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生態旅遊的目的地

看板CampusTour作者 (向日葵 & 玉米)時間20年前 (2004/04/01 09:2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 生態旅遊的目的地 作者:維所欲為 出處:pchome個人新聞台 加入WTO之後,傳統農業將會是受到衝擊最大的幾個產業之一,因此政府也積極輔導相關 業者轉型將衝擊減至最小,甚至化危機為轉機創造另一高峰,眾多辦法之一便是轉型為 精緻觀光農業。 近幾來本土意識逐漸高漲,熱心本土文化的人士與機構紛紛為居住台灣島上的幾個族群展 開尋根行動,發揚母語、收集文獻、出版書籍、成立組織來重建各個聚落的不同風貌。 生態保育已成為全球化議題,台灣地狹人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所擁有的自然生態資源 尤其珍貴,但是一般民眾的生態保育觀念卻仍有待加強。 台灣每年出國觀光人次屢創新高,每每成為鄰近國家外來觀光客排行之首,但是卻少見外 國觀光客來台,國內民眾往往也寧可選擇新鮮又便宜的國外旅遊,而不願意留在國內到處 走走多認識這個地方。談起日本如數家珍,可以從東京聊到北海道,從Hello Kitty談到 AV女優,卻不一定去過太麻里看日出,也不一定知道來自美濃的交工樂隊是啥玩意兒。 基於以上的問題與時空背景,在聯合國宣布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IYE)之後,我國行政院隨後也宣布今年為台灣生態旅遊年,以 跟上生態旅遊這個國際旅遊的發展趨勢,並試圖能逐漸改善上述的幾個狀況。政府相關部 門也立刻著手研擬生態旅遊白皮書,從改善軟硬體同時著手,提撥經費建設相關服務設施 ,聘請專家開設課程提供經營管理訓練並培養相關導覽人才,舉辦一系列的講習、研討、 觀摩等等會議,甚至由政府主導規劃旅遊產品,協同促銷地方觀光資源。 長期以來經濟部商業司、文建會、經建會、營建署、旅遊局及農委會主導了許多的方案, 例如「社區總體營造」、「形象商圈」、「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一鄉鎮一特色」以及 「休閒農業」等等,試圖從不同的面向展現地方特色,看起來一切都如火如荼地展開,但 是我卻擔心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與地,也不是生與死,而會是生態旅遊的真義以 及地方文化特色與遊客心靈之間的距離。 您可知道多年以來您的身邊隨時有大大小小50多個所謂形象商圈及社區總體營造的專案正 在進行?過去曾經或持續舉辦的節慶促銷活動,例如「三義千禧木雕藝術節」、「北港花 生節」、「金城特色小吃節」、「宜蘭國際童玩節」、「200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古 坑綠色隧道觀光文化節」、「鷹揚八卦、全民賞鷹活動」、「風華再現-加蚋文化節」、 「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2001屏東縣半島藝術季」、「白河蓮花節」、「烏樹林蝴 蝶蘭節」、「後壁稻香產業文化節」,這麼多林林總總的各式大小活動,你聽過幾個?記 住過幾個?又參加過幾個?你知道這些活動當中有的還提供免費接駁導覽公車、專業解說 導覽人員嗎? 如果大多數的人沒有聽過當中大多數的活動,表示這麼多這麼棒的觀光資源都並未充分被 運用,原因在哪裡?行銷??教育??資源的充分整合??答案可能是以上皆是吧!!每 一個重點發展地區依據屬性都可以向不同的單位爭取預算,作為發展地方的經費,但是由 於預算來源不同,也都必須提出與預算來源主管項目相關的企劃方案才能提出申請,並在 預算核定之後據實執行並提出成果報告。這樣的做法其實並沒有問題,但是因為僧多粥少 又必須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地方,所以每個地方能從不同單位分配到的經費都有限,加總起 來本來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很好,卻因為都要向原申請單位提出相關成果報告,所以還是無 法將全部發展經費加總之後,按照各發展事項的輕重緩急作彈性調整運用,以至於產生了 事事都起了頭卻沒有一樣能一次做得徹底的現象。 促銷活動也是種行銷,但是觀光活動的促銷是另外一回事,除了就現有資源進行包裝宣傳 之外,更應該在硬體規劃之初便加入行銷的因子,就如一般企業中的研發部門必須由業務 及行銷部門獲取市場資訊,才能據以開發出廣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但是承辦活動的公關 及活動行銷公司不一定具備這樣的專業,能提出建議該在哪裡開條馬路、哪裡蓋個公共廁 所、哪裡設置個涼亭,才能足以規劃適當的觀光活動。而負責規畫這些硬體設施的景觀或 工程顧問公司,又大多是以都市計畫的角度出發,不一定在這時候便把未來觀光活動可能 發展的方向考慮進來,但是有些觀光造勢活動可能也交由這類公司承包,在硬體完工之後 直接設計執行相關活動,這時候活動本身的企畫、話題與特色的設計以及活動的長期發展 策略,可能又不若專業行銷公司掌握得好而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現象隨著政府重視的程度與日俱增,以及同業、異業之間的競爭,或許會因此產生 這個產業中的競合現象,互相向對方的專業靠攏,無論是策略聯盟或是內部增設另一專業 部門單位的做法,都可能逐漸出現,甚至再發展出另一種新的顧問行業,將政府機構視為 企業客戶,提供從產品後端開發到前端行銷的整合顧問服務。若真能將之視為一項產品來 設計並規劃行銷活動,這類產品與一般產品的差別只在於其產品的規模與牽涉的範圍非常 之廣,而這也是目前這些地方建設與造勢活動的成敗關鍵。 許多老舊社區進行翻新再造之際,一定都會出現反對的聲浪,除了保持原有風貌等正當的 理由之外,還有一些是來自於維護本身的既得利益,縱使浴火重生之後能產生更大的利益 ,也不見得能說服自己接受能捨才有得、以及團結才能產生更大力量的觀念。因此許多的 再造方案推行之際,必須經過無數次的溝通,最後產生的結果也可能不是對地方最好的結 果,而是大家都滿意因為都照顧到自己的結果,這是政府公權力不彰的一個現象,也是社 會教育不足的結果。縱使每一個社區再造方案進行的同時,都編列了預算聘請專家針對居 民以及商家進行輔導,授予先進的經營與品牌觀念,卻還是免不了遊客一多攤販也更多的 現象,自然也就容易讓生態文化之旅變質為土產小吃自由行。 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為觀光模式發展的兩大訴求,國際生態旅遊協會 於1991年便為生態旅遊下了一個註解:「生態旅遊是對自然環境保育及當地住民福祉永續 發展的一種具責任感的旅遊方式」,意即在旅遊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維持資源開發與保育 之間的平衡。生態旅遊尤其著重自然原始與深度體驗,在推廣的同時也要注意自然環境與 人文資產不會因湧入的人潮而受到破壞。目前國內旅遊的型態縱使打著生態旅遊的口號, 卻不見得重視生態旅遊實質內涵,解說嚮導人員也不一定具備足夠的專業與訓練,地方傳 統人文特色的推廣也多停留在嚐嚐攤上的小吃美食、看看民俗文物表演。如果更多的文化 活動也都只能是以這樣的面貌進行,我真的覺得,距離感動人心、淨化人心以及認識自己 家鄉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同步刊載於廣告週報第十八期) --꜊找論文資料在網上逛到很迷惘 看到一篇好文貼來大家欣賞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9.14

推 210.58.144.32 04/01, , 1F
交工樂隊解散了......
推 210.58.144.32 04/01, 1F
文章代碼(AID): #10Qt1ToO (Campus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