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山鄉風雲、粵劇折子戲、貴妃醉酒

看板ChineseOpera作者 (胡逆天)時間16年前 (2007/10/15 21:47),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上週在北京大學看了三齣戲。劇照與心得見: http://homepage.ntu.edu.tw/b94103043/ytzb004.pdf   有圖,所以以下只能貼文字部份。   《山鄉風雲》,革命戲!不多介紹了,把廣告看板圖放大一點,各位自 己看。   看這齣「現代粵劇」,最有趣的地方是一種差異感。   我們對粵語文化圈的印象,可說幾乎完全來自香港,來自資本主義市民 社會;對廣東的印象,也來自黃飛鴻系列、殭屍道長系列的民初的老廣東。 香港之外,就是東南亞、紐約、溫哥華等華僑寄居地。我們似乎從來沒被提 醒過:祖國廣東還有上億人是說廣東話的;共產黨那一套,當然也有粵語版 ──雖然我們對共產黨的文化印象,都是北方式的普通話、山西陝西的土話 民謠,再加一點鄧小平的四川話。   你有沒有聽過廣東話充滿革命激情地講「加入共產黨」「毛主席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就在這齣戲裡有。感覺還挺新鮮的。   革命的年代過去以後,現在再演這種戲時,看戲的我再不用抱著「這是 洗腦」的反感或戒備,演戲的人或許也不用再背負樣板宣傳的包袱,大家可 以好好地演戲、看戲、觀賞歷史了。前幾年《紅燈記》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公 演時,演員在台上講「共產黨,真可怕」,全場觀眾爆笑;這回我在北京看 《山鄉風雲》,演到那種典型的革命段子時,也會心情複雜地輕聲失笑,笑 出來的也不只我一個。   好了,談談戲吧。   開場第一印象:粵劇很活。序曲一響,就聽得出它結合了西方交響樂的 技藝,而骨子裡仍是中國,好。演員念白,和平常聽到的廣東話差不多,當 然它絕對是字正腔圓的,但沒有普通話、北京話戲曲、話劇常難免的做作感 。非官話的方言都有這樣的優點嗎?這問題得記下。   唱詞部份,也很好,完全抓住通俗這一要點(那個年代的戲,當然得這 樣),但也沒有流入乏味的大白話。文學上繼承了樸素的比興傳統,「簫笛 能翻百樣腔,識者吹來不一樣」,這是節目本上特別記載的兩句,喻共產黨 對人民之政策與態度的不同,的確寫得極好。   劇情就不用多說了,最簡單的故事,而把1947年的社會具體而微地濃縮 表現在故事裡的「桃園鄉」上。然而這桃園鄉由劉、關、張三姓把持,三個 宗族都完全是土豪劣紳,姓關的鄉長更是一臉猥瑣、通體瘟樣,這種顛覆也 未免太不留情面了。不過這畢竟也是歷史。   有點性別意識的觀眾,或許會注意女主角劉琴的角色與編排。劉琴為當 地出身的解放軍女連長,而要脫下軍裝混入桃園鄉當中學教師發動群眾,兩 者都算她的本色,她都能勝任愉快。這種旦角當然不是傳統上任何一種旦角 ,而是中共傳統的「革命旦」。但這革命旦也還是有點雅緻的,第六場她獨 坐房間望月,一段獨白獨唱也流露了感性,雖然最後當然還是希望早點完成 任務重披軍裝,但這就讓人物豐滿了些,不只是那種無聊的樣板人物。   戲分八場,前七場都是文戲,最後一場總算來了武戲,嘩,好看。傳統 武戲就拳腳和白蠟桿耍來耍去,現代武戲是拳腳結合步槍刺刀,看過嗎?好 看!後面還有女主角一手滑索、一手持槍飛身空降,落地前手槍就幹掉了三 個,你能說什麼?鼓掌叫好啊!不過,她那把手槍開了十幾發,好像都不用 裝子彈的。看來《英雄本色》不是第一部子彈無限的戲。   謝幕。花叢左邊那位老奶奶是四十二年前演女主角劉琴的紅線女。今晚 的蔣文端在前輩右邊,花後面。   週二晚上我上完課、吃完飯過來看,遲到了幾分鐘。第一齣是〈夢會太 湖〉,文戲,我看了不久睡著了。剛吃完飯精神又不飽滿的時候,看文戲很 容易睡著。第二折〈斬經堂〉我也睡了一大半。到第三折〈武松大鬧獅子樓 〉我精神才回來,這齣沒得說,就是打,打得很不錯。   〈痴夢〉,蔣文端演楊貴妃(右)。我拍照沒有用閃光燈,舞台上燈光 其實也夠強,不用閃光的,但其他觀眾很多人用。大陸觀眾水平還是有待加 強。這位蔣文端的確不愧為廣東粵劇團當家花旦,老戲來得,革命戲也來得 。   週五的京戲。這並不是沒有廢話的一開場就演戲演到完的活動,而是有 兩位山東電視台的主持人主持,有嘉賓講講話,然後幾個人輪番清唱,到第 二節才演《貴妃醉酒》。   清唱者或穿洋裝、禮服、或穿旗袍,男的穿西裝,有位年輕女旦的旗袍 開衩得還挺高,我覺得這實在有點掉價了。拜託,你們是藝術家,而且是傳 統藝術家耶,又不是賣肉的流行歌手。只有年紀比較大的王玉明教授(張春 秋之女)穿得最順眼。   王玉明教授清唱《宇宙鋒》選段。我坐得後面,沒能照清楚。   幾位清唱者都是拿著麥克風唱,我看著就覺得不對勁了:這樣要怎麼做 動作?果然,幾個年輕人的歌聲裡都顯了遲滯。服裝和拿不拿麥克風,和你 能不能唱好,絕對是有關係的。演員穿了戲服,一上台,他就知道他要唱, 我們也知道他要唱,「場」搭了起來,他就很容易進入狀況。不穿戲服穿便 服,而拿著麥克風,他當成練習或示範來唱,我們也看他示範,這個「場」 也很自然,很容易接受。偏偏幾位年輕同學穿了西式禮服(還有那最糟糕的 高衩旗袍),一上台我就想你們這是來幹嘛的?他們看來也說服不了自己, 「場」和練習或正式演出差太多,唱得也就不怎麼樣了。有些沒能放開,有 些放得太過,或許是年輕人火候未到,但我看他們也有一部份是自找的── 你幹嘛要穿西服上,不去找比較傳統含蓄的中式服裝?   只有王教授最得體,這一身也算禮服也算便服,果然薑是老的辣,場面 見得多的就是不一樣,拿著麥克風,唱作一樣不差。   第二節分兩段,第一段是高齡八十一的張春秋先生演楊貴妃,第二段換 年輕得多(我也不知道差幾十歲,但反正一定很多)的梁維玲。歲月的力量 真是懾人,八十一歲演楊貴妃?你別說,她演得還真好。梅蘭芳也六十幾歲 演十六歲的杜麗娘。僅僅這個歲數,就足以讓人全神貫注(或許還為她提心 吊膽)了。   每一個動作都扣人心弦,每一個轉折都在最恰當的地方,真是神了。我 真沒見過這樣的表演,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在目睹奇觀。雖然也不排除是「八 十一」這個數字在我腦中起的心理作用,但大師演得確實好,動作仍然靈活 無可挑剔,全沒出錯,只除了聲音不太亮,但這個歲數要還能唱得像年輕人 一樣就是妖怪了。   下半段的梁維玲演得也很好,雖然沒有「歲月的力量」,但我倒能看得 輕鬆快樂些,不用提心吊膽。   演完後,張春秋大師上台講了幾段話,一開始道歉說今天「嗓子有點不 大痛快」,大家都鼓掌。之後講話的大意是,我現在還能演,和小時候吃的 苦有關係(她是孤兒,不知父母,小時在上海被張姓人家收養,六歲即送去 科班),現在算是在吃老本;而既然我現在還能演,那就繼續演吧。   我們還能說什麼?鼓掌。最後,大師又到台前唱了一段她以前著名的革 命戲《紅嫂》唱段〈熬雞湯〉。鼓掌。 --   時候到了。看著,   當我推開這大門,   重新震醒你們的時候,那光芒--   這光芒,便是一萬丈!                     http://www.youtien.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99.222.55

10/15 23:50, , 1F
誰跟你是「我們」??
10/15 23:50, 1F
文章代碼(AID): #174szq-2 (Chinese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