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你認識查理斯嗎?--風和日麗唱片行的故事

看板Cheer作者 (你一走 我出現幻覺)時間11年前 (2013/05/10 19:2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雷旋 原載於城市畫報225/226期 臺灣樂評人張鐵志對於“風和日麗”有一段有趣但不失公道的看法:“大陸一些喜歡臺灣 獨立音樂的文藝青年,好像認為臺灣的獨立音樂就是陳綺貞、熊寶貝這種‘小清新’音樂 ,其實並非如此。但是沒有比‘風和日麗’這個廠牌、乃至於他們辦公室附帶經營的‘院 子’咖啡更符合那個刻板的印象:乾乾淨淨的文藝氣息。” 你認識查理斯嗎? “風和日麗”的老闆卓煜琦,朋友更習慣叫他查理斯(Charles),在外人眼中是一個溫 文儒雅的帥哥,他談吐風趣,對音樂充滿理想和憧憬。查理斯從童年起就開始接觸流行音 樂,爸爸經常在家播放一些西洋老歌。而在臺灣本地音樂人中,查理斯最喜歡李建複、齊 秦、蔡藍欽和李宗盛。 1994年,查理斯從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在服完兵役後,曾先後在波麗佳音唱片公司 西洋部和滾石唱片旗下的子廠牌魔岩唱片工作。“我在大學是學新聞的,可是我念了新聞 之後,對新聞這個世界的本質有些懷疑,我的個性和這個行業好像不太適當。我喜歡音樂 ,因此第一個工作就是唱片公司。”在波麗佳音,查理斯負責國外唱片在臺灣的企劃和行 銷,並撰寫唱片側標介紹。而在魔岩時期,查理斯開始接觸國語唱片的製作與行銷。 魔岩唱片曾經打造出楊乃文、張震岳等歌手,興盛一時。到了2000年,臺灣也曾經因為五 月天的出現,將樂隊風潮帶至頂峰。但千禧年之後,情況很快急轉直下,互聯網時代來臨 ,改變了臺灣傳統的唱片工業結構,臺灣大型唱片公司的銷售業績每況愈下。與此同時, 互聯網也讓聽眾得到了更豐富的音樂資訊,拓展出主流市場之外類型廣闊的分眾市場。 從離開魔岩到創立“風和日麗”之間,查理斯也曾經換過幾份工作,但每份工作的時間都 不長。2002年,查理斯在臺灣兩個最大的音樂電臺之一的Wave Radio(中廣音樂網)做排 歌、播歌的工作。有一次他和朋友聊天,感慨起臺灣的幾大唱片行很無聊,賣的唱片已無 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忽然萌生了和朋友開一間唱片行的念頭。“那時候誠品(書店的 音樂館)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們就覺得如果有唱片行只賣我們自己喜歡的音樂,賣自己 喜歡的進口唱片,應該很好玩。” 碰巧查理斯的一個朋友的餐廳“兔子聽音樂”要開張。“兔子聽音樂”位於臺北青田街, 在餐廳的地下室有一個空間,他們打算把餐廳和唱片行結合起來,並認為這是個不錯的主 意。 查理斯的摯友、也是范曉萱的助理Joanne是“風和日麗”的四位創建人之一,她回憶到: “最初是進口西班牙品牌‘Siesta’的唱片來賣,在一個環境幽靜的餐廳的地下室,簡單 又舒服的裝潢,放著我們都喜歡的Bossa Nova,渡過了一年美好的日子。” 最開始“風和日麗”引進的都是臺灣比較少見的國外廠牌的唱片,一些廣告公司的人,或 者經營咖啡廳和餐廳的人,會聞風而至,專程來挑選音樂。那批客人中包括後來成為查理 斯太太的雷佩菁女士。雷佩菁的“院子”咖啡在2003年5月已經開業,她經朋友介紹,找 到“風和日麗”唱片行,希望能給“院子”找點獨特的背景音樂播放。 “風和日麗”唱片行最初的定位是“進口販賣”,從歐洲進口唱片。但當時歐元匯率波動 很大,令成本風險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臺灣市場的唱片價格與日本、歐洲和美國相比偏 低。在臺灣,一張普通的CD賣400台幣左右,可是在日本和歐美可能要賣到700至800塊台 幣。查理斯說:“所以進唱片的時候,歐洲那邊會說,為什麼你要賣那麼便宜?他們不能 理解這個市場的價格,也沒辦法讓他們賣給我們這邊合理的價格。” 臺灣也有幾家和“風和日麗”性質類似的唱片行,如“小白兔”和“前衛花園”,他們摸 索出的解決之道是買斷版權在臺灣生產,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是相對來說,出貨量 也需要比較大。 “風和日麗”的營業量並不大,第一年經營下來,查理斯賠了四五十萬新臺幣。“於是我 就想,有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傳統的架構和規模,製作也好、企宣也好,第一 不是我能負擔的,第二就是花那麼多錢也賺不回來。新的方式就是用較低的成本去做理想 的事情。所以一開始就先發了陳綺貞的第一張單曲,就是《Sentimental Kills》。” 查理斯談陳綺貞 陳綺貞是查理斯在魔岩的老搭檔。陳綺貞發行第一張專輯《讓我想一想》時,查理斯是她 的“藝人經紀”;而在《還是會寂寞》時期,查理斯則是她的“製作企劃”。2003年末, 陳綺貞找到“風和日麗”合作,獨立發行單曲《Sentimental Kills》。這首歌後來也被 重新編曲收錄在陳綺貞的第四張專輯《華麗的冒險》中。單曲版的《Sentimental Kills 》更類似於Demo版本,從編曲到錄音,都較專輯版簡單很多;曲風所體現的陰暗感,讓人 很意外,與陳綺貞過往留給人們的清新印象完全不同,如果以“正常”的唱片工業角度來 看,無疑會是一劑票房毒藥。查理斯說:“《Sentimental Kills》是一個很內心的單曲 ,反應那個時期她心裏比較惶恐,比較深入去看自己在想什麼事情。陳綺貞最初還擔心會 不會沒有人買。她以前的規模都是可以賣好幾萬張的,其實要她賠錢不容易啊!” 在《Sentimental Kills》之前,臺灣對於單曲的概念基本是指給電臺DJ播放用的宣傳單 曲。《Sentimental Kills》第一天就賣了2000張。這張只有1首歌,但標價為125台幣的 單曲,到現在已經累積有1萬5千張的銷量。《Sentimental Kills》開啟了臺灣的單曲市 場,在此之後,蘇打綠、範曉萱、盧廣仲也相繼發行單曲。 查理斯認為:“陳綺貞自己其實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品牌了,所以我會建議她去做自己的 產品,借由音樂變成一種生活的形態或方式。我們可以說是用一種完全沒有行銷的方式去 做行銷。我們一開始完全沒有透過媒體宣傳去賣——我們只是定好了在某一個時間點,然 後提前兩天公佈哪些地方買得到。除了‘院子’咖啡,還有很多類似的咖啡店,只有這些 地方可以買得到,反應非常好。如果是用主流的方式,大家可能反而不覺得稀奇了。” 2004年農曆新年之後,“風和日麗”從“兔子聽音樂”的地下室遷出,從大安森林公園的 西側搬到東側,遷到了雷佩菁的“院子”咖啡裏。同年3月,陳綺貞通過“風和日麗”, 以同樣的行銷方式,發表了第二張單曲《旅行的意義》,並獲得了更大的成功。 《旅行的意義》的累積銷量達到2萬張,是陳綺貞最為歌迷廣為傳唱的作品之一。陳綺貞 後來還將這張單曲改版,推出了《旅行的意義(夏季尋羊版)》(其實只是改換了包裝) 。不知是不是巧合,這首歌的歌詞中出現了“風和日麗”四個字。 在發行單曲系列之前,陳綺貞也曾出版過三張Demo,都是以限量形式發行。這三張Demo隨 著陳綺貞的知名度與日俱增,而成為搶手貨,在拍賣網站上的價格已經被炒高了幾十倍。 而在《旅行的意義》等單曲發行時,有些歌迷擔心又是限量發行,因此從發售第一天就開 始搶購。 查理斯說:“我覺得她適合做(單曲)這個事是因為她的歌有很多故事。《旅行的意義》 這首歌本身好聽,它本身也被延伸到很多東西去運用。放在專輯裏,很難清楚地突出每一 首歌的故事。數位的時代來了,每一首歌都有足夠存在的價值,我希望用這個概念去做單 曲。另一方面,我們都是喜歡有包裝的人。印刷品這個東西,它摸得到,它有質感,對我 們來講,它和一首mp3其實有相當大的差距,它會傳達出另外一種感覺。” 與“風和日麗”成功地合作發行了兩張單曲之後,陳綺貞開始用隨後的1年多時間籌備她 的第四張專輯《華麗的冒險》,並在2004年的最後一天再次與“風和日麗”合作,發表了 第三張獨立製作的單曲《After 17》,這張“關於成長的故事”的單曲同樣締造了1萬6千 張銷量的好成績。 《華麗的冒險》延續了單曲系列的製作方式,即由陳綺貞自己出資獨立製作,只不過在發 行方面,交給了通路廣闊的艾回唱片。對於單曲系列之于陳綺貞的意義,查理斯說:“我 覺得只是讓她很有信心吧,到《旅行的意義》的時候,她應該很確認自己可以繼續這樣做 下去。” 得到信心的不止陳綺貞,還有查理斯本人,那時他已經開始著手打造自然卷。 查理斯談自然卷 自然卷是“風和日麗”的第一組簽約藝人,兩位成員娃娃和奇哥同樣是查理斯在魔岩時代 的“人脈”。奇哥在魔岩時幫楊乃文彈貝斯,娃娃則是做合音和代唱等幕後工作。那時候 奇哥也會寫歌給女歌手,通常會找娃娃幫他唱Demo。由於有些歌最後沒有被錄用,所以他 們就想,既然歌都寫好了,乾脆做個組合好了。 2003年末,查理斯和自然卷簽了經紀約,開始著手籌備自然卷的第一張專輯《C’est La Vie》。在正式推出《C’est La Vie》前後,查理斯相繼為自然卷安排了三次小型巡演, 前兩次取名為Café Tour,顧名思義,是在臺北幾個咖啡店演出;第三次巡演則取名為“ 誠品Tour”,是在臺灣各地的誠品書店裏演出。每次巡演不過五六場,在一個月左右的時 間內,每個週末演一兩場。 《C’est La Vie》在發行初期,也是在咖啡店鋪貨,隨後擴展到誠品書店的音樂館,之 後才慢慢被擺上傳統唱片行的唱片架。加上當時陳綺貞在“風和日麗”的網站上親自為自 然卷寫了推薦,這一系列宣傳手段都為自然卷塑造了濃厚的人文氣息與清新感。 與此同時,“風和日麗”逐漸將代理進口唱片的部分擱置在一邊,除繼續出售之前的倉庫 存貨外,不再引進唱片,從而逐步完成了由唱片行到唱片公司的轉變。 2005年初,自然卷憑藉《C’est La Vie》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最佳樂團”和“ 最佳編曲”三個獎項。奇哥在幾個月前創作了《風和日麗》這首作品,查理斯決定將這首 歌做成單曲發行,作為廠牌的代表性商品。查理斯自己挑選了30張他拍攝的照片,並做成 明信片,作為單曲的插頁。這些照片以風景或街景為主,無不傳達出寧靜祥和的氣息,與 “風和日麗”的廠牌形象相應成章。這張單曲最後被定位為“影音書”。與陳綺貞的單曲 系列概念類似,查理斯希望做一個概念性的產品,講一個故事。 為《風和日麗》設計包裝的是當時剛剛首次獲得美國格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提名 的唱片設計師蕭青陽。蕭青陽曾經為《C’est La Vie》友情操刀,一分錢設計費也沒收 。他設計流行音樂唱片的封套來養活自己,也設計獨立音樂的唱片包裝,來追求自由的發 揮空間,從來不從獨立樂隊那裏計較報酬。但是在包裝用料上,蕭青陽也從不在乎成本, 這常常讓獨立唱片公司的老闆們感到頭疼。 在2005年末的一次採訪中,蕭青陽曾經說:“我用的材料確實很貴,原因是我不希望讓人 覺得你這個非主流唱片公司很窮,用的材料都是不好的。我希望很窮,包裝設計的很樸素 ,可是那個材料其實是很講究的。我覺得該花的時候就是要花,做對了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這個觀點與查理斯不謀而合。 在臺灣,一張唱片的製作費(包括壓盤、印刷等)通常在30台幣左右,而《風和日麗》的 成本卻高達110台幣,遠遠高出普通水準,最後在市場上的定價高達349台幣,等於一張專 輯的價錢。 因為結合了“明信片書”與“單曲”的概念,《風和日麗》在市場定位較為含糊。對於買 音樂的人來說,以一張專輯的錢來買一張單曲,顯然不太值得;而對於選購明信片的人來 說,《風和日麗》卻出現在書店的CD架上而不是書架上。不過並不是每一張唱片的成敗都 要靠銷量來衡量,《風和日麗》對於查理斯,更多的是實現他的理想,將自己的攝影作品 與自然卷的音樂結合。“最後也沒有賠到錢,還賺了一點點。” 至於那三項金曲獎提名,自然卷全部鎩羽而歸。在金曲獎前後,也一度傳出有主流唱片公 司要挖走自然卷的消息。這證明他們已經從一支少有媒體曝光的獨立樂隊,變為一支在主 流唱片公司眼中也有價值的樂隊了。但讓人倍感意外的是,金曲獎也將自然卷推向了解散 的邊緣。 2005年12月,自然卷的第二張專輯《大卷包小卷》趕在耶誕節前發表。專輯發行後,娃娃 和奇哥仍然一起表演了半個多月,為專輯做宣傳。不過隨後娃娃的嗓子出了問題,自然卷 不得不取消幾場預先訂好的演出。關於娃娃與奇哥在合作上出現矛盾的小道消息,那時已 經在臺灣獨立音樂圈內不脛而走。 2006年2月12日,查理斯在“風和日麗”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Goodbye!自然卷!— —終於還是要分開了”的文章,文章中細數了“風和日麗”和自然卷一起走過的日子,並 證實了娃娃和奇哥不再繼續合作的消息。查理斯寫到:“如果說自然卷是一件商品,那它 確實是相當成功的商品;可偏偏它又不只是一件商品,它有感情,有生命,它跟我們的生 活早已經緊緊連結在一起……隨著金曲獎而來的鎂光燈,讓奇哥萌生退意,他開始懷疑當 初純真的初衷是否已經背離……” 查理斯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說:“大概就是金曲獎之後,在外人看他們是狀態非常好,正 在往上爬的樂團,但是其實他們想要做的事情,方向上不一樣,(兩個人)沒法協調到一 個很好的情緒。做獨立音樂,既然不開心,就沒必要合作了吧。這個事情有點複雜,他們 的認知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自然卷與“風和日麗”的合約剛好期滿,雙方不再續約。查理斯對自然卷一事感到惋惜, 但也很尊重奇哥和娃娃的選擇。奇哥回憶起當年做出那個決定的時候,說到:“查理斯起 初是驚訝,後來在我說明原委後,他也就理解了。” 奇哥雖然在日後又繼續以自然卷的名義演出、發表唱片,但他成立了自己的“給氣人音樂 社”,沒有再與“風和日麗”合作。奇哥解釋說:“從跟娃娃不再合作以後,都是自己一 個人在處理所有的事情,加上‘風和日麗’也簽了好幾個新人,有出片的計畫,之後應該 會更忙,所以就決定自己搞定所有事,不再合作。當然我也從查理斯那裏吸收了許多經驗 。” 查理斯談929 在自然卷告別“風和日麗”前後,查理斯相繼在2005年1月和2006年8月與929樂團和黃玠 簽約。雖然查理斯聲稱,他挑選樂團並沒有一定標準,只憑“自己喜好”,但929與黃玠 在音樂風格上,依然偏向清新的民謠。黃玠隨後也加入了929,成為正式團員之一,經過 這兩年的磨練,他們逐漸告別青澀的狀態,走向成熟。929剛剛在臺北和台中兩地舉行了 兩場演唱會,吸引了上千人捧場,是臺灣目前最紅火的新樂隊之一。“現在很多大學生, 不見得要看蔡依林,S.H.E.,反而想看929這樣的樂團。因為很多學生也在玩樂團,他們 會覺得,很好聽,而且其實可以成為一個模仿的物件。”查理斯說。 929的主唱吳志甯的父親是臺灣詩人吳晟,“風和日麗”將廠牌下的第6和第7號出品編號 獻給了他:前者取名《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誦》,由吳晟自己朗讀自己的詩歌;後 者取名《甜蜜的負荷——吳晟 詩‧歌》由吳志甯、張懸等人,用歌曲詮釋吳晟的詩。這 兩張專輯入圍了新一屆格萊美獎的“套裝專輯包裝設計獎”,而設計師正是與“風和日麗 ”合作多年的蕭青陽,這已是他5年內第3度入圍格萊美。 2008年2月,“風和日麗”終於增添了一名助手Kate,協助查理斯負責“風和日麗”旗下 樂隊的演出及媒體宣傳事宜。同年5月,在臺灣已經有一定影響力的熊寶貝,也簽約“風 和日麗”。而目前臺灣音樂圈內最炙手可熱的獨立歌手盧廣仲的成功也與“風和日麗”脫 不了關係:盧廣仲的老闆是陳綺貞的男友兼吉他手鐘成虎,他們與“風和日麗”合作,為 盧廣仲發行了3張單曲。這3張單曲就像陳綺貞的那些單曲一樣,是專輯發行前的投石問路 ,也是專輯發行前的人氣累積。 “風和日麗”的優勢何在?查理斯認為:“‘風和日麗’被看見的方式比較獨特,產品也 有一定的風格與品質。” “風和日麗”今年進入第7個年頭,查理斯和“院子”咖啡的主人雷佩菁已經結婚生子, 有了一個兩歲半的兒子。這6年的時間裏,“風和日麗”雖然只出版了10張唱片,另外發 行了7張單曲,但卻是臺灣獨立音樂迅猛發展背後的重要推動力量。“風和日麗”是臺灣 獨立圈中最先意識到單曲價值的廠牌,它契合了互聯網時代聽眾的訴求與聆聽習慣,與此 同時卻沒有放棄實體唱片的存在價值,反而將唱片的價值擴大到最大,提煉了音樂的人文 內涵。 接下來,查理斯除了穩紮穩打,在明年有一系列唱片發行計畫之外,也希望有一天可以辦 自己的音樂節。“慢慢的成長就是最好的方式。”他說。 http://site.douban.com/lostmusic/widget/notes/13199648/note/273220467/ ======== 原文為簡體 若有簡繁轉換錯誤的地方再請告知更正 謝謝 難得看到老搭襠談過去的事 蠻有意思的, 關於那些單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60.52

05/10 20:03, , 1F
09年的文章呀。補了堂課
05/10 20:03, 1F

05/13 14:38, , 2F
查理斯是哪位XD 下次我這樣叫他好了XD 還是查爾斯比較順耳
05/13 14:38, 2F

05/13 18:52, , 3F
樓上講了我才發現,都默默自動翻譯成查爾斯了XDDD
05/13 18:52, 3F
文章代碼(AID): #1HZDdi7x (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