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儒道與各家政治學略述

看板Chinese作者 (亮亮)時間17年前 (2007/01/29 00:01),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觀看各位大大關於論語的諸篇文章 對於孔孟老的政治思想均有其見解 小弟略有感想,特在此書之 個人不才,請勿見笑 曾經我老師在課堂上說過:「孔孟老莊解決的是心情,荀子韓非解決的是事情」 孔孟一系均著重在個人內在的修養,轉化為外在事功的表現 即內聖通向外王 但他們對於個人能力如何培養,卻很少論述,都是圍繞在道德面打轉 老師認為孔子本身能力算不錯(曾任魯司空﹑大司寇) 而會自我要求的人對於本身能力已足的本來就不會多加贅述,著重點在於能夠加強的 於是孔子重心一直放在道德方面,精進努力 透過仁義禮三位一體,由內聖通向外王 孟子本身承孔子之學,加上小時候優良的家庭教育 目睹當時政治腐敗,自身不似孔子曾作過中等以上的官 對於道德更加要求 孟子在孔子理論之上更往前推進一步 肯定人性本善,具四端之心(性與天道,夫子所罕言也) 對於執政者的道德要求更加強烈 認為「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孔孟一系的優點在於肯定了人自身的價值 從孔子的「義命分立」,到孟子「人性本善」 使人轉而對於自身的擔當與負責更進一步 但是政治面的侷限在於過於強調道德能解決一切 但是現實上的政治並非完全能用道德就能解決 比如天災,縱使你有極高的道德,也無法阻止 而老子《道德經》一書 它的重心著重在宇宙論,即「道」的理解與開展 還有對於群體政治的論述 它對於政治,不是就技術層面討論 而是直接就執政者的心態去處理 「無為」不是指外在不行為,而是內心的不執著,所有的觀念都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去除自身的執著﹑觀念﹑文化背景,達到圓融的境界 執政者就不會有負面心態出現,而導致偏差的行為,生靈塗炭 其侷限在於當人享受到權力甜美的滋味時,常常迷失自我,不容易找回 故莊子認為與其希望執政者回頭,不如從自身的修養開始做起 而荀子開始注意到 人並非如孔孟般全部都是自律的,也有所謂不受教之人 與其不停等待他發覺內心,不如從外在的禮節規範開始約束 最後內化成為自身之一部分 從小時候教育開始不停提醒,當自身失禮時自我就算不察覺,也會由外在他人提醒得知 它的優點在於每個人都能夠管到 好的不必管就會好,而不好的經由提醒亦會回到符合社會價值的部分 但侷限在於不相信人道德本有,一切由外在提醒,流於禮義無根的理論缺陷 韓非則更進一步 它直接否定人有道德,認為人都是好利自為的 既然如此,也不必奢望人有道德 一切以法令規之 束縛人民思想,一切以國君為上 它的優點是講求效率,講求公平公正 但是其侷限在於忽略人文道德,視人如草芥 只論心情或是事情皆非好事,二者合一才能達到最好的政治效果 治國不能不用法家那套(或是荀子) 但是法家不能赤裸裸浮現在檯面上,只能暗中進行 秦代之所以受後世讀書人唾罵,其中一點就在於蔑視文化 漢代之所以能被稱為「大漢天威」 在於它初期的黃老無為,以及後期的王霸雜治 黃老無為是以法家為綱(漢家法令多仍秦舊),但其施政方針是以道家為主 休養生息 到武帝欲有所作為 將表面換為尊崇儒家,利於積極進取,建立事功 如此自然會受到眾人重視 換作個人也如此,不可能只解決心情或是事情,兩者等同視之,才是比較正確的 論述不周,還請各位指教 歡迎各位先進批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161.23

01/30 01:22, , 1F
是吳臻老師的課嗎? XD
01/30 01:22, 1F

01/30 01:50, , 2F
我遇到同學了嗎?^^
01/30 01:50, 2F
文章代碼(AID): #15lCZSIR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