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深走過六十年 ── 彭蒙惠在華的宣教

看板Christianity作者 (Mike Hsyu)時間13年前 (2010/11/03 23:49), 編輯推噓10(10012)
留言22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分享一篇關於彭蒙惠老師的故事,原文刊登於基督日報2009-5-11。(抱歉 原文很長) 深深走過六十年 ── 彭蒙惠在華的宣教 在台灣學英文,有不少人都會想到空中英語教室,還有那一頭白髮的彭蒙惠 老師(Dr. Doris Brougham)。她來華 60 年,為台灣奉獻她一生中四分之三的 歲月;她是老師,也是宣教士,不但投入教育事業,還長年關心貧童、原住民和 監獄受刑人。她贏得所有台灣民眾的尊敬,被稱為「二千三百萬人的英語老師」。 彭蒙惠說,她來自美國西雅圖,和許多外籍宣教士一樣,從小生長在典型的 基督徒家庭,在父母和上帝的愛中成長。有一回,她聽牧師談起中國宣教的經歷 時,她舉手高喊:「我將來要去中國,幫助那裡人民的需要。」那時只是眾人眼 中金色捲髮碧眼圓臉的小女孩 ── 桃樂絲,Doris 在英文的原意是「神的禮物 」,大家都以為那只是小女孩的天真夢想,沒人當真 …… 那一年,彭蒙惠 12 歲,她在故鄉 ── 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教堂裡聽見 來自中國的佈道家計志文牧師說道:「在廣大的中國,有無數靈魂不曾聽過福音 ,有誰願意去 …。」她毫不猶疑的舉起手,卻只引來長輩們質疑的眼光。 誰,會對一個小女孩的承諾認真呢?但是,她從沒放棄 12 歲時所作的決定。 想不到,1948年,彭蒙惠在 21 歲時,放棄音樂學院的全額獎學金轉念聖經 學院,竟然通過內地會的考核,告別親愛的父母,孤身啟程前往距離家鄉一萬公 里遠的中國。誰也沒想到未曾離開過美國的女孩,她在孩提時的承諾,竟然可以 實現,並且持續了一生一世! 一連串的等 彭蒙惠搭了整整六個禮拜的貨輪(船),才從西雅圖抵達中國,正式投入海外 宣教士的行列。一批又一批的宣教士在差會的安排下,她先來到上海、安徽,入 境隨俗的穿上旗袍,也學著拿起筷子。六十年前的中國,外國人非常少見,更何 況是明眸皓齒的美國少女?彭蒙惠走在街上,不時引來人們的圍觀,還有人甚至 忍不住,伸手摸她的衣裳。 如同一般的宣教士,彭蒙惠先就讀語言學校。未料,抵達中國不到一年,甫 經日軍侵華的摧殘,國共內戰正熾,如火如荼,常常讀書到一半,聽到何方即將 淪陷,就得匆匆收拾行李,立刻準備逃難,開始逃難。 別說物資貧乏,走在街上是隆隆的槍炮聲、逃難的人潮。她印象最深的是在 上海,路邊或蹲或躺的難民,由於死去人數實在太多,人們只好任由雪片飄落在 成堆的屍體身上。而死掉的嬰孩,由於無力安葬,人們便把屍體用布包著,丟到 大戶人家門口,乞請代為安葬。 其次,則是從甘肅平涼,順沿六壁山的峭壁,直接向西走到蘭州的逃難之路 ,山路泥濘不堪,載人的卡車行進的速度很慢,偏偏走在前面的卡車又陷在泥沼 中拋錨了;身後又傳來「咻咻」的炮彈聲…,一整輛卡車沒有人敢入睡,也沒有 人敢交談。待車子轉往寧靜,第二天清晨起來,就聽到平涼已淪陷的消息。 彭蒙惠來華宣教的前兩年,她回憶起來,幾乎都是在逃難。不久,共產黨便 佔據大陸,彭蒙惠與宣教士們只得轉往香港。在難民營等候兩年多後,有些年輕 宣教士決定打回包國,也有的轉往日本。彭蒙惠聽說有許多中國人來到台灣,她 堅持自己對神的承諾:「那麼就到中國人最多的地方吧!」 香港是又悶又熱。那些年,除了極其突顯的逃難與戰爭印記,她在不經意之 間,學會了宣教的第一課:既然生命已不是自己的,即或情況的發展,連自己都 無言以對,那就順服吧 ── 相信全能主那雙大手必能掌控一切,人會誤判,但 祂絕不出錯。 不住的切割 有好幾次,彭蒙惠心想,雖然躲過了中國大陸的戰亂、槍彈,但自己可能是 在香港被熱死。好不容易,她確定要到台灣了,卻在離開香港前夕,收到父親因 為在粉刷地下室時,吸入過多噴漆毒氣,而意外致死的電報。她從上海到重慶、 蘭州、香港,三年的顛沛流離,還是隨時為災民服務。當時,她遠在美國的父親 過世,教會問她要不要回家鄉,她卻含著淚決定,要去「福爾摩沙」 ── 台灣 ,繼續奉獻。 彭蒙惠拿著電報,沉默好久 ── 她想起:父親的話不多,從事汽車修理, 在家時,老是這邊敲敲、那邊打打的。她還記得,自家地下室有一架父親的工作 檯,上面擺滿他的工具。是在哪個西雅圖多雨的午後,他決定要好好粉刷地下室 呢?莫不是想到孩子都長大了,需要有一個更大的空間? 當父親感覺呼吸困難,或許他第一個反應仍然是「沒關係,快做完了!」可 能接著,他心臟跳得越來越急促。那瞬間,想必他腦海中也閃過幾個離家在外的 孩子身影吧?赴波士頓學醫的哥哥?還有那個離家已四年多,卻仍羈留於香港的 小女兒? 聽到父親意外過世,彭蒙惠擔心母親,拍了電報回家:「妳要我回去嗎?」 母親卻回說:「妳不要回來,按照原訂的計畫去福爾摩沙,過一陣子我會去看妳 。」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彭蒙惠沒有返回美國,她帶著父親意外過世的電報,搭 上開往台灣的輪船。那是早春三月,海風料峭,那封電報一直緊緊貼著彭蒙惠深 棕色大衣的口袋。 她離開西雅圖時,即知返家一趟殊為不易,但她此時所想念的,豈只是院子 裡春來盛開的白色蘋果花,更是父親的身影啊!宣教士的功課,是不斷的切割自 己的喜好,然後讓神的旨意取代成為自己的心願,父親的去世是彭蒙惠面對艱難 的第一課。 不要怕吃苦 彭蒙惠在 1951 年上海轉至台灣宣教時,剛好 25 歲,她選擇眾人眼中的「 不毛之地」 ── 花蓮,從此與台灣結下半世紀的情緣。她走進原住民的故鄉, 用一把小喇叭與一雙共同舞蹈的腳,贏得他們的友誼,原住民還為她取了個原住 民的名字 — Ribix(意「山谷百合花」),足見原住民朋友對她的接納與信任。 她整整 5 年,天天攀山越嶺,探視老殘病弱的原住民;後來又到台中、台 北宣教,自製自錄廣播節目,向台灣人傳福音。當時,台灣較早開拓的西部沿海 城市,教會比較多,也是宣教士們理所當然的選擇。然而,彭蒙惠望著平展的台 灣地圖及所顯示的教會據點,注意到東半部的教會設點幾乎是一片空白,她聽到 有聲音輕輕對她說:「妳還年輕,不要怕吃苦。」那就是這個地方吧?她看到東 部沿海孤零零的一個地名 ── 花蓮。 台灣在五十年代,人口不過兩百萬人,彭蒙惠由台北到花蓮,此時沿海的公 路只能單向通車,並且唯一的公路局班車還是一個禮拜一趟或兩趟。她還記得, 自己和另一名宣教士搭火車到頭城火車站後,再等公路局班車,一連轉換了好幾 班車,才到花蓮。 到達花蓮之後,她住在差會為她承租的日式木屋,除了在美崙的教會教主日 學,也到玉山神學院教音樂,並且還跟門諾醫院的山地醫療工作人員,深入中央 山脈的原住民部落,去探望貧困的居民,這是她一生難忘的經驗! 原住民部落──一生難忘的經驗! 部落裡人們習慣把嚼食過的甘蔗渣,堆在床板下,惹得半夜老鼠到處亂竄 ── 而老鼠恰是少數會令彭蒙惠尖叫著快跑逃離開的動物之一。人們也好奇「 美國人」晚上睡覺會變什麼樣子,因而彭蒙惠睡到一半,睜開眼睛,只見黑暗中 ,身旁儘是一雙雙溜溜轉的眼珠子。「那時花蓮很少美國人,有時我和門諾醫院 去山上,很高的山上,連睡覺都有人在外面看,看我怎麼睡覺!還有時候,我去 街上吹小喇叭,教小孩主日學,也有人瞪著我看。」彭蒙惠說得神采飛揚,她金 髮碧眼的外表所引來的好奇,成為這她與這群朋友一個情誼的開始。 這些陌生又突兀的經驗,完全無礙於彭蒙惠與原住民間建立友誼,他們替她 取了一個原住民名字「利百加」;還會特別把族人心目中的人間美味 ── 鴨腳 和魚眼留給她吃。彭蒙惠從來沒想到這些也是可以吃的東西之一,看到她略帶驚 慌的表情,令原住民們竊笑起來了:「嗯?利百加也會有不敢吃的東西?」二十 幾歲的彭蒙惠拉不下臉,兀自辯解著:「哦!我不是不敢,我只是不喜歡。」 她是最深入原住民部落的傳教士之一。部落裡孩子清澈明亮的雙眼、老婦人 裂口而笑露出掉光牙齒的牙床…,不知為什麼總那麼容易打動彭蒙惠的心,迄今 她仍由衷喜愛原住民的音樂旋律與歌謠。 七十二變祕訣 因為教主日學,她發現台灣的兒童詩歌極少,於是和友人著手翻譯詩歌,並 編輯成《兒童讚美》一書。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我們心中兩個王,看看哪個 對我強?一個叫我下地獄,一個叫我上天堂…」、「來信耶穌,來信耶穌,來信 耶穌現在…」即出於她們當時翻譯之手。 六零年代初期的台灣最流行的娛樂就是聽廣播。有一天,她看到英文報紙上 刊載著「收錄音機」的拍賣廣告,就想到每天晚間中國廣播公司的《廣播戲劇》 播出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聚集在收錄音機前的盛況。假設有一個有趣又吸引人的 福音廣播節目,不就可以讓每個人聽到福音?這不就像中國西遊記的猴子,可以 七十二變,走入千門萬戶之中嗎?於是,彭蒙惠買了一台收錄音機,邊看說明書 邊自行組裝 ── 其實,那也是全台灣販售的第一部收錄音機。 就這樣,彭蒙惠為了廣為宣傳神的愛,她心思靈敏地用土法煉鋼,在花蓮製 作出台灣第一個福音廣播節目,並隨著錄製規模的擴大搬到台中和台北。一個轉 念:「為什麼我不利用廣播來傳福音呢?」就在她積極奔走、節儉儲蓄下完成了 行動錄音室,製作出當年第一個福音廣播節目;這個雖小猶光的創意成為神使用 的一個美麗的器皿。她談起當時製作節目克難的情形,回憶著說道:「錄音室是 由一間鋪榻榻米的日式房間改裝的,夏天天氣熱,沒有通風設備,只好買冰塊, 用電風扇從室外把涼風吹進來。有時,實在熱得受不了,只有穿游泳衣,每隔一 段時間出去沖沖涼,清清頭腦。」彭蒙惠還說:「那時我們做節目都現場做的, 有的時候,上節目的人遲到了,我就吹小喇叭,有一次一次吹到時間沒了,請的 人還沒來,我心想這也不錯,那天節目的主題就算是『彭蒙惠小喇叭獨奏』嘛! 」原本音樂的工場結合廣播媒體,彭蒙惠偕同一群服事團的同工一起禱告尋求神 的帶領,在1960 年四月正式成立「中華救世廣播團」(Overseas Radio Inc.); 這時,彭蒙惠在她的第二個家鄉 ──台北落腳。 時間會療傷 彭蒙惠在逐步開展事工的同時,她收到另一封電報,被告知母親因糖尿病突 發,病逝的消息。是母親呢!她多想回家看看,但是她買不起機票,沒回家鄉奔 喪。在她得知消息的那天下午,她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幾乎毫無意識的繞行花蓮 市區、巷道、田野…;她流著淚遊蕩在海邊,旋又重回工作崗位。她想到母親如 何在有限的預算下,為了讓八個孩子都得到溫飽,總是帶著孩子們去買二手衣, 買隔夜的麵包,甚至自己到海邊撿蚌殼,摘果子;她還記得,媽媽每次烤好蛋糕 ,總偷偷先塞一塊給她解解饞;還有父親病逝時,母親囑咐彭蒙惠不要回去,她 答應要到花蓮來看彭蒙惠…。如果,早知道這麼三、四年內會連失雙親,她是否 還要到中國來呢?她不知道啊! 換個角度看,如今雙親都不在人世了,她豈不是可以更加毫無後顧之憂的為 福音全力以赴?儘管在理性上可以譬解,但是彭蒙惠的心還是空洞洞的。每當看 到母親背著的襁褓中的嬰兒,看見啼哭抱住媽媽大腿的孩子,甚或扶持母親走在 路上的中年男子,都讓她喉頭漲得滿滿的。沒關係,時間總會捱過的;感覺,有 一天也會慢慢淡去。「那時,我想念媽媽,就一個人躲進放棉被的日式櫃子中偷 哭。」但是在人前,彭蒙惠打起精神,安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父、母親都走了,在美國,彭蒙惠再無足以牽掛的人。她全心全意,守在台 灣。 誰奪我的心 彭蒙惠在花蓮待了五年,其間三年,有羅以的身影在其中。羅以,是門諾醫 院醫療團的一員,年齡相近又談得來,很容易他們就發展成為男女朋友。羅以不 時提到自己家鄉的連綿麥田,以及特別恬靜的黃昏景色 ── 這恰好就是彭蒙惠 的夢啊!她喜歡烤蛋糕,煮一大桌子菜,然後看人把每盤菜吃得盤底朝天;她也 喜歡小孩,每次看到孩子,她總要蹲下身子,凝視他們的胖臉,怎麼樣也看不厭 。能和所愛的人共組一個家庭,這真是人生莫大的祝福啊! 其間,羅以因越戰被調往越南,兩名感情堅定的年輕男女在機場話別,有感 情但亦有企盼。他離開的那一年,彭蒙惠正在開展福音工作,她到市集廣場吹小 喇叭,自己訓練兒童唱詩班,還有定期播出、做得越來越順手的福音廣播,也引 起廣播電台的注意。再加上,自己不時要接待特地從中央山脈遠道走下來的原住 民朋友,進行探訪工作等。彭蒙惠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每次收到羅以的信,依 然令她嘴角的笑意怎麼也掩不住 ── 她才二十幾歲,還有什麼事比異性的戀慕 ,更能奪去她的心呢? 羅以結束越南美軍的支援工作,在返台後,彭蒙惠才突然發現有一件迫切要 面對的現實 ── 羅以工作結束,將要回美國。但是她呢?她是否準備好也跟著 回去?兩人談及未來時,正值太平洋畔晨露未晞的夏日上午,是在彭蒙惠日式木 造平房外的院子裡;玉蘭吐蕊,茉莉花也沁出甜香 ── 好一幅濃烈的南國風情 。羅以湛藍的眼睛是懇切而迫切的,他用一雙溫暖的手輕輕握住彭蒙惠說:「我 們一起回家吧!回到家,妳還可以繼續服事神,我們可以開放家庭,我們的孩子 也會服事祂。」 羅以離去後,彭蒙惠的心如鐘擺,一下子東,一會兒又西,怎麼也找不到安 定處。自她來華宣教,曾有過幾度猶豫:一是父親去世時,她想回家看媽媽,但 母親的鼓勵,讓她放心地留在台灣。之後,母親突然去世了,那一次天崩地裂的 錐心之痛,讓她不習慣流淚,卻變得眼前不知幾度模糊。她終於知道,世界上再 無一事,能如父母般會牽動她的心了。而此際 ── 親愛的羅以…。他說得極好 ,要服事,到任何地方都可以;甚至一個家庭所能做的,遠比一個人更多元、觸 角更廣。 只是彭蒙惠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心中有那忐忑敲擊的心跳,她絕對不怕面 對真實的自己。接連幾天,她如常工作,亦嘗試說服自己:「這些工作返美亦皆 可行。」但更多時候,她問自己:「為什麼?」終於,她在見到羅以之際,神思 清明,整個人恍然大悟。她說:「我不能跟你回去。」 「為什麼?我不是說 …。」 「你說的都是對的。但對我來說,神要我留在台灣,而我若是告訴自己,回 美國仍然可以服事;那麼,我就是騙自己 …。」 彭蒙惠不願離開台灣,拒絕男友求婚。那時,彭蒙惠已經 28 歲,如果她想 要結婚的話,羅以很可能是她最後一次的機會;更何況,她是愛他的。當羅以失 望的搭機返回美國時,彭蒙惠獨自騎著機車來到機場附近的高地上,望著漸行漸 遠的飛機,她知道他已經走出她的人生。彭蒙惠犧牲了親情,也犧牲了愛情,與 不能留在台灣的男友分離;最後,彭蒙惠,黑髮變白髮,背也駝了,終身未婚。 空中英語教室 不久,為了大眾傳播媒體製作上的需要,彭蒙惠輾轉來到台北,並站在於花 蓮製作福音廣播節目的基礎上,推展她使用大眾媒體傳福音的異象。1960年,她 創立「救世傳播協會」Overseas Radio & Television Inc. (簡稱ORTV),所製 作的廣播節目,曾創造出每天均播出 18 小時福音節目之紀錄。當時,台灣引進 電視,宣教媒體自然也從廣播,擴及電視、音樂佈道、英語教學媒體等多元化方 式。彭蒙惠緊抓這股媒體潮,成立了「天韻詩班」,製作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基 督教節目「天韻歌聲」,於電視台一連播出 14 年。而天韻詩班以和聲醇美著名 ,則是台灣第一支遠征海外的音樂宣教團隊。 彭蒙惠的精力無限,不斷因應時代的變遷與需求提出不同的發展構想。在草 創的五年當中,中華救世廣播團除了廣播節目外,也製作幻燈片簡介、發行聖樂 唱片、擴建錄音室、拍攝宣教影片、也跨足電視媒體。即使傳媒潮流如何變化, 她唯一持守的是在基督信仰中的原則。1962年,教育部委託復興電台製作一個具 有代表性的英語教學節目,很自然地便將廣播經驗豐富又熱心的「老外」彭蒙惠 ── 這位願意留在台灣的少數外國人之一,列為優先合作人選。於是,教育部 邀請她為台灣人製作英語教學的廣播節目。 那些年,台灣的經濟還在萌芽;彭蒙惠發現,她屢屢幫行政官員潤飾在國際 會議上的演講稿,而且台灣年輕人因為英語能力不好,又沒錢學英文,在國際會 議上無法跟外國人交流,實在很可惜。因此,她沒有太多猶豫,就決心投入英語 教學:「台灣人更需要我的幫助,我教他們英文、可以幫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 )」。在那個台灣還處處是農田、老被外國人視為落後地方,彭蒙惠已抱持著「 要讓台灣人學習當國際人」的理念,用心設計《空中英語教室》等多本雜誌的教 材,把英語教學廣播節目當成生動的會話教室來經營,逐日引領眾多渴望提升英 語能力的聽眾,掌握邁向國際的鑰匙。 當時,雖然已有英語廣播教學節目,卻千篇一律的是 "This is a book."( 這是一本書)」等生硬教法。彭蒙惠表示:「在決定節目型態以前,我們也聽了 當時一些教英語的節目,也看很多教英語的書。我們就想,好像太一板一眼,像 教一個單字 chair,後面就說 "This is a chair." 教文法,也都是講規則;這 樣,學生不太會喜歡,所以我們就想到要把單字和文法,都融合在一起,像是讀 一篇文章,有單字、有句子、有文法,還可以學到新觀念。」當時企劃「空中英 語教室」廣播教學節目時,花費相當多的心思,在一系列的教學下來,學生們不 但喜歡上英語,也從而建立他們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帶他們認識神,成為他們 一生的朋友(A friend for life .)。 彭蒙惠為了提升聽眾學英文的興趣,就把「單字、句子、文法和新觀念都融 合在一起」的文章當成教材,邀請英文程度還不錯的聽眾到現場一起錄音,使廣 播錄音間變成一個真正能夠互動的教室,將熱絡的會話氣氛傳達給收音機前的聽 眾,果然一推出後就大受好評。彭蒙惠以首創的教室對話型態,於 1962 年8月1 日開設「空中英語教室」英語教學節目 ──「空中英語教室」廣播節目正式開播。 為了充實空中英語教室的內容,彭蒙惠每個月至少看十本以上的英文雜誌, 更從美國訂閱最新的書摘大全,將全世界的新知吸收消化後,才改寫成通俗易懂 的空中英語教室教材。同年,文學大師林語堂要製作一套中學英語教科書,更指 定素昧平生的彭蒙惠錄製錄音帶。從此,彭蒙惠更與林語堂夫婦成為好朋友,還 常常到林家品嚐林夫人拿手的廈門菜。 彭蒙惠的中心教學理念是「不只是教英文,也要教看法(ideas)」。早期, 教材內容不但教聽眾們「怎麼搭飛機、怎麼跟外國人介紹台灣文化」等內容,更 廣納旅遊、科學、醫學和環保新知。多年前,她在雜誌中曾介紹腦部斷層掃描, 提醒聽眾注意腦瘤的症狀,一位當爸爸的聽眾發現兒子有類似症狀,立刻帶兒子 去榮總檢查,因此開刀獲救。一般人都認為教英文很賺錢,但彭蒙惠堅持「這本 雜誌要教人家有用的知識,作教育事業卻想賺錢是不應該的」,「收益」從來不 是最主要的考量。 透過空中英語教室的雜誌、廣播及電視教學,彭老師的學生遍及台灣、中國 大陸以及世界的華語人口,過去 46 年來,彭蒙惠與「空中英語教室」,正是唯 一陪伴台灣民眾成長,把台灣推向國際的英語教學雜誌。凡學過英語的人,必對 「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耳熟能詳,甚至獲益匪淺,讓數不清的學生 有走向世界的機會! 從民國六十三年到現在,彭蒙惠到八十二歲的還是總編輯 ── 也是台灣年 紀最大,而且是資歷最久的總編輯。三十多年來,她堅持不放手總編輯的工作。 她沒有孩子,這幾本英語雜誌就是她一手帶大的「孩子」,嚴選題材、字字講究 ,確定信念的正確傳播。彭蒙惠每天七點多到公司,工作時間超過 15 個小時, 事必躬親,雜誌上的每篇文章都要她審核過。 彭蒙惠從民國五十一年開始編寫兩張紙的講義至今,她為台灣的英語教學環 境奠下根基。曾經負責編輯國、高中英語教科書的前師大英語系教授施玉惠認同 地表示:「她(彭蒙惠)一直想把台灣的英語教育提升起來,所以教學認真、取 材也用心,我們在編教科書的時候,常常藉助於《空中英語教室》。」 除了空中英語教室,彭老師亦曾於大專院校、私人企業與政府機關教授英語 ,她生活、趣味而人性的教學方式,至今仍為學生們津津樂道。隨著空中英語教 室規模的擴大,為了鼓勵青年學子加強英語的學習,彭蒙惠老師於 1994 年將盈 餘拿來創立「彭蒙惠教育獎學金」,分為研究所、大學和高中職三組;只要是家 境困難的學生讀好英文,就有機會得到獎學金的鼓勵。每次審核申請資料時,彭 蒙惠總是不捨得放棄任何一位需要幫助的人,最後通過申請的人往往是原本限定 員額的兩倍。彭老師表明設立獎學金的目的,只是盡她所能的,要讓年輕的孩子 知道,有人關心也在乎他們在英語方面的努力。  彭蒙惠對弱勢族群更關心,多年來四處奔走募款,每年與展望會合作為原住 民孩子舉辦暑假山地英語營;又與民間機構合作,每月由「空中英語教室」老師 為偏遠山區的孩子上英語課。在台灣奉獻半個世紀,彭蒙惠數度錯失了姻緣機會 ,但一生樂於助人的她只是笑著說:「如果我結婚生了小孩,我一定會專注在教 育自己的小孩上,就沒有精力去幫忙到很多小孩了。」 彭蒙惠的關懷觸角更延伸到社會邊緣人,包括監獄受刑人、戒治中的煙毒犯 、危難家庭。她將「空中英語教室」雜誌送到各個監獄,鼓勵受刑人努力充實自 我;並安排天韻合唱團深入各個海內外戒毒中心、監獄、看守所演唱,鼓勵戒治 者和受刑人要堅持下去;她更為犯罪受害人家屬舉辦「疼惜之夜」等關懷活動。 她總是說:「要讓他們知道,有人在陪伴他們。」 彭蒙惠說,她對台灣有道不盡的愛和牽掛。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台灣 局勢動盪不安,許多人忙著申請赴美定居時,她選擇留在台灣,更率先捐款,主 動寫信給美國國會議員,強調台灣安全在亞洲和平上的重要性。後來,在歐洲的 「全球禱告週」上,更走上主席台,要求全世界基督徒為台灣的安全守望禱告。 921 地震發生時,她也要求「空中英語教室」員工前進災區:「哪裡需要我們, 我們就去哪裡。」 2001年 9月17日納利颱風襲台,大直也未能倖免淹水。光是硬體環境,「救 世傳播協會」損失超過台幣七千萬元,極為慘重。會長洪善群回憶說:「恢復交 通那天,當工作人員趕來公司,看到滿目瘡痍的樣子,有的人甚至哭了,看過去 ,最一如往常的只有 Doris (彭蒙惠)!她帶著大家在大門口外唱歌、禱告。」 損失這麼大,難道她一點都不在乎?彭蒙惠跟大家說:「不管任何環境,我們都 要感謝,你知道嗎?在台灣的前三十年,我都是騎單車的,我本來就是什麼都沒 有,沒有一件東西是我該得到的,一切都是恩典!」彭蒙惠豁達的態度源自她的 信仰:「這些東西最美好的時刻我們已經使用,神當時可以給,將來也會繼續給」。 彭蒙惠老師的教育生涯一路走來,因者她為華人學生英文教學的努力,曾獲 得師鐸獎、台北市榮譽市民、內政部公益事業獎等許多的獎項。她為每一個獎感 謝的同時,得到最大的回饋,就是看著華人學生的英文能力逐年地進步。 台灣早已經是彭蒙惠的第二故鄉了,她住在這裡很習慣;多年前,她已取得 中華民國的永久居留權,決心要在這裡終老。彭蒙惠拿到永久居留權的剎那,很 高興、很安慰,因為以後不用再拿護照,才能到台灣各地去;她早就已經不再是 外國人,而是跟台灣人一樣了。當時,內政部長余政憲親自頒永久居留權給彭蒙 惠,她覺得自己實在有點不好意思,認為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貢獻。因為神給彭 蒙惠那麼多愛,台灣人也對她很好,她覺得自己不管是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彭 蒙惠細想起來,她來台灣 50 年,沒有一天自己覺得是被犧牲的。 2002年,她獲總統親頒象徵中華民國文官階級最高榮譽的「紫色景星大綬勳 章」,當時總統府所發布的新聞稿即以「象徵二千三百萬人的最高敬意」為標題。 彭蒙惠學歷: 1991 年 - 西雅圖太平洋大學榮譽人文博士 1988 年 - 洛杉磯亞蘇莎太平洋大學榮譽人文博士 1986 年 - 加州太平洋州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1986 年 - 洛杉磯太平洋西部大學大眾傳播碩士 1948 年 -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遠東研究學士 獲頒獎項摘要: 2004 年 - 史懷哲教師獎 2004 年 - 國際溝通與領導獎 2004 年 - 獲選「年度風雲女性」並頒發「燭光獎」 2002 年 - 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1989 年 - 金鼎獎特別獎 1986 年 - 教育部「推行社會教育有功人員」個人獎 1984 年 - 全國優良教師「師鐸獎」特別獎 1983 年 - 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在獎章動章及掌聲的背後,彭蒙惠在台的宣教工作仍不曾中輟。彭蒙惠把自己 給了台灣,以前教會給她的薪水,她也多半捐出。在救世傳播協會創立之初,彭蒙 惠僅靠著美國母會每月 120元美金的薪俸維持營運;同仁們也並沒有固定的薪水, 誰家裡有需要,就把錢先拿去用。曾經,經濟困窘到無法支付廠商的費用時,她賣 掉友人贈送的首飾、心愛的鋼琴,其中甚至包括父親唯一留給她的唯一遺物 ── 一支她保留近30年,且隨身攜帶多年的小喇叭。 待「救世傳播協會」的經濟逐漸好轉,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辦公大樓之後, 彭蒙惠仍從未想過要為自己買一幢房子。清晨,彭蒙惠不到七點就出現在救傳大門 口,對八點上班的救傳而言,她幾乎都是最早到公司的前幾名。這些年,因救世傳 播協會辦公室所在的大直地區,興建許多高樓,車位一位難求,彭蒙惠為了找停車 位,只好每天準時 5點下班。救世傳播協會會長 ── 洪善群勸她把家搬到附設停 車場的電梯大樓,但她只一味的搖搖頭,「沒關係,找不到停車位就多繞幾圈嘛!」 可是,除了台北總社事務之外,她還要對海外五個分社進行業務指示,那麼早 下班,她哪處理得完公事呢?她說:「反正我回家還可以用電腦繼續工作呀!」的 確,電腦網路的發達,讓她可以隨時更新對世界新知的了解,也讓她更加了解各地 宣教的需要。 當她看到哈薩克要籌建福音電視台;聽說回教世界有好些年輕宣教士;還有非 洲也有台灣的基督徒投身宣教…,對她來說,絕不只是聽聽而已,而是真的付諸行 動 ── 迄今,救傳每週的早禱會,總有一天特別開放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宣教士, 分享他們的宣教工作。她沒有辦法去到每個有需要的地方,但是她關心每個宣教地 區的需要。 彭蒙惠來華 60 年,她最大的感想是,她自己和台灣人一起經歷幾十年的風風 雨雨,早已把自己當成台灣人,如今更珍惜自己是台灣人的身分;她也想告訴台灣 人,要看重自己、珍惜這片土地,更要有方向、有盼望、有視野,大家一起手拉手 為台灣努力,「Keep on going」永遠不要放棄。 「施比受更有福」是彭蒙惠一生的信念。聖經說,神最大的恩賜是「愛」,「 愛人」便是神賜給人的天賦;神給了我們多少愛,我們就該為別人付出同等的愛。 她彭蒙惠謙虛地表示,她所給出去的,其實只有一點點,卻看到別人因為這一點點 付出,得到很大的發展,就是她最高興的收穫了。  彭蒙惠一直相信,如果這輩子所有的事情都只為自己而做,是不會得到真正的 滿足的。雖然很多人覺得台灣的交通很亂、空氣不太好,她還是喜歡台灣,她最愛 的,就是這裡的人、這裡的人情味。她曾經去澳洲潛水,那裡的確美得不得了;但 是,她卻不想住在那裡,因為她所愛的人都不在那裡。  彭蒙惠覺得外國人來台灣,可以做的事情其實不多。但是,台灣人的優點是很 勤奮努力,只要得到一點外來的幫助,就會想盡辦法自己站起來,尤其是老一輩的 人,他們的做事態度讓人很感動,看到他們的努力,她自己也做得更起勁。  彭蒙惠對台灣未來的期許,是想呼籲的是政府要特別注重對年輕人的教育。她 很擔心年輕人一天到晚收看新聞報導,看到貪污、吸毒等等事情都是不好的榜樣, 但教育系統應該是要早一點幫助年輕人,從小建立「看重別人,不要太自私」的價 值觀。  台灣在很窮困的時代,有許多外國人飄洋過海來此幫忙,現在台灣富裕了,我 們也看到有些台灣人願意到非洲等第三世界的國家去幫忙。為了讓這種愛的循環能 一直傳遞下去,台灣真的要多注意年輕人的心靈教育。 從彭蒙惠走進「救世傳播協會」大門的身影,依稀可見昔日那個受到中國牧師 鼓舞,不顧眾人目光,勇敢舉起手立願如此的金色捲髮 12 歲小女孩的模樣…「我 要留在有中國人的地方,為中國人服務。」 -- ┌─┬─╰┬─╮ 願˙謝鴻文 by mikehsyu │┌┴┐╭┴─╮ │├─┤├──┤ >為這塊土地 我誠心祈禱 願主的真理若光全地遍照 │╰┬╯├──┤ >為這個城市 我謙卑尋找 願主的活命臨到這的百姓 ││││╰┬┬╯ >阮全能阿爸天父 願你國降臨 願貧窮與悲傷 離開咱的心中 │╯││╭╯│ >阮全能阿爸天父 願你國降臨 願盼望與喜樂 永遠惦咱心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2.31.150

11/03 23:53, , 1F
台灣人表示:我不是中國人
11/03 23:53, 1F

11/04 00:03, , 2F
這世間的一切都會過去 唯有人靈魂的得救與否才是重點
11/04 00:03, 2F

11/04 00:04, , 3F
樓上為何忽然有此感慨? 難道是觸及傷心往事?
11/04 00:04, 3F

11/04 00:04, , 4F
台灣/中國都只是標籤 不要讓政治影響基督在我們身上的愛
11/04 00:04, 4F

11/04 00:04, , 5F
因為看到你在講台灣/中國 難道中國人我們就不傳福音?
11/04 00:04, 5F

11/04 00:06, , 6F
我不知道彭蒙惠有沒有跟中國人傳福音耶
11/04 00:06, 6F

11/04 00:06, , 7F
我個人是很希望跟中國人傳福音,那裡是上好的地土
11/04 00:06, 7F

11/04 00:07, , 8F
雖然我是台灣人,但我對中國很有感情
11/04 00:07, 8F

11/04 00:09, , 9F
內文有寫 彭蒙惠的前兩年都在中國(雖然逃難居多) 所以我想
11/04 00:09, 9F

11/04 00:10, , 10F
她應該也是有跟中國人傳福音 我們也當如此 事實上 我目前
11/04 00:10, 10F

11/04 00:11, , 11F
在北美的教會的使命就是向這邊當地的華人(學生)傳福音
11/04 00:11, 11F

11/04 00:14, , 12F
其實我是無國度主義者
11/04 00:14, 12F

11/04 02:18, , 13F
我想這篇文章只有提到華人..不管我們的政治立場如何..
11/04 02:18, 13F

11/04 02:19, , 14F
多數國民跟對岸的血緣比跟其他地方近是不可否認的
11/04 02:19, 14F

11/04 02:19, , 15F
不用在國籍上打轉..
11/04 02:19, 15F

11/04 09:04, , 16F
原來空中英語教室的背後還有這麼一段感人的故事~~
11/04 09:04, 16F

11/04 11:41, , 17F
很感動!!謝謝主耶穌!!
11/04 11:41, 17F

11/04 13:04, , 18F
好文推~
11/04 13:04, 18F

11/05 08:43, , 19F
感謝主 主的恩典夠我們用
11/05 08:43, 19F

11/05 20:21, , 20F
好文推! 感謝主 一切都是恩典!
11/05 20:21, 20F

11/10 21:23, , 21F
值得再三回顧!!這位美國來的姐妹想必在天上積攢了不少財寶!!
11/10 21:23, 21F

08/13 12:47, , 22F
我不知道彭蒙惠有沒有跟 https://noxiv.com
08/13 12:47, 22F
文章代碼(AID): #1CqOICtw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