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專論]武俠小說中的武功

看板CFantasy作者 (愛恨慾)時間13年前 (2011/05/09 14:59),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起點的"數據化金庸世界"裡看到的 作者入宮很久了所以就不要提了XD 還是附上這篇文的網址好了 http://www.qidian.com/BookReader/1648725,28507466.aspx 排版有點詭異 不過畢竟是小作家複製貼上就不要深究了 這篇文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提到「武俠小說」這個名詞,有幾個基本的因素,就已經天然 地蘊含在裡面了:一個「武」;一個「俠」。雖然很多人認為,在武俠小說的各個要素中 ,俠是最重要的,或者說俠比武要重要,我以前講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的時候,也特別 強調了這一點。但是只有俠沒有武,又是不行的,雖然俠比較重要,但是必須有武這個因 素作為基礎,我們不能設想一個武俠小說,它叫武俠小說這個名字,但是只有俠沒有武。 如果一個作品只有俠,到處行俠仗義,做好事,沒有武,那就不叫武俠小說,那叫「雷鋒 的故事」,對吧?所以說武俠小說和「雷鋒的故事」的區別,就是它除了俠,它要有武。 武俠小說中這個武打描寫,它越來越詳細,越來越精緻,這個事情發生得並不是很早。儘 管我們追溯武俠小說的歷史很久遠,但是,武俠小說中一招一式、一筆一劃地來寫這個武 功,它是現代的事情。我今天所說的這個傳統武俠小說,這個「傳統」是指1949年以前, 特別是說我們現代歷史上所產生的武俠小說。   平江不肖生筆下的武功──內功與外功   平江不肖生,他本名叫向愷然,筆名叫平江不肖生,因為他是湖南平江人。這個平江 不肖生,他就是真的懂得武術的。他是我們國家很早到日本去留學的留學生之一,他年輕 的時候還編過一本武術方面的專著,自己是真懂得武術。後來,由於生活情趣的變化,成 了一個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現代武俠小說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重要的思想,都是從平 江不肖生這裡開始的,有的是別人開始,到他這裡加以發揚光大。比如說,他把武功分為 內家和外家,我們現在讀過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內功和外功,我們大家沒事都這麼談論 ,他內功好,他外功好,好像世界上真有這麼一回事一樣。這個概念從哪兒來的呢?我們 想一想古代有這個詞嗎?《水滸傳》裡講過嗎?沒有,這在古代的武俠小說中是沒有的。 我們想一想李逵是內功好還是外功好啊?林沖是內功好還是外功好啊?都沒有。《水滸傳 》裡從來沒寫李逵沒事坐在那兒,盤膝、打坐,調整一會兒精神,沒有過,李逵是想殺人 掄起板斧就殺,從來沒有說運一口真氣,沒聽說過。這一套說法是從現代開始的,也就是 說從平江不肖生開始細化的,開始細緻地探討。   內功和外功到底區別在哪裡?這個平江不肖生講得很清楚,也非常形象。特別是他通 過他筆下的一個人物,叫做霍元甲,通過這個人物,把內功和外功的問題闡釋得很清楚。 霍元甲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人,這個人不僅僅是一個文學人物,他是一個實際人物 ,是中國近代武俠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武術家。關於霍元甲的事蹟,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 ,八十年代有一個連續劇就是《霍元甲》影響非常大的,就是根據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的 故事改編的。當然一開始,最早寫霍元甲故事的就是平江不肖生。霍元甲是赫赫有名的中 國武師,武功很高超,但是很不幸,霍元甲正當壯年,就去世了,很早就去世了。我們說 你是個練武術的人,你即使不能打倒很多人,起碼應該自己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吧?可是 霍元甲這麼大的名氣,壯年就死去了。有人傳說是日本人害死的,這是一種傳說。平江不 肖生他怎麼看這個問題呢?他認為霍元甲的內功練得不好,這是他從武學的角度來看這個 問題。他說霍元甲的功夫都是很兇猛的外功,霍元甲的毛病就在於手上的功夫練得太快, 內部相差太遠。他說霍元甲這一拳打出去的力量有一千多斤,一千多斤的力量,他說敵人 固受不起,敵人是承受不起的,但是自己的內部也受了傷,這個道理是以前我們沒有聽說 過的。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力氣越大越好嘛,那個時候,特別是外國人辱罵我們是「東亞病 夫」,我們希望自己強身健體,恨不得我們人人長得泰森那樣才好。我們如果有幾千萬個 泰森,那麼這個國家就強大了,我們原來是想當然這麼想的,沒有從辯證的角度去考慮內 和外的問題。這個內和外它的區別呢,我們可以做兩個很形象的比喻:   一個比喻是一個鐵箱子,一個堅固無比的鐵箱子,但是裡面裝的都是玻璃,這個鐵箱 子外面任你拳打腳踢,怎麼打都打不壞,刀劈斧砍可能都砍不壞它,但是打開鐵箱子,你 可以看到裡面的玻璃都已經碎了。他就比喻說外功很好,但是內功不好,表面上看上去沒 有受傷,其實裡邊受了重傷。   再有一個比喻是好比一艘商船,一艘泰坦尼克號,但是上面放著幾十尊大砲,放上大 砲,這一炮放出去,轟然地打出去,能夠把敵人的船打沉,確實能把敵船打沉,但是自己 的船也給震壞了。因為你這個船是承載不了這樣的炮的,自己的結構不適合於這樣的威猛 的力量。按照平江不肖生的描寫,霍元甲的武功就是這一路武功--威猛無比,但是自己 的五臟六腑沒有練好,根基不穩。所以他每一次與敵人交手,固然把敵人傷得很厲害,但 是每一次自己的內臟都受了傷,雖然他回來可以加以調理,但是年深日久,這些傷就積累 下來了,積勞成疾。所以說一個人打到了中年,其實就已經是一身傷病。所以我們中國武 術的一流高手裡邊很多同時都是名醫,都是中醫高手。我們看很多練武術的人,他們都會 推拿、接骨,都是中醫高手,這就說明他是重視內功的。要先練內臟,練精氣神,然後外 練筋骨皮,這是練武術的人都熟悉的。而平江不肖生所講的這一套理論,我們今天聽起來 很容易理解。但是在那個時候,在二十年代的時候,在八十年前的時候,中國人是沒有聽 說過的。啊,原來有這樣一層新的境界展現在我們面前,原來武功是可以這樣分的。從那 兒以後,寫武俠小說的人就繼承了他的這種思想,繼承了這個思想。   趙煥亭筆下的武功──定義「武功」   和平江不肖生同時,還有一位重要的武俠小說作家,名字叫趙煥亭。   趙煥亭是河北人,我們知道河北很多地方都是武術之鄉,我們國家很多武術家都產在 河北,趙煥亭在武學理論上和平江不肖生不謀而合,一南一北,當時叫「南向北趙」。南 方的向愷然和北方的趙煥亭不謀而合,他也強調內力,強調那個叫「罡氣」,天罡的「罡 」,天罡星的「罡」,強調罡氣、內力。總之,他們都是強調人內在的修養,能夠作為外 功的基礎。你要練好外功,你要先修養內心。   趙煥亭對於武俠小說還有一個功績,就是他強調,他把所有這些打架的技術,搏擊、 騰挪、修煉,把所有這些東西合一起,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武功。我們今天講這個題目裡 叫武功,我們今天一說武功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這個詞以前不是這樣用的。我們今天說 的這個武功不是古代人說的武功,古代也有「武功」這個詞,這個詞的意思指的是一個人 在軍事上、在政治上所取得成就。有一個成語叫文治武功,是指一個人在統治方面的成就 ,比如說乾隆皇帝有十大武功,這個意思不是說乾隆他會十項打人的技術,不是說乾隆武 術水平很高,不是,是說乾隆曾經平定了西藏,平定了回疆,東征西討,一共有十項光輝 的成就,這是他政治統治方面的成就,十次功勞而已。而到了趙煥亭這兒呢,他把搏鬥、 打坐、輕功、飛簷走壁、暗器,所有這些加起來,合起來叫做武功。後來就成了一個日常 用語,我們大家就都接受了這個詞。現在,這個詞又流傳到了世界上,就叫做功夫。全世 界都知道一個漢語詞叫功夫,這已經不是一個漢語詞了,是全世界通用的一個詞,也成了 一個英語詞。全世界的人一說「功夫」,就想到了中國武俠片的那些形象,那些飛簷走壁 ,可以在樹上互相搏鬥的那些場面。他們覺得中國人很奇怪,外國人認為中國人都是會功 夫的。南京發生過一件事,有一個留學生,是個女的,她在街上被一個小偷把包搶走了, 然後周圍看的人都沒有人去伸手幫助她,然後她後來就很氣憤地對警察說,你們中國人不 是都會功夫嗎?怎麼沒有一個人幫助我?然後警察告訴她,連我也不會功夫。所以外國人 覺得中國人是天生地和功夫神秘地聯繫在一起。所以功夫是最早進入英語的漢語詞之一, 它就是我們所講的武功。   還珠樓主筆下的武功──仙魔小說   還珠樓主他原來的名字叫李壽民,他是四川人。這個人是一個全才,從小就博覽群書 ,把佛家、道家的書都讀得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是會氣功、會武術的,他曾經上峨 嵋山專門找師傅學過,據說氣功的水平很高的。他也是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全才,他自 己一生的命運很坎坷、很傳奇,這裡我們不細講。   他從1932年開始,就在天津連載他的著名的小說,叫《蜀山劍俠傳》,《蜀山劍俠傳 》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如果按照一部作品來比較的話,包括金庸的武俠 小說拿出一部來,可能都沒有辦法和《蜀山劍俠傳》的影響相比。我們只能說金庸的所有 小說加起來影響巨大,但是拿出一個來,你說拿出《天龍八部》來,拿出《鹿鼎記》來, 其影響現在來說還沒有《蜀山劍俠傳》更大。包括今天的很多網絡遊戲,都是從《蜀山劍 俠傳》那裡得到了啟發,都是《蜀山劍俠傳》的模式。而這部書是把神話、志怪、劍仙、 武俠全部結合在一起,寫出一個非常浪漫的武俠世界。而這裡邊的劍仙,他們的那種武功 是完全超自然的,是無所不能的,寫得像《西遊記》的那樣,那種境界,帶有神魔色彩的 ,但又不是完全地是個神話,它是打通人與仙之間的界限的。那裡的人物武功練到很高的 程度,就可以操縱人的生死,比如說他們拿的這些武器,已經不是什麼刀槍劍戟,簡單的 一些冷兵器,這些武器非常類似我們當今的現代化的高科技的武器,類似高科技法寶。比 如發明一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一催它,一發光,大海就煮沸了,大海就咕嘟咕嘟開鍋了 ,就可以練出這種武功來;一掌打過去,一道紫光,喜馬拉雅山的雪就融化了,武功練到 匪夷所思的境地。所以對他的批評者非常多,批評者說這不是胡說八道嗎?荒誕不經。特 別是解放以後,有一批文章,批判還珠樓主,就說他是宣揚荒誕不經的迷信。其實你說他 荒誕可以,但是小說中就是有一種專門是荒誕的,荒誕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被允許的,但是 在藝術中它是一路,我們不能因為《西遊記》很荒誕,我們就否定《西遊記》的藝術成就 啊,《西遊記》還是我們推崇的四大名著嘛。因為它寫的是一個神話世界,在這個世界裡 ,它符合自己的邏輯就可以成立了,我們不會因為它寫得荒誕,我們就認為生活中真有這 樣的人。而還珠樓主所寫的這種神話世界呢,又隱隱地映照著現實世界,因為他在九.一 八之後創作這個小說的,他是帶著一種家仇國難,這樣一種心情,面對著國土淪喪的事實 來寫的。所以他在寫《蜀山劍俠傳》的時候,他的小說中充滿了正邪的對立,對邪魔歪道 的痛恨,都發洩到他的筆端。正邪兩道的鬥法,其實就隱喻著現實生活中他的這種邪不壓 正的思想。而他小說中對那些神奇武功的描寫,雖然在他本身看來,好像有些荒誕,但是 給了以後的武俠小說作家以很多的啟發,像梁羽生、古龍、包括金庸,很多武功都是從還 珠樓主那裡學來的,很多,包括名字都是直接從他那裡拿來的。金庸的小說中還喜歡寫一 些人和動物、動物和動物之間的搏鬥,這都是從還珠樓主那裡直接或者間接地吸取來的。 有人問過還珠樓主,說你小說中寫的那些怪物之間的搏鬥,你是怎麼想像出來的?宇宙中 那些好像遠古的生物之間那種殘酷的搏鬥,還珠樓主說這很簡單,你就想像兩個小昆蟲在 打架,然後把它放大十萬倍,就成了那種非常恐怖的場面,把兩個小昆蟲的打架放大十萬 倍,我們想這不就是現在好萊塢大片裡經常出現的場面嗎?還珠樓主早都設想過。   白羽、鄭證因筆下的武功──手上功夫、輕功、兵器、暗器、武俠組織   在現代武俠小說作家,一個叫白羽,一個叫鄭證因。這兩個人,鄭證因是會武術的, 有一本書叫《武術匯宗》,他們根據這本武術的著作,就展開想像,描寫了許許多多的拳 術。在他們的小說中,廣泛地描寫了如下這些拳術:太極拳、五行拳、通臂拳、八卦掌、 鐵沙掌、劈掛掌、擒拿手、摔碑手、羅漢手,這些武功,都是武術界確實存在的,武術界 真的有這些名目。然後在此之上,他們又加入個人的發明創造,就是武術中不見得有的, 是他們自己編的,比如白羽就創造出大力千斤掌,這就很藝術了。混元一力掌。還有彈指 深通,我們熟悉金庸小說的人一定會記得這個名字。彈指深通這不是金庸發明的,這是白 羽發明的。白羽就寫過彈指深通。鄭證因寫得更多,鄭證因筆下有綿掌、混元掌、排山掌 、劈空掌、般禪掌、大力金剛掌、小天星掌力、牽緣迴環掌、先天八掌、龍形八掌、云龍 三現掌法、三陰絕戶掌,還有金剛指、天罡手、鷹爪力、黑煞手、毒蛇尋穴手、五行真力 ,還有乾元一氣子午神功,等等等等,發明了這麼琳瑯滿目的功夫,你一下子覺得武打就 好看起來了。如果簡簡單單地只寫武術界真實存在的那些太極拳、八卦掌,寫起來不是那 麼豐富多彩,經過他們這樣,一藝術化加工之後,這個武林世界就活起來了,就活動了。 而這些功夫有的屬於內功,有的屬於外功,有的是內外結合,然後它們又與人物的性格結 合起來,為作品平添了無窮的魅力。不是說一個人他隨便可以練某些功夫,這個功夫他要 和人的性格結合起來,而他們做的這些工作,自己看來是開創的,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 這些工作為後來的武俠創作,開闢了光明的大道。   比如說金庸筆下有一個叫西毒歐陽鋒的人,《射鵰英雄傳》裡東邪西毒,西毒歐陽鋒 。歐陽鋒的絕技武功是什麼?蛤蟆功,大家都知道。蛤蟆功就不是金庸發明的,蛤蟆功就 是從白羽的名著、代表作叫《偷拳》--他有一個小說《偷拳》,《偷拳》裡面就有蛤蟆 功--金庸就是從《偷拳》中又「偷」去的,「偷」成自己的,叫蛤蟆功。還有剛才我講 的彈指神通,這是金庸筆下東邪黃藥師的一項絕技,這個的祖師爺也是白羽。   這些是手上的功夫,除了手上功夫之外,現代武俠小說作家又發明了各種輕功。   「輕功」這個詞以前我們也聽說過,從練武術的人那裡聽說過,他們也講練輕功。比 如說腿上綁上沙袋子練習跑,可以跑得很快,我們想像這個輕功就是跑得很輕快而已,我 們從來沒有想過說輕功是可以脫離地球對人的吸引力,我到現在也不是能夠從物理上理解 這個輕功,就是人能夠戰勝地球的引力,這個很厲害。我們看武俠小說中輕功好的人可以 一跳數丈之高,後來我想我們中國現在還有沒有這樣人,有這樣的人幹嘛不去參加奧運會 呢?那不很輕鬆的,哪怕跳個兩丈高就可以了,平地跳六米高,已經超過那個撐桿跳了嘛 ,那金牌不都是我們的嗎?後來我想實際中沒有這樣的人,如果有的話,他一定會,哪怕 派一兩個徒弟,也會把金牌給我們拿回來。可是這種輕功到了現代武俠小說作家那裡,就 開始大規模地湧現。比如白羽就有「登萍渡水」,「登萍渡水」在現代武俠中也是很常見 的一種輕功,說是很寬闊的一片水面,上面有幾個浮萍,他就能踩著過去,這是一種什麼 樣的功夫。還有「踏雪無痕」,學地上走過去一點腳印都沒有,這用物理學怎麼解釋?一 鶴衝天、燕子鑽云,燕子穿云縱、燕子三抄水、蜻蜓三點水,還有什麼移形換位。現在武 俠小說中的輕功也是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輕功是可以專門加以研究的。鄭證因的筆下有 草上飛、云裡翻、追云趕月、八步趕蟾(八步趕蟾是武術中的一個術語,確實有這個)、 飛鳥凌波、蜉蝣戲水、金鯉倒穿波、細胸巧翻云、燕青十八翻、仙人換影等等,五花八門 的輕功。   我們想想古代武俠小說中也有輕功描寫,描寫最厲害的就是《水滸傳》中有一個人叫 鼓上蚤時遷。鼓上蚤時遷去盜金甲,其實也不過就是說這個人善於飛簷走壁而已,走路能 夠很輕,沒有聲音,從牆上翻過去,偷偷到人家裡把東西偷來,我們覺得這就是輕功了。 而到了現代武俠小說這裡,鼓上蚤時遷已經成了不入流的,那點功夫太不值得一提了。而 這些輕功的描寫,有聲有色,有根有梢,因為他也是以內功做基礎的,說內功練得好,你 輕功才能好,所以這些描寫大大地誘發了我們對人體極限的想像力,人真的能這樣嗎?能 夠跑那麼快,跑那麼遠,跳那麼高?這是輕功的描寫。   在兵器方面,兵刃方面,我們過去想的兵刃或者我們常聽評書,評書一說十八般兵刃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鐮槊棒、鞭鐧錘抓,一說也無非就這麼幾種,什麼帶棱的、帶 刃的、帶刺的、帶尖的。在這個基礎上,現代武俠小說出現了很多奇怪的兵刃,白羽發明 了叫三棱透骨錐、子母鴛鴦鉞、金絲藤蛇棒、青鋼日月輪,還有娥眉刺、梅花奪、混元牌 ,甚至還有鐵煙袋,煙袋也可以作為兵刃,這也是武俠小說中的一個特色。日常用品,可 以當成兵刃。金庸小說中更多了,像什麼棋盤,圍棋可以當兵刃,筆可以當兵刃。鄭證因 也有日月雙輪、九鋼連環、離魂子母圈、雙頭銀絲虯龍棒,這些兵刃從它的來歷、製作、 材料、結構、功能,方方面面都寫得非常詳細,又合乎物理,聽上去好像現實中真有這樣 的兵刃一樣,這是直接用來打鬥的兵刃。   除了這些,還有暗器,暗器是用來遠距離傷敵的。白羽發明鐵蓮子、鐵菩提、透骨釘 、蛇焰箭、毒蒺藜、五毒神砂、子母神梭,還有最有名的叫十二金錢鏢,這是白羽的一個 小說的名字,叫《十二金錢鏢》。裡面的人物使用的,就是擅長使用的就是錢鏢,所以當 時這個小說連載的時候非常有名,叫做「家家說錢鏢」。鄭證因筆下有梅花奪命針、七星 透骨針、金剛燕尾鏢、沙門七寶珠、烏云噴水筒、蛇頭白羽箭等等。這些暗器或者單打, 或者連發,或者先發後至,或者後發先至,變幻莫測,它隨時可以控制它的方向、速度、 力度,都可以控制的。這就使我們不禁想到,為什麼古代小說中沒有這些描寫?而到了現 代戰爭的背景下,這些兵器的發明,我們要注意它的背景,什麼背景?恰恰是第二次世界 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正好是現代化的大規模殺人武器層出不窮地推出的時候,在武 俠小說中就出現了這些超級的兵刃。現實生活中的科學家,大規模地改進熱兵器,不斷地 推進坦克、大砲、飛機,包括各種機關槍、步槍、手槍;而在武俠小說中,作家們大規模 地改進冷兵器,這都不是偶然的,這都是有很多相應之處的。我們不能設想這樣的東西可 以在古代社會想出來,可能在清朝都想不出來。恰恰是到了二戰的時候,戰爭促進了科技 的發明,然後也促進了武俠作家們對於各種奇怪兵刃的想像。所以我們看,有了這些現代 化的功夫,現代化的兵刃,現代小說中的武打場面,就像戰爭片一樣,壯觀、好看。   武學的廣大,除了武打技術的提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武俠組織的描 寫。到了白羽、鄭證因這裡,就把幫會描寫和武俠的想像結合為一體。你這個小說既要有 紀實性,有真實的基礎,又要有文學的想像性。白羽發明了一個詞叫做「武林」,而這些 武林中人所使用的一些術語、黑話,慢慢地就進入了我們日常的生活。比如說什麼暗青子 、鷹爪孫、萬兒、點子、扎手、風緊、扯活、併肩子,慢慢地我們就都知道這些話的含義 ,都知道了。比如我們今天經常說大腕,從王朔開始,「大腕」這個詞開始出現,還有一 個電影就叫《大腕》,寫成手腕子的「腕」,這是無知,這是不知道這個詞從哪兒來的。 「萬兒」這個詞本來就是江湖用語,「揚名立萬」,這個「萬」是千、百、萬的「萬」。 說一個人很有「萬兒」,在江湖上很有聲望、地位很高的人叫「大萬」,是千、百、萬的 「萬」,王朔大概從小聽說過這個詞,不知道是哪個字,就順便寫成腕子的「腕」,這個 是不通的。但是呢,這個語言它有這個特色,雖然不通,但大家都這麼用,用來用去,大 家也就認可了,這樣寫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大家都說毛阿敏是「大腕」,我老想著毛阿敏 的腕子能有多粗啊!其實應該是千、百、萬的「萬」。這些詞本來是黑社會用語,但是慢 慢地都進入了我們正常人的生活,我們用它來稱一些明星。語言就是這樣,發展了,豐富 了。所以以後的武俠小說作家都從中受益匪淺,人人樂於使用。如果小說中少了這些用語 ,我們就會覺得他不內行,好像說他沒有受過科班訓練一樣。而這些江湖組織裡邊的規矩 、黑話,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映照,有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恰恰是通過這種虛幻社會 的描寫,反過來批判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不完善的、無秩序的、無法無天的狀態。   正是從白羽他們這一代人開始,中國當今的武俠小說一直延伸到現實武術,都越來越 具有舞蹈性和表演性。我們看看現在,我們奧運會上沒有武術,全運會上是有武術的,還 有各種武術大會、武術大賽。我們看看這些武術比賽,到底是實戰的成分多,還是表演的 成分多?比如我們想像,李連杰是拿過武術冠軍的,李連杰的功夫到底如何?是實用性強 ,還是表演性強?我聽一些武術界的人說,真正的武術高手不會出來當演員的,出來當演 員的武功可能也不低,但是絕不是一流的。但是對於我們廣大的民眾來講,武術的實戰技 能在現實生活中可能越來越不需要了。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地觀賞,我們需要的是看到李連 杰這樣打得非常漂亮,非常瀟灑的這樣的武打明星,我們要看的是這個明星。至於那個高 人,你在深山老林裡也好,你在高等院校裡偷著摸著當教授也好,我們都不管你,反正那 跟我沒關係。我們越往現代社會發展,就會看到舞蹈性和表演性,不僅僅是武俠小說,武 俠影視發展的趨向,也是整個中國武術發展的一個趨向,所以詭異得很啊!所以真不知是 武術影響了武俠小說,還是武俠小說反過來影響了武術?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國文化神秘的 地方。實與虛相結合,實虛相生,有無相生,是我們從武功中能夠悟到的一些文化的妙諦 吧!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58.64.61

05/09 15:08, , 1F
所以古代是沒有內功這玩意的XD
05/09 15:08, 1F

05/09 15:20, , 2F
我比較好奇"根基""真氣"這些的來源
05/09 15:20, 2F

05/09 16:12, , 3F
早期的道家典籍應該就有這類的辭了
05/09 16:12, 3F

05/09 16:50, , 4F
這人連唐傳奇都沒看過也敢出來唬爛...
05/09 16:50, 4F

05/09 17:53, , 5F
唐傳奇那是魔法吧XD
05/09 17:53, 5F

05/09 18:48, , 6F
向愷然官拜將軍,記得有本回憶錄說幾個小兵看到他都很興奮
05/09 18:48, 6F

05/09 21:57, , 7F
cctv,不意外。
05/09 21:57, 7F

05/10 00:32, , 8F
第一篇提到內外家之分的文章是黃宗羲的"王征南墓誌銘"...
05/10 00:32, 8F
文章代碼(AID): #1Dnv3VJ9 (C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