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康熙遺詔是真是假? 湖北檔案館裏探尋國 …

看板CHING作者 (匡國軍節度使)時間14年前 (2010/03/23 21: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華網湖北頻道 http://ppt.cc/-xHn 楚天金報消息 (記者秦璇 通訊員方開玉 楊光 圖/通訊員潘峰) 雍正真的是篡改了康熙的傳位遺詔而登上皇位的嗎? 傳說中的“免死金牌”以及“金榜題名”究竟是什麼樣子? 本周一起,喜好研究歷史的市民可以到湖北省檔案館, 這裏正在舉辦“中國檔案珍品展” ——200多件國寶級檔案文獻的高倣真品將免費供您細細品賞,探尋歷史真相。 全國省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共有一億五千余萬卷館藏檔案, 這次由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主辦的展覽,收集了各地的“鎮館之寶”, 陣容豪華,年份從唐代到民國,跨度千年。 展覽于5月10日結束,展覽期間每天8:30至16:00對外開放,周末及節假日不休。 【揭秘】 “國寶”檔案難見真容 高倣真品也要嚴防外流 得知“中國檔案珍品展”展出的都是倣真復制品,有的市民覺得“不過癮”, 認為“珍品當然要看真的”。昨日,記者帶這個疑問, 採訪了省檔案局(館)利用處處長劉彥。 “國寶”檔案從不輕易露臉 “國寶”級檔案現在一般都不會公開展覽,如果不是經過特別的申請和批準, 普通參觀者基本上看不到它們的真容。 劉彥處長解釋,絕大多數國寶級檔案都是年代久遠的紙質文檔, 如省檔案館的“鎮館之寶”漢冶萍公司和江漢關的10268卷檔案, 絕大部分形成于民國時期,很多已經達到或接近保存壽命。 再如國家圖書館保存的民國文獻,目前中度以上破損的已經超過90%, 民國初年的文獻已100%破損,有相當數量的文獻已不能或難以提供利用, 有的已完全失去機械強度,一觸即破,瀕于毀滅。 他說,一次挪動,都是對這些“易碎品”的傷害,更何況是巡回展覽。 因此,如果沒有“替身”,民眾基本上沒有機會看到這些“國寶”了。 高倣真品要專人接送 其實,高倣真品如果不是專家,普通參觀者很難用肉眼分辨出它們和原件的差別。 如康熙遺詔上的大面積霉跡,都和真品一模一樣。 劉彥說,現在國內外檔案界對珍貴檔案的展覽和利用,基本上都是用的倣真復制品。 劉彥說,這次展出的倣真復制品,代表著國內文檔倣真復制的最高水準, 因其凝結的技術含量和大量財力、人力,其價值難以估量, 運送過程都是專人接送、嚴格保密,“也是為了防止其流失到市面上以假亂真”。 據了解,該展覽此前在北京、上海、澳門等地及國外巡展, 反響熱烈,不少展地都要求延長展期。 就在湖北省檔案館展覽的期間,青島市檔案館正等著“接棒”。 【看點】 ※世界最古老的紙質公文檔案 現在的紙張絕大多數是酸性紙,最多只能保存百余年。 但唐朝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的幾份公文, 卻跨越近1300年的歲月侵蝕保存至今,成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紙質公文檔案。 據有關資料稱,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質公文檔案, 2002年,被列為《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這批公文一共6份,是1900年在甘肅省敦煌石窟藏經洞中被發現的, 現保存于遼寧省檔案館。展出的是其中5份,記者昨看到,公文雖已殘破不全, 但千年前的社會風貌更可見一斑——有對寇賊騷擾朝廷、進行剿捕的申狀, 還有職官司馬的簽字;有各寺廟法師的名單;有對死亡之人進行驗屍勘查的記錄等。 省檔案館研究人員介紹,其記載內容雖然只是當時社會之一斑, 但因年代久遠,其珍貴的文物價值遠遠超出檔案內容本身。 圖/唐代的紙質文檔 http://ppt.cc/Tocy ※“免死金牌”跟古裝劇中不同 古裝劇中常見的“免死金牌”,並不是書有這四個大字的牌狀物, 其實它的全稱為“金書鐵券”,其形狀都為瓦狀。 金書鐵券是古代中國特有的免死證書,是皇帝頒發給功臣、重臣等人免死的鐵鑄護身符, 用黃金或白銀來填嵌欽券上所刻之字,遂被稱作金書鐵券或銀書鐵券, 式樣也定型為覆瓦之狀。為防止假冒偽造,鐵券一般分為左右兩半, 左半部頒給功臣良將,右半部留藏于皇宮內府,以待出現異常時相驗兩者是否吻合。 因清代沒有頒發過金書鐵券,故明代的金書鐵券就成了古代中國最後的一批免死證書。 此次展出的鐵券是“土木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回京 經歷復位後(天順二年,即1458年)頒賜給右軍都督府右都督李文的, 以獎勵其在其復位過程中的功績,其上注明賜予李文“免一次死罪”。 李文鐵券傳承18代、經歷了548個春秋,至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 李文第20代後裔李永蔚對家中保留的幾件“四舊”東西不知如何處置, 悄悄地將祖上的十代畫案(先祖的肖像畫)背到河邊燒毀, 又將家譜、書畫等埋進祖墳,鐵券則被他埋在一棵樹下, 直到1986年,年逾花甲的他把這件傳世家寶捐獻給了青海省檔案館。 這是國內目前唯一幸存4塊“免死金牌”之一,在世界上, 其他國家都未頒發過類似的金屬免死證書。 圖/金書鐵券:古代的“免死金牌” http://ppt.cc/qBc0 ※康熙遺詔為雍正“昭雪沉冤” 野史傳說,雍正將康熙傳位遺詔中“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于四子”, 才得以登上皇帝寶座。 記者昨日看到,這份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傳位遺詔長1.55米,寬0.8米, 為卷軸式,需兩人合作才能全部展開。 “遺詔”寫在一張明黃色的宣紙上,這種顏色是清代皇家的禦用色。 詔書的文字自右向左,自上往下書寫,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的是同一內容。 其中清清楚楚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 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省檔案館研究人員說,由此可見康熙遺詔中並未出現“傳位十四子”這一表述, “皇四子”三字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從“皇十四子”涂改而來, 且該遺詔除了漢字,還採用滿、蒙文字書寫,不可能作假。 據了解,目前,雖然對于這份遺詔是否出于康熙之手尚存爭議, 但雍正繼位的合法性卻被學術界逐漸認同。 雍正篡位的謠言,應該是他的政敵刻意制造的,並沒有歷史依據。 圖/ 康熙遺詔並無篡改痕跡 http://ppt.cc/DIZP ※“金榜題名”的末代狀元 封建時代,“金榜題名”是所有讀書人的願望。 清代科舉考試的最高規格是殿試,即皇帝親自主持對貢士的考試。 殿試揭曉的榜式稱為“金榜”,黃紙墨字,以皇帝詔令的形式下達。 金榜分大、小兩種,大金榜加蓋“皇帝之寶”用于張挂, 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禦覽和舉行典禮時宣布名次使用。 展品中,有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大“金榜”, 也是歷時1300年的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張金榜, 頭名狀元張謇後來成為近代著名實業家,也被人稱為“末代狀元”; 還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殿試小金榜,李鴻章就是這一年的二甲第三十六名。 省檔案館研究人員說,這張金榜中,湖北籍考生有14人,名次最靠前的, 是二甲第十四名的周祺,是羅田縣人。 圖/ “金榜題名”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http://ppt.cc/IeuE ※楊繼盛遺書教子語重心長 被譽為“古今第一言官”的楊繼盛,其彈劾姦相嚴嵩的檄文赫赫有名, 他在被殺害前夜寫給兒子的遺書也是正氣凜然。 楊繼盛寫道,“你兩個年幼,恐油滑人見了,便要哄誘你,或請你吃飯,或誘你賭博,. 或以心愛之物送你,或以美色誘你,一入他圈套,便吃他虧, 不惟蕩盡家業,且弄你成不得人。若有人這樣哄你們,便想我的話來識破他; 和你好是不好的意思,便遠了他,揀著老成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 你就與他們肝膽相交,語言必信,逐日與他相處。你自然成個好人,不入下流也。” 後世達官政要、學者賢人觀看楊繼盛遺書,無不敬佩,或文或詩,題詞留言。 在遺書的下端,有劉墉(劉羅鍋)、紀昀(紀曉嵐)、翁同龢等人在不同時期的題跋。 圖/ 楊繼盛遺書讀來令人動容 http://ppt.cc/xJe2    其他部分展品: ●元朝中央政府為管理西藏頒布的聖旨和文告,以事實證明西藏早已隸屬于中央政府。 ●清朝檔案主要有:清代皇家族譜“玉牒”; 道光皇帝秘密立儲遺詔、清內閣秘檔; 光緒皇帝大婚典禮紅檔、滿文木牌、紅綠頭牌; 清代外交文書;禦用畫師意大利人郎世寧的《瑞谷圖》。 ●孫中山手跡“博愛”。 ●“納西東巴古籍”,被稱為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圖畫象形文字, 這個古籍與展品中的清代內閣秘本檔案,在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繁體版錯字懶得改了,還有末代科舉也能弄錯...... 劉春霖表示:[超幹] 狀元也被無視! --

01/05 17:42,
這個就恭請刀帥出馬為您解釋吧XD
01/05 17:42

01/05 17:56,
請勿在本版牽扯到他版爭端,本篇請自刪,或12點時被刪
01/05 17:56

01/05 20:57,
樓上是誰啊 很屌嘛
01/05 20:57

01/05 21:01,
樓上新警察www
01/05 21:01

01/05 21:05,
樓樓上,您上面那位是板主啊……
01/05 21:05

01/05 21:13,
連版主都敢嗆 神仙難救無命客啊
01/05 21: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3.82 ※ 編輯: aaa8841 來自: 124.8.3.82 (03/23 21:13)
文章代碼(AID): #1BgBpgZr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