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看板C_Chat作者 (DukeLeto)時間11年前 (2012/10/02 19:44),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林莉菁著,無限出版(2012) 因為人在中國網路很麻煩(懶得查又沒帶書就明講嘛)就純憑印象來講了。 作者林莉菁是六年級世代的旅法漫畫家,過去曾先後就讀動畫學校與插圖學校, 並且曾為台灣漫畫在安古蘭漫畫節參展出過非常多的心力 (比外交部還多!) 本書的主軸是以作者半自傳的形式,將個人人生經驗所見的國民黨黨國教育,以及 心態轉變,以漫畫形式作了十分個人且生活化描述,並且獲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 一如部分出版從業人員所說 "講戒嚴時代的書,講得更深刻的,比它多得是,為什麼賣這麼好?" 也許同是漫畫家的圈內支持是一個原因,漫畫家/插畫家/同人作者/一般讀者的上下 擴散效應是一個原因,而作品本身的平易近人與深沉又是一個原因。 第一章的名字叫 "縫上新舌頭" 意味著黨國教育的去方言/日語化,獨尊國語, 是教化新一代拋棄各種語言,以學好字正腔圓的國語為目標。也許對八年級世代 並不是可以輕易理解的事,但即使在受黨國教育最深的四五年級之外,鄙棄台語/客語 ,禁說方言的風氣,也的確殘留到七年級前半的國小歲月,這是可見的事實。 這一章裡點題的一幕尤其驚心動魄: 尚在國小的作者,剪去日語/台語/客語的舌頭,縫上電視所推銷的,四聲分明的 國語新舌頭,任舊舌頭血淋淋地跳動、呼喊。 依作者林小姐自述,在國小年代,這種發生在語言層面的拉扯力道,是會讓人產生 對家人情感上的矛盾;而在後面 "恨死日本人,愛死日漫" 中,則又敘述了青少年 讀者在面對日本漫畫時,明顯無法抗拒的個人矛盾,以及心態變化。 (這種狀況在這一輩中國人中也很有趣www) 而到此為止,算是比較輕鬆的部分,但這部份其實在描繪手法上是相對沉重的。 作者對自己高中時代的描繪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畢業時,以裸體姿態一路跑過走廊... 相信對許多曾經歷升學壓力的人而言,那是非常難以描述的感受,但林莉菁以 輕鬆卻又意味深長的方式描繪了這種轉變。 之後,作者在大學時代開始接觸了228的資料,這一段的描述較為避重就輕,並不去 刻意數落當時的歷史,僅是輕輕但明確地帶過。不過,如果板上有看過"超級大國民" 的人,也許會很快地將作者擁抱歷史記憶的幾幕,與主角為六張犁墓地的死難亡魂點起 遍地蠟燭的一刻連結起來。 對曾經歷那個年代,又或者對台灣現代歷史稍有心得的人,這一套兩本的漫畫, 讀起來應該是十分有共鳴的,就像作者母親自述年輕時跟著大家一起買了光頭王遺像 ,卻又接觸到黨外雜誌的劇烈轉變,讀者能夠經由這兩本漫畫,找到另一個也曾經 被教化、掙扎、醒悟的靈魂。 這樣一份從個人出發,微觀簡單描繪台灣現代史的作品,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創作。 -- 昨日の夜、全てを失くして酸の雨に濡れていた。 今日の昼、命を的に夢買う銭を追っていた。 明日の朝、ちゃちな信義とちっぽけな良心が、瓦礫の街に金を蒔く。 明後日、そんな先の事はわからない。 -『装甲騎兵ボトム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218.88.207

10/02 19:44, , 1F
好快的M(驚)
10/02 19:44, 1F

10/02 19:47, , 2F
好 M(驚)
10/02 19:47, 2F

10/02 19:55, , 3F
標題讓我想到寶島眼鏡 不過還是推這部
10/02 19:55, 3F
arrakis:轉錄至看板 book 10/02 20:59

10/03 00:09, , 4F
推個
10/03 00:09, 4F

10/04 23:40, , 5F
推這部!
10/04 23:40, 5F

10/24 09:44, , 6F
推這部!
10/24 09:44, 6F
文章代碼(AID): #1GQjELWR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