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洪:搖滾批判精神 已被商業稀釋

看板China-Rock作者 (像冬天的太陽那樣暖暖的)時間17年前 (2007/07/09 20: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何東洪:搖滾批判精神 已被商業稀釋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7.07.09 03:19 am 「中國搖滾教父」崔健首次來台,讓資深樂迷興奮不已,但不論台灣、大陸,年輕輩的樂 迷卻都對他很陌生,樂評人、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何東洪嘆道:「當年我們珍惜的搖 滾樂批判精神,已經被商業體制稀釋得很稀微了。」 何東洪說,兩岸搖滾樂的發展歷程迥異。源於一九五○年代美國種族衝突時期的搖滾樂, 本來就具有叛逆的反體制特性,在一九六○年代開始盛行,也傳入深受美國影響的台灣。 一九七○年代中期,台灣興起「唱自己的歌」運動,可分為楊祖珺、李雙澤較富左翼思想 的路線,以及走校園民歌路線的「金韻獎」路線。左翼路線隨即遭當局斬斷,金韻獎路線 則發揚光大,成為新興唱片工業始祖。 「民歌運動對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影響很大,好的是激發個人自由創作,壞的是幾乎一開始 就進入商業體制。」何東洪指出,八○年代中期,流行音樂資源集中,都落在滾石、飛碟 等大廠。 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後期,唱片市場開放,湧出不少獨立廠牌,何東洪認為,解嚴雖然打開 創作自由,但另一面,也使商業勢力更確立。九○年代起,國際大廠湧入,國內唱片開始 打造「國際巨星」路線,很多創作者向商業屈服,剩下的少數搖滾精神作品,很難在市場 光環中被看見。 反觀大陸,在一九八○年代以前都是傳統的共產社會,歌曲都是為黨國服務,要從一九八 ○年鄧小平推動改革起,大陸才積極發展經濟,外國音樂也才能進來。 何東洪指出,首次開放的大陸,氣氛就像是快要爆炸的壓力鍋,又因為沒有像台灣那樣的 商業環境,音樂創作者一出手就生猛有力,更貼近原始的搖滾精神。最經典的自然就是大 陸暱稱「老崔」的崔健。 「大陸叫崔健『老崔』,意思就是說他立下了山頭,沒人能超越他。」崔健之後的唐朝、 黑豹等樂團,都樹立了大陸搖滾史的指標。九○年代起,大陸和西方關係日趨緩和,國際 唱片湧入,大陸搖滾又有新風貌。 兩岸搖滾樂發展本來大不同,微妙的是,隨著娛樂工業全球化,如今面目竟漸趨一致。「 我去上海兩個禮拜,電視上都是像『超級星光大道』那樣的節目。」如今大陸年輕人也不 聽崔健了,覺得「那老土」。 【2007/07/09 聯合報】@ http://udn.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8.59.194
文章代碼(AID): #16aYeJW9 (China-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