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標題)

看板China作者 (千年等一回....)時間22年前 (2002/07/10 14:5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02/264 (看更多)
上次在看到哪個網站帖子寫的奧灶館的面條,勾起了讒蟲。在這個陽光燦爛 的日子裡,不找個借口出去散步實在也對不住自己。於是在奧灶館非常滿足的吃 了三澆面以後,在那椅子上開始打盹。一覺起來已經兩點多。 好歹是做火車過來的,雖然上海到昆山不過40分鐘。但似乎吃完面馬上回去 有點不甘心,於是就琢磨著繼續虛度時光。在地圖上看見裡昆山不遠的地方,幾 乎集中了大多數經典的水鄉:周莊,甪直,朱家交(還是尖?老是高不清楚兩個 地方。)在上海二十多年,這些水鄉還一直都沒去湊熱鬧過,說來慚愧。突然見 到一個很熟悉的詞:錦溪。誒,錦溪?好象就是那個帖子上的那個。反正打死我 也不去周莊這類買門票看人的地方,那似乎錦溪也是個散步的選擇吧。 5元的汽車,把我們帶到了傍晚的錦溪。下車了以後抬頭看到一個大宣傳牌 子,我和朋友看到以後楞了十秒鐘,然後開始歡呼起來──原來這裡居然是個有 景點的地方。信步沿著大路直走,就遠望到那個陳妃墓──著就是這個地方原來 叫做陳墓的原因。不是特別美麗的晚霞,襯著三亭橋和相連的長廊,無人留連的 文昌閣,忽然透出一種寂寞來。沿著九眼橋的深處亂串了一段,看見田邊那個黃 黃的花看的正艷(不止到是不是油菜花,我五谷不分)。無奈一隻兇狗當道,我 本對狗極其過敏,隻能退回來。在一快老房子比較集中的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 個旅社,25/2人入住。對面的河廊上掛著常見的紅燈籠。 這裡的一個“昂刺魚”似乎非常有名,問老板娘是什麼樣的魚,答曰“是長 刺的魚”。後來才解釋到是背鰭上長一跟停厲害的骨頭,可以傷到其他生物。於 是就點了一盆,要的是豆豉汁,吃了一半才發現是紅燒的。30 /盆,大約 6, 7 條的光景。口感非常滑嫩,而且刺很少,給我這種懶人吃正合適。 問店家借了個手電,就在夜晚靜謐沿著水道在老房子裡穿行。碰到黑木頭搭 成小房子,尖頂,大約齊胸高,以為是給狗狗待的地方,每每都遠遠饒開,不想 第二天白天才明白,原來是當地的垃圾桶//沒面子。腳下踩的做響的青石路,讓 我想到那晚的鳳凰美景。 第二日出門,猛然發現原來陽光下的錦溪是如此熱鬧。各個攤販都開始擺了 出來。賣金魚的,賣套鞋的,賣日用雜務的。這裡的酒釀餅,鞋底酥,小小的青 團到處都是,我卻都是第一次吃到,請原諒我的土。酒釀餅裡根本不是酒釀,就 是一般的油餅裡塞上豆沙,老板說是有些酒釀活在面裡,味蕾出了問題,怎麼細 細品都沒出來這個味道。鞋底酥是個好東西,裡面一層薄薄的椒鹽,想到學校食 堂裡那個形狀差不多的餅,下決心以後再也不在學校裡吃了。這裡的青團也比上 海賣的小,很可愛的樣子,如果是買一兩個現吃,店家會拿一小方粽子葉(可能 是,有點象)來包在青團的外面。青團的味道很正,豆沙也甜的正好,不象上海 的小青團其實就是小的綠色糯米團,沒有那中特有的香味。 不知又走過了多少橋,繞了多少彎路,再次來到文昌閣,突然發現了一個上 海來的旅遊團,十來號人的樣子。頓時驚訝,這個本來根本不止到的地方,居然 還有旅遊團過來,夸張。不過想想我本土人,也沒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了。文昌 閣裡香火少的可憐,其實根本就是沒有。一旁的鐘樓也是無人看管的敞開著。你 願意撞鐘,在捐點錢,一切都很隨意。在三亭橋延伸出的長廊上曬太陽,看著有 水隔開的陳妃墓,絲毫沒有打擾她的企圖。河上兩艘拉著遊客的劃船婦女不止怎 麼高興起來,拉開喉嚨在吊歌,那個勁道想是可能是漁歌吧。那兩船遊客遊完, 文昌閣立即又恢復了寧靜,和朋友兩人各自靠著一個柱子,又開始打盹起來。虛 度的日子是幸福的。想念在鳳凰百般無聊的日子。 那時腦子裡突然閃出一個很BT的想法,如果哪天不幸要考很BT的英文或者其 他証書考試,就應該拿本書過來,在這樣的地方,一頁一頁地翻著。 以前有朋友來上海然後要去周莊,要去LU直,我總是幸災樂禍的告訴他們, 如果不怕看人,盡管去。不過現在,我想我可以向他們推薦如此一個水鄉了。風 景未必見得最出色,隻是人少了,感覺就出來了。 -- 雖無艷色驚群木 卻有清香壓九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48.175

推薦自:61.59.148.219 07/10, , 1F
你文筆還真不錯~
推薦自:61.59.148.219 07/10, 1F
文章代碼(AID): #zAzghXX (Chin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02 之 264 篇):
-2
3
23年前, 08/07
23年前, 08/08
23年前, 08/08
23年前, 08/09
23年前, 08/09
23年前, 08/09
23年前, 09/09
23年前, 09/09
23年前, 09/18
23年前, 09/18
文章代碼(AID): #zAzghXX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