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雲南(3) 麗江-黑龍潭、萬古樓、木王府ꄠ…

看板China_Travel作者 (gh)時間15年前 (2008/12/06 19:2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Day 3麗江 (黑龍潭、萬古樓、木王府、麗江古城;官房別墅) 【黑龍潭】 黑龍潭於玉泉公園內,在此行風景區排名中,只次於白水河, 潭水青青映著兩旁垂柳,再加上亭台樓閣,很有江南水鄉的風情。 同行者中有去過蘇州的,覺得這兒比蘇州園林更美, 蘇州園林較精美,連細處也精雕細硺,而黑龍潭人造的部份雖沒那麼精緻, 但其所憑藉的天然開闊風景,卻不是任何人工造景能比得上的; 再加上蘇州園林的參觀人潮大,人頭比風景多,清靜的黑龍潭大勝 (對我而言,這兒也比日本的美觀地區優,人潮過多,真的會使優美的程度大打折扣) 公園中有一座祭祀某民族英雄的祠堂-【和志強生平陳列館】 “和” 及 ”木” 是雲南兩大姓, 這座祠堂建築值得進去一看,飛簷、地磚、天花板的裝飾都很有特色。 兩旁的廂房是有人住的,總覺得一個建築即便有美麗的外觀, 也需要有人的氣息,才讓它更有味道。 若政府用保護古蹟的理由,將居民遷出, 那建築是沒變,但總覺得它…”死了” 。 (原諒我用這種不知所云的形容法,因為找不到更適切的形容) 在公園中另有一座龍王廟和一座納西古樂臺。 龍王廟是新建的,原本的廟已被火燒燬,所有的東西看起來還滿新的。 可以在納西古樂台前的廣場坐著休息一下,聽納西古樂。 廣場旁有當地老太太打麻將,有團員跑去看,她們居然還送他們橘子(吃紅?) 【萬古樓】 位於麗江古城中的至高點,可看麗江360度的景色,要爬一段長長的階梯上去, 下午下起小雨,下一陣停一陣的, 古城中所鋪的石板路及階梯都是大理石之類的材質,在經年累月人馬來往踩踏之下, 已磨得十分光滑,雖然雨不大,但足以讓階梯變得濕滑,同行人中有老人家, 往上爬的時候還好,但向下走時則相當危險。 在版上曾有版友分享,進了萬古樓後,發現接著木府後門, 所以就和地陪商量,改從木府後門進,一來少走回頭路,二來木府內的長廊有遮敝, 台階較緩且每階高度相等,好走很多。 但就在這裡,第一件麻煩事發生了,這種收費較高的點,都有附講解員, 所以地陪和導遊常是不陪著進去的,且萬古樓票口人員告訴地陪去木王府正門口買票就可 以,所以她們就先走,繞回木府正門買票,以免我們下去時有人查票, 但其實在木府後門就有個售票口,且正門售票口似乎沒連絡好,後門的人不讓我們進去, 兩邊的人快吵起來,後來是請他們聯絡正門口售票處,確認了才順利進去。 後門售票處的小姐一臉委曲,一副快哭的樣子,但她一著急口音更重, 我其實沒聽懂怎麼回事 (出去玩別把事情搞得太複雜,不知是我們講太快,對方聽不大懂, 還是腦筋沒轉過來,自以為兩全其美的法子,卻常有意外發生) 從後門進就沒木府的講解員了,但萬古樓的講解員人很好,是個只20歲的小妹妹 (但我懷疑不到,大約18吧),她陪我們下去到正門。 可能沒有木府講解員那麼了解,但一路上,她知道的也儘量跟我們解說。 在萬古樓近木府後門處,下個階梯,有一小平台,可以清楚看到木府後半部的建築架構, 同行人中有對建築有涉獵的,說是典型的雲南古式建築,可以在此拍照。 居高臨下看著華麗的王府和周圍一片民居圍繞,真有時空交錯之感。 【木王府】 進入木府後,立刻覺得剛剛的麻煩是值得的, 一來不濕滑,二來一路下坡,搭上徐徐涼風,走來輕快。 從後門進木府,第一個建物是一間廟,可以去瞧瞧,他會請你抽籤,然後幫你解說, 囉嗦完後會請你隨喜給點香油錢,不給其實也不會怎樣,這種事一路上都會碰到, 討厭這種情形的人(像我:p),乾脆別進門,或裝聾作啞,他們也不會攔住你的。 木府的建築應有修整過,我發現一處屋簷垂下的木雕裝飾左右不對稱, 當年木府的人應不會容忍這樣的瑕疵。 要走到正門,要先爬上樓梯,經「過街樓」到前半部, 那樓梯既不顯眼,也沒指示牌,若不是有萬古樓的講解員小妹妹,我們可能要找上一會。 (「過街樓」的名稱來由,請參考lzv版友的遊記,就不複述了) 雲南花卉多,現在這個時節,四處可見菊花正開。 同樣是菊花,少說也有十種以上,要不是前幾天下了雨, 打得花有點凋萎,看起來會更燦爛。 走出木王府,迎面就是那座有徐霞客題字「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照壁。 【麗江古城】 地陪的老家就在麗江古城的巷子裡,她介紹一家好吃的麵店, 賣水粉(像粗條冬粉,但沒那麼有彈性)、抄手(只有一點點的肉)和麵, 有清湯、酸辣、紅油等口味,小辣的要特別跟老闆說一下, 雖然沒什麼配料,湯頭很好,改良一下,多個涮肉片和蔬菜,就能在台灣賣了。 就算是在這樣的國際性觀光地,衛生習慣還是不太好, 到處都有人隨地吐痰和擤鼻涕,那實在是滿可怕的,總擔心會被波及 (還是他們技巧已臻化境,完全不怕會噴到別人身上)。 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商家主要分佈在近四方街的街道上, 也是人潮聚集之處,在以前,下午的固定時刻, 會放水讓水漫過街道,將街道沖淨(自動灑掃系統,真先進)。 古城的街道真的是年代久遠,雖然石板砌的路不易壞, 但接縫處總有些高低不平,且硬,走起來滿容易累的。 若不喜歡人來人往的喧鬧聲,往四方街的反方向走,外圍一樣有流水小橋 、古建築、石砌街道可供遊賞,要拍照時也不會一直拍到人頭。 方向感要好些,要不就買張地圖,因有時在十字路口旁,會有刻著地圖的木板, 但與其說是地圖,不如說是路標, 因為它只標示了那張木板所在的街名,和下一個交口的街名, 走離四方街太遠,就不會在這種木牌上標示到四方街, 而我這個外地客卻只認得四方街,so,我迷路了。 還好,路長在嘴巴上,問人就對了, 只是小路彎彎曲曲,又常有岔口,要走回去,也花了一番工夫。 在迷路途中,路旁見到個水果攤, 攤上有種深紅色木質、外觀像上了蠟、看來像裝飾品,而不像食物的水果, 出於好奇,問了賣的人說是「金沙果」,一開口售價就是50RMB, 就算是在台灣,這樣的價錢也有點高,且專注於找路回去,就沒買。 (後來聽說那是騙觀光客的玩意,其實只是染色打蠟的椰子orz) 在觀光地,只要是買專賣觀光客的東西,請記得殺價, 大約從三折殺起,五折成交不了,就別買了 (事實上,尤其是材料便宜,販售者只出人工的東西,像石膏石刻的飾品、佛像 、佛珠,從一至二折殺起,三折就該成交的)。 動物皮毛之類的東西少買,因可能會在海關遇上麻煩。 很多東西我都是看看而已,是很想買送人的紀念品, 但看來不錯的,價錢過高,而價錢便宜的,材質不好、工也粗, 若有人送我這樣的東西,我也覺得困擾的,用也不是,不用又佔個位置。 在精粗之間,要找個可接受的價錢和品質要花點心思。 本想去找版上有人推薦的東巴文印章店,可惜抄下了地址,卻忘了帶去(我是笨蛋T___T)。 又因為迷路,沒時間慢慢找,結果只買了些披巾應付。 有間「百歲坊」銀飾店,是地陪推薦的, 但台灣太潮濕,銀容易氧化變黑,所以沒買, 要不然,我覺得銀飾是當地最值得買的紀念品,工細、又不貴。 少數民族常是男主內女主外,路上看到個男人手上抱著娃娃, 同團的媽媽才有點羨慕的說:他們是由男生顧小孩也, 馬上看到個婦女揹著一大袋米走過。 大家都覺得好笑,因為其實也不用羨慕,那米真是一大袋,約有個二十公斤, 我可能扛都扛不太動,那納西婦女卻是行走如常, 就算她嫁納西人,由老公顧小孩,她也得揹得動米才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122.176

12/06 23:00, , 1F
+1
12/06 23:00, 1F
文章代碼(AID): #19Ec3SYM (China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