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廈鼓風華」漫步鼓浪嶼

看板China_Travel作者 (想和妳看棒球)時間9年前 (2015/01/14 10:18), 9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ravel 看板 #1KjT6_dx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ravel 標題: [遊記] 「廈鼓風華」漫步鼓浪嶼 時間: Wed Jan 14 10:17:31 2015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92608733 「廈鼓風華」漫步鼓浪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方,一座面積 1.9平方公里的小島,常住 人口約 1.5萬人,是廈門的城市名片與文化符號。來到中國廈門必訪 鼓浪嶼,島上四季鮮花競開,海岸曲折逶迤,岩石起伏有致,各式建 築錯落點綴,似有深巷琴音隱約,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 覽」、「音樂之鄉」、「鋼琴之島」之美譽。 【登日光岩往東北方眺望鼓浪嶼全景】   登高往東北方遠眺,廈門島就在對岸,鼓浪嶼隔著一條狹灣與海 港高樓相望。藍天之下,鳥瞰鼓浪嶼島上粉牆紅瓦、綠樹掩映,聚厝 洋樓穿梭起伏、錯落有致,就像一顆鑲嵌碧波萬頃之上的海中明珠, 洋溢璀璨的古典歐陸風情。西元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鼓浪 嶼為「中國最美城區」榜首,2006年更入選了中國「外國人最值得去 的50個地方」金獎。 【旅行Map】   因為以往登島客流控制混亂,所以現在廈門市政府把觀光客與本 地市民動線分流,廈門市民被安排在「輪渡碼頭」乘船,而外地觀光 客則一律規定由「東渡碼頭」搭船前往鼓浪嶼。去年九月開始,為了 增加觀光收入,船票也做調整,廈門市民往返船票從原來的 3元人民 幣調升為 8元,而觀光客更大幅上漲至35元。 【廈門海灣風景】   雖然票價十級跳,卻依然無損鼓浪嶼的觀光魅力。渡輪上載滿遊 客,我們橫越廈門海灣,看著逐漸駛近的鼓浪嶼,滿心期待。(2015 年一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浪嶼街道一景】   時間風雨錘洗,賦予了中西交匯的鼓浪嶼文化,以及自然與人文 景觀交融的深厚內涵。漫步廈門風華鼓浪嶼,每棟樓房瓦厝、每處巷 弄轉角,無不蘊含濃濃的藝術氛圍,我們特別能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碰 撞與火花。 【鼓浪嶼建築】 【鼓浪嶼街道一景】 【鼓浪嶼建築】   鼓浪嶼的最大特點,在於深受西方文化影響而塑造出特有的風格 表現,建築物或多或少吸收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中西交融的獨特 景緻形成,來自於鼓浪嶼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時代演變。 【遇見鼓浪嶼】   西元1842年,鴉片戰爭清廷戰敗,次年根據《中英南京條約》, 廈門對外開放,成為中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95年,甲午戰爭 以後,為避免日本繼續進犯廈門,清廷決定請列強「兼護廈門」。1902 年,西方列強與清廷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於是 成為公共租界(又稱萬國租界),歐美各國大舉進駐,島上西式建築 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這就是鼓浪嶼的第一次中西文化衝擊。 【鼓浪嶼街道一景】 【鼓浪嶼美食街】   鼓浪嶼以中西交融的舊景緻聞名,而這裡也能看到「新台灣風味 」。午餐時間門庭若市,街道兩旁餐館與食攤林立,而其中常見的「 厚吐司」即從台灣夜市傳入的美味小吃。厚片吐司塗上奶油香煎,然 後再堆滿食材與起士放入烤爐焗烤即大功告成,不論甜鹹口味皆讓人 齒頰留香,尤其冰淇淋遇上熱吐司,冰嫩香甜,是意外附合的好滋味 。 【新台灣風味:厚吐司】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開拓於宋末元初。島的西 南端有一海蝕洞,海濤衝擊發聲如擂鼓,明代時以「鼓浪嶼」得名。 明清以前,鼓浪嶼只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漁村小島,鴉片戰爭以後廈門 對外開放,西方勢力紛紛湧入,雖然打破了昔日傳統的生活寧靜,但 誰又想到卻成就了未來繽紛的世代風華。 【鼓浪嶼建築】 【鼓浪嶼街道一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菽庄花園座落在鼓浪嶼南方,港嶼港仔后沙灘,建於西元1931年 。此地與台灣淵源深厚,原來過去園主為台灣富商林爾嘉,字「叔臧 」,花園即取諧音而命名。林爾嘉的父親就是板橋林家的林維源。1895 年,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林維源於是帶領全家遷居鼓浪嶼。林維源 去世後,林爾嘉繼承父業。因為非常想念台灣故居,所以林爾嘉仿照 板橋林家花園建立了「菽庄花園」。1951年,林爾嘉病逝台灣;1956 年,板橋林家將菽庄花園捐獻給廈門市政府。 【菽庄花園入口】 【菽庄花園旁沙灘人群嬉遊】   菽庄花園內分為「藏海」和「補山」兩部分,庭院以靜為主,靜 中生趣,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極天山海之致, 附有岩洞之幽。 【藏海園一景】 【《海闊天空》石碑】 【四十四橋海角景緻】   藏海園有「四十四橋」,把海的一角巧妙藏進花園的懷抱。四十 四橋為林爾嘉四十四歲時所建,橋下有閘門,漲潮時海水會被引入園 內,於是把大海藏進了花園。橋上則有渡月亭、千波亭、招涼亭可觀 賞海景與鼓浪嶼岸上風光。 【藏海園「藏海入園」】   藏海園後山上則建有「聽濤軒」,此為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藏近百架世界各國的珍貴古董鋼琴,皆是難 得的稀世珍品。館內禁止拍照攝影,若想一親古琴風韻,只有入內參 觀一番了。 【藏海園後山上「鋼琴博物館」一館】 【鋼琴博物館一館「聽濤軒」】 【「鋼琴博物館」二館】   由於中西合璧文化交融,不僅建築風格獨特,西洋音樂也在此地 立足繁華。因為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中國之冠,鼓浪嶼於是又 有「音樂之島」美稱,許多著名音樂家居住在此。 【後山上眺望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與後方的日光岩】   每逢假日,「家庭音樂會」欣欣向榮,島上各地樓房傳出悠揚琴 聲與悅耳歌聲。每個鼓浪嶼家庭都是音樂世家,不僅反映鼓浪嶼的音 樂傳統,也體現鼓浪嶼人對音樂的熱愛,宛如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四 處綻放。 【鼓浪嶼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代中西文化匯流衝擊鼓浪嶼,不僅受歐美列強影響,南洋風格 也揉入了本土文化之中。西元1920~30年代,從閩南下南洋到東南亞 經商謀生的大批華僑紛紛創業有成、衣錦還鄉,他們返國後選擇了環 境優美、國情特殊的鼓浪嶼經營事業,置產定居。這些歸國華僑建造 房屋時,或請外國建築師設計,或仿南洋國家的歐化建築形式,再融 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與鄉土個性,造就了藝術豐富多樣、風格百花齊放 的鼓浪嶼建築文化。這就是鼓浪嶼的第二次中西文化衝擊。 【鼓浪嶼建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彷彿夕色拓印壁岩,樹影捧起升月陪襯黃昏下的日光岩。從琴園 看到這幅景象,我才頓時領悟鼓浪嶼一諺:「不登日光岩,枉費廈門 行。」來到日光岩遊覽區,進入日光巖寺繼續往上登行即來到日光岩 。 【琴園眺望日光岩夕色】 【日光岩入口「日光巖寺」】 【《與日爭光》石拓】   「日光岩」又稱晃岩,位於龍頭山頂,海拔高度約93公尺,是鼓 浪嶼最高峰。日光岩頂端有一直徑40多公尺的巨石凌空屹立,渾然天 成,為廈門風華的象徵。日光岩上建有觀景台,供遊客登頂欣賞鼓浪 嶼。我們登峰俯瞰,廈鼓風光一覽無遺,無法言喻的眺望風景令人大 開眼界,不虛此行。此即為廈門二十名景之一「鼓浪洞天」,讓我們 對鼓浪嶼的文化景觀有了更深刻的體認。 【日光岩俯瞰廈鼓風光】 【遠眺八角樓】 【日光岩俯瞰廈鼓風光】 【鼓浪嶼建築風情】 【鼓浪洞天】 【日光岩俯瞰廈鼓風光】 【遠眺菽庄花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浪嶼的交通除了環島電動車之外,皆不允許機動車輛行駛,非 常適合遊人步行漫遊其中,尤其特別能感受人文、建築、藝術、風景 、歷史、音樂等多種文化薈萃的深厚底蘊。來到鼓浪嶼,就讓我們漫 步島上「廈鼓風華」之間,細細品味。 【鼓浪嶼建築】 【鼓浪嶼街道一景】 【鼓浪嶼風情】   夕色壟罩,夜幕低垂,廈門光影繁華對岸,而我背後的夜巷裡, 似乎傳來了《鼓浪嶼》的歌聲:「日光岩的三角梅染紅了你,庭院裡 的琴聲陶醉了你,紅牆路樹環抱著你,迷人的鼓浪嶼……朝霞中的少 女思念著你,月光下的情侶愛戀著你,天風海濤傳頌著你,啊鼓浪嶼 ,鼓浪嶼,多情的鼓浪嶼……」 【鼓浪嶼對岸廈門夜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8.140.2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vel/M.1421201855.A.9FB.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honn (60.248.140.204), 01/14/2015 10:17:58 ※ 編輯: shonn (60.251.144.196), 01/15/2015 08:14:53
文章代碼(AID): #1KjT7OXH (China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