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太陽中篇

看板ChineseMed作者 (最愛中醫)時間21年前 (2003/06/08 23: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傷寒論條文---太陽中篇 54‧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55‧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56‧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傷寒, 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57‧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58‧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59‧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60‧發汗病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61‧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62‧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之?然: 「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63‧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64‧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下利清榖,當溫其裏,宜四逆湯。 65‧傷寒若汗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汗惡風,大渴,舌上乾 躁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66‧發汗已,脈浮數,小便不利,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67‧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68‧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 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69‧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70‧傷寒脈結代,心頭悸,炙甘草湯主之。 71‧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欬而不欬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 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72‧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73‧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74‧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 芍藥,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75‧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 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76‧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77‧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78‧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 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79‧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80‧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豉湯主之。 81‧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乾薑湯主之。 82‧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83‧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 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84‧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85‧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86‧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 發汗。苦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87‧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 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核桃承氣湯。 88‧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 當滿,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宜下之以抵 當湯。 89‧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耢滿,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 ,血證諦,屬抵當湯。 90‧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 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91‧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 92‧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93‧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94‧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95‧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榖不化,腹中雷鳴,心中痞而滿,乾嘔 ,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 ,客氣上逆,故使耢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96‧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耢,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薑瀉心湯主之。 97‧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耢痛者,此為結胸也 ,大陷胸湯主之。若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98‧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躁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 之。 99‧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中痞,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 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利不止者,當 利其小便。 100‧傷寒發熱、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耢,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101‧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 吐。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 流傳在月夜那故事 當中的主角極漂亮 如神話活在這世上 為世間不朽的愛輕輕唱 若是你共情人熱切有愛 永遠真摯地投入這個夢鄉 ∴‧‥︰∵ ‧‥∴︰‥ 合著兩眼定能遇見那愛侶 給你講出永不老那點真相 張學友∵∴‧‥∴︰ 徘徊夜裡時常亦聽到歌頌 真愛總會是永遠‧‥∴︰【不老的傳說 誰人亦會重拾逝去了的夢 在星輝閃閃午夜飄於晚空 ∵‧‥∴︰∵ 流傳在月夜那故事 將星光深處亦照亮 如神話活在這世上 為你將不朽的愛輕輕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21.222.143
文章代碼(AID): #-ur0shU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