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時副刊-流行音樂30年:我的音樂我的歌!

看板Cheer作者 (rose)時間15年前 (2009/02/04 00:49),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就在今天的中國時報 E4版 人間副刊 伍佰、陳綺貞、陳建年(20090203) 十多年前,「台灣流行音樂百大專輯1975- 1993」曾為本土樂壇留下一個不可磨滅 的舞台印記。承先啟後,匯集當今數十位專業人士評選,並加入近十年來最新音樂作品 的「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1975- 2005」近日由時報文化出版,從音樂的座標延伸 ,深究時代脈絡、穿梭個人與社會的記憶。今天刊出的熱門話題,由歌手現身說法,包 括伍佰、陳建年、陳綺貞的快問快答,以及李宗盛的「獨門觀點」。另外,2月 6日晚上8點30起,「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的催生者馬世芳,主持座談會,邀請 陶曉清、張培仁、阿信,於台北世貿一館主題廣場熱鬧開講。 1.請談一下您入選200大的專輯。  伍佰:對於入選的這些專輯,我覺得只是剛好對上社會的頻率,並造成回響。他們 無法單一地代表我,而是屬於每個階段音樂上以及議題上所關心的。這些意義與評選的原 因或許不盡相同,但就形式或者內涵,都期待能對華語音樂發生作用;能以前鋒者自許影 響對於音樂的觀感,如新專輯「太空彈」也是音樂上一個大膽的嘗試。但每一張都有著暴 烈的、傷感的、失意的、以及嚴肅的部份。  陳綺貞:對於入選當然是滿開心的,因為我就出過這四張專輯而已。每張唱片都隔 了滿長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是我用來以最真實也最順應當時環境的方式讓專輯成為一個 該有的樣子。前兩張是順著自己的個性,想著反正歌都是自己寫的因此在編曲及包裝沒有 太多意見,直到「Groupies吉他手」和「華麗的冒險」開始會比較參與製作的層面,但仍 然會讓出滿大的空間加入其他人的才華。我覺得這些唱片是記錄著我這個平凡的人在這段 時間的成長。  陳建年:對於這兩張唱片會入選是很驚訝的,因為我從來沒聽過百大唱片這件事。 但我不喜歡講一些冠冕堂皇的論調,只是覺得由音樂傳達出關心自己週遭的環境是一件有 意義的事情,「海洋」與「大地」都是對於周圍的環境、親情和自己族群的關心。  2.覺得目前台灣流行音樂最缺少什麼?對台灣/華語流行樂界的未來有何想法?  伍佰:我不喜歡將這問題當作自己的使命,音樂上我會做覺得對的事情,至於對於 華語音樂的期許或看法,我想大致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樣:音樂種類的貧乏以及一窩蜂的現 象。有時商業操作大於創造力,而這不過是唱片工業一貫的方式,就連國外也有許多商業 取向的唱片企畫。但由於我們的消費人口窄化,並無法擁有那麼多層次的市場,於是商業 的投資都在青少年的文化上,因此便少了許多令人可惜的有趣的想法,但這是我們所身處 的現狀,也必須去接受。  陳綺貞:我是個不愛評論的人,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大家太愛挑毛病,太喜歡在一件 事上找出問題,而少花時間去感受內容的美好。其實樂評可以多挑覺得好聽的音樂分享大 家的感動,而不是挑一張徹頭徹尾可以批評的唱片以顯示自己的高度。我想音樂人心中自 有一把尺,而作音樂的人自己開心就好,別人喜歡的話當然更好但不喜歡也必須接受,當 外圍的人選擇了聆聽與分享時,其態度與想法或許可以做更好的嘗試。  陳建年: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到該做什麼,就順著音樂人的感覺走吧。我並未把自己 定位成流行歌手,也不知道自己夠不夠資格說,所以也不敢講得太定論。每個人都有他的 價值觀,我並不會勉強別人去看演唱會或者去聽唱片,我的音樂如果能抓到你的感覺,那 就試著去聽,因為音樂是無法比較的。  3.可否分享一次創作生涯中最美或最興奮或最暢快的經驗?  伍佰: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似乎所有人對自己都不了解,好像我應該唱的是「浪 人情歌」而不是「太空彈」,不只是台灣,海外的許多人也抓不太到我的方向,但這是很 有趣的地方,因為我一直不滿足於現在的樣子,一直在做些有張力的東西。  陳綺貞:我覺得痛苦或美好的經驗對我來說都很珍貴,當這些經歷最後成為一首歌 時就會開始脫離我,我和它變成一個相對的關係。當我每次唱它時它就會有了不同的衣服 ,我唱的時間愈長,它的厚度就愈多,別人聽了會有更多想像。而原本只存在於腦海中那 些小小的生命力變成為一個完整的東西,每首歌都佔了一個特別的位置。  陳建年:能出專輯是很快樂的,我覺得可以分享音樂創作就是件快樂的事情。  4.可否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音樂的想法?  伍佰:我會說,我希望自己就是音樂,音樂不存在;我住在音樂裡面,然後音樂就 消失了。  陳建年:音樂就是要讓自己快樂,音樂不要忘記快樂。  5.有沒有最想合作的歌手/樂手或其他領域的藝術家(不限華語)?為什麼?  伍佰:我想與日本的Techno DJ石野卓球合作,在「人面鯊」裡我曾與百大DJ合作 ,當時沒與他合作是遺珠之憾。  陳綺貞:其實沒有。不是說我很狂妄或者我不需要任何人,而是我並不以這種方式 思考,我欣賞的以及影響我的音樂非常多,但欣賞和要不要與其發生關係是兩件不同的事 。  陳建年:因為自己是公務人員,並不是專職的音樂人,因此本身還有很多需要學習 加強的地方。並不會限制要跟誰合作,但跟AM樂團以及親朋好友在舞台上表演還是最快樂 的。  6.「聽者」或「歌迷」在您創作過程中的意義或位置?  伍佰:基本上我一直認為「聽眾/歌迷」是我的敵人。我的敵人一號是樂評人,敵 人二號是專輯評審,敵人三號就是聽眾。因為他們或許會覺得我必須做什麼他們想聽到、 喜歡聽的。但我認為自己天生反骨,不喜歡照著別人的喜惡行事。  陳綺貞:一定是心中有個設想聆聽的角色,才會走出來唱。其實這些歌在午夜時自 己娛樂自己也是很棒的,但我很希望有些人願意聽,希望他們聽了有共鳴。或者最美好的 情況是他們會告訴我:「你說出我一直想說,但卻還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話」,這超乎了「 你的旋律歌詞很好」、「你很有才華」這樣的讚美,共鳴是超乎技術上或想法成熟的讚美 。  7.您目前在音樂上追求的目標為何?還有什麼創作上尚未完成的理想?  伍佰:創作的目的,或者目標對我而言並不存在,對我而言就是在享受每個作品創 作的當下,從寫歌到錄音、再到專輯發表,然而在專輯發表後的訪問中,對於創作的享受 度一直在遞減著,能夠讓我找回喜悅的大概就是現場的演出了。  陳綺貞:我很希望能多爭取一點創作的空間,以延續這個生命。這像是沉睡中的種 子開始發芽,必須無時無刻小心呵護它,也許適合我的方式比較緩慢。我需要多些時間寫 歌和作唱片,因為已經在自己夢想的生活中,希望這個步調能持續下去。  陳建年:我是個公務人員,音樂一直是我的興趣,但我不敢給自己太多的使命,希 望能隨性的創作而不刻意有什麼目標,當累積夠了,再把有特殊想法的東西做成專輯。  8.若只能舉出一張感動過、啟發過您的專輯,您會選哪一張(古今東西不限)? 為什麼?  伍佰:影響我的人的確有,我曾跟陳昇合作過,很喜歡並認同他的作品。但要說一 張專輯的話,英國搖滾樂團JAPAN的「Gentlemen Take Polaroids」給了我靈魂非常大的 滋養。這是我高中時聽的唱片,當許多人都在聽Bon Jovi時,我發現別人聽的音樂與我差 別如此明顯,也發現自己以一個不太一樣的角度享受音樂。一直到現在為止,這個團與他 的主唱David Sylvian一直給我一種很順的觸摸感,讓我在他們的音樂裡深墜下去。因為 一直有不同的想法,且不在大家的預想中,或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家都搞不懂我的音樂 。  陳綺貞:一張的話太困難了,如果是兩張的話我會選Radka Toneff的「Fairytales 」,這是整張都只有鋼琴與女聲的專輯,雖然整張都是翻唱的歌,但我非常喜歡這張唱片 。專輯本身無所謂概念,但我覺得她的生命與概念很完整,包括插畫式的封面和收錄的經 典歌曲,這麼多年來我永遠聽不透。另一張是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 ,它已經是讓大家仰望的一個東西,我覺得它是崇高的精神指引,讓你覺得它永遠不會墜 落,在這底下做著自己想要的事情有種安全感。雖然這些歌我不是每首都能背誦歌詞什麼 的,但當你問我哪張唱片時我覺得一定會有這張。  陳建年:其實真的要舉一張專輯的話我講不出來。但我會從電台聽很多不同種類的 音樂,並不會給自己設限。不論是古典樂或是周杰倫、王力宏之類的流行樂,這些音樂都 有著令人喜歡及感動的地方。我不會刻意去推薦什麼音樂,因為感覺對了就去聽,要尊重 每個人聽音樂的價值觀。  (王君宇、李振豪/採訪整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10.240

02/04 00:53, , 1F
綺貞講話好有質感~LOVE
02/04 00:53, 1F

02/04 00:58, , 2F
質感...
02/04 00:58, 2F

02/04 01:19, , 3F
我喜歡問題二~綺貞的回答~~推薦~推廣遠比挑毛病重要太多
02/04 01:19, 3F

02/04 01:24, , 4F
13244貼過了
02/04 01:24, 4F
文章代碼(AID): #19Y7MAps (Ch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