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3年12月號《The Big Issue》

看板Cheer作者 (你是我的家)時間10年前 (2014/01/09 21:09),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The Big Issue】陳列在美術館裡的一首歌 陳列在美術館裡的一首歌 陳綺貞 採訪 潘采萱│攝影 胡世山 化妝 沈妙玲│髮型 Betty Yeh 造型 瓊鶯│場地 在地合作社 「無論是專輯或演唱會,我都習慣有一個概念去支撐它。在選擇的時候才有依據。從《華 麗的冒險》開始之後就有一個《花的姿態》的三部曲。腐朽、重生,然後來到這張則是綻 放。綻放到底是什麼,我其實也想了很久。時間中的分分秒秒它不停地展開,它也有綻放 的形式和本質,從你自己開始,因為必須要有個出發的地方,才有擴散。至於這張專輯中 每首歌是不是一定都跟時間有關,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就活在時間中,時間伴隨著人。 這些東西唯有在時間裡發酵、累積的過程中才會出現。」 01 時間的歌 Song of Transience 「時間有感性跟理性的部份,對我來說。如果以計算的工具來說,它就是一個理性的存在 。但如果被我們感知的話,它就會開始變形。很像是一個寫東西的主題,它可能會被拉長 ,如果它變成回憶的話,它可能就會重覆。它也可能扭曲,或是它根本不是以想像的方式 存在,非線性的存在。聽過一種說法,過去、現在、未來是同時進行的,可能我們以為的 未來早就發生了,這很有趣,也是我這十年來一直想寫的主題。而這首歌比較像是整張專 輯裡面的一個序。」 02 漣漪 ripple 「這首歌在說一滴雨掉落在一座安靜的湖泊,就是像一個故事大綱。而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事情,我就用電吉他和非洲鼓進行對話,讓聽的人知道原來這麼簡單的直線型運動,最後 造成多少人無法預期的效應。曾經想過能不能有一首歌可以被放到美術館裡。我覺得這首 歌可以。它如果被陳列在美術館的話,整個音樂就像是一幅畫,歌詞只是下面小小的標籤 。」 03 柏拉圖式的愛情 Prototype 「大學念了六年哲學。當時一直搞不懂,因為年紀還輕,沒有辦法真的充份理解。現在回 過頭來看,無論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當時的資訊相對於現在非常匱乏,他們用自己的肉 身去思考,觀察世界萬物,他們沒有這麼容易查到百科,或者集結其他人的意見,他們全 部是靠想像。那份想像力是非常珍貴的。雖然太多他們的想法用現在的觀點來想是有點可 笑的,但若沒有那些東西也不會有現在的文明。可能也是因為如此,我對自己的歪理也還 蠻有自信的(笑),比較不容易被其他所謂的歪理左右。這首歌的前四句三年前就寫了, 然後一直放著,覺得已經把想說的說完了;後來終於寫了第二段;然後又過了一年,我向 來不跟任何人討論正在進行中的歌,那天跟製作人開會的時候,我突然告訴他我正在寫的 這首歌,他覺得很有意思,給了我一個建議,寫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物件,比如說杯子。後 來就把最後的部份完成了。整首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柏拉圖式的擁抱不到』,因為當 連你觸及不到的事情都是理想式的時候,其實理想生活並不存在,理想的愛情也不存在。 似乎只有理想是存在的。」 04 Peace & Revolution 「想要試試看寫一首元素很簡單的歌,這首歌只有一個和弦。我一直都不是那種,嘶吼、 吶喊,或是抗議的人,對於各種議題的想法,我會用我的方式去回應。一直期望我的人不 要大於作品,因為作品有它自己可以被理解的光芒,若有太多『人』的狀態,可能會鎖住 未來想要在歌裡面說的一些事情,自己也可能會被囚禁在別人對我的期待裡。這首歌想要 說說這段時間經歷的事情,以及我認為可以批判的事情。喜歡讀書,有時候卻覺得自己被 知識給制約住了,好像很容易可以搜尋到各種知識,但它反而會形成一種矛盾,獨立思考 變弱了,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有一種當機的狀態。這首歌其實只有一句歌詞:你迷失了自 己,走不出去,理性的封閉。因為這首歌,我們去了土耳其,錄了土耳其的吉他,比較電 子式的節奏,整個曲式對我而言是很新的嘗試。想說的是,前幾年在非洲看到愛滋病婦女 ,她們病治不好的原因是非常荒謬的,雖然已經得到一些外界的資助,但因為無法辨認時 間(她們的時間就是日出日落),不知道時間是有刻度的,所以沒辦法按時吃藥,導致延 誤了治療。這是一個很強烈的衝擊。你以為閱讀了這麼多,以為了解了世界,但當真正去 接觸時,才發現了解只是掩蓋了無知的部份。 我還想到蘇珊‧桑塔格寫過一句話:『促進正義可能意味著壓制頗大部份的真相。』其實 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知道真相是什麼,所以在判斷事情時必須要多一些時間思考,因為現在 太多訊息平台需要你立即地提供意見,但是在這麼快的反應之下,你的表達有時候只是想 要符合別人的期望,有時候是偏見,有時候就只是出一口氣而已。對於這個部分我想要探 討的,不是現象或是事件本身,而是為什麼造成不斷出現類似的事件跟現象的原因,有可 能是人們對美的誤解,或是對真實的誤解,或是人類自身的誤解,對善與惡的偏見。 我想要批判這種理性思維,但我不直接把它變成直述句去聲援或是討伐,而是用一個大家 都看得懂的詞句,大家都看得懂但是未必大家都真的懂,知道『家』,但不一定能夠去思 索在這個時代『家』的含意(例如是不是政府認可的家才是家)。所以心想,有沒有勇氣 拿一個很簡單的句子,用很簡單的一個和弦,然後在重複的過程中去體認這些東西真正帶 給你的意義。」 05 雨水一盒 A Box full of Rain 「這首歌詞是來自詩人夏宇的詩,大家可能誤以為是為了美國女詩人普拉斯而寫的,其實 不是,它原本就是一首獨立的詩,只是後來被邀去作為「給普拉斯」的歌曲,寫的是對死 亡和承諾的恐懼。當時他們做舞台劇的時候來找我譜曲,我第一眼看到的感覺是,文字意 象非常強烈。我在家裡用鋼琴寫出來,中間用電吉他這種比較搖滾、也比較暴力的節奏, 與鋼琴抗衡。夏宇的文字自然會激起你心裡面的野獸之聲,它很不規則,所以在寫曲上, 我也用最低限度的修改。」 06 秋天蒙太奇 Autumn Montage 「楊牧為了一首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的詩,又寫了另外一篇散文。原本的句子 是『幸福並不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它,它就來了』,在歌裡我把『幸福』改成『永恆』。 在寫這首歌的時候,像是用蒙太奇的手法去剪接一個我認為的秋天,呈現一幅秋天的畫。 那時候我看了很多楊牧的散文,他有一篇在寫他的家鄉花蓮,在他去美國求學時對於故鄉 的思念,他寫得很美,隨著詩人的敘述,我突然間也變成即將離鄉背井的人的心情,背景 是秋天,蒙太奇式的秋天。」 07 流浪者之歌 Gypsy in Memory 「一個在希望與絕望之間流浪的旅人,背著很多回憶。他已經非常疲憊,但是因為一路一 直走,也不知道該在哪裡停下來。有一天他看到一棵很美麗的大樹,覺得就是這裡了,不 如我就在樹下休息好了,然後在樹下解開他的行囊,好不容易可以休息,抬頭看到樹葉開 始凋零,突然間有個領悟,一顆能讓人得到片刻休息的這棵美麗的大樹,卻也有它自己也 無法抵擋的命運,所以旅人同時擁有了希望跟絕望,也覺得應該要鼓起勇氣完成自己的使 命,繼續走下去,離開之後想要感謝這棵樹,但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他,只能用眼淚去灌 溉,謝謝它這段時間曾經給他的人生體悟。 當你聽這首歌的時候,如果你在愛情裡,你可能會聽到愛情,如果你在人生的掙扎裡,你 可能會釋懷,也可能會感到一個錯誤的決定。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勇敢往前走,然後不在意 過去,或不在意任何的東西?對我而言,如果你真的很熱愛一樣東西,你也有過選擇,無 論是正確或是遺憾的,最終哭過,就沒有什麼了。 一首歌的形成裡面可能有一千次的抱怨,忍住了多少次毀壞,把那些東西都壓縮,都收容 進來,然後可能就會變成一個長出自己生命的作品。你問我有沒有憂傷或遺憾,當然有, 這是我處理的方法。」 08 倒數 Count Down 「每到年底,我就會買一本筆記本,覺得那些空白是為了未來而存在的。在這樣的心情下 ,這首歌詞裡幾乎每一句都是一個事件,這個東西其實是比較私人的,我把它當作是筆記 式的,一些比較深刻的體悟。我在想每個人當面對一個大的段落時,都會有比較深的感想 ,在那個時刻,你是不管怎麼樣都慶祝,還是不管怎麼樣都反省?無論如何,12月有小巨 蛋演唱會,發新專輯,這次我要義無反顧的慶祝。」 09 沙漏 View with a Grain of Sand 「那時候我在伊通街租了一間房子,在那房子裡寫了第一本散文集。那時不知道為什麼, 寫歌遇到很多困難,一直寫不出來,可能因為租來房子,家具都不是自己的。之後朋友送 了我一張書桌,有天下午我坐在書桌前看《一首搖滾上月球》,一位父親跟得了罕見疾病 兒童的故事。我哭得很崩潰,邊哭邊想像當那位父親七十歲的時候,牽著五十歲的兒子散 步在沙灘上時,兒子仍舊會提出七歲小孩才會問的問題。於是我把小孩可能會問的問題寫 出來,寫著寫著,突然覺得生命這件事,很難。但我似乎又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傷痛,所以 我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平息那種灼熱的感覺。邊寫邊哭,哭完之後彷彿看見這對父子在對 話後,在夕陽之中開開心心地回家。」 10 普魯斯特行動 Proustification 「普魯斯特是文學家裡擅長書寫時間的,用各式各樣獨特的寫作技巧去描寫時間。這首歌 是一首輕快的,在講人際關係的,雖然現在我沒有使用一些社群,可是我經常看見大家隨 時在上面傳遞訊息,大部分的時間在互相讓對方開心,少部分的時間是想讓對方生氣。 艾倫狄波頓有一本書在解析普魯斯特,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普魯斯特身體不 好,經常窩在自己房間裡的床上寫作,但其實他很喜歡社交,他社交的方式會讓旁邊的人 覺得他討好別人到有一點超過,所以普魯斯特的朋友都暱稱他做的這些事情是『普魯斯特 行動』。我覺得這件發生在一個文豪身上的事情,應該每個人都會發生。我可能也有,但 我盡量讓討好在合理的範圍內。」 11 別送我回家 Walk Home 「有天我回媽媽家,那裡距離我家大約二十分鐘,我定期會回去跟她聊聊天。有一天她突 然說:『我陪妳走回去。』印象很深刻,她陪我走回家後,隔著大馬路,我向她揮揮手, 然後我突然哭了。每次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很傷心的時候,或這種奇怪的情緒沒有 辦法找人訴說的時候,只好彈吉他。彈著彈著把它寫成歌。事後回想,那很像小時候,媽 媽帶我去哪裡或是做什麼事的時候,我都會說:『我自己會。』其實是依賴,又很想表現 自己是個獨立的小孩,那種矛盾的心情。因為以往我跟她住在一起,而現在變成是從她身 邊回到另一個家,那種心情讓人糾結。雖然是不同的馬路,可是在彼此揮手的媽媽跟我, 好像還是小時候的那兩個人。似乎是沒有改變的。那情緒很複雜,是獨立在外的孩子,比 較能夠理解的感受,所以就寫了這首歌故作瀟灑。」 12 家 Home 「因為寫了這首歌,所以思考什麼是家。一直在想小時候,跟媽媽住的那個地方是家呢? 還是當寫了〈旅行的意義〉,開始到處旅行,一度覺得自己應該四海為家?是那種去哪裡 都會很自在的人,演唱會也是到處巡迴,認識這麼多人,有段時間別人也常問:『你什麼 時候要結婚阿?』這種問題對我的困擾並不是,我要怎麼給答案,而是我開始思索,大部 分的人到了一個年紀,或是到了一個狀態,會被認為有另一個人是他的家。可是當你自己 住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又會覺得這裡才是我的家。或者當你很疲憊的時候,你會覺 得就是這個地方。憂傷的是,你找不到到最後的結論,因為自己才是自己的家。你必須永 遠跟自己住在一起。若得到一個這樣的答案,那其他的就只是一個思索的過程,是一個我 們這個時代很需要的歸屬感。」 ---------------------- 2013 時間的歌演唱會 「 演唱會的概念是閱讀世界。 要以家為出發點,才能用邏輯和包容世界的能力去閱讀它。」_ 陳綺貞 地點: 台北小巨蛋 日期: 11月29日(五)、11月30日(六)、12月7日(六)、12月8日(日) ---------------------- 陳綺貞小檔案 台北蘆洲人,士林出生。 她代表一種台灣女生的樣子,認真生活,認真創作。 用一把吉他走出女性的搖滾夢想。步伐溫柔堅定。 出道十五年,只出六張唱片。量少質精。 她所掀起的文藝風格,正影響音樂界與世代青年。 除了音樂,時常默默行俠仗義。 陳綺貞永遠有一種最簡單的生活方式,搖曳出她最獨特的姿態。 在一片喧譁之中,靜靜堅持她最堅韌的成長。 她的創作富含概念,是華語樂壇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歌手之一。 作風極為低調,極少於媒體曝光 。 文章來源:The Big Issue http://www.team-ear.com/web_php/event_publicize.php?daiID=79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246.212

01/09 22:57, , 1F
純手動打得嗎@_@ 天哪arL大!!!!!!!!
01/09 22:57, 1F

01/09 22:58, , 2F
啊漏看來源XD感謝分享!! 另外大誌真的很值得買喔!!!
01/09 22:58, 2F

01/10 08:12, , 3F
我看到有散文集!會出版嗎?期待!
01/10 08:12, 3F

01/10 11:15, , 4F
我之前就有手打一份放在自己個版了 :P
01/10 11:15, 4F

01/10 11:16, , 5F
但考量到版權,不宜直接分享,直到添翼分享連結才貼上 :)
01/10 11:16, 5F
文章代碼(AID): #1Ipf-6cS (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