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林兩傳手法與其他整複手法?

看板ChineseMed作者 (just)時間9年前 (2015/03/18 22:52), 9年前編輯推噓11(1107)
留言18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病況=== 因為頭向肩胛骨方向後倒會有肩胛骨不適的狀況發生(岡下/上或大圓吧) 該問題影響生活不大,但是容易有上述痛點疲乏無力狀況 經西醫檢定為頸椎C7、C6左側些微椎間盤突出 神經外科醫生說我的問題應該是肌肉問題 就給我肌肉鬆弛藥與痠痛貼布OVER掉我了 後給中醫師摸骨,又指出有胸椎第五節跟髖骨錯位的問題 併發的問題是睡覺時腰痛難耐與伸懶腰時胸椎會明顯"喀"一聲 ===經驗=== 給這幾家整過:西醫復健科 土城崇德 士林林峰而 復健科就只有拉脖子拉腰跟熱敷 或許是我沒毅力,每周2次去了18就放棄了 (看診三次可復健6次) (410+50*5)3=1980 崇德: 好久以前去的 印像深刻 醫生幫你整骨 整完之後請師傅推拿 推到會痛(師傅是說發熱)之後 就請你去貼藥布 依部位有不同的價錢 (護具賣超貴千萬不要跟他買 囧) 每次約800上下 看三次約2400 林峰兒: 開始之後就鬆肌肉 每次鬆四肢肌肉為主 鬆完之後請老師正位 ps林老師感覺很不喜歡講話 脾氣有點急 不怎麼講解病情 只告訴我髖骨錯位 所以引想脊椎旋轉 最後肌肉壓迫導致上半身會痛 每次1200 看了4次4600... ===問題=== 標題以林兩傳為題是因為林峰兒是林兩傳徒弟的緣故 看這麼多家 雖然問題都沒有真得好過 但我有幾點觀察心得: 1.肌肉固定骨頭 肌肉鬆開骨頭才會正 林峰兒很講究鬆肌肉 所以把肌肉鬆開之後 把骨頭弄正痛點就好了 但是好像都是從四隻開始鬆起 2.骨頭錯位 壓迫與疼痛起 崇德看的時候 都有很明顯的感受 疼痛不癒多是骨頭壓迫神經或是肌肉的緣故 所以從摸脊椎開始 找到中柱哪邊錯位轉正後 再去鬆開附近的肌肉 就好了 但我也有了問題產生: 1.肌肉或神經壓迫這麼久都不會病變嗎? 2.正骨後鬆肌肉和鬆肌肉後正骨差異? 3.髖骨錯位會影響到脖子? 4.推拿師說我的組織沾黏,可以摸得出來嗎? 以上問題有些多 還麻煩專家能解惑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249.2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eseMed/M.1426690329.A.154.html ※ 編輯: mr62207 (1.162.249.243), 03/18/2015 22:53:56

03/18 23:37, , 1F
你問了那麼多專家意見 最後卻找了鍵盤專家給建議?
03/18 23:37, 1F

03/18 23:41, , 2F
因為都沒有好 所以很疑惑qq
03/18 23:41, 2F

03/19 00:12, , 3F
建議去找彰化廖慶龍幫你解惑
03/19 00:12, 3F

03/19 00:14, , 4F
有 一次 比 一次 改善,越來越進步?
03/19 00:14, 4F

03/19 00:36, , 5F
醫生有矯正他們發現的問題 但我的症頭沒有改善阿qq
03/19 00:36, 5F

03/19 00:59, , 6F
等你治好了再問吧
03/19 00:59, 6F

03/19 01:19, , 7F
改善再問,無論原理多完美,對你來說沒改善就是沒用
03/19 01:19, 7F

03/19 23:01, , 8F
推文一針見血..
03/19 23:01, 8F

03/20 12:11, , 9F
樓上你不是要被經濟部處分歇業了嗎?
03/20 12:11, 9F

03/21 06:11, , 10F
找大直俊林中醫的黃醫師
03/21 06:11, 10F

03/21 10:23, , 11F
沾黏摸的出來
03/21 10:23, 11F

03/21 10:24, , 12F
先調骨頭還是先調肌肉看派別,沒有一定
03/21 10:24, 12F

03/22 15:49, , 13F
可以去找萬華魏廷宇試試 0919-867282
03/22 15:49, 13F

03/22 15:50, , 14F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感覺剛好跟實際相反,所以越治越糟
03/22 15:50, 14F

03/22 15:51, , 15F
例如老是覺得右手動作困難,結果根本是左肩有問題扯住
03/22 15:51, 15F

03/22 15:52, , 16F
或是肩頸痠痛,結果根本是腰的問題。
03/22 15:52, 16F

03/23 20:14, , 17F
03/23 20:14, 17F

04/25 12:06, , 18F
左肩甲右肩甲? 除了頸胸椎壓迫神經引起外,注意心肝臟
04/25 12:06, 18F
文章代碼(AID): #1L2P4P5K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