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史上的攻守極端隊伍 (Part I)

看板CPBL作者 (Win Shares 痴漢)時間19年前 (2005/06/02 09:35),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雖然 Win Shares 的公式還沒有完全介紹完畢,但是我們已經可以利用目前的結果回答一 些有趣的問題了。在討論任何職業運動的時候,一個不管是一般球迷還是做研究的球迷都 愛問的問題是:哪支隊伍最強?當然,這個問題有很多種解釋的方法,如果只看單一球季 ,那麼最簡單的一種比較方法就是單純地看哪支隊伍贏的場數最多,或是哪支隊伍最後拿 到了總冠軍。若將討論的範圍擴大到跨年度,則不同年度聯盟水準的差異性必然成為爭議 的焦點之一。這裡我們先不管聯盟水準變化的問題,也就是說,討論的是單一隊伍跟該年 聯盟水準相比之下的“相對強度“,而非直接拿兩支不同年度的球隊PK所得到的“絕對強 度“。 既然 Win Shares是用一個數字直接量化各球員貢獻的勝場數目,在利用勝場數討論球隊強 弱之時,想到 Win Shares 也是很自然的。不幸的是,這樣做一點用也沒有,為什麼呢? 因為根據 Win Shares 的定義,全隊的總 WS 數等於總勝場數乘以三。也就是說,比較每 支隊伍的團隊 Win Shares 數,就跟比較每支隊伍的年度勝場數是同一回事,所以最強的 是 1994 年的兄弟隊,在 90 場比賽中拿到了 65勝,勝率 0.722(再次提醒,這裡所有討 論都將和局當成半勝,所以算出來的勝率也與有算和局的勝率略有不同),而最弱的是 2003 年的第一金剛隊,在 100 場比賽中只拿到了 24.5 勝,勝率 0.245。Done。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翻桌子吧。啥?結論就這個,那我也會算啊,1994的兄弟很強跟 2003的第一很弱,誰不知道啊?所以這當然不是本篇文章的重點,只能算是…一個開場白 吧。既然 Win Shares 無法對孰強孰弱的問題提供任何新資訊,難道這個系統在這就毫無 用武之地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問一些類似卻又不太一樣的問題。現在不要看全隊攻 守,只要看各隊的攻擊吧,史上哪支隊伍的攻擊火力最旺呢?雖然同樣問的是隊伍的強弱 問題,但是現在就沒辦法用勝場數來判斷了。也許有人會想比一比歷年各隊的團隊打擊成 績,看看哪隊的 OPS 最高,這的確可以提供一個不錯的答案。不過別忘了,有許多球技之 外的因素影響到攻守數據,比如說不同年度好球帶不太一樣,比賽使用球牌子可能不同, 比賽場地數量分布也不太一樣等等。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攻守成績。直接比較 OPS,其實忽略了每一年的客觀環境差異性,把不同年度的數據用相同的方式來解讀。 當然,既然文章的一開始就提到了 Win Shares ,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知道我接下來要說什 麼了。Win Shares 系統以勝場數出發,將每個人的成績與 Replacement Level 作比較, 進而得出一個反映出貢獻度的指數,也就是 Win Shares。而每一年的 Replacement Level 都是由該年的平均得失分數推導出來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之下,Win Shares 已經將帳面上 的攻守成績做了正規化(Normalization)的動作,以排除外在因素對數據造成的影響。 再回到剛剛的問題,哪支隊伍攻擊最強?那我們就來比比看哪支隊伍的團隊攻擊WS總數最 多吧。直接比較多少有個小問題,因為每年比賽的場數不太一樣,而聯盟總WS數與場數成 正比,所以以下比較的是攻擊WS數除以該對該年比賽總場數,結果前十名是: 年度 隊伍 攻擊WS/場數 2003 兄弟 1.036 1999 和信 0.982 1994 兄弟 0.973 1998 和信 0.932 1997 統一 0.929 1995 味全 0.921 2002 兄弟 0.918 1999 味全 0.901 2004 兄弟 0.899 2000 興農 0.892 這十隊當中出現四支兄弟隊並不奇怪,1994的象隊締造了中職史上最高勝率,攻守俱佳, 而第二度三連霸的兄弟隊所憑恃的,也正是以三劍客為中心所組成的強大火力。今年兄弟 隊目前為止這項數據是 0.907,所以若保持下去,可以排到第八名。至於其他五支隊伍, 這裡也簡單地介紹一下。第二與第四名的和信鯨隊可能並不是很容易被猜到的答案,這或 多或少與當時職棒低迷不振,看球的人不太多有關係。觀眾少的時候表現優異的球隊或球 員,自然在多年以後就不太容易被大家想到。其實若將 1998~1999 兩年的成績合起來看, 鯨隊的勝場數是中職六支隊伍裡頭最多的,共拿到 116 勝,第二的是統一隊共 111 勝, 可是這兩隊都很哀怨地看著拿到 106 勝的味全隊連拿兩年總冠軍。再回來看個人成績的話 ,又看到了另一個鯨隊的攻擊不太容易被後人注意到的原因,那就是這兩年鯨隊火力貢獻 最多的幾位球員中,有不少是待沒多久就走人的洋將,像是 1998 年的泰甘力與拉飛力, 以及 1999 年的百樂與亞力士。另外,串起這兩年火力的則是陳連宏,現在也很少聽球迷 談到史上強棒時想到他。(既然講到陳連宏,這裡先稍為離題一下,因為我認為陳是中職 史上最被低估或最被忽視的好球員。在近代棒球統計的探討之下,上壘率的重要性愈來愈 被注意。若考慮史上打席數最多的前五十位本土打者,誰的上壘率是第一名?答案就是陳 連宏。) 再來是 1997 年的統一隊,該年因涉賭事件,下半球季時報鷹的球員大多換成了其他隊支 援過去的板凳級球員,因此其他隊打出來成績也許會在球迷心裡頭打個折扣。不過該年統 一隊的攻擊的確相當不賴,而當時獅隊替洋將取名時頗愛用“羅“這個字,也就出現了在 多場比賽中最多先發九人最多有五個人是羅字輩的,依他們該年的攻擊WS從大到小依序為 羅得、羅偉、羅敏卿、羅國璋,以及羅漢。 最後是兩支陣容大不相同的味全隊。1995年味全隊的攻擊之所以突出,最大的原因很可能 是呂明賜的復甦,加上其他炮手維持正常的火力發揮。1999年則是張泰山的第一波巔峰期 (然後接下來低迷的三年之後才又在2003年開始一直猛到現在),然而最大關鍵人物在於 許聖杰的 fluke season。生涯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僅僅只有 0.238/0.323/0.353 的他 ,該年竟打出 0.279/0.359/0.418 的成績,與他一般表現相差最多的是上壘率,除了那年 之外,在其他年最高只有拿過 0.318 而已。這個 fluke season 也可以說是曇花一現,在 第一個 full season 打出如此的成績讓大家眼睛一亮,但是,就只亮了那麼一年而已。 利用 Win Shares 看完了攻擊最強的十支隊伍,還可以做一些小變化。攻擊總WS高代表全 隊攻擊強,不過有些隊伍雖然落到十名之外,但是全隊總戰力絕大部分都偏重在攻擊方, 防守極弱,有沒有這種情形發生過呢?為了看這一點,這次改用攻擊WS數除以團隊總WS數 ,也就是大約可以代表攻擊佔全隊戰力的百分比,這樣排出來的結果是: 年度 隊伍 攻擊WS/總WS 1994 俊國 68.3% 1995 味全 64.6% 1998 和信 59.3% 1993 時報 58.5% 1996 俊國 58.3% 1995 時報 58.1% 2003 誠泰 56.5% 2004 中信 56.5% 2002 統一 55.3% 2004 兄弟 55.0% 原本以為跟之前的名單會大同小異,可是結果倒並非如此,似乎是因為攻擊很強的隊伍通 常防守也弱不到哪裡去,球團不太會只把資源單投注在投或打的某一方而已。反倒是一些 弱隊,如果防守方(通常是投手)不太好,就會變成攻擊佔全部很高的比例。上面十支隊 伍,除了 2004 兄弟勝率有過五成,其他全部都敗多於勝,而且有好幾支超弱隊,像是 1994,1996 的俊國,還有2003的誠泰,勝率都不到四成。而之前名單中的數支兄弟隊只剩 下去年洋投後繼無力連霸失敗的那支了。 上面是極端攻擊強或是佔總戰力比例高的球隊前幾名,也來看看排行榜後面的吧: 年度 隊伍 攻擊WS/場數 2003 第一 0.314 2002 統一 0.373 1999 興農 0.377 1997 和信 0.503 1996 三商 0.513 1996 俊國 0.516 1994 味全 0.519 1998 兄弟 0.523 1993 三商 0.535 1997 三商 0.537 這份名單想當然爾地幾乎都被弱隊佔領了。除了第十名的三商隊勝率“高達“0.510,其他 九隊中勝率最高的是 1994 味全隊的 0.411。La New熊現在的攻擊WS除以比賽場數是0.493 ,要想不在年底進入這十名,還有得拼呢!三商隊在這十隊中就已分佔第五,第九以及第 十名,要是繼續再看下面的的 11~20 名,哇塞! 1995 兄弟 0.538 1999 三商 0.542 2003 誠泰 0.559 1994 三商 0.563 2004 誠泰 0.569 1990 統一 0.584 1992 三商 0.592 1998 三商 0.593 2000 兄弟 0.616 不算今年的話,中職史上共有 79 支隊伍,其中三商佔了十隊,卻在攻擊火力最弱的前二 十名裡就佔了七隊,再回想起當然三商的打擊陣容,嗯,投手在熬過哥雅、康雷、鷹俠、 林仲秋四棒之後就可以休息好一陣子了。儘管有這四位強打者,打線上的其他五位一加進 來還是可以讓整條打線變得沒什麼競爭力。 至於最偏重防守卻沒有什麼攻擊力的隊伍則是: 年度 隊伍 攻擊WS/總WS 2002 統一 32.9% 1995 統一 34.8% 1997 三商 35.0% 1995 兄弟 37.0% 1999 興農 37.7% 2004 統一 39.1% 2005 中信 40.3% 1998 三商 40.3% 1994 三商 40.7% 1997 和信 40.8% 有好幾支三商隊的理由上面已經談過了,經常重守輕攻的統一隊也佔了三支,而且包辦前 兩名。 -- Win Shares (暫譯勝場貢獻指數) 是由棒球統計魔人 Bill James (現任紅襪隊 Senior Advisor, Baseball Operations) 所提出用來衡量棒球選手攻守整體價值的一套系統, 我 將原公式作了些許的調整與取捨, 以用來計算中華職棒史的球員排名. 相關文章放在 ptt BBS 站 CPBL板精華區以及台灣棒球資訊網專欄區 http://twbaseball.info/column_alist.php?editer_no=21 歡迎來信指教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34.57

218.175.171.252 06/02, , 1F
雖然!不會看複雜的數據...但單純看帳面的傳統資料
218.175.171.252 06/02, 1F

218.175.171.252 06/02, , 2F
除了近年來鳥槍化之外 其實陳連宏真的很不錯!
218.175.171.252 06/02, 2F

218.184.186.76 06/02, , 3F
期待續集
218.184.186.76 06/02, 3F

140.114.34.57 06/03, , 4F
這篇看攻擊 續集看防守跟投球 其實已經寫一些了
140.114.34.57 06/03, 4F

140.114.34.57 06/03, , 5F
只是想慢慢貼 :Q
140.114.34.57 06/03, 5F

61.217.68.230 06/04, , 6F
真的很讚的文章
61.217.68.230 06/04, 6F

220.132.182.238 06/29, , 7F
時報鷹沒上榜是因為打倒一半被抓光光吧
220.132.182.238 06/29, 7F

220.132.182.238 06/29, , 8F
否則說到攻擊最強的隊伍大家都會想到1997的時報
220.132.182.238 06/29, 8F
文章代碼(AID): #12dc9ViB (CP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