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艾蕾卡7」重大引用《金枝》部份原文

看板C_Question作者 (夏天,最寧靜的海)時間17年前 (2007/06/30 01:20),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晚上七點整,衛視中文台要播 交響詩篇 重要的"ACERPIENCE 2"了!! 話說裡面好人壞人都在猛的《金枝篇》到底是啥鬼,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以下節錄桂冠出版翻譯本文頭尾啦 :D 第一章第一節「狄安娜與維爾比厄斯」 <- 算名詞解釋啦 誰不知道特訥那幅題為「金枝」的畫呢?畫面上,閃耀著畫家豐富想像力 的金色光澤,其中浸透了特訥的非凡心靈,連那最美妙的自然景色也為之 神化!畫中內米林中小湖那夢幻似的奇景,那個小湖古代人曾稱之為「狄 安娜的明鏡」。那片被包圍在阿爾巴群山中的一塊綠色窪地裡的靜靜湖水 ,任何人只要看過就不會忘記。儘管那裡有兩座沈睡在旁的有意義具義大 利特色的村莊和宮殿,整體依然寂靜,甚至有些荒涼。啊!狄安娜大概仍 徘徊在那幽靜的岸邊,經常出沒在那片荒涼的林中吧! 在古代,這片風景秀麗的林區卻是個反覆重演奇特悲劇的場所。在湖北那 各險峻的峭壁的正下方,曾是一片聖林和森林之神狄安娜的聖殿。這湖和 樹林有時也叫做阿里奇雅湖和阿里奇雅叢林。而阿里奇雅鎮具這裡大約三 里左右,一片陡峭的山坡將這和躺在山邊小火山似的窪地裡的小湖隔了開 來。內米聖林內有一棵大樹無論白天黑夜,無時無刻,都可看到一個令人 毛骨悚然的人影在周圍獨自徘徊。是祭司,也是個謀殺者。他手持出鞘寶 劍不停巡視四周,像是時刻提防敵人進襲似的,而他要找的那人最後終將 殺死自己並取而代之。這就是這聖殿的規矩︰一個候補者只有殺死當任祭 司後才能取而代之,直到他自己又被另一個更強或更狡詐的人殺死為止。 這個極其不穩定的祭司職位卻有著王的稱號。然而他卻比任何王者都更為 坐立不安,終日為惡夢襲擾。年復一年,無論天晴天陰,無論盛夏寒冬, 他總得不停地獨自巡視,而當他憂心忡忡地稍憩片刻之時,便有喪生的危 險,他若稍微鬆懈點警惕,體力還是防身技巧稍微減弱一些,都會陷入危 難之中。出其不意的挑戰者可能就意味著在他的死刑判決書上蓋印呢!對 那些來聖殿朝拜的溫文儒雅又虔誠的香客來說,那蒼老嚴峻的形象,又使 這明媚的風光黯然失色,猶如一片烏雲突然遮住了晴天的太陽︰如果沒有 他那種不祥的形象,那麼義大利的明媚藍天,蓊鬱的夏日林蔭,陽光下的 波光粼粼,該是多麼和諧優美!反之我們可以想像一幅圖畫,一個迷途的 遊客在淒涼的秋夜裡,落葉紛紛,西風正為那將逝的殘年吟唱輓歌,這時 他所目睹為何?這是幅充滿憂傷情調的晦暗畫面︰在樹林的背景上顯現的 黑色鋸齒輪廓,襯托那陰霾、正醞釀著暴風雨的天空,風在樹枝間哀鳴, 落葉在腳上沙沙作響,冰冷的湖水拍打著湖岸,蒼白的月亮掠過浮雲穿過 交錯樹枝向下窺視,一個幽靈似的黑影,隨著他肩上那鐵器的閃光,忽明 忽暗地在樹下踟躕著。 這種奇怪的祭司職位承襲制度,在古代希臘羅馬並無儔匹,因此不能從那 裡得到解釋。要找到答案,我們就得另闢新徑。沒人會否認︰像這種帶有 野蠻時期特質,且一直殘存羅馬帝國時代的習俗,與當今文明的義大利社 會格格不入的習俗,就像一堵遠古石崖袒露在修剪平坦的草坪上那樣引人 注目。正是這種習俗的粗暴和野蠻,使人們產生想要解釋的慾望。新近對 於人類早期歷史的研究業已探明古今人類思想基本相似。近年來對早期人 類歷史的研究就顯示出人類最初人生哲學的樸直在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 ,如果我們能夠指出像內米承襲祭司職位那樣野蠻的習俗在別處也曾存在 ﹔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導致這種習俗的動機﹔如果我們能夠證實這些動機在 人類社會中已經廣泛,甚至普遍地起了作用,最後,如果我們還能說明這 些動機連同所派生的習俗在古希臘羅馬時代確實活動著?那麼我們就完全 可以斷定在更早,正是這些同樣的動機誕生的內米的祭司職位承襲習俗。 或許由於缺少直接說明怎樣產生祭司職位的材料,因而我們的推斷可能永 遠也得不到徹底的證實,但隨著我所將指出的,這些材料的完整性以及它 們所達成的條件,這一個論斷也許將或多或少成為可信的。本書的目的就 在於過滿足這些條件,從而提供一個對內米祭司職位承襲制度的大致可信 解釋。 首先,我將陳述一些事實和一些有關此一主題的傳說。有一個傳說是:內 米那地方對狄安娜的崇拜是因由奧列思特創始的。他殺死托里克半島也就 是克里米亞的國王托亞思後和他姐一起到逃到了義大利,並把托里克的狄 安娜神像藏在一捆柴中隨身帶著。他死之後,他的屍骨從阿里奇亞運往羅 馬,葬在卡彼托山坡上康科德廟旁的薩圖恩廟前。至於傳說裡所描繪那托 里克狄安娜的血腥祭祀儀式已是古典文學讀者所熟知的,據說每個登岸的 外地人都被宰到她的壇上獻祭了,但這儀式在義大利後來採取了一種較溫 和的形式︰在內米的聖殿附近有一棵特殊的樹,那樹枝是不許砍折的-只 有逃亡的奴隸才被允許折斷那樹枝,而如果那人真能做到的話,就獲得與 祭司單獨決鬥的資格。如能殺死祭司,則可接替祭司職位並獲得林中之王 (Rex Nemorensis)的稱號。而根據古代公眾的意見,這決定命運的樹枝就 是「金枝」,埃涅阿斯在西比爾的指引下,曾在出發前往探索通往地獄的 險惡征途前折過它。根據傳說,逃亡的奴隸象徵逃亡的奧列斯,它與祭司 的決鬥哪是關於人們曾向托里克的狄安娜奉獻活人祭品這段往事的回憶。 這種以格殺來繼承王位的規則一直遵行到帝國時代﹔凱里古拉有種種怪誕 行為︰其中之一是認為內米的祭司任職太久,於是雇了個更強壯的惡棍去 殺死他﹔另一個在安東尼時代訪問過義大利的希臘旅客曾觀察到他那個時 代祭司職位仍是作為決鬥中勝者的獎品。 "後略"六十七章幾小節 第六十九章 告別內米 他講了六十幾章才放我們走 Orz 我們進行的考察研究到此就要結束了。但是,就像探求真理中經常出現的 情況那樣,我們回答了一個問題,卻又提出了更多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循 著一條途徑走過來了,一路上我們確實也經過了好些別的途徑,這些途徑 都離我們這條途徑不遠,而且通向--或者似乎通向--比內米神林更為 遙遠的其他目標。我們也曾沿著其中一些道路走了一段,其餘的蹊徑,今 後如有機緣,作者還將與讀者來共同探求。到目前為只我一起走過的途徑 已經夠遠的了,現在應該要分手了。臨別之前,我們還該自問一下:有沒 有更全面的結論,能否從本書所著意研究的人類愚昧錯誤和令人傷感的經 歷中汲取一些充滿希望、激勵前進的效益呢? 如果考慮到、一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人的主要需求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 另一方面,不同時代的人採取滿足生活需求的方式又差異極大,我們也許 能做出這樣的結論:人類較高級的思想運動,就我們所能見到的而言,大 體上是由巫術的發展到宗教的,更進而到科學的這幾個階段。在巫術的思 想階段,人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應付重重艱難險阻,他相信自然界一定的 既定秩序,覺得肯定可以信賴他、運用他、為自己的目的服務。當他發覺 自己想錯了,傷心地認識到他所以為的自然秩序和自信能夠駕馭他的能力 ,純粹都是幻想的,他就不再依靠自己的才智和獨自無援的努力。而謙卑 地委身於自然幕後某一偉大而不可見的神的憐憫之中,並把以往狂妄地自 以為具有的廣大能力都歸諸於神。於是,在思想比較敏銳的人們心目中, 巫術思想逐漸為宗教思想所替代,後者把自然現象的更替解釋為本質像人 ,而能力無限超過人的意志、神的情感或願望所規定的。 隨著時間推移,這樣解釋又令人不能滿意,因為他假定自然界的活動,其 演變更替,不是取決於永恆不變的客觀規律,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變易無常 的。這是未經慎密考察的臆說。相反,我們越仔細觀察自然界的更替現象 ,越加感到他們嚴密的規律,絕對的準確,無論在什麼地方觀察他們,他 們都是照樣準確地進行著。我們的知識每取得一次偉大的進步,就又一次 擴大了宇宙間秩序的範疇。時至今日,我們已經能夠預見:人類獲得的更 多的知識,將會使個方面看來似乎真實的混亂都化為和諧,雖然在某些領 域內命運和紊亂似乎還占統治地位。思想敏銳的人們繼續探索宇宙奧祕以 求得更深一層的解答,他們提出:自然宗教的理論是不適當的,有點兒回 到了巫術的舊觀點上,他們明確定認為(過去巫術只是明確地假定)自然 界現在有其不變的規律性,如果周密觀察舊能有把握地預見其進程,並據 以決定自己應採取的行動。總之,作為解釋自然現象的宗教,已經被科學 取代了。 科學和巫術的共同之處只在於兩者都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其內在規律。讀者 當然知道巫數所假定的事物規律與科學以之為基礎的那種事物規律,兩者 是有很大差異的。這種差異自然地來自兩種不同規律所形成的各式各樣的 模式。巫術所認為的規律純粹是事物規律呈現於人的頭腦,經過不正確的 類比、延伸而得出的﹔科學所提出的規律乃是對自然界現象本身耐心準確 觀察後得出來的。科學所獲得的豐富、詳實、輝煌成果,使我們欣然深信 其方法之健全。經過無數世紀的暗中摸索,終於找到了通往宇宙萬象迷宮 的線索、打開自然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人類未來進步--精神、才智與物 質的進步--的希望、同科學的盛衰密切相關,凡在科學發現道路上設置 的每一障礙都是對人類的犯罪。我想這樣說也許並不過份。 然而思想史告誡我們不要作出以下的結論︰因為科學理論是最好的,尚待 有系統的闡述,因此它就必須是十全十美的終極的科學理念。應該記住︰ 科學的概括,或者用一般的說法,自然的法則,只是一些假說,用來說明 「世界」與「宇宙」的現象。然而這兩個響亮的、被尊崇的名詞,其實不 過是人類思想不斷變化的外衣罷了!說到底,巫術、宗教和科學都不過是 思想的論說。科學取代了在它之前的巫術與宗教,今後它本身也可能被更 加圓滿的假說所更替,也許被我們這一代人想像不出的、並記錄宇宙這一 螢幕上的影像、看待自然界一切線樣完全不同的方式所更替。知識總是朝 著一個明確的目標永遠地不停地前進的,但是所追求的目標亦是永恆地向 後隱退著。所以,對於這種無窮無盡的追求我們無須怨悔 Fatti non foste a viver come bruti Ma per seguir rirtue e conoscezua 許多偉大事物將從這種追求中產生,雖然我們可能趕不上了,許多更明亮 的星星將在我們未來的航行者、思想領域裡的尤利西斯的頭上出現,而不 像對我們這樣只是遠遠地照耀著,有一天巫術的夢想將成為科學清醒的現 實,然而這一美好遠景的最前端卻橫著一道陰影。無論將來會給人類準備 著增加多少知識和力量,人類也不能阻止那些偉大力量的掃蕩。看來那些 偉大力量正在無聲地然而非常堅韌地形成之中,將毀滅我們這個地球像一 顆微粒或塵埃似第浮游期間的燦爛宇宙。在未來若干世界後人可能能夠預 告甚至控制風雲的變幻,但是它的纖弱的雙手仍將無力加快天體在其軌道 中緩慢下來的運行速度,也不能重新燃起太陽快要熄滅的火焰。有關地球 和太陽之類的憂慮不安都不過是人的思想從子虛烏有中虛構出來的一些想 法,今天巧偽的女巫製造的種種幻象,明天她自己就會予以廢棄。他們在 常人眼裡似乎像是真實的,但必將化為一陣雲煙,轉煙就煙消雲散了。對 於一想到那遙遠未來的災難就嚇得發抖的哲學家來說,想想這些只不過是 幻象也就可以得到慰藉了。 深入探究未來之前,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人類思想的發展比做三種不同的 黑線︰巫術 紅線︰宗教 白線︰科學 紡線交織起的網。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可以包括人類多少世紀以來通過觀 察自然而掌握並累積的那些簡單真理。如果我們能從頭考察這一人類思想 發展的織物,我們就會看出它首先是黑白交織的格子花似的圖案,是正確 與錯誤觀念的拼湊,這時還沒染上紅線宗教的顏色。順著這再往前看,就 會發現它上面雖然還是黑白交織的格子圖案,而在這織物的中心,有著赫 然一片殷紅色素。可是,隨著科學白線越來越多地編織進來,畫面的顏色 也逐漸變化。這同具有各種不同旨趣、相互矛盾趨向的現在思想的狀況正 好類似。多少世紀以來一直在緩慢地改變著思想顏色的偉大運動在不遠的 將來仍將繼續麼?是否會出現倒退,阻礙進步,甚至毀棄已經取得的成就 呢?按我們剛才的比喻來說,在時間這十分活躍的織布機上,命運之神將 替這塊織品織出何等顏色呢?是白的?還是紅的?--我們還說不上來。 一片淡淡的微光已經照亮著這張思想織物的背景,它的另一端則還深鎖在 濃雲密霧之中。 我們漫長的探索航程已經結束,我們所乘的一頁扁舟終於進入港口,收起 了滿載征塵的風帆。我們又一次出發前往內米。正是黃昏時候,我們沿著 阿庇烏大道長長的斜坡直爬上阿爾班山峰,回頭看西天晚霞燦然,落日餘 暉。像臨終聖徒頭上的光環,映照在羅馬上空,為聖彼得大教堂的尖頂憑 添一層耀眼的金輝。如此景色,一見難忘。為了趕路,我們依依離開峰頂 ,沿峰側小徑在滄茫暮色中直奔內米。到達目的地後,俯視谷底,鏡湖隱 約可見,風景依稀,仍以當年狄安娜在此神林中接受敬奉者禮拜時的模樣 。誠然,林中女神的殿宇已蕩然無存,林中之王也不再守衛在金枝之旁。 但內米的叢林依舊鬱鬱蔥蔥,西天落日這時已在它上空隱去,清風拂面, 傳來遠處鎮上阿里奇亞教堂的晚禱鐘聲︰ Ave Maria! 甜美肅穆,餘音裊裊,越過羅馬似教廣闊的平原沼澤,逐漸消逝。 Le roi est mort, vive le roi! Ave Maria! (萬福,聖母瑪莉雅) 萬福,今天看完還有三十集可以看呀~~~ :D -- 理解音樂,愛惜舞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5.110.244 banjemin:轉錄至看板 C_Chat 06/30 01:20

06/30 01:37, , 1F
那是人類學的巨作啊!!
06/30 01:37, 1F

06/30 02:30, , 2F
報告樓上:跳頭尾就夠,有興趣的話今晚請先試試正片囉 ^^
06/30 02:30, 2F

06/30 22:26, , 3F
金枝篇不是被列為邪書? 不知道為什麽
06/30 22:26, 3F

07/01 23:15, , 4F
報告三樓:沒印象,google也找不到"金枝篇 邪書",請幫忙
07/01 23:15, 4F
文章代碼(AID): #16XJzPZL (C_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