有大量 作品。 中國箏   中國箏流傳於亞洲地區(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有各種不同絃數 的古箏,現今最為常用與普及的為二十一絃箏。支撐絃的左岳山為S型,右岳山 為平直狀態,絃的兩端搭在岳山上,絃的右側固定於絃釘上,透過旋轉絃釘,可 以改變絃張力來控制音高。 箏柱以木頭製作,稱為箏柱或雁柱。基本上同一台箏所使用的每個箏柱都相 同,不像日本箏有巾柱及小柱的分別。絃的張力可以透過旋轉絃釘來改變,不像 日本箏的絃是使用人力綑綁固定,無法任意改變張力,只能透過調整箏柱來改變 音高。中國箏在轉調時,雖然也會移動箏柱,但基本上在演奏當中是不移動箏柱 的,而日本箏時常要在樂曲當中移動箏柱。 箏絃的部份,二十一絃箏以尼龍鋼絃為主(裡面為鋼絃,外面包覆一層尼龍 材質),但也有純粹使用鋼絃與絲絃的箏。 古箏在近幾十年來為突破音階限制與合奏需要,也相繼出現一些改革箏,如 高中低系列箏或蝴蝶箏等。 【義爪】   日本箏的義爪,因生田流與山田流兩大流派而有所不同。雖然同樣都是帶在 右手大拇指、食指與中指上,但生田流使用的是「角爪」(かくつめ,kakutsume) ,山田流用的是「丸爪」(まるつめ,marutsume),且隨著箏爪的不同,演奏法 與音樂也各自發展出個別的風格特色。   材質為象牙,輪(指套)的部份以皮或紙製作而成。   中國箏的指甲,材質主要為玳瑁製。以前彈古箏只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 ,但隨著古箏音樂的不斷發展,三根手指頭已不夠用,現在右手的無名指也戴上指 甲,並根據音樂的需要,左手也可戴假指甲。   從指甲也可看到中國箏與日本箏對於演奏法不同的追求。中國箏近十幾年來不 斷創新演奏法,甚至左手帶上指甲之後,也力求做到與右手一樣的各種指法,並因 此拓展了樂曲創作空間。而在不斷精進演奏法的時代裡,中國箏甚至保留著用演奏 者自己的指甲演奏的演奏法,由此看來,中國箏的演奏法多元且豐富。日本箏方面 ,雖然明治之後出現許多新箏,也流傳著兩大流派不同的指甲,但基本演奏法並沒 有太多的改變,在日本箏現代樂曲中,我們甚至可以看見許多由江戶時代流傳下來 的演奏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124.134.70

10/27 15:10, , 1F
Doco耶..給個推
10/27 15:10, 1F

10/27 19:42, , 2F
是馬拉美!:D 感謝推文啦
10/27 19:42, 2F

10/27 21:27, , 3F
長知識了..謝謝
10/27 21:27, 3F
文章代碼(AID): #1CnwGNhJ (Classic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