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獄政博物館

看板Chiayi作者 (CAT)時間10年前 (2014/08/06 18:26),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旅遊地點:嘉義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 旅遊時間:2014/8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參觀四個時段:09:30、10:30、13:30、14:30) (每週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休館) 費用:免費 團體預約專線(需於參觀十五日前預約完成):05-3621873/或傳真預約 (預約表格請至網站下載) 地址:嘉義市維新路140號 官網: http://prisonmuseum.moj.gov.tw/lp.asp?CtNode=24&CtUnit=143&BaseDSD=7&mp=1 ------------------------------------------------------------ 網誌:http://hualienfresh.pixnet.net/blog/post/381550682 --------------------------------------------------------------- 文字: (圖) 在監獄裡雖然看的到藍天,聽得見蟲鳴鳥叫 但身邊伴隨著無不是限制活動的鐵籠子、鐵鍊、鐵手銬 自由看似只有幾步之遙,實則很遠 歹路不可走,不可做歹子 監獄、收容所等有警察荷槍實彈又有高高圍牆築起的地方 總是有股神秘的面紗 監獄給人的印象就是可怕的冷冰冰,裡面關很多殺人搶劫、死刑的重大罪犯 (**獄政博物館早期是台南監獄的支監,所以沒有關死刑犯人,死刑犯人大多在大監) 一般人根本不會想要接近,更何況是進去裡面參觀 從民國八十三年開始 嘉義舊監獄(獄政博物館)遷移至鹿草鄉的新址後 逐漸地慢慢減少收容受刑人,直到完全沒有受刑人收容在此 此地在民國一百年開始就開放局部給一般民眾參觀 讓人一窺監獄裡面風雲 這次在短時間內總共參觀獄政博物館兩次 累積了很多照片 主要分為建築、女監、男監、工廠等部分 #建築 位於嘉義維新路上的獄政博物館建於日據時期的大正八年(1919年) 至今已度過了95年的悠悠歲月 也是服役年資最長及日據時代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監獄 來到這裡,給人的感覺沒有一般旅遊景點愉快,倒是多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圖) 大門口的一側,種滿椰子樹 這些椰子樹是日軍官署前面常種的植物 看起來整齊畫一,很像排排站的衛兵 雖然監獄有著高高的圍牆,看起來冷冷冰冰, 開放參觀之後,外面的圍牆上也吊了幾個假人 內部也放了許多人型立牌提供拍照 增加趣味性,比較不嚴肅、死板 (圖) 週二到週日開放四個時段由志工帶領進入供大家免費參觀 (週一及特殊節日休館) 若團體參觀(如遊覽車)需於前15日完成預約 建議可以在09:30前往,參觀約一小時, 這樣結束之後還有時間可以去附近的檜意森活村繞繞 (圖) 建築的特色主要是放射狀(扇狀)的監獄建築群 女監只有短短的一個空間 男監主要有智仁勇三條放射狀建築 聽解說員說明,當時大概關兩三百人 (圖) (圖) 早期是紅磚牆的門樓 但在1930年被大地震所震垮 經過幾次的修復後,成了今日的模樣 雖然與最早的紅磚門樓迥異 唯一不變的是它的位置不變,是設在中央軸的線上 讓監獄的建築形成對稱性的,而有緊湊莊嚴和肅穆的感覺 (資料來源:解說牌) (圖) 下方圖片為從大門進來背後的樣子 會經過兩片超大片的檜木門 至今仍保存很良好 (圖) 從這裡進入是行政辦公室及男監獄 此棟建築物的右側入口進入則是女監獄 (圖) 當時為了防止有人越獄 除了建築本身處處都加裝鐵窗外,周圍也都有滿滿的鋼絲圍繞著 (某一側的鐵絲,聽說還會通電) 四個角落更有可觀看動態的監視哨 (圖) #女監獄 在進入婦育館之前 在門口會有個接見室 用玻璃及鐵窗隔著,當時要犯人和家屬要會面只能透過電話 (圖) 從這個小門進去(比較高的人可能要稍稍地彎腰) 就是收容女犯人的婦育館 斑駁的牆看得出歷史的痕跡 第一次去是由男解說員帶領參觀 (圖) 第二次去由女解說員帶領 建議跟著一般民眾進入,因為當天我們九點五十分到 剛好有團體的小朋友進入參觀,於是十點我們就跟著進去 但是,小朋友比較頑皮,想仔細聽的人比較會受影響 下圖是受刑人的作品,利用舊有的罐子,組合的創作藝術 原本是閃亮亮會發光的鐵罐,但在外面風吹日曬雨淋逐漸的生鏽 不過我覺得生鏽的藝術品,別有一番味道,就像這裡斑剝的牆、生鏽的鐵窗一樣 (圖) 婦育館主要的外型已經和早期大不相同 但是位置仍然不變 曾經這裡有一度因為女犯人人數太少而裁撤 (圖) 婦育館主要的格局和男監獄一樣 只是比較小 但是仔細看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例如在女監獄的門旁共有兩個孔 上方的孔為觀察女犯人的孔 下方的孔則為送飯的孔 實則可見日據時代的女卑男尊的縮影 (圖) 廁所的部分,女生就比男生好 女監獄是有蓋子的廁所,男監獄則只有底座,完全沒有蓋子 (圖) 當時為了考量有些女犯人是懷孕入監或孩子太小而缺乏人照顧 所以三歲以下的小孩可以跟著媽媽入監 這裡有統一照顧的育嬰室 (超過三歲則由社工照顧,因為怕三歲過後的小孩會有印象媽媽在服監...,造成心理問 題) (圖) 女監的浴室 還怕參觀的大家不知道,而特地擺兩個衣架model在這裡準備沐浴 (圖) 女監獄的後方及旁邊的空間擺了許多人型立牌 可以供大家跟這些人型立牌拍照 也可以舉牌拍照 替冰冷的空間增加趣味 (圖) #工場 在前往工場的路上所見到的建築 是當時的大禮堂,很像一般的大禮堂,提供大會面及辦理活動等 (圖) 一直以為工場是工"廠" 其實兩者是不同的,之所以會稱作工場是因為工場是手工生產 而隨著資本主義時代的來臨,用機器取代手工,而有工廠的名詞出現 工場有第一工場~第四工場 主要展示的物品不同 在當時是提供受刑人的作業與勞動 更可以在工場的學習中,習得一技之長,還可以增加收入 使出獄後還能順利與社會接軌 這又讓我想到最近很多地方都在推出監獄名產 有些很夯,還要排隊才買的到 希望這些人出獄後,都能利用這些一技之長好好的活下去 第一工場 主要展示的是監獄的建築工法及全台各監獄的模型 外觀聽解說員解釋為太子樓建築 採自然採光,可以迎接早晨的陽光 這種日式建築全台已經寥寥可數 建築的手法也提供國內外的建築師相繼參觀研究 (圖) 工場主要是利用珍貴檜木建造而成 所以參觀工場的同時,也可以聞到裡面檜木的香味 第一工場屋簷下方有內斜撐,是小斜撐 木造的構造加上斜撐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震 (第二三工場都是大斜撐<--大枝的檜木,有興趣可以比較看看) (圖) 第一、二工場內部的建築結構也與第三、四工場不同 比較複雜,雖然解說員有解釋,但是回頭寫照片我就忘記了!! 總之,撐得住就好==+ (圖) 處處都有鐵窗,搭配著歷史的建築 很有味道,關著一群人,關著自由,等待被服刑期滿被放出的那一天 (圖) 工場的建築的內部,在整修的過程特別保留一扇牆供大家參觀 牆面主要是稻草和軟竹的摻和夾泥牆,牆的外頭再以雨林板保護 解說員說日本的建築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圖) 第一工場展示台灣各監獄的模型 (圖) 第二工場 主要展示日據時期的文獻及監獄利用廢棄物品創作的創意作品 當時監獄使用的活版印刷鉛鑄字模隨著印刷的進步,早已不使用 留下來的鉛鑄字模,舊物利用製成的創意作品 下面的愛及唯唔知足皆是 (圖) (圖) 傷勢為描繪死刑犯被槍決的場景 綁上鈔票的意義是給收屍者的酬謝金 (圖) 工場內都配置廁所,廁所的便斗一率朝外 外面是透明的玻璃 入監服刑的犯人,除了沒有自由外,也毫無隱私可言 (圖) 第三工場 主要展示的是獄政的文物及收容人的作品 下圖為廁所的演變 早期是用桶子當廁所(不要懷疑,連桶子都是檜木製成的), 後來演變成便斗 現在監獄內使用的則改為馬桶 (圖) (圖) 第四工場 主要展示花燈及各監獄收容人的作品 下圖是新竹監獄工場收容人的創作作品 利用三百萬枝牙籤所創作的十隻小狗(作品名稱:十犬十美) (圖) #男監 男監主要分為智、仁、勇三舍 在前方有個中央台 在中央台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舍的狀況及監控整個監獄的狀況 (圖) 主要參觀都會前往中央的仁舍 智舍和勇舍則沒進入過 (圖) 當哪裡有問題時,中央台的紅色警示燈及警鈴就會發出訊號 可以利用最少的人力,監控犯人 (圖) 外面的牆的號碼,主要是巡邏的時候,從外面發現內部又異狀 可以迅速的告知中央台監舍的編號,以便處理事件 (圖) 中央台的後方為天照大帝的神龕 是日本人帶來的神 也是全台監獄唯一僅有的 收容人每日進出都需向天照大帝祈福 有教化及尊崇的作用 (圖) 早期鞭打犯人的笞刑具 旁邊放著用麻繩滾的木板,據說比鞭刑還痛 對當時的竊盜犯很具儆戒的效果 難怪早在日本統治時期的治安可以夜不閉戶 若真的想偷竊,就要有被打到皮開肉綻的準備 (圖) 下圖左方為戒護人員的制服 右方為收容人的制服 不同的時節也有不同的服裝 (圖) 舍房上方有空中巡邏道(貓道) 方便戒護人員巡視收容人員的一舉一動 (圖) 房舍內天花板的貓道 (圖) 男監與女監的不同是男監房舍的外面只有一個像內展開成梯形的孔洞 主要為方便監視和送飯孔 (圖) 男監因為犯人多,房舍多,所以也分得比較細 針對不同的犯人,有不同的收容處 (圖) 男監和女監的差別是男監的廁所是沒有蓋子的馬桶 這些馬桶也是後來才設置的 跟現在新建的監獄有很大的差別 在第一工場看的監獄模型,有些建造得很美,很像飯店, 人權的興起,犯人全民健保全民買單,對待犯人我想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難怪犯罪率居高不下 雖然人權重要,但是被這些犯人侵害的受害者的人權難道就不重要嗎? (突然的有感而發) (圖) 受刑人其實腦筋動得很快 只是這些聰明不用在正途,而誤入了歧途,害人害己 看了當時從受刑人身上"敲"出來的東西 不得不佩服 下圖分別是受刑人身上的紋身繪圖(左上)-->刮鬍刀改制的刺青機(右上)-->拖鞋挖空藏賴 打(左下)-->一支菸分成好幾枝的香菸(右下) (圖) 仿製的手梏 (圖) 男監的前方為行政辦公室 受刑人期滿都需要來到典獄長室領取證書 這裡是全監獄最為華麗的地方,阿里山檜木的天花板、古典的牛腳裝飾 典獄長背後的窗子利用內部鍊子的作用,可以使窗戶隨意的停留在某個高度 (圖) 嘉義舊監獄(獄政博物館)很值得一遊,可以看的東西很多,每樣東西都充滿了新鮮 可以滿足對這早期戒備森嚴的監獄的好奇心 讓人一窺究竟。 -- pixnet:http://hualienfresh.pixnet.net/blog blogger:http://hualienfresh.blogspot.tw/ FB:https://www.facebook.com/hualienfrse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0.254.10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hiayi/M.1407320813.A.04D.html

08/06 20:27, , 1F
曾騎車過去 被吊牆上的假人嚇到
08/06 20:27, 1F
文章代碼(AID): #1JuWBj1D (Chia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