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引擎大整篇(一):水箱水的腐蝕與鏽蝕消失

看板CarShop作者時間6年前 (2018/01/12 02:14), 6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各位好,我是阿凱,是一位中古車商。 雖然自身不是維修技師,但是經手過的車輛整理有上千台的經驗, 其中有七成以上是一般人認為「跑很多」,車況差的「營業車」, 而即使在一般的中古車買賣裡,「里程數」也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但和其他更重要的車況參考因素比較,里程數卻有被過於重視的感覺。 並不是想為里程數高的車洗白,一車一況一價本來就非常合理。 想表達的只是,里程數的高低,並不完全能夠代表車況的好壞。 將「里程」這個因素凌駕於其他條件之上,而非對車況條件做整體評估, 這種偏頗的做法,反而才會讓人對車價產生錯誤的估算,從而增大風險。 本系列的文章,單純只是附上之所以這麼認為的證據及解釋, 並且站在一般用戶的立場,盡量用較為淺顯易懂的方式做說明, 畢竟引擎是一台車最重要的部份,擁有良好的保養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系列文章也不僅止介紹引擎本體,週邊相關的部份也會稍做提及。 文中若有錯誤疏漏,還請前賢不吝賜教。 *若對本系列文章有興趣,可搜尋阿凱或標題,  至本人部落格看圖文版及其他文章。  為免廣告爭議,就不附上連結,之後也會分享後續相關文章;  沒看部落格也並不影響閱讀,唯若有修改跟資料補充,以Blog為主。 *歡迎分享;唯分享轉載請保留原文作者,並附上原文(部落格)連結【注意水系統的重要性】 一直很想寫篇關於引擎觀念的系列文章。 前一陣子又有三年多前購車的舊客戶出狀況,爆水管在高速公路上顧路; 由於是最嚴重的開到熄火,車主聯絡我從桃園拖回苗栗做處理。 回廠檢查,發現是熱水管破裂,但是其他部份的狀況也沒有很好。 水箱水混雜著鏽屑,有明顯的鐵銹色,藍色的水箱水己經不見了。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118514-1527341923_n.jpg
*就是因為這個小洞,導致引擎熱熔,最終車主花了十萬塊做大整理。 可以看到,管線其實己經有很明顯的生銹水痕,所以這狀況不是一二天的事。 只是因為開高速而使得水系統壓力大,才會一下子把冷卻水都給噴光。 而據車主所說,事發的前不久(一個月內)才剛到附近保養廠做過保養。 這麼明顯的水流出來乾掉蒸發後留下的痕跡,而且不只一個地方有, 保養的技師都說有檢查,但是都沒發現? 碰過好多起事件都類似如此。 另一位舊客戶,車售出約一年多,但是聯絡發現有漏水現象; 回來一看,五歲的車還是新車原廠水管,交車時檢查完全無漏水痕跡, 才過了短短一年出頭,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以我的標準,只要有些許的漏水痕跡,立馬換新。) (只要開始漏,從小洞變大洞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119713-2860077507_n.jpg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119713-889278013_n.jpg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119713-3255571287_n.jpg
從上方破裂處看到,水箱內部並沒有生鏽及水垢的情況。 而從水箱滲水處發現的水垢顏色,跟整體內外的狀況做綜合判斷, 猜測之所以會這麼快就漏水,是因為「被水箱水腐蝕」。 由於我交車時所用的水箱水品牌,從沒發生過類似的狀況, 在詢問過車主之後,車主說交車後約半年,在自家附近做第一次保養, 技師跟他說「水箱水該換嘍」,他就說好該換就換吧… 呃,我交車時也才剛換過,半年不到跑五千公里就「被建議」換水箱水? 有時候真不是很想吐嘈同業,但多賺這個也才幾百塊利潤, 後續客戶出狀況,回來賠的是好幾千、好幾萬,又在你這裡處理就賺翻。 如果是剛買的中古車,還可以順便譙一下車商,鼓舞車主回去索賠。 車主的想法就從「是不是真的需要修這麼多呀,我是不是被黑了?」 下意識地轉移到「這一定是車行黑我,我趕快把車修好,去跟它輸贏。」 這種羅生門的案例,網路上就看過不少,事實真相為何誰都不知道。 發文者怒沖沖譙車行,可我照陳述怎麼看,都是修理廠的問題。 當然不能否認確實有時候真的是車行的問題,畢竟為了貪圖利益隱瞞車況很常見。 但層出不窮的類似糾紛,外人也不能確知是非,又在中古車商身上塗了重重的黑。 只是,我們必須依照可見的事實做實際的判斷,而不應該是靠刻板印象做決定。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234403-2508269067_n.jpg
*典型的長久沒加水箱精案例,水色透明,水上有浮油以及鏽屑。 【水箱水的狀況判斷】 正常來說,判斷換水箱水的依據, 是「過髒」「生鏽」「褪色」「使用年份」,來做綜合判斷。 一般用里程數去固定更換,只是個大致評估的簡單條件, 所以保養時技師建議順便換水箱精,也別總是懷疑灌水, 確實也很有可能,是真的需要做更換。 而至於換的濃度跟品牌,會不會反而造成腐蝕,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像上面圖片中的範例,就完全符合, 冷卻水己經完全沒有一般的淺藍或淡紅色,差不多己失去效用; 水系統裡金屬的部份產生的鏽屑,隨著水系統的循環, 會卡在狹窄的水箱冷卻金屬欄裡,造成堵塞, 久而久之循環冷卻效果就愈來愈差,有時突然較大的異物堵住就出大狀況。 這也是年久未更換水系統的老車,爆水系統的原因之一 另外,水的表面如果有看到一層浮油,狀況很嚴重的話, 也要小心它的汽缸床墊片的狀況,或許就不是那麼好了。 但這部份不能夠看到有一點油就說引擎不行,沒那麼誇張, 這也並不是可以確實判斷問題的一項依據,只能說是「有機率」, 靠這個就指責引擎狀況不好,那並沒有實質根據,也有可能還能撐超久。 畢竟異常狀況都是從小開始,慢慢變嚴重,最後在開高速等負荷大時爆發。 有初期狀況都是難免的,每台車每顆引擎老化都有這個過程, 有小狀況無妨,持續觀察到它的風險變高,再一次處理就可以了。 只是狀況非常完好的引擎,確實也不會讓水箱水產生油漬。 這在年份較新的車,跟剛整理完引擎的車,比較可能能保持這個水準。 汽缸床墊片也會隨著年份、里程、保養狀況,而需要汰換的。 其中年份約佔了70%的比例,年份愈老,這種半耗材老化的程度愈高。 觀察水箱水的狀況,是判定引擎狀態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這個部份,也是在選購中古車的時候,判斷車況的一大重點。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234991-2785462937_n.jpg
*這是很誇張的例子了,這車竟然還能開到修理廠,而不是用拖的。  裡面的膏狀物,就是油、水、銹,混合攪拌,高溫水蒸發之後留下來的結果。 在維修經歷裡,有不少的實例是換過水箱水之後,出現腐蝕的狀況。 久不換會鏽蝕,換太強會腐蝕,二者都是不好的。 而腐蝕,造成水系統爆炸的比例,可能還要比鏽蝕要高。 我就看過有車主開來整理的車,十年沒換水箱水,也沒加水箱精,照樣能開高速。 也就是說,換上不對的水箱精,或是比例加的不對, 不但對車子不見得有好處,甚至可能還不如完全不加。 鏽蝕是因為太久沒換水箱水,或是沒有添加水箱精,使得金屬部份生鏽。 而腐蝕的話,絕大部份原因是水箱精加的太濃,又或者是加的產品品牌。 很多人都認為有換水箱精就是好,甚至水都沒有加, 反正大賣場、汽車百貨賣的水箱精好便宜,拿來就全部倒好倒滿… 有些「懂車」的人會自己diy,但現在較新款的車種,結構都更為複雜。 用舊式養車觀念,去對待新型的車,有時候反而會搞出狀況來。 車子零件構造愈來愈精密,養車維修成本愈來愈高,這己經是種趨勢; 在中古車市場上,消費者也很吃這個新款配備,而忽視了後續養車成本。 【日常保養,是確保車況的關鍵】 限於廣告嫌疑的關係,我不能說自己用過的品牌,那個好用或不好用。 只是如果要使用,建議定期打開水箱蓋,以及對水箱散熱片做觀察。 正常的水箱精汰換,至少可以用上二年,品質ok車少開還可能更久, 因此如果觀察二年都沒有出現異常狀況,那這牌子就可以長久使用。 當然,明顯的油水耗材,還是常換才能最確保品質。 畢竟它們常換也只是花小錢,但出狀況的話,要花的可是很大一筆。 我人比較笨,就是用這種實測的法子,去找那個牌子的機油跟水箱精可用。 但畢竟沒辦法把市面眾多的廠牌都測過,因此也想了解還有那些優良產品。 能把好東西推薦給我,在下是很感激的。 總之,平常保養的全面檢查是重中之重,請不要忽視。 除了單純的換油,水箱水、皮帶、輪胎胎紋、水系統有無漏水等狀況, 這些也是很必要,有問題後果非常嚴重,且可以簡易檢驗的檢查項目。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297039-1311877676_n.jpg
https://pic.pimg.tw/aa0224499/1512297039-1071748011_n.jpg
*即使狀況己經變成這樣,這台車的車主當事人,在建議他更換之後還是被拒絕。  只是,看到不對的狀況,善盡提醒之責,也是應盡的道德義務。  這也是修理廠無奈的自保方式,否則過不久出狀況,車主就會怒氣沖沖回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155.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15694458.A.269.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lyinyouth (118.161.155.132), 01/12/2018 02:14:39 ※ 編輯: flyinyouth (118.161.155.132), 01/12/2018 02:14:56
文章代碼(AID): #1QLwcGXD (Car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