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八味地黃丸與金匱腎氣丸的異同?

看板ChineseMed作者 (萬事要隨緣)時間9年前 (2014/09/23 10:23), 9年前編輯推噓1(108)
留言9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 本來看過人家說桂附地黃丸就是金匱腎氣丸,看到這篇文章又說不是, 請問板上前輩,究竟要怎麼理解二者的異同呢? 桂附地黃丸不是金匱腎氣丸 目前有許多臨床醫師和藥店藥師均將桂附地黃丸當作金匱腎氣丸給患者使用。但桂附地黃 丸不是金匱腎氣丸。   首先,古方金匱腎氣丸處方已與今方(藥店銷售)金匱腎氣丸處方不同,按現今國家藥 品標準,桂附地黃丸與金匱腎氣丸是處方組成不同的兩種中成藥,因此把藥店裏的金匱腎 氣丸當作桂附地黃丸銷售是錯誤的;其次,“今方金匱腎氣丸的方劑由熟地、山藥、山茱 萸、茯苓、澤瀉、牡丹皮加桂枝、附子八味組成”的說法是錯誤的。 (問題:《金匱要略》不就這八個嘛,怎麼會是錯誤?) 同時,桂附地黃丸方中用的不是桂枝而是肉桂,山茱萸、附子也是炮製品;再次,六味地 黃丸是由金匱腎氣丸減去肉桂、制附子兩味藥化裁而成,說金匱腎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 基礎上加入桂枝、附子兩味藥組成的,則是本末倒置。   古方金匱腎氣丸為醫聖張仲景(東漢)創制,載于《金匱要略》,在該書中有兩個名, 即該書“中風曆節病脈證並治第五”篇中的“崔氏八味丸”和“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二”篇中的“腎氣丸”。處方由幹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 子(炮)八味藥組成,用於治療“腳氣上入,少腹不仁”及婦女“轉胞”。 宋代陳師文等人奉敕所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成書於 1110年)對該方進行了改進,將 桂枝改為肉桂,幹地黃改為熟地,且加大肉桂及制附子的用量,使該藥藥效有了質的提高 ,更主要用於腎氣虛乏,取名“八味丸”,收載於該書“卷之五‧治諸虛(附骨蒸)”。由 於該方最早出自《金匱要略》,且與六味地黃丸相比,多了肉桂、制附子兩味藥,所以後 世又習稱其為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八味地黃丸。而六味地黃丸系宋代太醫錢乙針對 小兒“腎無實,必主虛”的病理特點,去掉金匱腎氣丸中附子、肉桂兩味藥,創制而成, 載于《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諸方》(成書於1119年),原名“地黃丸”,用於兒科“治腎 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即小兒腎虛。在歷代醫學典籍中, 六味地黃丸應用極為廣泛,遍佈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雜症,現主要用於腎 陰虛證。 而南宋醫家嚴用和在“金匱腎氣丸”基礎上加入川牛膝(去蘆,酒浸)、車前子(酒蒸),並 將山藥炒用,加減化裁製成“加味腎氣丸”,並收載于其《嚴氏濟生方》(簡稱《濟生方 》,成書於1253年)中,後世習稱之為濟生腎氣丸,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如果 說六味地黃丸是對金匱腎氣丸的提煉,那麼,濟生腎氣丸是對金匱腎氣丸的發展。   今方桂附地黃丸品質標準收載於《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處方組成與宋代金匱腎 氣丸方基本相同,由肉桂、制附子、熟地黃、山茱萸 (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八味藥組成,惟肉桂、制附子用量減半(與仲景腎氣丸方相近)。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 。肉桂、制附子兩味藥在方中用量較小,意在補命門之火,即生腎氣。 今方金匱腎氣丸品質標準收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二 十冊,主要由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 (去頭)、車前子(鹽炙)十味藥組成,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 便不利等。與八味藥組成的古方“金匱腎氣丸”處方組成已大不相同,與古方“濟生腎氣 丸”較接近些。而今方濟生腎氣丸品質標準收載於《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處方主要 是在桂附地黃丸的基礎上倍用茯苓、同時加入牛膝、車前子兩味藥組成。與今方金匱腎氣 丸比較,今方濟生腎氣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車前子不經過鹽炙,而 且各味藥的劑量組成有顯著不同,而與古方濟生腎氣丸比較,在藥味炮製及劑量上差異更 大。雖然濟生腎氣丸亦具有溫腎化氣,利水消腫之功,用於腎陽不足,水濕內停所致的腎 虛水腫,但應注意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辨證用藥。   時移事異,時代在發展,中醫藥學也在不斷發展,古今同方異名,同名異方屢見不鮮 ,有時候多年的經驗或者知識積累也可能是過時的或錯誤的認識。事實上,現今無論是臨 床醫生,還是駐店藥師,常常把桂附地黃丸和金匱腎氣丸當作同一種藥給患者使用,甚至 於不少文獻中亦將兩藥當作為同一種藥。雖然兩藥功能相似,但畢竟處方組成有顯著不同 ,適應症的側重點亦有所不同(金匱腎氣丸在補腎同時增強了利水作用,同時用牛膝引藥 下行,直趨下焦,強壯腰膝),應當加以區別使用。 文章來源:華夏中醫網 -- 另外問個附屬的問題,中國他們有中醫藥的標準藥典,不知道我們台灣有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202.11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hineseMed/M.1411438989.A.62D.html ※ 編輯: seazilicy (1.165.202.112), 09/23/2014 10:34:02

09/23 10:33, , 1F
中醫藥司首頁>藥品管理及查驗登記區>基準方及查詢
09/23 10:33, 1F

09/23 10:34, , 2F
謝一樓
09/23 10:34, 2F

09/23 10:34, , 3F
已公告的範圍必須以其比例申請藥證. 臺灣中藥典只有規
09/23 10:34, 3F

09/23 10:35, , 4F
範藥材的基源與檢驗
09/23 10:35, 4F

09/23 10:40, , 5F
所以台灣並沒有金匱腎氣丸耶 @_@
09/23 10:40, 5F

09/23 18:44, , 6F
中華藥典第三版有中藥部,當時又稱中華中藥典,因政治
09/23 18:44, 6F

09/23 18:45, , 7F
因素曾改稱臺灣傳統藥典。現在終於出了第二版,更名臺
09/23 18:45, 7F

09/23 18:47, , 8F
灣中藥典,增加藥材品項至三百項。至於三百項以外的檢
09/23 18:47, 8F

09/23 18:49, , 9F
規,藥廠多半是參考中國藥典在訂。 ↑兩百才對
09/23 18:49, 9F
文章代碼(AID): #1K8DcDOj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