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展

看板Childhood作者 (全世界只有米蟲不知道)時間20年前 (2004/06/15 04:5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剛剛在看以前PO的日記,看到這篇因為看了櫻桃子的 “小時候“裡的“暑假作業“那篇有感而發所寫的文章, PO上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吧XD (PS。文章有點長...) 讀國小時有兩大夢魘, 這夢魘直到我國小畢業後才結束,之後才深感著人活著真好! 其中之一是暑假作業中得繳交的科展報告! 我是個很沒有求知精神的人。 所以對於從國小二年級起就得開始繳交的科學展覽報告是痛恨不已!! 光要想科展題目就已經夠折磨人的了… (其實被折磨的應該是我爸媽啦,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弄〉 我還記得小二那年的內容其實是整篇翻版小牛頓的^^;; (好像是寫肥皂的製作....) 科展有個很恐怖的規定是每人基本要繳交五張全開壁報紙。 還有很費工夫的就是得先用鉛筆畫寫字格… 這樣字的大小才會一樣,工整,好看。 而且很整人的是, 整篇報告得環繞著五大主題: 1‧研究動機 2‧研究目的 3‧研究內容 4‧研究結論 5‧研究心得 研究動機的理由大家一定都會掰的很像連續劇般的劇情: (因為學校會把優異的作品放在活動中心裡展覽 剩下的就各掛在自己班上牆壁上給同學們互相“觀摩“, 差不多每年十月份吧,經過每班窗戶都是五顏六色壁報紙也是奇景之一。 對了,也因為這樣,每次掃除擦玻璃的同學 會很麻煩的一手擦玻璃一手還得擋壁報紙,還得注意不能把別人的報告弄掉弄髒 免得被說:xxx一定是忌妒某人的科展做的好才故意弄壞的~~) (說太遠了^^;;) 研究動機大多都會寫著: “某天我正在做什麼,突然發現某某奇怪現象“ (年級越小的越會出現以下這句) “問了爸爸為何會這樣,爸爸就說了,為何不實驗看看呢?“ (←這句是科展的十大金句之一) “所以我就決定去研究這個實驗主題“(←這句也是科展的十大金句之二) 研究目的: 這種就很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就是列了一堆有的沒有的問題。 (我是不知道人家是怎麼寫出來的,不過根據我的五年來的經驗 這雖貴為研究的第二步驟,但我每次都是先跳過這個, 等最後從草稿的結論中,草略抓出肯定句改成疑問句, 這就是我的研究目的啦~~) 研究內容: 內容很重要,因為頁數的多寡就決定於內容了! (因為研究動機,目的怎麼掰,掰的再辛苦都不會超過兩頁的) 幾個重點一定要抓住: *照片越多越好(所以連不起眼的材料都儘可能的來個獨照) *照片越洗越大越好 *找來的資料來源多COPY貼在壁報紙上 這樣都可以佔掉很多空間與頁數的!! (每每為了多產出一張頁數都會不擇手段的!! 沒辦法,報告本身並沒有內容的可看性.要硬是寫出字來真的很痛苦) (其實也有很多優異的作品還不是很奸詐我看也是為了湊頁數吧, 那麼多的頁數中有一半還不就是一堆實驗失敗的資料與照片 不過再怎麼說也是挺辛苦的所以他們的作品才能掛上“優等“ 的獎牌放在活動中心給我們看呀) 研究結論: 結論也很重要,關鍵在於可不可以“跨頁“ 結論內容很好掰,就是把研究內容中有結果的再重新整理闡述一遍 這樣掰一掰通常可以又跨一頁了 研究心得: 其實這是最“諂媚“的部份了 內容不外乎是“我從這實驗中得到了很偉大的人生大道理“ “從這個實驗中我學習到了什麼,讓我獲益良多“ (←科展的十大金句之三) 天下科展一大抄 小牛頓雜誌可真是我們做科展時的好朋友。 每年繳報告時心都很虛怕被人發現我是用抄的, 但等到掛在班上牆壁上時,發現大家的內容都是在小牛頓裡看過的。 也還好大家都用心至極,不曾出現過“撞題“事件。 其實做科展真的是很折磨全家的一件事情, 年紀小小的國小生, 不可能每個都是專門得諾貝爾的, 那何必虐待我呢? 每年暑假都要哭一次,因為又要做科展了!! (我真的每年都哭一次,都哭著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 總在繳交科展的最後日期的前夜, 才把科展報告寫完… 科展,真的真的真的是我小時候最可怕的夢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69.34

211.22.84.70 06/14, , 1F
好經典喔,借我轉到我個版 >"<
211.22.84.70 06/14, 1F
文章代碼(AID): #10pX3VLK (Child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