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理化]可逆不可逆問題

看板Chemistry作者 (小聯盟的日子)時間15年前 (2009/05/26 11:12), 編輯推噓7(7022)
留言29則, 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查了一下可逆反應的定義: 在反應物生成生成物的同時, 部份的的生成物會反應成反應物. 即發生正反應的同時亦發生逆反應! 想請教一下:在黃色的鉻酸鉀的溶液加入酸性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 會生成橘紅色的二鉻酸鉀溶液. 這個過程中怎麼證明是可逆反應? 因為可逆反應建立在同時發生正逆反應, 從黃色變成橘紅色只是很明顯地看出是正反應, 那逆反應怎麼判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9.78.2

05/26 11:48, , 1F
加鹼?
05/26 11:48, 1F

05/26 11:48, , 2F
有點不太懂你的意思耶……
05/26 11:48, 2F

05/26 11:51, , 3F
怎麼同時知道正逆反應同時進行?
05/26 11:51, 3F

05/26 11:52, , 4F
加酸後,加入AgNO3,看是否有紅色的Ag2CrO4,即可知
05/26 11:52, 4F

05/26 11:52, , 5F
用看的大概是看不出動態的平衡耶…我想到另外一個現象是可
05/26 11:52, 5F

05/26 11:52, , 6F
以證明的,就是方糖在飽和糖水中的溶解,其形狀會隨時間改
05/26 11:52, 6F

05/26 11:52, , 7F
05/26 11:52, 7F

05/26 11:53, , 8F
四樓的方法不好,畢竟我是處在一個平衡狀態,水中同時有Cr2
05/26 11:53, 8F

05/26 11:53, , 9F
O7 2-,也有CrO4 2-
05/26 11:53, 9F

05/26 11:56, , 10F
用酸鹼的量來控制平衡的位置,你覺得呢?(顏色深淺有別)
05/26 11:56, 10F

05/26 12:20, , 11F
我也是想說用顏色來判別~~
05/26 12:20, 11F

05/26 13:25, , 12F
國中很難解釋...但你仔細去用分子的角度去想
05/26 13:25, 12F

05/26 13:26, , 13F
你就知道平衡是最好的解釋。
05/26 13:26, 13F

05/26 13:28, , 14F
如果你想要用顏色來判別的話,請問你要用眼睛嗎?
05/26 13:28, 14F

05/26 13:29, , 15F
眼睛的誤差不小,不然指示劑的變色範圍不會要到pH差2
05/26 13:29, 15F

05/26 13:31, , 16F
不同顏色的物種,濃度要差別很大才能讓你看到差異
05/26 13:31, 16F

05/26 13:37, , 17F
我想你真的要解釋的話,給你參考,如果是我
05/26 13:37, 17F

05/26 13:38, , 18F
我會先解釋,加酸加鹼,反應會被驅動至反應式子左右兩邊
05/26 13:38, 18F

05/26 13:39, , 19F
因為這個反應可以正向操作也可以反向操作,所以是可逆
05/26 13:39, 19F

05/26 13:39, , 20F
加酸去驅動正反應加鹼則是逆反應 問題是怎麼看出同時進行正逆
05/26 13:39, 20F

05/26 13:40, , 21F
反應~~ 感謝~尤其要跟國中生解釋~學生是沒問啦!
05/26 13:40, 21F

05/26 13:40, , 22F
若要進一步解釋,我會說,溶液之中有H+也有OH-
05/26 13:40, 22F

05/26 13:42, , 23F
只是一邊濃度很低,所以某一向反應速度快一向則慢
05/26 13:42, 23F

05/26 13:43, , 24F
眼睛看不出來,真的要做這個實驗需要一些動力學儀器
05/26 13:43, 24F

05/26 13:44, , 25F
而且需要一些理論模型與計算....
05/26 13:44, 25F

05/26 13:47, , 26F
用理論去跟他解釋吧~有正逆反應讓學說最完整:p
05/26 13:47, 26F

11/09 09:29, , 27F
你就知道平衡是最好的解 https://daxiv.com
11/09 09:29, 27F

01/02 13:55, 5年前 , 28F
//daxiv.com https://noxiv.com
01/02 13:55, 28F

07/06 20:33, 5年前 , 29F
而且需要一些理論模型與 http://yofuk.com
07/06 20:33, 29F
文章代碼(AID): #1A6ruVdP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