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日博士的論文﹕現代經濟學透視毛主席的遠見卓識

看板China作者 (統一)時間20年前 (2004/05/18 17:20),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位留日博士的論文﹕現代經濟學透視毛主席的遠見卓識 快速搜索 Search the Web Powered by MyWay ------------------------------------------------------------------------- --- ---- 送交者: 給小右補課 於 May 17, 2004 11:31:29: 中國軍事天地: http://www.excitecity.com/china/chat/military 2004年3月5日 於東京 愚寫的《從西班牙衰落看俄羅斯2003年亮麗的經濟表現 ---- 俄羅斯更加衰落》﹐看 貼 的很多﹐跟貼的太少﹐非常不爽。所以﹐愚決定捅馬蜂窩。數字遊戲門不僅擅長把黃 金 說成稻草﹐或把稻草說成黃金﹐還為了出名不擇手段﹐夠無恥的。2003年是自由市場 經 濟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進行了自由市場經濟改革的俄羅斯和印度都交出了滿意答卷 ﹐ 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但愚喜歡說瞎話﹐說自由市場經濟大失敗。 是刷盤子還是讀書﹖ 販賣私貨前先瞎繞﹐數字遊戲門好手段。學生是應該刷盤子還是讀書﹖這種問題還用 問 ﹐當然是讀書了﹐這在國內根本就不成為問題。但對於留學生來說﹐卻是一個時刻困 擾 的問題。首先刷盤子的誘惑很大﹐以日本的標準﹐刷一個小時的盤子﹐折成RMB大約 60元 。那麼一天是多少﹐1個月是多少﹐1年又是多少。而讀書則很辛苦﹐學費高不說﹐還 有 讀不出來的可能﹐即使讀出來了﹐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所以很多人幹脆選擇了刷 盤 子。選擇讀書的﹐也必須刷盤子﹐因為沒有錢。又有新問題﹐即多長時間刷盤子﹐多 長 時間讀書。刷盤子的收入是用於讀書還是改善生活﹐比如說買輛車耍耍。用於讀書的 ﹐ 還要抵御很多誘惑﹐為什麼自己的生活比刷盤子的差﹐一旦鬆懈﹐原來所讀的書白費 。 有很多問題要考慮。當然﹐讀出來了﹐找個工作﹐收入遠非刷盤子可比﹐且很輕鬆。 國際社會其實與一個國家內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平等隻是理想﹐但不是現實。 有 人是白領﹐有人是刷盤子的。成為白領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家道殷實﹐則生下來就 是 白領﹐但這種人很少。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間就變成白領﹐這種概率太少了。多數 人 隻能通過自己奮鬥成為白領。日本是個模范生﹐從窮小子變為白領。祖上沒有給日本 任 何財產﹐即沒有土地也沒有資源﹐隻能靠自己的本領去交換這些﹐隻有讀書這一條路 。 它也趕上了好時代﹐當時通信和交通不發達﹐有個收音機就不錯了﹐國民很難受到物 質 誘惑﹐一門心讀書﹐當時讀書的形式是造槍造炮打仗。後來﹐讀書的形式變化了﹐但 內 容沒有變﹐即提高自己的技術水準。由於高超的技術力﹐從世界換回了大量的糧食和 資 源﹐40年代還沒有飯吃﹐到5、60年代家電大普及﹐70年代汽車大普及。日本成為富 裕的 國家﹐以前的書沒有白讀。奇怪的是GDP的增長率並不高﹐所謂高度成長期1961-1975 ﹐ 平均不到10%。 中國沒有那麼幸運。可能是祖上還留下家業﹐有些土地和資源﹐雖然不多。總在想是 不 是賣賣地(也就是賣糧食)﹐賣賣資源﹐就可以了。這種刷盤子的收入也不少﹐是不 是 應該改善生活﹐比如買煙抽﹐到十裡洋場去耍耍﹐就這樣蹉跎了約一百年。其間雖然 也 想學些本事﹐但太辛苦﹐光交學費﹐沒看到產出﹐也就放棄了。到了3、40年代﹐中 國隻 能做漢陽造﹐日本已經可以做大和零戰﹐不打你又打誰﹐即沒有本事又空有守著一份 家 業。 毛澤東高瞻遠矚讓中國人安心讀書﹐而不是刷盤子享受生活。所有刷盤子的收入﹐賣 糧 食和賣資源﹐由國家統一管理﹐充做學費﹐使國家工業化﹐而不是購買彩電冰箱等消 費 品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GDP。心無雜念﹐也不攀比鄰居的幸福生活。學習成績也很顯 著﹐ 從幾乎零起點起步﹐在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裡﹐做出了中國第一台汽車﹐第一架飛機﹐ 第 一棵衛星……﹐創造了無數第一。完成了日本明治維新以來近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創 造 這些第一﹐按照經濟學原理﹐是不懂經濟﹐不講比較效益﹐是走彎路。但它們培養了 無 數人才﹐培育了工業人口和市場。8、90年代家電大普及﹐現在汽車也開始進入家庭 。正 復現日本成長的歷程﹐但日本卻從明治開始讀了近百年的書。 但是﹐現在中國愛刷盤子貪小便宜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在算GDP增長多少﹐多少年後 會達 到什麼水準。就象刷盤子﹐一天刷多少盤子﹐掙多少錢﹐多少年之後就成百萬富翁一 樣 可笑。按照現在的GDP增長率﹐就是再幹100年﹐也還是二流國家。如果繼續讀書深造 ﹐ 降低GDP增長率﹐那麼隻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成為一流國家﹐人均GDP也會是一 流 的。 繞了一圈﹐該說到俄羅斯和印度。它們的市場經濟改革無非是鼓勵人民自由地刷盤子 ﹐ 自由地消費改善生活。正好中國開了個大飯館﹐生意興隆﹐工錢還給的高。打工拿錢 ﹐ 歡歡喜喜把彩電冰箱抱回家。交學費讀書﹖那種沒有比較效益的傻事誰幹。好在俄羅 斯 和印度還讀過一些書﹐俄羅斯還有博士水準﹐讓大家還有點懸念。巴西沒有讀過書﹐ 一 直洗盤子﹐大家好象從來就不關心它的GDP增長率﹐其實它的GDP增長率也是很高的﹐ 並 且持續了上百年。 《從日本戰後再出發看毛澤東的遠見卓識(一)》---- 刷盤子讀書(2) 愚寫的《刷盤子讀書》票房很高﹐乘熱出續集。愚很喜歡聽好話﹐但有些自虐傾向﹐ 更 喜歡挨磚﹐結果竟沒有磚頭﹐頗覺失望。看樣子等有時間了寫些磚頭﹐自己駁自己。 反 正數字遊戲門巧舌如簧﹐怎麼說都有理。 日本雖是模范生﹐但不敵先生﹐最終戰敗。殖民地喪失了﹐剩余武器被收繳﹐正在研 制 的先進武器﹐如噴氣戰鬥機、導彈、洲際轟炸機等﹐連同樣機、圖紙和實驗設備等也 被 美國拆除運走。大量的工廠和建築被摧毀﹐戰後日本滿目滄痍。從明治開始經歷了約 10 0年﹐又回到了原點。但大和雖然沉沒﹐但創造大和的大量熟練技術工人﹐鋼鐵、航 空、 機械、電子、光學、化學等各門類的技術及技術人才都完整的保留下來。日本本就一 無 所有﹐唯一的資源也就是人。終戰直後﹐政府的總和科學技術委員會就開始運作﹐規 劃 和協調未來的發展。航空改汽車﹐軍艦改輪船﹐瞄準鏡改照相機。轉型需要時間﹐國 際 市場開拓也需要時間﹐大量的產業工人失業在家﹐會消磨掉技術力﹐尤其是組織紀律 性 。一聲令下﹐組織去種樹﹐演義日本版的上山下鄉。今天﹐日本各地都能看到那高聳 入 雲的水杉﹐就是當年的傑作。這種水杉現在向中國出口﹐竟然也是每年春季“花粉癥 ” 的原兇。戰後食品困難﹐政府集中有限的糧食給學校發放免費午餐﹐這個制度一直延 續 到現在﹐戰後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被稱作“團塊世代”﹐是日本高度成長期的主力﹐ 也 是現在日本經濟的脊樑。 工程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忘我勞動﹐完成艱難的轉型。以廠為家﹐不計報酬﹐其實也沒 有 報酬﹐政府沒錢﹐隻能保障基本的食品配給﹐工廠也沒錢﹐日本生死未卜﹐怎能計較 個 人得失。就這樣渡過了戰後最艱難的歲月。進入50年代﹐日本逐步打開國際市場﹐原 料 大量輸入﹐各工廠重新運轉起來﹐原來的產業大軍又成建制地回到崗位。進入60年代 ﹐ 團塊世代推動日本進入黃金時代。 日本經歷十年不況﹐還看不到隧道盡頭的亮光。NHK經常放送當年再出發的節目。前 不久 放送了豐田再出發的節目﹐聘請了當年的幾個技術人員現場作客﹐講述當年如何從造 飛 機轉行造汽車﹐研制日本第一種小汽車---皇冠﹐功成名就後竟不計報酬引退。回憶 當年 的創業﹐白發蒼蒼的老人熱淚盈眶。 1949年的中國也是一片廢墟。所不同的是﹐國民絕大多數是文盲﹐現代技術幾乎為零 ﹐ 隻能做漢陽造(還是仿制的)。所謂的知識分子是滿口之乎者也﹐與現代工業技術幾 乎 毫無關系。祖上留下的土地和資源﹐人均也不見得比日本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 興 ﹐毛澤東遠見卓識﹐中國崛起唯一的依靠其實與日本一樣﹐是人﹗而不是土地和資源 。 1949年時點﹐從人的角度來看﹐日本已經領先中國近100年。日本已基本消滅了文盲 ﹐有 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門類齊全的專業技術人才。而中國﹐絕大多數是文盲﹐極少數 的 科技人才﹐包括後來回國的錢學森﹐也是隻讀過書﹐沒下過水的﹐知識分子幾乎與工 業 生產不沾邊。如何造就工業化人口是發展經濟的最優先的課題﹐而不是優化配置土地 和 資源﹐這一點上毛澤東至少領先現代中國主流經濟學家50年。現代中國主流經濟學家 還 在鼠目寸光地研究如何優化配置資源﹐不知何時醒悟。(待續) 《從日本戰後再出發看毛澤東的遠見卓識(二)》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政策簡單的說就是“抓革命促生產”。中國首先是個學校﹐目的是 改 造人。生產﹐也就是打工刷盤子掙錢﹐是從屬的﹐隻是為了支持學業。所以﹐在經濟 方 面對毛澤東時代的爭論完全是不得要領﹐無論評價高還是低。 首先要進行掃盲初級教育。那個時代政治運動不斷﹐讀毛選﹐貼大字報﹐好象很荒唐 。 但奇怪的是﹐中國人讀《子曰》兩千多年﹐可結果絕大多數是文盲。可隻讀《毛曰》 20 余年就掃盲了﹐真是奇跡。 中國的工業化是漫漫長路。要盡快把工業文明之風吹到農村。把農民組織起來﹐進行 工 業化訓練。被許多人指責積極性不高﹐阻礙了農村發展。其實﹐人就算是機器﹐沒日 沒 夜地幹活﹐中國也打不了多少糧食。還不如多些閒暇時光﹐學知識學文化﹐掌握現代 科 學技術。集體勞動﹐分工協作﹐進行初等工業化訓練。興修水利﹐機械化﹐電氣化。 靠 科學技術推動農業前行。中國的人口﹐平均壽命﹐平均身高體重得到了迅速增長。而 農 民也得到了再造﹐掃除了文盲﹐接觸到了現代的農業技術﹐學到了科學知識。日本電 視 台經常有反映第三世界農村生活的節目。其它國家的農民生產積極性非常高(可能土 地 是私有的原因)﹐輕壯年勞力在田間拼命幹活﹐但非常貧困﹐沒有文化﹐家徒四壁。 而 中國農民﹐積極性差很多﹐老弱病殘幹活﹐因為有各種農機具﹐輕壯年勞力外出打工 ﹐ 家裡多少還有幾樣電器。但中國農民的文化技術水準還停留在毛澤東時代。相比日本 農 民﹐中國農民還算勤快的﹐但日本農民非常富裕。 工業的擴張﹐完全是與經濟學原理背道而馳的。在工業急劇擴張的過程中﹐勞動生產 率 提高緩慢﹐人均收入增長緩慢。但卻使更多的人卷入到工業生產之中﹐已經熟練的技 術 工人﹐沒有必要積極且重復機械地生產產品﹐而是帶更多的學徒。節省下的時間﹐學 知 識學文化﹐進夜校﹐搞小發明﹐小革新。或者自己組裝半導體收音機﹐自學無線電技 術 ﹐可別小看半導體收音機﹐當時可是高新技術﹐一點不亞於現在的計算機。組裝半導 體 收音機獲得的知識﹐比現在拼電腦多多了。看6、70年代的《無線電》雜志﹐就能清 晰體 會到這人才的再造。經過這種違背經濟規律中等教育﹐中國完成了中級人才的準備﹐ 大 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大量中層技術和管理人才。 毛澤東時代的高等教育是個奇跡。中國幾乎所有的第一都誕生在那個年代。即使現在 的 神5﹐火箭也是那個時代的作品。中國的這些第一﹐與世界的先進水準相比是幼稚的 ﹐不 符合比較效益的經濟學原理﹐但它們完成了中國高等人才的準備﹐使中國隻能仿制漢 陽 造一躍進入科技先進國家。在最新技術領域﹐中國的第一與世界第一誕生的年代相差 不 遠﹐雖然質量和性能上還有很大差距﹐但對於學生來說﹐是了不起的成就。 毛澤東遠見卓識﹐使中國從目不識丁的文盲﹐經過小學、中學……﹐20多年後博士畢 業 了。日本是模范生﹐也經歷了近百年﹐明治年間的日本人沒有看到日本畢業﹐中國人 卻 看到了。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完成了整個中國民族的再造。剛畢業的博士是清貧的 ﹐ 當然不能與刷了20多年盤子的打工仔相比﹐但前途是無量的。 6、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國的“團塊世代”﹐ 在孩提時代就感受到了工業文明之風 ﹐ 讀書認字時陪伴的是《十萬個為什麼》﹐近乎免費地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還受 到 了很好的職業培訓。這代人中的技術管理人員在人口中的比例是中國前所未有的﹐絕 對 數目在世界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推動中國的經濟列車急行。 但急行的列車卻出現的減速傾向﹐詳情請看續集。 《從改革開放看毛澤東的遠見卓識》---- 刷盤子讀書系列(3) 毛澤東創造了奇跡﹐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完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再造﹐走完了日本 明 治以來近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從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科技先進的工業國。中國需 要 從一所大學校向經濟體轉變。也就是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改 革 開放。 改革調動了積極性﹐開放如潮水般地引進了先進的西方技術﹐加上工作重心轉移﹐中 國 的經濟列車驟然前行。大量的消費品被生產出來﹐幾乎一夜之間完成了“三大神器” 的 普及﹐領先名目人均GDP比中國高幾倍的國家近20年﹐人民生活突然間得到了極大改 善。 改革開放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成為上上下下的共識。 但現在﹐中國經濟列車減速傾向非常明顯。怎麼辦﹐就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 打改革的攻堅戰﹐徹底擺脫舊體制的束縛﹐是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共識。各種徹底改 革 開放政策紛紛登場。但實際情況是﹐GDP仍然高速增長﹐但大多數人的實際所得卻下 降﹐ 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不滿在積蓄。 問題出在何處﹖其實﹐人的積極性已發揮到極點﹐在機台上連續工作10余小時﹐司空 見 慣。西方先進技術的流入停滯了﹐隻看見外資進入﹐卻沒有得到技術﹐白白打工。隻 看 到GDP增長﹐卻沒有見收入增加。為什麼會這樣﹐和改革之初完全不同﹖ 日本的家電業受到中國企業嚴峻挑戰。但中國企業的技術主要卻來自日本﹐為什麼日 本 當年會扶植競爭對手呢。帶著這些疑惑詢問業內人士﹐得到的答復是當年中國已經研 制 出來了﹐並批量生產﹐如果不乘早賣技術﹐晚了就賣不出去了。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 毛澤東時代已經起步的先進技術﹐大型噴氣客機、高性能航空發動機﹐大規模集成電 路 、CPU……﹐雖然很幼稚﹐沒有比較效益﹐卻如潮水般引來西方先進技術。既然西方 技術 那麼容易引進﹐就沒有必要自己做沒有比較效益的事﹐造不如買﹐買不如租﹐自己的 技 術紛紛下馬﹐研制隊伍紛紛解散﹐這是80年代的主旋律。中國的高等教育隨著和平典 范 一起煙消雲散﹐幸虧火箭和核彈不能引進﹐要不然全軍覆沒。 要感謝李燈輝和美國的炸彈﹐驚醒了夢中人﹐才發覺自己蹉跎了近20年的歲月﹐兩手 空 空。李燈輝功不可沒﹐至少應該獲得一噸重的勛章。20年是科技人才創造的黃金時代 ﹐ 就這麼隨風而逝。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是科技界的共識。這次和文革不同﹐文革是瞎 幹 蠻幹﹐外行領導內行﹐耽誤了不少時間。但對於工程來說﹐卻不見得是壞事﹐失敗了 總 結經驗教訓﹐對人也是提高﹐幹著幹著﹐外行也就變成了內行。但這次幾乎被連根拔 起 ﹐幸虧蘇聯解體﹐大量俄羅斯技術和人才流入﹐中國又開始了50年前的蹣跚學步。對 照 1999年與1984年閱兵﹐讓無數英雄黯然淚下。 中國的初中級教育也瓦解了。為了提高效率﹐大量的產業工人下崗失業﹐他們的技術 和 組織紀律性消逝在地攤中。在崗的工人拼命工作﹐卻沒有時間和能力再學習再教育。 包 產到戶﹐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也沒有多打多少糧食﹐其實現在也沒有積極性﹐因 為 沒有比較效益﹐糧食連年減產﹐國際市場糧價扶搖直上。農民要麼赴閒在家﹐要麼在 自 動機台上象機器一樣幹活﹐卻不能獲得新知識新文化。幸好學校教育改革的晚﹐每年 還 有大量的半人才注入﹐要不然﹐經濟列車就徹底停滯了。 中國經濟列車的實態是﹐上不能突破﹐下面臨斷裂﹐大量人口不能實現向工業化人口 轉 化。經濟列車的發動機---人才﹐枯竭了。主流經濟學家還痴迷於改革開放的成功經 驗﹐ 卻沒有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巴西一直就是改革開放的﹐采用的是主流 經 濟學家理想的體制﹐但卻毫無希望。 問題的本質在於﹐改革開放是很好的戰術手段﹐但提升到戰略高度﹐卻是大錯特錯。 如 果隻計算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技術力﹐中國的經濟列車實際已停滯了近20年。 高端 再出發﹐會不會夭折﹖因為主流經濟學家還在念比較效益的聖經。高端產生拉動力還 需 要時間﹐在此之前列車會不會崩潰脫節﹖因為主流經濟學家還在唱提高效率的高歌。 中 國經濟列車的前途未卜﹐是飛躍、崩潰還是平安。詳情請看刷盤子讀書系列(4)。 《急行中國經濟列車是飛躍、崩潰還是平安看毛澤東的遠見卓識》---- 刷盤子讀書 系列 (4) 巴西早已建立了主流經濟學家夢寐以求的政治與經濟體制﹐所以它的發展是完全可以 預 期的﹐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就是刷盤子的命。俄羅斯剛建立理想的經濟體制﹐還沒 有 完全定著﹐它的發展是大致可以預期﹐未來10余年也還是刷盤子的命﹐隻有少許討論 的 必要。刷盤子經濟非常好預測﹐一個小時可以刷多少是固定的﹐別說預期10年﹐就是 預 期100年﹐小學沒有畢業的經濟學家都可以勝任。可能是主流經濟學家算術太差﹐把 刷盤 子經濟體制定義為夢寐以求的理想經濟體制。 中國的經濟列車在僵化的體制驅動下急行﹐未來的行方如何﹐是日本學者爆炒的話題 。 對僵化體制的研究遠沒有對理想體制那麼輕鬆﹐需要大量的數據圖表進行比對﹐得到 清 晰的認識。這可能已經超過了中國主流經濟學家的算術知識﹐因為愚從沒有見過他們 如 此論述過﹐可能也是他們急著要體制改革的原因之一。由於所處立場﹐觀察角度的不 同 ﹐結論大相徑庭。主要分三類: 1.中國經濟平安順調運行﹐那麼2020年中國的GDP大致與日本相當。平淡如白開水﹐ 毫無 味道。 2.中國的地域格差和貧富格差持續擴大﹐超過一定水準﹐中國人有《水滸傳》的造反 情 結﹐是世界上最難管的人民。那麼如果遇到金融危機﹐整個中國會崩潰和分裂﹐比蘇 聯 崩潰更加慘烈。如果被不幸言中﹐現在真的是處於崩潰的邊緣。 3.中國的產業發生飛躍﹐由蛹化蝶﹐那麼2015年﹐中國的GDP壓倒美國。GDP及增長率 ﹐ 隻有經濟結構相似的國家之間才有可比性﹐日本學者非常注意這一點﹐無論是名目GDP 還 是購買力平價。否則無法解釋人均GDP是中國幾倍的國家﹐現在才普及“三大神器” ﹐且 還是中國產的。其實日本也經歷了這個蛹化蝶的過程﹐1945一片廢墟﹐1964年新幹線 開 通和東京奧運開催﹐標志著日本跨入先進國家的行列。靠刷盤子實現GDP增長﹐根本 就不 能實現國家從後進變先進。其實日本在1945年已經是先進國家﹐隻是還沒有實物﹐但 有 技術和人才儲備﹐約20年一發沖天。 其實中國70年代末也是先進國家﹐雖然實物很少﹐各種技術及人才齊備﹐與先進國家 差 距不遠﹐所差的是批量生產的經驗與機會﹐與1945年的日本非常象。還有比日本大很 多 的國內市場。當時的市場結構非常好﹐大家的收入相差不多﹐雖然名目收入雖不高﹐ 但 實質收入高﹐是購買國貨的好市場﹐也與日本很象。再加上政府采購和主導﹐可以很 快 補足批量生產的經驗與機會﹐再施加改革開放的戰術﹐就能使中國的產業迅速實現由 蛹 化蝶的飛躍。其實整就一個日本成長戰略的復制﹐那麼到上世紀末﹐中國就會在GDP 上壓 倒美國。當然剛開始生活改善不快﹐日本也是進入60年代後生活才改善的﹐但會越來 越 快﹐一發沖天。毛澤東遠見卓識﹐在70年代初時就已經看到了中國即將畢業﹐提出了 “ 到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 80年代的改革開放出現了戰略偏差。源於自己定位錯誤﹐中國雖然清貧﹐但卻已經博 士 畢業﹐是先進國家﹐怎能是刷盤子打工仔可以相提並論﹐即使當時的打工仔比中國有 錢 。一算人均GDP比人家少了一大塊﹐著急了﹐趕快學著打工仔刷盤子打工﹐也就是改 革開 放﹐提出“到本世紀末翻兩翻”的奮鬥目標﹐缺乏遠大理想。博士刷盤子怎能是普通 的 打工仔可比﹐刷盤子的效率高多了﹐刷一小時的盤子﹐可比打工仔刷幾天。一下子收 入 激增﹐原來是刷盤子而不是讀書﹐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啊﹐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 能 力與眾不同。於是把改革開放刷盤子做為經濟戰略。剛開始博士每天隻刷一個小時盤 子 ﹐生活改善奇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每天刷盤子的時間越來越多﹐收入當然也扶 搖 直上。學業逐步荒廢﹐單位時間刷盤子的效率下降。約20年後﹐博士每天已經要刷8 小時 盤子﹐由於學業荒廢﹐刷盤子的效率與普通打工仔相差不多﹐收入增長緩慢。博士著 急 了﹐是不是自己刷盤子的積極性不夠﹐於是各種改革措施紛至沓來﹐每天12﹐16﹐或 幹 脆24小時刷盤子方案都出來了。直到現在﹐這位博士還沒有搞清楚到底什麼是收入增 長 的動力。 偉人過早仙逝﹐使中國強國夢的實現至少推遲了20年﹐甚至永遠失去了。出師未捷身 先 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為什麼中國和日本在奮飛的起點會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詳情 請 看刷盤子讀書系列(5)。 《日本中國俄羅斯不同的改革不同的結局看毛澤東的遠見卓識》---- 刷盤子讀書系 列( 5) 日本以技術立國﹐技術力是比GDP更加重要的指標。GDP可能被地震一瞬摧垮﹐如果技 術 力還在﹐則GDP還在。如果技術力被摧毀﹐多大的GDP也會隨風而逝。什麼是技術力﹐ 有 很多指標衡量﹐如國民識字率、技術工人數量﹐各門類專業人才﹐鋼鐵、機械、化學 、 電子等基幹產業的規模和技術水準等﹐有大量的數據圖表。日本學者做學問時比較喜 歡 比較技術力﹐這才是經濟的根﹐真正的經濟。而中國主流經濟學家隻有小學文化程度 ﹐ 也就隻會對GDP進行四則運算。 如果隻衡量技術力﹐那麼1945年的日本﹐1978年的中國﹐1991年的俄羅斯是先進國家 。 隻是缺少GDP﹐日本幹脆沒有。但日本卻20年間一躍重新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日本根本沒有改革﹐隻貼了民主標簽。很奇怪﹐日本不是民主自由且市場經濟的國家 嗎 ﹖其實不是。首先政府有個總合科學技術委員會﹐首相也就是委員長。還有個民間組 織 ---產經聯﹐確切的說是政府的政府。產經聯會長出鏡率不比首相少﹐且定期給各政 黨打 分並公布﹐按分發錢。所以﹐兩大黨自民黨和民主黨的綱領幾乎一樣﹐分歧僅兩點﹐ 一 是伊拉克﹐產經聯不管。另一個是道路公團的民營化﹐其實也沒有實質分別﹐民營則 是 產經聯直接經營﹐國營則是產經聯經營政府。產經聯裡的大財團的產權是模糊不清的 ﹐ 私營的﹖又不知老板是誰﹐國營的﹖連政府都是產經聯的。產經聯無法無天﹐要降自 己 的稅率﹐增加消費稅。產經聯也不自負盈虧﹐銀行要倒﹐政府趕快拿錢。產經聯要小 泉 和石原花好幾倍的價格購買燃料電池汽車﹐還樂得屁顛。有不滿﹐連大眾媒體都是產 經 聯的﹐有意見去廁所。產經聯還雇傭了一大幫御用文人﹐研究寫作。宣揚自由市場經 濟 的知識分子早被殺絕了。 日本經濟的實質是計劃經濟﹐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產權不明﹐專制獨裁的體制。可 偏 偏是這種保守落後體制﹐使日本邁進先進國家。愚讀了很多產經聯的御用文人寫的書 ﹐ 被洗了腦﹐現在崇拜起計劃經濟了。 產經聯裡的大企業是日本的基幹企業﹐是日本技術的精華﹐是日本經濟的基礎和骨骼 。 如果產經聯在﹐沒有GDP日本也存在﹐如果產經聯不在﹐再多的GDP也轟然倒地。為什 麼 產經聯產權不明﹐計劃經濟﹐因為它不面對普通消費者﹐隻對整個民族﹐規劃整個民 族 經濟的大廈和發展方向﹐給其他企業提供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決定這個民族是一流 工 業國家﹐或隻是刷盤子的腳色。 產經聯有幾個鐵律﹕ 如果骨骼沒有發育好﹐即沒有準備好相應的技術﹐改善生活是對民族的犯罪﹐再大的 市 場需求也得等待。如果誰敢破壞骨骼﹐也是對民族的犯罪。骨骼出問題﹐政府必須出 錢 修補。這幾個鐵律在市場經濟下是完全不能實現的。 產經聯在1945是如何使日本奮飛的呢。當時特別困難﹐糧食不足﹐政府得給學校派免 費 午餐。大量工人失業﹐不能使他們荒廢﹐組織上山下鄉去種樹。組織技術人員準備民 用 技術﹐當然開始還不完善﹐即骨骼沒有發育好。市場需求大增﹐技術遭遇瓶頸﹐不能 滿 足需求﹐則堅決壓制需求。組織人員攻關﹐同時向國外敲詐﹕“你如果不賣﹐以後就 沒 得賣了”﹐堅決限制外國產品進入。就這麼骨骼逐步完善﹐產能逐步增長﹐在此之前 人 民隻能耐心等待。就這麼艱難前行﹐人民經過十余年的艱苦奮鬥﹐骨骼逐漸強壯﹐一 飛 沖天﹐完成蛹化蝶。 毛澤東的遠見卓識﹐他細心體會了產經聯的策略﹐或者穿過50年的時空﹐細讀了產經 聯 的群書。中國要做超一流的工業化國家﹐打基礎和骨骼非常重要﹐所以傾全力發展基 幹 工業﹐發展各種尖端技術。在骨骼完善之前人民必須忍耐﹐抓緊後備人才培育。壓制 知 識分子﹐打掉一切不合理的雜音﹐現在消費就是對民族的犯罪。整個操作手法與產經 聯 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產經聯用資本﹐他用權威。他洞察了我們民族的弱點﹐貪小利﹐ 忘 大志。 整個20多年中﹐中國艱難前行﹐那麼得科學﹐順利﹐愚也是最近博覽群書才體會到主 席 良苦用心 ---- 中國要由蛹化蝶。就在中國奮飛的前夕離開了我們。中國由蛹化蝶竟 要 至少推遲20年﹐甚至永遠失去了機會。 問題出在改革開放上。當時已經能夠提供消費品﹐但有技術瓶頸﹐產能受限制。應該 逐 步通關﹐並向外敲詐關鍵技術﹐人民繼續忍耐﹐消費帶著骨骼逐步完善。應該艱難並 痛 苦地復制日本蛹化蝶的過程。結果急功近利﹐引進大量外國產品﹐把骨骼給摧垮了。 雖 然生活暫時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脊柱卻垮了﹐造成我們今天白打工﹐因為沒有關鍵技 術 。經濟發展遇到的危機﹐竟然想把基礎全盤賣掉﹐中華崛起就要夭折了嗎﹖貪小利﹐ 忘 大志﹗﹗﹗ 1945日本再出發﹐一無所有﹐但有知識和技術﹐20年一飛沖天。1949中國再出發﹐大 腦 空空﹐偉大導師給中華民族注入了知識和技術﹐在即將蛹化蝶時離開了我們﹐但我們 辜 負了他對我們的期望﹐貪小利﹐忘大志﹐前途多磨難﹐不知道會不會夭折。1991俄羅 斯 再出發﹐抱著金山壓斷了脊樑﹐無數頂尖技術人才流落異國他鄉。 貧窮是可貴的美德﹐土地資源錢財是身外之物﹐知識和技術才是寶貴財富﹐民族安身 立 命之本。無論中國今後的行方﹐不計較個人恩怨﹐讓我們緬懷帶給中華民族無窮寶貴 財 富的偉大導師----毛澤東。 2004年3月5日 愚蠢小豬 於東京 是刷盤子還是讀書-----看毛澤東的高瞻遠矚(完整版) [zhmzzwbs] 19K 03.07 12:29 2 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59.226.250.53

218.167.24.242 05/18, , 1F
這是哪門子的論文?
218.167.24.242 05/18, 1F

211.151.89.114 05/19, , 2F
收藏
211.151.89.114 05/19, 2F

202.112.14.174 05/19, , 3F
排版太爛 不可讀也~
202.112.14.174 05/19, 3F
文章代碼(AID): #10gTLPF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