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裏的才情

看板Chinese作者 (☆)時間21年前 (2002/11/08 16:1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七十九期 2001/04/27 主題:《後漢書》裏的才情 讀書人都曉得,《後漢書》是南朝.宋.范曄所撰的一部史書。這部史書,與司馬遷 《史記》、班固《漢書》及陳壽《三國志》合稱為「四史」。在許多文人眼中,這四本書 存在著某些難得的典型:它們不僅具備了良史的寫作條件,也反映著作者們對歷史理解能 力的不凡。尤珍貴者,四史作者的才情與自主性,特別在上述之處展現出來! 「四史」作者中,筆者對范曄一人,較有所謂的「感覺」。老實講,「范曄」吸引筆 者的最初最初,並非是《後漢書》的關係!而是一本已出版了二十個年頭,名為《家變》 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係台灣六○年代作家王文興的代表作,書中描述一個父親因與兒 子價值觀不同,在兩人衝突不斷的情況下,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書中,那位不懂得與 父親相處、在大學歷史系混飯吃的兒子,就叫「范曄」。 一實一虛的兩個范曄,共通點還不少:兩人不但與「史」都沾上了邊,又都與他們生 父的關係極不和諧。筆者於此一探《後漢書》范曄的想望,遂在這層巧合中,油然生矣。 《後漢書》的范曄,生於南朝.宋一個有名望的世族家庭裏。祖父范寧是東晉著名經 學大師,著有《春秋穀梁傳集解》,官至豫章太守。父親范泰入宋後,官拜金紫光祿大 夫、加散騎常侍,是劉宋的開國功臣之一,也是劉裕的左右手。儘管范曄家學淵源,但由 於范曄的娘,不是正室,加上容不下他的嫡兄,時常在父親面前搬弄是非。所以范曄的父 親,早早便將他過繼給從伯父范弘之養育。父子兩人之間,談不上有什麼互動。 或者是這段際遇的關係,年少的范曄,非常好學,意在力爭上游。博涉經史的他,不 僅寫得一手好文章,還擅長隸書,通曉音律。十七歲之後,陸續擔任過一些小官。宋文帝 元嘉年初,官任尚書吏部郎,才開始見識到真正的官場是什麼樣子。不過范曄始終倔強、 高傲的情性,並未隨著官場文化流轉變通,在搞不好同僚關係的影響下,終於在元嘉九年 (432)這年,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這對當時未滿三十的范曄來說,是 個很大的打擊!鎮日鬱鬱不樂的他,自此寄情修史,從中尋找寄託。後來,范曄因與魯國 孔熙先謀傾宋室,事洩被殺,就這樣結束了一生。 范曄遇害之時,不過四十八歲!《後漢書》連帶未能撰成。所幸,後來梁‧劉昭取晉 .司馬彪續漢書志的部份,加以注解,「分為三十卷,以合范史」,這才成了今日大家所 見的《後漢書》。說起來諷刺,范曄一生,也僅僅《後漢書》一書流傳了下來,在似是老 天不允他多言的命運中,只剩這樣東西貼近他的才學。究竟,范曄有多少才情傾於書中呢 ?《後漢書》之前,其實東漢史書已經不少,《後漢書》之所以後來居上,成了後人研究 東漢歷史的最佳依據,秘訣就在於范曄處理史料、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其他諸家優秀。於 是在分析《後漢書》史學、文學藝術特色的同時,我們也彷彿瞧見這麼一個鮮活的范曄: 一、資料豐富翔實 --- 博學多才的范曄 像《後漢書》這樣一本資料豐富的史書,撰文必有所依據、參考。據清.王先謙的考 證(《後漢書集解述略》),范曄起碼參卓了近二十家史家。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史書有《 東觀漢紀》、司馬彪《續漢書》、華嶠《後漢書》等等。范曄在處理這些資料的時候,並 非照單全收,而是經過特殊剪裁。所以唐.劉知幾曾稱讚他說:「范曄博採眾書,裁成漢 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其剪裁的功夫,能被稱作「奇工」,當然就非其他泛泛之輩 所能及了。 二、體例推陳出新 --- 有文學自覺的范曄 范曄生前,完成了《後漢書》十紀與八十列傳部份。(其實在元嘉二十二年左右,他 曾與謝儼完成禮樂、輿服、五行、天文、州郡等五志,不過後來范曄涉入劉義康的篡位陰 謀,謝儼深怕受到牽連,遂將文稿毀去。)這部份跟《史記》、《漢書》相比,我們可以 發現,《後漢書》將<外戚傳>改為<皇后紀>,是為了因應東漢時期幾位太后臨朝的政 權變遷。其次,范曄依據當實的真實社會情況,創設了「宦者」、「文苑」、「列女」、 「逸民」、「方術」、「黨錮」、「獨行」等七種列傳。這種配合時代變化撰文、為前所 未有特出的各類人物立傳的作法,如非有著敏銳的時代嗅覺,范曄的筆鋒,也不可能讓後 人念念不忘。 三、人物評價允當 --- 對歷史、對自己誠實的范曄 《後漢書》的人物敘述與陳壽的《三國志》相較的話,多了一份真實的客觀。比方范 曄寫曹操,便毫不遮掩曹操的野心,據實直書。像是「曹操自為丞相」、「曹操自進號魏 王」等情況,換作其它史家來寫的話,就免不了修飾一番。所以他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 植基於歷史原貌的。當然,此舉亦與范曄本身執於良史角色的扮演有關。 四、寫作技巧特出 --- 體大而精思的范曄 本文先前提到,范曄對剪裁作文,很有自己的一套。因之,《後漢書》的文學藝術成就, 特別與其文字語言與敘述技巧,有密切關連。范曄語言的簡而且周,疏而不漏的特質,是 許多史家共同的體會。雖因此有人講范曄描寫人物,時而過於簡略,但您只要翻閱一下像 是《後漢書.酷吏列傳》所載關於湖陽公主白日殺人,董宣不顧個人安危,奮力追拿的情 節,就不難了解到隱於范曄寥寥數筆之中的戲劇張力。這樣的經營如非精思的結果,又怎 能撼動人心? 這樣的心領神會,對一向自負的范曄來說,可能還是一份含蓄!只因范曄的自我標榜 的精神,只有一個「跩」字可以形容!像他在牢裏寫給諸甥姪的信就說:「吾雜傳論,皆 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 贊自是吾文之傑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 ,同含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可見他也覺得自己文才的活,不是世俗之人所能輕易 想見。那麼,范曄到底夠不夠格這般地露才揚己呢?有趣的是,大家都覺得他跩,但少有 人指陳這樣的跩,與其才情不搭!可惜的是,正因為這樣的跩,間接讓他在險惡的人性中 送了命。~~~~~ 參考書目舉要: 「四史導讀」.王基倫‧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後漢書」.范曄‧鼎文 「後漢書集解」‧清/王先謙.藝文 撰文者:佩謙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02.5
文章代碼(AID): #zot9fub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