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一)

看板Chinese-B87作者 (風￾N￾   )時間19年前 (2004/10/12 12: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言:敝人心中一直有個宏願,便是將《四書》、《老子》、《莊子》以及若干特別 喜愛的諸子文獻或文學作品做出自己的詮釋,雖然才疏學淺,但是即令所言經典詮釋 永遠難越古人範圍,我相信每個當代詮釋者仍能為具有價值的經典文章注入新生命、 賦予現代意義,這也是中文系學者、學子必當體會的時代課題,「如何貫通古典與現 代」,吾雖不才,以身示之,學問並非空談,絕非束之高閣,更非自覺境界為高,而 視他人為庸,而是結合古典與現代、理論與行動、過去與未來,於創造中開創時代新 局面、新意義,若中文學者俱不信中國學術、文學的傳統價值,乃人類卓越古典文化 、世界文化的珍貴寶藏,他人如何信之?文化如何傳承?學問之價值如何發揚?故必 曰:「先行其言,然後從之。」我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宇宙」,更相信所學乃世界 菁萃文化之所在,相信,固能成其功。 《論語》,《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 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 論語。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貢禹、 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名家。傳魯論語者,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 侯勝、丞相韋賢、魯扶卿、前將軍蕭望之、安昌侯張禹,皆名家。張氏最後而行於世 。」故《論語》就是孔子門下弟子聽課或日常發問的筆記,或記孔子日常的言語行事。 《論語》今傳本共二十篇,一般稱前十篇為〈上篇〉,後十篇為〈下論〉,二十篇之 次序為: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黨、先進 、顏淵、子路、憲問、衛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何晏曰:「魯《論 語》二十篇,齊《論語》別有〈問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頗 多於魯《論》,古《論》出於孔氏壁中,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為一篇,有兩〈子 張〉,凡二十一篇篇次不與齊、魯《論》同。」漢‧孔安國曾為古《論語》作訓解, 今已失傳,東漢鄭玄就魯《論語》篇章,參考齊《論語》為之作注,今已殘佚,魏時 何晏集東漢以來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是今日能看到最早的注本。唐文宗時列 入經書,宋‧朱熹為之作集注,並在宋淳熙編〈大學〉、〈中庸〉、《論語》、《孟 子》為《四子書》,通稱《四書》。今傳《論語注疏》為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除朱熹有《論語集注》,清‧劉寶楠有《論語正義》,及至今人則有楊伯峻《論語 譯注》等書不知凡幾。 《論語》一書,以程子所說最得吾心:「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 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今之學子,讀《論語》之言俱以等閒閱 之,殊不明其言其義,魂遊人間,雖讀此書而實曾未讀,令人深為憾之。程子所介紹 的「讀論語孟子法」十分有見的,可於朱熹集注中參考讀之。此處並不以一字一句作 章句訓詁,而是就個人體會之現代意義與精神價值為之做一番詮釋,若所見誤謬、可 笑,尚請同仁先進批評、指教。 〈學 而 第 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學習必有三重義,一是初學,此時似懂而實未懂,囫圇吞棗而倉促記憶,似已記憶所 有學習內容,仍無能融會貫通而用之於人生;故必溫習、複習,反覆體會、仰觀俯察 ,而能進入二層,或有所悟,此時心中必因深一步體會學問意義、價值,而貫通其中 ,心中喜樂,故子曰:「不亦說乎?」,然心中雖有所得卻尚未能宣佈於世。故反覆 習之,終能進入第三層義,不但深悟學問之道,更能心中有悟而豁然開朗,得出自己 之學問而能闡揚光輝於世,故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生於世,知心友難得,偶有結識,必當珍而重之,互敬互惜,或於年歲既長,各奔 一方,或於他日相見,當如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 復何夕,共此燈燭光?」之感慨,朋友聚合,見少離多,故子曰:「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何時能得暢談平生,共此一樂?當在此時矣! 「君子」一稱,或可言為「有學者」,或可言為「有才者」,或可言為「有德者」, 或可言為「有道者」,名詞雖一,不必拘限。人或有學、有才、有德、有能,豈能人 盡皆知?又豈是為求人知故而有學、有才、有德、有能,故子曰:「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行所當行,為所當為,但盡本心,人或不知己,何需於心上不快、不 喜、不樂? -- 傲長嘯 掃蕩胸中不平事 低迴吟 也笑輕狂也笑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04.97
文章代碼(AID): #11QsAwl8 (Chinese-B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