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高甲戲

看板ChineseOpera作者 (我又不是偷照片賊哼哼)時間16年前 (2008/04/26 03: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戲劇團」來台交流,巡迴台南、台中等城市,最後一站壓軸演出來到 台北,可以讓台北城的觀眾藉此難得機會,一探「高甲戲」的全貌,且讓傳統戲曲愛好者 感受「台灣九甲戲」與「大陸高甲戲」異同。 演出時間地點 民國97年5月6日(二)晚上7:00 (6:00扮仙) 台北市霞海城隍廟廣場 主、協辦單位 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協辦贊助:台北市霞海城隍廟 演出單位:廈門市金蓮升高甲戲劇團 在台灣,日益興盛的傳統戲曲歌仔戲、客家採茶戲、北管戲、南管戲等表演是一般民眾較 為熟悉,然而已經式微褪色的「高甲戲」(或稱九甲戲)對台灣民眾而言卻是既陌生又熟 悉的。 高甲戲約在清代中葉傳入台灣,曾盛極一時,其中又以泉州移民聚集地區為主要據點,與 北管戲曲結合,形成本土化之「九甲戲」,因此風格上與大陸有所不同,臺灣藝人認為九 甲戲是以其「文戲武戲」交加、「南管北管」交加而得名,因此「九甲戲」又稱為「交加 戲」。臺灣之九甲戲經常與南管戲(梨園戲)混淆,許多九甲戲劇團自稱為南管戲劇團, 然而大家所熟悉的歌仔戲中【慢頭】、【緊疊仔】、【吟詩調】和【漿水】等曲調,即源 自高甲戲。臺灣九甲戲泛指經過改良的梨園戲與本土化的高甲戲。 目前臺灣已無純粹之九甲戲班,當歌仔戲興起之後,許多九甲戲劇團解散,或改演歌仔戲 。因此,本次透過「廈門市金蓮升高甲戲劇團」來台交流,巡迴台南、台中等城市,最後 一站壓軸演出來到台北,可以讓台北城的觀眾藉此難得機會,一探「高甲戲」的全貌,且 讓傳統戲曲愛好者感受「台灣九甲戲」與「大陸高甲戲」異同。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的前身是"天福興"高甲戲班。1931年,金門和同安蓮河的藝人重組 ,各取地名頭一個字,再加上大吉大利的"升"字,定名金蓮升戲班。 1951年,金蓮升戲班到廈門、漳州演出,獲得好評,遂留在廈門。1953年,正式命名為" 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 1960年,劇團赴京參加國慶獻禮,演出《屈原》、《海螺》、 《審陳三》,得到中央文化部充分肯定。途經上海、濟南、武漢等九都市巡迴演出,受到 專家和觀眾好評。1985年現代小戲《竹杠橋》、《爭牛》分獲全國農村題材現代小戲錄像 比賽一等獎、豐收獎。同年,高甲小戲《竹杠橋》在省第十六屆戲劇會演中獲劇本創作三 等獎。劇團藝術人才在國家級、華東區、福建省及廈門市舉辦的戲劇會演比賽中,獲一、 二、三等獎達百餘人次,擁有省級金牌、銀牌、銅牌獲得者數名。 1986、1988年,分別赴菲律賓馬尼拉、香港演出,場場暴滿,轟動一時。1994年應邀到台 灣參加台北"戲曲節"和高雄"戲劇季"演出,多家報紙載文,贊聲不絕;同時應邀赴金門作 為期一個半月的演出,是大陸首次赴金門的演出團契,觀眾人數達8萬人次,得到中央文 化部的表揚和政務院對台辦嘉獎。2001年又應邀赴台灣、金門演出,演出圓滿成功。2005 年再度赴金門參加"兩岸共慶中秋"巡迴演出,享譽兩岸。 劇團創作的《金刀會》、《上官婉兒》、《阿搭嫂》分別獲得省第21、22、23屆戲劇會演 優秀劇目獎等多項單項獎。1999年《金刀會》晉京慶祝建國50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 2003年新編大型歷史劇《上官婉兒》參加第八屆中國戲劇節榮獲曹禺戲劇獎‧劇目獎及9 項單項獎。 近些年,劇團許多演員和小劇目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中央電視台元宵晚會以 及"走遍中國"等節目上亮相,許多劇目上了省、市電視台。現劇團老、中、青三代演員陣 容齊整,多年來,在閩南地區享有盛譽,邀約之情,應接不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2.58
文章代碼(AID): #184Yhj-_ (Chinese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