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孔子與人文主義?

看板Chinese作者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時間17年前 (2007/04/21 01:4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言:這是我前一陣子在台大中文所版[R911210XX]上發的一篇文, 也是偶然之作,算不上很用心,只是多少有點自己的感想。 之前曾把它發在historio和中文所版, 得到了不同觀點的回應。 目前在中文所版我們也還有討論在進行, 透過這個過程真的讓我學習到也思考了很多。 今天偶然逛進這裡(對不起~平常沒怎麼在玩PTT,不知道有這個版) 發現這裡原來有很多對中國文學與學術有心得的朋友! 所以不揣固陋,又把文章發了過來,希望能聽聽這裡高手的意見。 願意的朋友,希望能提供你的想法或觀點, 也歡迎你們來中文所版或是我的網誌裡參與討論。 以上,謝謝各位~^^ ※ [本文轉錄自 R911210XX] 包含超連結的全文:http://blog.roodo.com/juicybear/archives/2965877.html 這其實是一個意外衍生的問題。 前兩天我的一位朋友與C聊天時, C提及他想研究孔子的「人文主義」思想。 「孔子的『人文主義』?」 對我們來說,這似乎不應當會是一個問題; 偏偏我的這位朋友對這個問題有些疑惑, 為了確認他的懷疑,他上了Wiki去查Humanism這個字, 得到的答覆是: Humanism is a broad category of ethical philosophies that affirm the dignity a nd worth of all people,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determine right and wrong by a ppeal to universal human qualities—particularly rationalism. Humanism is a co mponent of a variety of more specific philosophical systems, and is incorporat ed into several religious schools of thought. Humanism entails a commitment to the search for truth and morality through human means in support of human int erests. In focusing on the capacity for self-determination, humanism rejects t he validity of transcendental justifications, such as a dependence on faith, t he supernatural, or divinely revealed texts. Humanists endorse universal moral ity based on the commonality of human nature, suggesting that solutions to hum an social and cultural problems cannot be parochial. 這下他的疑惑更大了! 「humanism rejects the validity of transcendental justifications, such as a de pendence on faith, the supernatural, or divinely revealed texts.」這是說那個三 天兩頭就呼天喊地,要我們知天命的孔子嗎? 再說Humanism所強調的「affirm the dignity and worth of all people,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determine right and wrong by appeal to universal human qualities — particularly rationalism.」 這難道是主張人人都應遵從共同規範 —「禮」的孔子所肯認的嗎? 滿腹質疑的他,於是找上我。 剛開始的時候,我對他的這個質疑非常反感。 第一個讓我有意見的是,為何我們說到「人文主義」這個詞, 就必須以西方歷史發展中的那個Humanism去定義? 其次,即使是西方脈絡下的Humanism, 難道在西方思想界中就都沒有歧異與不同觀點的流派? 最後,我們吵得最兇的,是孔子是否尊重「人」或以「人」為本的問題。 對於我來說,這顯然是評議孔子思想的一個重要關鍵,不得不辯。 就我一直以來的了解,我堅信: 孔子雖然主張人的行為應合乎倫理道德與禮儀規範,但那都是本於對人心的肯定; 換句話說,孔子所強調的禮,乃是從人心內在之「仁」發出的。 肯定「禮」,亦即是一種對「仁」的肯定。 不幸的是,這對他來說,當然完全不具有說服力,他甚至懷疑, 這些不過是民初以來嘗試挽救儒學命運的新儒所刻意設想出來的一番道理。 為了搞清楚他到底在想什麼,結束和他的對話後, 我也上了英文Wiki,在Humanism詞條下,找到關於Religion的論述: Humanism clearly rejects deference to supernatural beliefs in resolving human affairs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beliefs themselves; indeed some strains of hum anism are compatible with some religions. It is generally compatible with athe ism and agnosticism but doesn't require either of these. 好!我在心裡想:這個可以拿去賭他的嘴了吧! 更不用說在Humanism這篇的下方,還有提到「Religious humanism」這一項。 (不過,這時我也才發現,Humanism與Religion,確實有著重要的關係) 另一方面,我也上了中文Wiki,在「人文主義」這個詞條下,找到的內容相當耐人尋味: 「人文主義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因為許多不同的人稱自己或被稱為人文主義者,而他們的世 界觀以及他們對人的觀念可能很不相同。有些人文主義觀念互相之間非常矛盾。在自由民 主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和新教或天主教的思想學派中都有人文主義的派別。甚至古中國 孔子時代或者古羅馬的時候就已經有今天可以被稱為人文主義的思想流式。那時的人文主 義當然與文藝復興或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非常不一樣。」 有趣的是,中文Wiki講到「人文主義」的第一個定義,就是「沒有統一的定義」!這也許 是事實,但相對於英文Wiki,兩者強調的重點似乎不太一樣不是嗎?這其中倒開始有些引 人懷疑的地方了。 當然,兩個人都只用Wiki查來查去,顯然是偷懶了點。 於是我又繼續上網查了一些資料。 不查還好,一查興趣倒是來了。 首先,人文主義與宗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特別是當儒學被中國學界普遍肯定為「人文主義」的定見下, 儒學、人文主義與宗教,就成為三個彼此連結又糾葛的問題。 像牟宗三先生〈人文主義與宗教〉一文中,就討論了這個問題; 再如郭沂在〈人文主義宗教與宗教人文主義——從中國早期宗教和人文主義傳統看儒學的 性質〉一文,也是拿這個主題來加以發揮。 其次,我本人更感興趣的,是在中國所謂「人文主義」思想家中, 對於「人」的看法,與西方Humanism是否相同的問題。 會注意到這點,當然是因為我那位朋友不斷質疑, 在儒學中他看不到「(個)人」的存在。 這樣的說法我當然不能接受。 但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後,我發現,問題的關鍵或許在於, 我們對所謂「人」的認知,是不完全相同的! 恰巧這一陣子我在看錢穆晚年論理學與中國文化的文章, 對應於我們討論的主題,很引我注意的一點, 是他文章中不斷提及中國文化傳統的特點是「人本位主義」, 但再細看他所說的「人本位」,不難發現, 他所強調的是,人做為「在社會中的人」這個意涵。 正如他最推崇的,是張載的「西銘」。 人對自身最正確的認知,是做為一個孝子, 在擔負起宇宙大家庭的職責的過程中,完成自我。 換句話說,他所說的中國「人本位」主義,是以團體中的「個人群體」來看, (好奇怪的一個詞,西方應該無法理解吧?) 是含具於社會家庭與人之群體中的「個人」。 (這頗可以和孔子「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的觀點呼應) 最後,似乎可以把問題歸結到這點: 如果我們要說東、西都有所謂「人文主義」的話, 是否意味著必須考慮,雙方對於「人文主義」的認定, 就其內涵而言,所具有的差異? 而這一點,也確實已有學者討論到的了。 像涂宗流和劉丹在〈東方人文主義論——孔子仁學思想新探〉一文中, 首先就就談到了「人文主義」的東、西之別。 根據他們的論點,東方與西方的「人文主義」, 根據其意義內涵的分別上來講,可以區分為: 「西方世俗化的人文主義」(特別重視個人價值,不依靠宗教來回答問題,而且忽略對超 自然的解釋) 與「東方社會化的人文主義」(特別重視社會責任,但卻並不否定皇天、上帝等最高權威 ,而且以追求和諧有序、天下太平為生活目標。) 問題確實比我想像中有趣, 不過等等,到這裡我還是沒有觸及我朋友所提出的最主要質疑: 亦即,儒學與人文主義的連結,是否是民初以來學人在特殊歷史背景下,有意提出的建構 (或曰:比附)? 意外的,我又看到Wiki在「學衡」這個詞條下,所提及的一點: 「從文化理念上看,學衡派持人文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是中西人文主義在現代社會的結合 。中國人文主義學者柳詒徵源溯孔夫子,孔夫子被看作是人文思想的鼻祖。西方新人文主 義導師白壁德遠宗亞里斯多德及柏拉圖、蘇格拉底,梅光迪、吳宓、湯用彤等人從孔教, 又都是白壁德的弟子。劉伯明亦融通中西,是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先驅。……」 但主張儒學具有人文主義精神的不止是學衡派的學者啊? 那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錢穆呢?牟宗三呢? 事實上,在剛剛「學衡」的詞條下, 如果我們把滑鼠往上移動兩下,就會看到以下這段有趣的記載: 「學衡是現代新儒家的學術源頭。學衡派認為,『以儒家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 題之要義。』學衡派把中國社會的病源歸於不真正實行孔教。『蓋中國最大之病根,非奉 行孔子之教,實在不行孔子之教』,並具體指出今人悖於孔子之教的事實。」 唉呀但是且慢~問題到了這裡已經開始越擴越大了不是嗎? 如果順著這樣討論下去,接著我們就必須面對儒學與宗教, 儒學的本質,或是儒學的現代化等問題了。 還有,更為驚悚的: 到底現今我們所認識的「孔子」(或孟子、或儒學、或整個文化傳統), 有多少是受到民初以來學者的有意建構?又有多少,是特殊歷史背景延伸下的產物? (這不是理論的問題,而是順此以往,恐怕會牽動某些實質的信仰認知的問題。……)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質疑可以衍生出這麼多! 到這裡我還真的要開始感謝我的這位朋友了。 有時事情就是這麼有趣,從一個小小的點, 卻可以衍生出意想不到的發展方向! 最後,來談談我收集資料過程中,無意衍生出的一點感想。 (看得累的朋友,到這裡可以停住了) 最令我驚異的一點是,以人文主義去形容孔子或儒學, 在現今學界言論中,是那麼地習慣與自然。 這其中尚且包括很多知名教授(而且還不乏留過洋者), 如傅佩榮先生在他Blog中的這些敘述:http://blog.sina.com.cn/u/4a57bcc90100052r 我並不是說我在初步考索這個問題後, 就得出孔子不足以稱為人文主義者的結論; 更不是說,用人文主義形容儒學是絕對不能成立的。 但如果這個問題,確實有著以上種種複雜的面相; 那麼,當學者們在使用此一詞彙時(我假定他們必然不會如我般無知), 不應該至少有個但書或註解嗎? 再說,如果說東西文化發展下所呈顯出的人文主義, 本身確實有著某種差異。 那麼,現今對於這個問題的闡述,何以仍然沿用著民國著以來那樣過於簡化的論述呢? 難道這個主題,不其實具有某種歧義性,並隱含某種誤解、套用與附會的可能嗎? 到這個時候我才發現,不知不覺中,自己的立場已然轉換。 在初次面對朋友的質疑時, 我的第一反應是立刻起而捍衛儒學對於「人文主義」的所有權; 然而一旦我嘗試對問題進行一點點的考索後, 卻開始轉而對於那些無節制地運用「人文主義」去標舉儒學的言論, 感到莫名的厭煩與不耐。 (然而,仔細想想,在幾天之前,我不也曾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回到這個主題,這讓我再次體驗到, 很多問題要確實地討論清楚,有多麼地不易! 尤其在我們進入學術領域,以撰寫學術論文做為我們吃飯的傢伙以後, 這個問題會變得多麼的困難。 為了呈顯出研究成果,我們在進行論述時(或說,在學習撰寫論文時), 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拿出來質疑審核一番。 然而,事實上,每個問題都可能是問題!!(這是我最近最深刻的感觸) 但如果我們真的對於所有的觀點都必須先進行探討才能運用, 那我們要去談問題,也會變得近乎不可能。(至少,去寫論文時會有困難) 因為不光是你所要處理的主題,與此主題相關的論述,都可能是一種積非成是的習見; 不接受某些習見,我們很難闡述某種主張,也很難和別人進行討論。 但我們一旦允許自己接受某些習成的觀念(事實上,環境也逼迫我們如此), 那我們同時也可能抹殺了很多可能。(包括自己與他人的) 總結全部的感想,雖然好像批評了一堆, 但其實在這次意外的考察中,讓我感觸最深的, 是自我的盲目與侷限。 我是那麼驚奇的發現,當自己面對一個已有相當「把握」的觀點時, 會多麼不自覺地起而捍衛它。 然而,你所挺身辯護的,很多時候並不全然是你個人的看法; 有時你只是接受了某些東西,相信它,堅持它, 然後形成你對某一問題的「意見」; 但同時,你也排除了一些東西,遺忘了一些東西,或,永遠無法去接觸到一些東西。 然而,最慘的是,你也許永遠都沒有機會發覺到這一點! 除非,有時靠著一點點的運氣,你竟能察覺到這些可能的疑點; 然而,一旦如此之後,你所面對的可能是更浩瀚而令人無措的世界。 以上,全是無謂的心得(完全展現我的個性,大概……), 也是不揣固漏,與各位分享了。 又:最後要自首一下,我這篇雖然寫得長,但其實很不認真,說穿了我也只是坐在電腦前 查查找找就搞成了這篇,加上我對這個主題並不怎麼了解(應該說在幾天之前根本陌生的 緊),如果網上有專家在,還請不用客氣,直接提出你們的高見吧! 補記:這篇文章我也PO到PTT的"historia"版上,對此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上去一看,有相 關討論喔! -- Juicybear's Playground:http://blog.roodo.com/juicybear/ 來玩的朋友歡迎留言!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Oscar Wild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2 ※ 編輯: juicybear 來自: 218.160.125.98 (04/21 02:03)
文章代碼(AID): #16AFoQS1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