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0上海世博會台灣館 台灣之窗/720度全天域劇場

看板China_Travel作者 (Daphne)時間14年前 (2010/08/24 08:04),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 http://www.wretch.cc/blog/likewallace/24484236 2010上海世博會 台灣館 上海世博園區浦東A片區 展期:2010年5/1-10/31 9:30-22:30 電話:+86-21-5198-3800 傳真:+86-21-5198-3800 台灣館官方網站:http://www.expo2010taiwan.com/TW/index.aspx 網上世博會台灣館:http://lsize.pavilion.expo.cn/p9003/lsize/Expo.html 外貿協會辦公室 電話:02-2725-5200#2356 傳真:02-2720-1877 E-mail:explo2010@taitra.org.tw 最近一週內連飛了兩個國家與城市 中國上海與泰國曼谷 所以文章沒有更新 請見諒 當了一週的空中飛人後總算有時間擠出來一點好好分享世博台灣館的文章 這陣子文章發的會緩慢一點 還希望新舊讀者不吝捧場 關於參與上海世博參訪緣起 當得知有機會參加外貿協會的世博台灣館後 我就決定排除萬難也要去 外貿協會給了我們三天時間 參訪世博台灣館與台北館 這時間剛好與我預定要去曼谷的時間完全撞期 最後我不惜冒著可能候補不到曼谷來回機位的風險 硬是跟旅行社業務橋 把曼谷行程順延一週 就演變成一週出國兩次的情況 連台胞證也是趕在出發前幾天才送件辦好 為什麼會這麼想去除了上海是我未去過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能貢獻一己小小力量 分享台灣館的美好給更多人知道 台灣在相隔四十年後 才有機會再重返世博 常感嘆台灣在各方面對於全世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為什麼總是在世界重要的組織會議 活動盛會中缺席 台灣有如此優秀的條件 為何總是在國際上無法看見我們的名 好不容易 我這位素人部落客 能盡點小小力氣 讓台灣的優勢與美 傳遞出去 相隔四十年 台灣終於重回世博盛會 台灣人前往上海旅遊 不再感到遺憾 分享關於上海世博 來自台灣的驕傲 1.世博的吉祥物 藍色的海寶 是由兩千多件作品脫穎而出 海寶的設計者 正是來自台灣的設計師 巫永堅 2.上海世博台灣館被日本知名FLASH雜誌評鑑為第一名的展館 台灣雖小 但發展出的科技成就 遠比一些歐美大國都來得影響深遠 這次飛曼谷 看到機場使用的webcam是台灣製造 台商在中國撐起了一部份的經濟成長 而2010年評選出的全球科技一百強 有八家公司來自台灣 及如圖的台灣館導覽手冊中指出 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密切使用的電子產品 有多樣是在全球高度市佔率 很自豪的說 這幾個產業我參與了其中兩個 所以我的工程師朋友啊 你們對世界的影響力很大 別再靠腰啦XD 科技產品的研發與創新能力是台灣的優勢 所以可在台灣世博館看到運用剛性的尖端科技設計 與柔性的文化內涵展示內容 在世博展場期間由早到晚持續放送台灣的福爾摩莎美麗之島風情 綻放光芒在上海這世界舞台 台灣館就像台灣一樣 面積不大 但散發出的活力 影響力 與創意 是在眾多大國夾擊中 最不可忽視的角色 在抵達上海這幾天 據當地人說 這幾天正是上海百年來最高溫 頂著四十度高溫 從世博園區入口 到主要展場A片區 還需走二十分鐘路程以上 經過中國館後 台灣館就不遠了 在異地看到台灣館就像回到家鄉一樣 心中有難以掩飾的激動  台灣館從動工到峻工 只花了一九九天 在是世博園區最晚完工的展館 短時間要完成這麼一件大事 需投入可關的人力 物力與金錢 所幸有眾多來自台灣的本土企業慷慨捐助 讓世博台灣館可落成並順利運作 甚至在展館運作期間 持續提供物資等資源予館方全體工作人員 處處都展現台灣企業的回饋精神 台灣人真的很有巧思 行事總是運用方法得宜 台灣館是園內少數使用預約卷預約的展館 台灣館意不在做大 而是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得以保持競爭力的因素 注入在展館每個小細節 預約入場不但可以節省參訪者寶貴時間 有更多時間去參訪其他展館 並能控管入館人數 維持參訪品質 台灣館由名建築師李祖原先生設計 由外觀燈罩展現台灣的科技之智 整座館體正是以天燈形狀設計 以山水心燈為主題 由內部圓球的球體展演 表現台灣蘊藏的豐富物產 好山好水 人文之美 文化內涵等 此時正產演的是台灣平溪的天燈祈福儀式 象徵人民的敦厚良善與純淨心靈 館內外的聲光都是同步的 意即在這片土地上的人 胸懷開闊 放眼世界 願意與全世界的地球公民 不藏私地分享 外觀燈罩與球體展演隨時都在變化 網羅了台灣優秀的創意人才團隊傾力製作 分別來自三位導演 袁廣鳴 范可欽 林芳吟執導 以三段不同主題的影片展演 投射出台灣的多元樣貌 有呼吸的建築 多元的台灣 與繽紛的台灣 及華夏百寶篇 可進一步以此透視 台灣在傳統 現代 地理 民情 自然 娛樂 工藝等的表現及傳承 或是生活縮影 搭配氣勢磅礡的弦樂 以動態方式強力放送 台灣館有如此前衛科技的外觀 比前衛 我想各國展館都不差 但還能將台灣固有的科技技術打造出這座展館 又能將台灣的特色運用科技展現出來且讓人一看就懂並注意它 是更有難度 設計團隊很用心 有沒有看到台灣館的外觀牆有些紋路呢 這叫做"祥龍浮雲" 字面上來看不但具有吉祥之意 且將這個花紋 打造在時尚現代感的銀色展館外牆上 是向世人訴說 台灣不是只重科技的發展速度 也力求文化藝術與科技的並存 整個展館 主要分三階段展示 先是由城市廣場的台灣之窗認識台灣 上五樓進入全天域劇廠觀賞 最後是參訪者的互動式體驗 參訪者 可經由天燈祈福區 直接感受台灣在地風土民情 照片中左邊的先生就是親自接待我們的葉館長 在開展期間一直都常駐上海 待展期結束 他才能回台灣 館長真的把台灣館的團隊領導得很棒 才會贏得國際媒體高度評價 當然幕後的設計與建造團隊也是居功蹶偉的 館長每天早上七點半就進館 親自督導館務運作 非常辛苦 館長所在位置就是進入台灣館會第一個看到的台灣之窗 有來自台灣的企業與各界名人 及台灣各行業 各族群的民眾 向來自世界各第的參訪者問候 傳達台灣人好客的人情味 在牆上刻畫著各式傳統與現鑲有各大小螢幕 與各族群的人們 共同生活在台灣 象徵族群融合的多元包容性 台灣樣樣都令人感到驕傲 這點我可以做證 我在上海肯德基與計程車 聽到的都是台灣歌手的音樂 在泰國吃泰國菜時 居然也聽到周杰倫的超人不會飛 台灣的音樂可說至少是放送全亞洲 因此世博主題曲 請到的同樣是在亞洲地區 享有極高知名度的蔡依林來獻唱主題曲"台灣心跳聲" 或許在女歌手中 她不是唱功最好的 但她不向現實環境低頭 面對難關突破重重困境 一切都努力做到專業 是很貼近台灣人對生活的態度與精神 這首歌的拍攝影像 帶出許多台灣人的生活縮影 很值得聽聽 請看以下MV版本 這位美麗的世博親善大使導覽員 台灣館是首創導覽制度的展館 這趟前來上海世博也參觀了其他國家的展館 例如西班牙館展出鬥牛影片 這大家都看的懂 但若是展出更深層的文化意象 可能就不見得人人都看得懂 完全看不懂著只能就觀賞炫目的建築了 很可惜 在台灣館就完全沒有這些問題 解說與帶路完全由親善大使來 群眾只要負責張大眼睛與耳朵聽與看 而這些親善大使 每天開館前都要將解說內容演練過 確保口條順暢 不因為持續做重覆事而顯得僵化 由早到晚 熱忱與熱情都是一樣的 在觀看完台灣之窗後 導覽員會引領群眾由左右兩側電梯 進入五樓的全天域劇場 動線設計的很完善 由於參訪人數已經經過控管與計算 群眾可一次就由兩台電梯搭載至五樓 電梯內部也是大有文章 與世博館外觀同樣"祥龍浮雲"的紋路 電梯最上方似點點繁星的 則是模擬一101大樓上的星空 將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模擬其境 為的就是要讓參訪者更深刻感覺台灣的生活現況 720度圓型球狀螢幕是世界唯一 720度全天域劇場是台灣館一大賣點 利用十二台高效投影機 由兩端投射上天下地的全球幕畫面 及八聲立體環繞音響 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 我提一個我印象最深的畫面 就是播放到花蓮太魯閣險峻的山谷時 是確實可體會其中的落差 在影片結束時 還聽到阿陸仔稱讚台灣館很好看 聽到真是開心 在觀看影片前 會先有螢幕播放說明 除了可以身歷其境外 還有全球獨創4D特效 意即不光是視覺 還有觸覺 味覺的最直接感受 例如看到花時可聞到花香 還有微風的清撫 及來自台灣這海洋國家的水霧海洋氣息 走進一個似空橋的空間 就是全天域劇場的觀賞點 要站立在兩側 才是最佳觀賞角度 不必擔心搶不到站立位置 因為館方把這地方能站立多少人 都已經計算好 可以很清閒地 不疾不徐走進來 觀賞就是要如此的無壓力 無負擔 在最佳環境下 將台灣之美盡收眼底 台灣是座瑰麗的寶島 在城市發展的同時 依舊不間斷執行生態保育的工作 完全呼應世博主題 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的主軸 城市不該只有高樓建築 保有自然景觀 使人們在城市中忙碌之餘不忘思索與體會生活 生命的價值 才是生存的基本意義 在城市快速發展之餘 帶來的若只是人心的不安 煩燥 及面對生活壓力的恐慌 那麼這座城市即使發展得再快再好 硬體建築如何先進 那也只是座沒有靈魂的城市 而台灣館提倡 自然 心靈 城市 強調回歸自然 回歸心靈 城市與自然共生共存 是一個城市長遠發展的指標 這段4D影片 搭配的音樂由最貼近土地的排灣族原住民歌聲 像是來自大地的呼喚 接下來是氣勢磅礡而又輕快的弦樂 似蝴蝶飛舞 並收錄最真實的蟲鳴鳥叫聲 由玉山主峰開場 帶出台灣原生的動植物 有梅花鹿 蝴蝶蘭 阿里山檜木林 太魯閣九曲洞 及繽紛的海底世界 花蓮的鯨豚等 進而延續到生活面 在與動植物共存中都市開出的捷運 還有101煙火 帶領參訪者由不同的面向遨遊台灣 後段是在這美麗生態中形成的都市 有台北盆地 高雄港 渡假聖地國境之南墾丁 人文面的平溪天燈 皮影戲等 這幾個景點共通點其一是它們都是台灣知名度相當高的旅遊景點 其二是它們並沒有因為高度發展 都市發展也好 觀光發展也好 並無因此而失去它原有的價值 台北有河濱公園 綠地 高雄有真愛碼頭 墾丁有龍磐草原 平溪的天燈節等 這些地方 有發展 有商業進駐 台灣並沒有因此忘記喜愛它們的理由 黃昏的台灣館 正好綻放101的煙火 一些在我們生活周遭 早已習以為常的事物 在異地看卻是如此感動 是時間與空間的不同吧 每天生活在台灣的人都可以看到眼眶泛淚 那麼在中國的台商會非常激動與想家吧 因為照片很多 感想很多 台灣館就分兩篇寫 下一篇會分享台灣館的城市廣場與天燈祈福區 待續 延伸閱讀 《記錄》2010上海世博會 照片搶先看與行程摘要 http://www.wretch.cc/blog/likewallace/24477724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25.77

08/26 10:55, , 1F
真的不能在同意你更多了!! 看到101的煙火我都想家了!
08/26 10:55, 1F

08/27 17:10, , 2F
看了很想推這一篇 寫的好好~~~
08/27 17:10, 2F

08/28 00:01, , 3F
看了好感動:) 原PO用心!!!
08/28 00:01, 3F
文章代碼(AID): #1CSmoOad (China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