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晁錯

看板Chinese作者 (哈哈哈哈哈哈哈)時間21年前 (2003/01/09 17:3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vvo (vvo)》之銘言: : 請問晁錯的[入粟拜爵]是什麼意思? 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前179~前141),社會經濟逐漸發展,史稱"文景之治"。 文帝劉恆重視農業,屢誡百官守令勸課農桑。 文帝十三年(前167)詔免田租﹔景帝元年(前156)復收田租之半, 即三十稅一,並成為漢朝定制。 文帝時,丁男徭役減為三年徵發一次,算賦也由每年百二十錢減為四十錢。 長期減免田租徭賦,促進了自耕農的發展。 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 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歸還田園,戶口大規模增長, 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封國也戶口倍增,比過去富實得多。 農業的發展,使糧價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餘錢至數十錢。 隨著糧價的降落和商業的活躍,也出現了新的問題: 大商人勢力膨脹,侵蝕農民。 文帝、景帝都曾重申商人不得為吏的禁令,企圖限制商人的發展。 為了提高穀價,緩和穀賤傷農的現象 晁錯向文帝提出了"入粟拜爵"的建議, 准許富人(主要是商人)買粟輸邊,按所輸多少授爵。 輸粟達六百石者爵上造(二級爵),達四千石者爵五大夫(九級爵), 達萬二千石者爵大庶長(十八級爵)。 按照秦漢制度,爵級可以累計,高爵者可以得到相應的特權。 晁錯又建議,入粟輸邊實行後,如果邊境積粟夠用五年, 可令入粟者輸於郡縣,使郡縣也有積粟﹔ 邊境和郡縣都已充實,就可以免除天下田租。 入粟拜爵辦法的實行,使農民的處境有所改善。 資料來源http://www.wenjin.idv.tw -- 山高水自流,不為什麼; 無心雲出岫,如來如去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17.44.104

01/09 23:43, , 1F
長我知識 謝謝
01/09 23:43, 1F
文章代碼(AID): #-7KAoM9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