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專題] 塗翔文 -第80屆奧斯卡 賽後分析

看板Cate作者 (The Rotten Age)時間16年前 (2008/02/26 00: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movie 標題: [專題] 塗翔文 -第80屆奧斯卡 賽後分析 時間: Mon Feb 25 23:59:31 2008 http://stars.udn.com/star/StarsContent/Content15733/24.html udn名家特輯-【塗翔文-第80屆奧斯卡 賽後分析】 第八十屆奧斯卡得獎結果:局勢所迫的藝術傾向 今年是奧斯卡金像獎八十歲。這幾年來,美國影藝學院的口味越來越多元化,得獎越來越 難預測,過去極端保守的給獎性格也一年比一年漸漸鬆綁。表面上看似奧斯卡日漸向藝術 傾向靠攏,實際上我卻認為是整體電影創作力的衰竭使然。當大片廠皆猛拍著重特效的動 作戲、以及大量無新鮮感的續集片時,每年底到了票選奧斯卡的時刻,好像越來越來難從 好萊塢傳統大片中挑出佳作,所以才不得不轉向藝術傾向較重的獨立製片,投注肯定的眼 光。這是局勢所迫,卻也意外造就了這幾年來奧斯卡給獎品味上的逐漸轉變。最佳影片《 險路勿近》和大部份影評人協會的結果達成一致,大概也是近年奧斯卡難得一見的結果。 在缺乏如《英倫情人》、《鐵達尼號》、《魔戒三部曲》這類超級大片的主宰之下,一向 被視為極具獨立製片精神的柯恩兄弟(Joel Coen and Ethan Coen),反倒成為最大贏家 ,拿下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雖然我也認同《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是 入圍片中最出色的一部,它以縝密交織的劇本敘事、精準掌控的場面調度,一路獲得影評 人的支持喜愛;不過在我看來,柯恩兄弟早從處女作《血迷宮》(Blood Simple)起就建 立了長期、穩定而鮮明的作者風格,歷年來佳作不斷,今年才終於得獎,雖不至於像去年 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拿得那麼狼愴尷尬,但還是帶有些許的補償心理。 套一句台灣政論節目裡最老套的廢話:「選票沒開出來,結果永遠沒人知道。」奧斯卡的 懸疑、好玩與話題性,一向全都建立在這個遊戲規則下的「不確定性」,因為奧斯卡投票 選獎的評審,共有影藝學院裡的六千多名會員們,這個數目龐大、難以捉摸的超大評審團 ,結果總難鐵口直斷,呼聲再高都可能最後翻盤。奧斯卡過去總有強大的本位主義與排他 性,意即「老美優勢」,比較愛選自家人;但今年四個演員獎都落入「外國人」手裡(兩 個英國、一個西班牙、一個法國),應該是破天荒的一次。選時不如撞日,八十週年的奧 斯卡,還是高調地寫下了一個頗為驚人的全新紀錄。 當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在《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裡近 乎駕馭全片節奏的精湛表演,果然以大熱門之姿順勢拿下影帝之時;最佳女主角獎本以為 手到擒來的茱莉克莉斯蒂(Julie Christie),卻爆冷敗給奧斯卡史上首位以法語片獲獎 的法國女星瑪麗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坦白說,她的演出是我自己最叫好的一 個,她在《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裡刻意壓低身高與音調,將法國歌姬琵雅芙( Edith Piaf)的一顰一笑詮釋的維妙維肖、層次分明,得獎實至名歸。雖然頒給法國女伶 令人意外,但瑪麗詠彷彿接續著芮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與傑米福克斯( Jamie Fox)的腳步,再度證明「真人實事」的角色仍是奧斯卡最愛,尤其是傳奇藝人的 傳記故事。 而奧斯卡最受矚目的幾個大獎裡,這幾年來最常大爆冷門的項目,一向總來自男女配角, 今年亦是如此。 男配角獎由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奧斯卡的西班牙演員,他在 片中從外而內、令人不寒而慄的瘋狂殺手形象,搶盡全片風頭,得獎沒有意外;但女配角 從頒獎前的預測起,就一直是態勢最不明朗的獎項。金球獎得主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八十四歲的演員工會獎得主露比蒂(Ruby Dee)與影評人最愛的艾美萊恩 (Amy Ryan)三國相爭,最後竟大出意外,由《全面反擊》(Michael Clayton)的蒂達 史雲頓(Tilda Swinton)獲獎。她是早就被肯定的演技派,可惜主流電影演得不多,所 以不被看好;但她細膩呈現角色壓抑扭曲的性格,一場窩在廁所裡抒壓的戲讓人印象深刻 ,得獎也非僥倖。 今年奧斯卡「分豬肉」的態勢明顯,《險路勿近》得最多四項,其他四部入圍領先的作品 ,也「剛好」各有獎拿,蒂達史雲頓亦是這種心態下的受惠者,七項提名的《全面反擊》 最後拿下女配角獎,不至於全軍覆沒。票房在美破億的《Juno》沒能繼續扮演大黑馬,最 後只得原創劇本獎;金球獎最佳影片《贖罪》(Atonement)七項入圍,但戴利歐馬利安 尼利(Dario Marianelli)為電影譜出氣勢磅礡、戲劇性濃厚的配樂,果然為《贖罪》留 下唯一的一座小金人。 奧斯卡競爭激烈,投票傾向難以操控,多項入圍不見得十拿九穩。凱特布蘭琪的演技,連 典禮主持人喬史都華(Jon Stewart)都在台上直接高調讚美她宛如「變色龍」一樣厲害 ,結果兩項入圍雙雙落選。攝影師羅傑狄金斯(Roger Deakins)分以《險路勿近》、《 刺殺傑西》入圍兩個名額,呼聲最高,但可能是票源分散,最後讓《黑金企業》的 Robert Elswit漁翁得利。《曼哈頓奇緣》(Enchanted)入圍三首歌曲,三曲的作曲人艾 倫孟肯(Alan Menken)過去曾以《小美人魚》等片共拿過八座奧斯卡,這次竟也慘遭滑 鐵盧,和去年《夢幻女郎》下場一樣。但最可憐的還是音效師凱文歐康尼爾(Kevin O'Connell),他已入圍十九次至今未曾拿獎,今年再度落空,並讓最悲情的「摃龜紀錄 」持續挺進到第二十回。 最後談談頒獎典禮。今年或許因為八十週年的緣故,也或許是受到編劇罷工剛落幕的影響 ,表演節目特別陽春,除了五首入圍歌曲的演唱,完全沒有其它特別設計的節目,全以回 顧八十年的金獎榮耀作為典禮主軸,難怪典禮在台灣時間不到下午一點就結束,大概是近 年來頒獎時間最短的一次。其中最精彩的設計是進廣告前訪問多位昔日得主,像芭芭拉史 翠珊(Barbra Streisand)那年創下唯一一次的影后雙胞、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與凱薩琳麗塔瓊斯(Catherine Zeta-Jones)夫婦的先後得獎,都帶給觀眾今 昔對照、時光荏苒的悸動。 不過五首主題曲的表演編排,仍然維持一貫的精彩水準。既然請來了能演又能唱的女主角 艾美亞當斯(Amy Adams)上台高歌,主辦單位索性就把整個舞台全留給她一個人聚焦表 演,撐起全場;而其他兩首《曼哈頓奇緣》的歌曲表演時,則編排出與詞意、劇情非常妥 貼的歌舞場面,簡繁之間,皆有其適切性在。 主持人喬史都華比上一次的表現更加純熟,但他擅長的政治幽默仍籠罩全場,不改辛辣本 色,可惜跟大明星們台上台下的更多互動,稍嫌少了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當最佳電影歌 曲的得主Marketa Irglova因致詞時間限制、麥克風聲音已關,而無法說出得獎感言時, 喬史都華在下一段特地請她再上台致了一次謝詞。畢竟,得獎那一剎那對每個得獎人來說 ,都可能是終生難以再有的一次,這個舉措既反應靈敏、從容大度,又充滿了人情味,特 別令我難忘。 (本文作者為名影評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38.34

02/26 00:02,
主持人蠻會找梗的,今年的奧斯卡超讚的
02/26 00:02
-- 【2007】凱特布蘭琪【要拿女主角】 ~CATE BLANCHETT~ The Golden AgeI'm Not The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6.89
文章代碼(AID): #17mkT3Gt (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