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2 教育透視》戲曲教育 豈能靠開會解決

看板ChineseOpera作者 (歸蝶姬)時間15年前 (2008/10/02 22:0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教育透視》戲曲教育 豈能靠開會解決 【聯合報╱劉南芳/台灣歌仔戲班編劇(台北市)】 2008.10.02 03:05 am 教育部在九月份連續召開兩次會議,擬藉由「專家學者」的討論,訂定「戲曲人才培育計 畫」。 台灣戲曲人才的培育從復興劇校、小大鵬…到台灣戲曲專科學院,招牌越做越大,問題卻 越來越多。 台灣京劇的市場狹小,國立京劇團的位置早就被大師哥、大師姐們佔滿,京劇科的學生畢 業即是失業。歌仔戲科雖在「振興本土文化」的口號中建立,至今畢業的學生也是大規模 的轉行,因為業餘歌仔戲劇團養不起演員,在冷氣房練功的學生們又不能適應外台職業劇 團的流浪戲班生活,因此多年以來戲曲學院的「學校教育」和實際「就業環境」始終存在 著衝突與矛盾。 如今教育部終於關心到「戲曲人才養成」、想要「與民間劇團積極交流」,令人充滿期待 !但是看一下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召集人是林懷民,副召集人是國光劇團的魏海敏、當代 傳奇的吳興國…。林懷民因為自稱為「流浪的野台戲班」、所以成為歌仔戲專家了嗎? 這些有知名度的、站在台灣文化M型社會頂端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了解戲曲教育的實務問 題嗎?就算瞭解京劇,也能瞭解歌仔戲嗎?與會的一位歌仔戲資深藝人來找我,他說會議 全場幾乎都用國語發言,「不知道在講什麼?」然後「我們歌仔戲演員國語又講不通…」 ,他很生氣的告訴我,下次開會不要去了!「他們只是做做樣子給人家看!」 戲曲教育何其籠統,京劇、歌仔戲、客家戲可以混為一談嗎?這些劇種的生態和教學問題 是一樣的嗎?找一堆「大頭」來當召集人、副召集人,找一些民間藝人來背書,然後「本 計畫以朝專業學校為目標,透過會議逐項達成共識…」真想請問教育部,單單透過幾次會 議你們就可以瞭解「如何培養戲曲人才」了嗎? 報載衛生署請專家學者開會討論三聚氰胺標準,從早上九點開到下午,沒有絲毫結論;面 對股市引起金融風暴,也是緊急「開會」協商…。專家學者不針對特定議題做研究、做訪 查討論,只被要求在一個兩、三小時的會議後「背書」,以減免政府應負的責任,然後口 稱「信任專業」…。 「會議」如此萬能,如果我們的政府習慣用「會議」治國,要根本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怕 難上加難! 【2008/10/02 聯合報】@ http://udn.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39.73
文章代碼(AID): #18vDI5-S (Chinese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