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太陽上篇

看板ChineseMed作者 (最愛中醫)時間21年前 (2003/06/08 22: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傷寒論條文---太陽上篇 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頸強痛而惡寒。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3‧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4‧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5‧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6‧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 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7‧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8‧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也。 9‧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大煩、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擾者,必欲解也。 10‧若脈和,其人大煩,目重瞼,內際黃者,此欲解也。 11‧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別之?答曰:「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 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 12‧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 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13‧問曰: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 病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陽得陰則解也。夜半得病 ,明日日中愈,以陰得陽則解也。」。 14‧太陽病,頭痛至七日巳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鍼足陽明, 使經不傳則愈。 15‧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6‧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17‧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19‧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 湯主之。 20‧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21‧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22‧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 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3‧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 苓散主之。 24‧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 25‧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26‧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27‧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28‧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水,發熱有時,頭痛,心下痞 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29‧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為之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30‧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31‧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 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32‧太陽病,下之,其脈浮,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脈促者必結胸,脈細數者必咽痛 ,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緊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脅熱利,脈滑 者必下血。 33‧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 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利,此作脅熱利也。 34‧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脅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耢,表裏不解者, 桂枝人參湯主之。 35‧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 芩黃連湯主之。 36‧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汗出微惡寒者,去芍藥,方 中加附子湯主之。即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37‧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 杏仁佳。 38‧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 39‧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耢,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為 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40‧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 以下之太早故也。 41‧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 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 氣躁煩,心中懊,陽氣內陷,心下因耢,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 但頭汗出,餘處無汗,躋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42‧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 至少腹,耢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43‧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44‧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耢者,大陷胸湯主之。 45‧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 46‧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 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47‧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48‧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49‧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50‧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 胸也。」何謂藏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 沉緊,名曰藏結。舌上白胎滑者,難治。」 51‧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藏結死。 52‧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53‧病在陽,應以汗解之,若反以冷水潠之,灌之,其熱被卻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 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身熱皮粟不解,欲引 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熱被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 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 流傳在月夜那故事 當中的主角極漂亮 如神話活在這世上 為世間不朽的愛輕輕唱 若是你共情人熱切有愛 永遠真摯地投入這個夢鄉 ∴‧‥︰∵ ‧‥∴︰‥ 合著兩眼定能遇見那愛侶 給你講出永不老那點真相 張學友∵∴‧‥∴︰ 徘徊夜裡時常亦聽到歌頌 真愛總會是永遠‧‥∴︰【不老的傳說 誰人亦會重拾逝去了的夢 在星輝閃閃午夜飄於晚空 ∵‧‥∴︰∵ 流傳在月夜那故事 將星光深處亦照亮 如神話活在這世上 為你將不朽的愛輕輕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21.222.143
文章代碼(AID): #-uqwDLW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