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水藥真的很酷

看板ChineseMed作者 (Pepita)時間14年前 (2010/06/22 21:00), 編輯推噓11(11012)
留言23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去看中醫, 第二次看診拿水藥回家煎, 想說有了第一次的經驗, 喝水藥也漸漸習慣了, 因為本星期症狀有些不同, 於是請醫生重開了藥方, 結果藥行老闆在包藥時我站起身準備結帳, 眼睛一瞥一瞬間我以為我看錯了, 瞪著像小山一樣的藥材, 我輕輕的說:老闆,這個…是蟬嗎? 老闆說:不是 我伸手指了指:這個長的很像蟬… 老闆說:也不是不是啦,你沒聽過金蟬脫殼嗎? 我os:我雖然聽過金蟬脫殼,但從沒想過蟬殼下肚啊@@ 此時旁邊小老闆說:這個是治痘痘非常有效的喔 好吧,看在我大痘痘冒不停的份上 回到家裝在藥材袋裡 現在正在熬煮中 晚點涼了,就要來嚐嚐了 ps:請恕我無法完整po藥方,因為藥方是老醫生手寫的 我只看的懂蟬衣、生地黃、蒲公英、淨銀花,其他還有很多字看不懂, 只知道藥包打開好濃的薄荷味,感覺這帖藥應該很涼吧。 因為我跟醫生說我的症狀: 臉長大痘痘、手有濕疹會癢、頭暈、頭脹、時時感到身體很熱, 但皮膚在冷氣房中又是冰的,以及左耳內很癢(以前看耳鼻喉科說是黴菌感染, 開了藥膏擦一陣子,最近又復發了) 有圖有真相: 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234/4723695553_0fdcdb8f68_b.jpg
另外想請問各位前輩, 中藥煎煮前,需要先用熱水洗燙一下將水倒掉再重新加水熬煮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51.137

06/22 21:08, , 1F
按Z精華區的第9項有寫蠻多的
06/22 21:08, 1F

06/22 21:10, , 2F
看到了,謝謝
06/22 21:10, 2F

06/22 21:23, , 3F
除了上面提的以外有大棗、牡丹皮,剩下的角度不好看不出
06/22 21:23, 3F

06/22 21:23, , 4F
來...
06/22 21:23, 4F

06/22 21:24, , 5F
我媽說他小時候曾撿蟬殼賣給中藥行
06/22 21:24, 5F

06/22 21:45, , 6F
現在也是可以撿去賣阿,只是越來越難賺了。
06/22 21:45, 6F

06/22 23:55, , 7F
蟬殼耶...請問原PO如果有效可以分享水藥單嗎?
06/22 23:55, 7F

06/23 00:34, , 8F
蟬蛻!
06/23 00:34, 8F

06/23 01:14, , 9F
呵呵 我的中醫開給我蠶寶寶的屍體 不過是科中
06/23 01:14, 9F

06/23 01:15, , 10F
煎藥咧 就是把水淹過藥材 泡個30~60分鐘 開大火煎 滾了轉小
06/23 01:15, 10F

06/23 01:17, , 11F
慢慢熬 用小火熬 還不確定熬多久才1碗(150cc) 請悉心熬藥
06/23 01:17, 11F

06/23 01:22, , 12F
我連藥都沒洗了 你就別汆燙了
06/23 01:22, 12F

06/23 13:08, , 13F
用水沖一下再去熬,藥材多從大陸來,難免有農藥吧
06/23 13:08, 13F

06/23 19:44, , 14F
正上方應該是薄荷,最左邊應該是當歸...
06/23 19:44, 14F

06/24 00:16, , 15F
僵蠶是蠶的屍體但蠶的屍體不等於僵蠶
06/24 00:16, 15F

06/24 01:20, , 16F
正確來說是感染白僵菌而死亡的家蠶蟲體,現皆由人工接種
06/24 01:20, 16F

06/24 01:21, , 17F
另外,要洗也挺多是用清水漂過,千萬不要拿熱水燙,不然
06/24 01:21, 17F

06/24 01:21, , 18F
蛋白質類跟易揮發類的成分就GG了
06/24 01:21, 18F

06/24 01:51, , 19F
這副藥一燙 銀花丹皮GG掉 整個藥效就去的7788了 XD
06/24 01:51, 19F

06/24 01:53, , 20F
最好是不要洗 洗了薄荷葉和牡丹皮也會和你說再見再見~~
06/24 01:53, 20F

06/24 02:09, , 21F
我都已經說是科中了 就白殭蠶 還在那邊咬文嚼字 七刀~
06/24 02:09, 21F

06/27 14:53, , 22F
原po是看夏醫師吧 我的藥單裡也有蟬!
06/27 14:53, 22F

06/29 23:05, , 23F
是啊,是夏醫生沒錯
06/29 23:05, 23F
文章代碼(AID): #1C8BFqxs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