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出身到底好不好找工作~

看板CareerPlan作者時間19年前 (2005/02/10 10: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新年快樂~ 年前年後, 也許是更多新的期許, 最近在版上看到一些版友對於企管出身的恐慌, 我想以自身經驗給相關同學一些建議, 安個心囉. 1.常常思考:企管到底學到了什麼 當別人都覺得企管學的不切實際時, 也許在學的自己要感覺踏實, 試著用另一種思維去看: 學的廣, 是因講究要用不同的角落去看事情; 乍看不切實際的理論, 是訓練分析事情的方式; 重資料, 重報告, 重表達, 重個案, 因為在資訊充斥的現代, 資訊的質比量更重要, 將分析的結論系統化很重要, 在國際化的世界, 表達的訓練是溝通的前提, 然後, 透過個案的累積, 加強實務的能力. 這些不只是道理, 事實上真的是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 學企管的, 要問自己, 被訓練了多少? 2.找到自己的專業所在 學的太廣, 卻失去了方向, 這是大部分企管新鮮人的迷思. 比他系多的選修學分, 有沒有好好利用在加強專業的學科上? 有點像是輔系的概念, 找到自己有興趣發展的領域專攻, 挑該領域最基本而重要的知識學習. 當然, 也許你仍無法在絕對專業深度跟該本科系匹敵, 但是在需要跨領域知識的地方, 將是自己的立足點. 畢業前, 一定要問自己, 專業在哪裡? 3.特色化: 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商業界的工作, 因為與人接觸較多, 而不像其他理工領域偏向量化能力的觀念. 每個人都可以組合自己的人格特質, 注重整體能力的培養, 強化自己的專長跟特色, 找到最適的角色. 這最難以言傳的部分, 就是企管領域競爭的竅門. 4.思考學歷/證照的真實意義 可以很重要, 可以不重要的見人見志議題, 往往是被列為最低門檻/參考價值的事情. 最低門檻, 多了也沒用, 少了也不行, 參考價值, 當真的遇到同質而難以取捨的情況時, 便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但學歷與證照的背後, 畢竟是所代表的能力. 你需要跨過最低門檻, 然後無需在其上過多著墨: 大學學歷都沒有, 是會辛苦很多, 國內外同等的碩士, 則是取決於你能力的表現; 若非本科系在講究專業的領域, 擁有最基本的證照, 將省去"一些"證明自己能力的唇舌, 並非全部, 但是多考了派不上用場的, 真的不過多人家幾張紙而已. 5.經歷與能力的重要 企管碩士可能是少數有明文規定工作經驗要求的研究所, 可一窺實務經驗的重要. 在這, 純學者是最不被受尊重的. 沒什麼好懷疑, 做了就知道, 你將會有更深的心得, 社會經驗就像醫生的實習, 是最後的必修學分. 就學期間累積理論外的學問, 方式有很多, 上些講究實務的課, 譬如企業授課, 個案分析, 利用時間到企業打工實習, 多吸收市場的現況資訊, etc. 即使是出社會工作之後, 每個經歷背後都該代表成長, 也許是能力的增長, 或只是某種體認. 可能有人覺得, 企管的學問難以被實用, 那是因為你還沒當上董事長, 但從來沒有人說, 先知曉更高層的學問有什麼不妥. 當你入社會後, 會為更多小事情迷失, 譬如同事相處, 與長官應對, 事務處裡, 薪資報酬等, 我覺得, 最重要的兩個指標一直幫助我: (1)看事情/做事情的態度/角度/技巧 (2)對人/事/物的<原則> 講了好多好像廢話, 其實我企圖表達是, 可以多聽取別人找到方向的方式, 無須因為看不清目的地就猶豫停下腳步, 每個領域都有人成功與失敗, 別太受到他人"結果"的影響, 要吸取人家"方法"的經驗. 這只是個人淺見, 歡迎同學提出討論或來信指教囉, 祝大家心想事成, 新年快樂~ -- 內.有.惡.貓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teriyaki&book=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21.249
文章代碼(AID): #122iSbrv (Care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