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皇子們的姓名

看板CHING作者 (鏡泊湖畔的東珠塔娜)時間21年前 (2003/05/05 05: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Nininana (烏梁海的丹丘生)》之銘言: : ※ 引述《tumense (鏡泊湖畔的東珠塔娜)》之銘言: : : 難道說官方史料完全不可信嗎 : : 又難道寫清實錄的人都是漢人嗎 : 對啊,問你啊為什麼提出官方史料不可信這個問題。 : 我是覺得官方史料可信,而且官方史料與後人們的傳述並不直接衝突直接對立。 : 就像現在官方並不承認台灣國這個詞,但在私底下並不代表台灣民間從未出現 : 過這麼個名詞一樣。歷史要活著念,死著念還要以專家之姿亂扯後人講的都是 : 廢話不可信,就更奇怪了。 : : 也許你聽了他們後人的家族史口述 : : 但是口述歷史要追溯一兩百年前的人物本身可靠性的確需要存疑 : 北方民族本就習慣以口傳一代代的傳遞歷史,在入主中原的早期,這些您看 : 不起的口述資料早已堂堂的進入所謂漢人們的正史中了。 : 要好好的探討正史實錄,也是傳了數百年,在其間有無改動尚是未知,而紀錄 : 本身的可靠性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完全證明。 : : 且受訪者又為其後代子孫 : : 必須要考慮到他們對祖先事跡的景仰是否會影響他們的層累記憶 : 所以尼堪讀清史也要考慮到會不會污衊滿族,因為尼堪以前總是被統治者所以 : 現在講的話非常有可能不客觀嗎。 : 現在許多口述歷史或台灣自己的歷史資料都要借助後人們的敘說,就算其中有 : 主觀意識還是抹煞不了他的價值。 考辨史料本來就需要多重的思考與不疑處有疑的研究精神 學清史的人都知道 要如何去考辨與比較官方史料與非官方史料的差異 只是說我今天著重討論的是你說怡親王後代追溯前人的這一點 沒有人可以否定回憶錄之虞史料學的重要性 但請注意 現今滿族的後人追溯前人本來普遍都會帶有一點溢美的言詞 你如果常看他們的訪談記錄 應該是很容易發現 其實我也覺得滿族有些地方被漢族誤解甚深 確實值得史家為之平反 但不管如何 總不能一昧地替滿族說話 史家即使覺得滿族有值得同情之處 仍是必須中規中矩 憑證據說話 而且你講到口述歷史的問題 確實 對於研究當代史而言 口述歷史回憶錄等等確實佔有極重要地位 但是當一個遠隔數代的後人在追述前人的事功之時 如果缺少旁證 當然需要存疑 我只是針對你文中談及怡親王後人說雍正皇帝准其用胤字的這一點 但並沒有否定其他的啊 因為除了這個證據 沒有其他證據嘛 而且你在提及清實錄時 感覺上你的用語 透露出你覺得漢人修史會扭曲一些滿族對本民族的一些敘事 但很奇怪耶 清實錄的史料來源不都是來自清朝政府的文書或起居住等等 那應該是近於一手史料耶 我是覺得很奇怪 如果說雍正皇帝那種個性\ 要彰顯怡親王的功績 他應該允許實錄把這一段史實照錄出來才是 而不是令他荒廢於荒煙慢草之間 你說是不 他明明這樣愛他弟弟嘛!!! 我們先做一個假設 因為我現在手邊沒有清實錄 無法查證 若是你說的怡親王在世之時是准許用胤字的 那實錄裡或是起居注裡應該是可以查的到 甚至藉由宗人府的玉牒也可以做佐證啊 假設說實錄裡在怡親王謝世之前有透露任何訊息 那不就是可作為這段訪談的有力證明 你說實錄到底有多不可靠 還有啊 我絕的你說實錄是尼堪修史我也覺得很奇怪 那真的會淹沒它的史料價值嗎 而且我的問題是修實錄者都是尼堪而沒滿洲嗎 他們修完實錄會不會恭呈給滿洲人看啊 如果你說漢人有些筆記污衊滿族我還相信 但官方史料應該可能性比較低吧 唐德剛做李宗仁回憶錄時還必須用多種史料去修正李的記憶 他還是幫他本人做回憶錄耶 本人的記憶都會出現記憶位置錯對的問題 焉知數代之後的子孫不會對其祖先事蹟有世代傳訛之虞 我只是著重在回憶錄需要佐證的問題 但不是完全否認這些史料的價值哦 良史需要良才的眼光與手腕來修訂 吾今日非為口水戰而來 反而覺得趁一些滿族遺後尚未凋零殆盡之刻 確實應該多做一點記錄 只是做了記錄必須要經過整理 考證 與篩選 否則如果運用一些口述史料做證據會很麻煩的 --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 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閥萬闕都作了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247.203.28
文章代碼(AID): #-jOCMhR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