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絲路之旅(五) 吐魯番 烏魯木齊 維吾爾

看板China_Travel作者 (布吉納法索300日)時間8年前 (2016/01/12 20:5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版 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tw/2016/01/blog-post.html ------------------------------------------------------------------- 9/27 Day 10 吐魯番 9/28 Day 11 烏魯木齊 從甘肅省邊境的柳園到新疆的吐魯蕃共需要七個小時的車程, 橫跨690公里,是這趟旅程中最長的一段路, 這一天我並沒有訂旅館,就讓臥鋪火車成為我的旅館。 凌晨時分我搭上這輛遠從上海而來,前往伊寧的列車, 上海到伊寧,這究竟是多麼遙遠的概念! 這次仍然是上鋪,而且一如往常的的狹窄,但我還是沉沉睡去... 直到被列車服務員的聲音所驚醒,將口袋中的臥鋪證再換回車票, 服務員好心的提醒我「別睡了,列車很快要到站了」。 票面到站時間是上午七點02分,現在是六點40,的確是快到了, 可是為什麼車窗外仍是黑壓壓的一片呢? 現在仍然是秋天,沒道理六點多還沒有天亮阿。 直到下車七點了,天仍然沒有亮,但是我已經想到答案了: 這趟七小時的火車,我其實已經跨過一個時區了, 但是新疆的時間並沒有因此而調整,仍然是跟著首都北京在同一個時區, 如果從網路上找尋時區的地圖會發現新疆是從中國突出去的一大塊, 才會形成像是這樣快八點天才朦朦亮的情形。 但是這樣"統一"的時間真的很不好用, 新疆人都會默默的把手錶往後調兩小時生活, 八點多走到街上,那是什麼店都不會開的。 吐魯番的火車站離市區又是靠背的遠, 跟幾個人一起分計程車的錢又是一筆開銷, 好處是人不用自己湊司機會幫你湊, 到達市區的時候天已經完全亮了。 今天是繼張掖之後,第二度參加包車套裝行程, 一輛小巴搭了七八個人準備出發, 但是讓我驚訝的,是坐在最後方的四個青年男女, 傳來不停嬉笑的聲音,但是說的話我完全聽不懂。 猛然一回頭,那四位青年五官非常深隧,鼻子高挺, 看起來...完全就像是外國人,或者有點像印度人。 他們可不是外國來的觀光客,他們是新疆土生土長的維吾爾族人, 這是從高中自地理課本讀過之後,第一次真的見到維吾爾人, 原來他們長的和漢人是如此的不同,語言文字也大相逕庭。 維吾爾族約占新疆人口的一半,比漢族還多, 在吐魯蕃,維吾爾族更是占了七成,呈現另外一種風情。 包車司機本身也是維吾爾人,會講一些不甚流利的中文, 同行的成員還包括一位獨自旅行的北京婆婆、 一位扛著大砲喜愛攝影的大叔、 兩位正在讀大學的小情侶、 還有一對從烏魯木齊來的未婚夫妻。 車上響著大聲而熱鬧的維吾爾流行歌, 後面的維吾爾青年不時大聲附和, 廂型車帶著我們到交河故城、火燄山、坎兒井、 千佛洞、葡萄溝、蘇公塔等景點。 其實這一路下來,這種包車旅行最是花錢, 包車比起大眾運輸工具要貴上許多, 去的景點又多,每個點停留的時間很短, 中國的景點門票又是特別的貴,一天下來可要花上數百塊人民幣! 於是有很多沒興趣的景點就過門而不入了。 吐魯番不愧是西遊記火燄山的所在地, 甘肅往西走到最後,天氣已經轉涼, 沒想到來到這裡整個被曬到發昏,紫外線指數破表! 民居建築因應地形多為夯土或磚造,有各種通風的設計, 跟之前去過的西非有異曲同工之妙,畢竟都是乾旱氣候。 這天晚上是最後一晚住在青年旅社,今天這間名字叫做白駝, 裡面裝飾充滿維吾爾風情,大廳中央擺著一張維吾爾家庭都會有的大床椅, 又像床又像椅子,供家庭成員休息或討論事情。 剛好遇上中秋節,今天的大廳舉辦烤肉活動, 和一位深圳來的小哥談的特別起勁,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路上跟廣東人總是能聊的投機, 大概因為他們距離香港比較近,接觸比較多自由的空氣吧! 深圳小哥工作是做生意,他說他最受不了中國人交朋友的方式--一條龍的招待, 只要是在主人的地盤上,吃的喝的玩的通通是主人買單,而且一定要續灘, 在香港令他感到特別舒服,因為一切都是AA制! 最後一天的青年旅社體驗在烤肉當中度過真是再完美也不過, 而我,也將迎來旅程的最後一站。 ------------------------------------------------------------------------- 進入新疆以後,一直有種微妙而緊張的氣氛, 其實從進入柳園車站就深刻的感受到--安檢升格了。 兩道、三道的關卡都要查驗證件,而且不是驚鴻一瞥而已,而是反覆仔細觀看, 行李要經過兩次X光檢查機也是基本的招待, 這一切都是因為,這是一部即將進入新疆的列車。 從吐魯番搭車到烏魯木齊時感受更是深刻, 進站之後,每一位乘客的所有行李都要接受人工的檢查, 一位女檢查員不停的把我背包裡的東西拿出來觀看, 手伸進背包的每一個夾層和口袋裡探索,深怕漏了什麼細節。 在中國搭火車一定要提早不少進車站,在新疆尤其是如此。 經過143公里、一小時又四十分鐘的車程,我來到新疆的省會-烏魯木齊, 迎面而來的,是截然不同的天氣, 還記得吐魯番如同火燄照射般的豔陽和高溫,臉上還隱隱感受到刺痛, 這時的烏魯木齊卻遇上寒流來襲,天空下著細雨,空氣中只有五度的低溫, 我的臉經歷了一場三溫暖,現在被寒風刺的生疼。 烏魯木齊的市區裡的標語裡處處都有「團結」, 還記得西安市區裡的標語則都充滿著「文明」, 反映兩地執政當局所追求的目標,也許也是城市目前缺少的部份。 其實到烏魯木齊的小巷子裡走一遭,就會明白一切問題的答案了-- 為什麼新疆的安檢這麼嚴格,為什麼標語總是強調著團結? 我為了探訪壯觀的清真寺而意外的走進維吾爾族社區的巷子裡, 那裡就像是外國一樣,充滿著異國情調的小店、 鼻子高挺的男士、披著頭巾的女士、無法理解的語言和文字, 服飾店、點心店、雜貨行,無一不顯示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 烏魯木齊裡漢維兩族各占一半, 從居民的生活中很難看出這兩個民族有什麼交流的地方, 感覺起來更像是風俗各異的兩邊各過各的生活, 難怪處處都要強調「團結」了。 維吾爾族的異國風情對我這名觀光客來說卻像是寶藏一樣, 有些擔心卻又充滿樂趣的在巷道內穿梭。 維族的清真寺均為圓頂尖塔型的中東式建築, 但烏魯木齊裡頭另有一批中國建築式的清真寺, 看起來就像是少了神像的廟宇, 這些是由有著漢人血統但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所建造的。 烏魯木齊的最後一站是前往新疆國際大巴扎採買紀念品, 廣闊無比的賣場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毛毯、樂器, 還有最吸引我目光的「英吉沙小刀」, 老闆有漢族也有維吾爾族,其中維族青年為了做生意也要講些生硬的中文。 最後我還是經不起誘惑,跟一位維族青年買了好幾把沉甸甸的英吉沙小刀, 新疆的維安如此嚴格,是不可能帶著小刀到處趴趴走的, 必須要在現場用包裹寄送,又多付了一把小刀的價錢。 最後一晚我選擇住在距離機場較近的一間旅館,還發生了一段插曲: 之前的每一間旅館或青旅,都是拿我的台胞證用手寫登記就行了, 唯獨這一間說什麼也要用讀卡機讀取台胞證的資料, 根據之前幾間的經驗,那是絕對刷不出什麼東西的, 畢竟跟他們本國的身份證是不一樣的。 於是老闆娘很堅持我要去住別間能夠「接待外賓」的飯店, 身在中國的外國人並不是每一間旅館都能去住的, 而是只能去住政府核可能夠接待外賓的少數旅館。 為了這件事情老闆跟老闆娘還上演了一場「統獨之爭」, 老闆說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份嘛,怎麼非要他去住接待外賓的飯店呢? 老闆娘則是堅持台灣就是不屬於中國的嘛,你中國政府管的著他們嗎! 雖然聽到老闆娘這麼說,我簡直要感動地熱淚盈框, 但是外面天色已暗、只有五度還飄著細雨,實在不想再出去找別的飯店, 這時也只好打打圓場,兩岸一家親,前面幾天都沒問題,今天還是讓我住吧! 老闆娘最後也同意用手寫登記讓我住, 還一邊嚷嚷說要是被抓到可是要被罰慘了。 後來我凌晨五點就離開了,打車前往地窩堡機場結束這場絲路之旅。 這一趟下來搭了幾個中國的航空公司,包括海南航空和上海航空, 服務都還不錯,飛機也都準點,唯一遇到誤點的, 竟然是最後一段上海飛往台北的中華航空,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呢! 這一趟絲路之旅在有限的天數裡硬是要走完2500公里的旅程, 為的無非是欣賞從中原到西域、從漢族到維族的一系列變化, 最後獨特的維族風情也確實是值得了, 只是新疆的大山大水和美麗景色,只能留待下次再來欣賞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65.1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a_travel/M.1452603444.A.BB0.html
文章代碼(AID): #1MbFWqkm (China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