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 台灣企業為何節節敗退 已刪文

看板CFP作者 (老了)時間3年前 (2021/04/19 19:25),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來源: 蘋果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50827/BGUQC3CKHZYU5673RIVZKBH6FY/ 內容: 台灣企業為何節節敗退(femlro) 更新時間: 2015/08/27 06:00 這波台股的崩跌,比起金融海嘯更可怕。歷經過金融海嘯的投資人想必還記得,當中大跌 時,仍不乏有強而有力的反彈,而這波萬點曇花一現,即快速崩跌了近3000點,期貨市場 更是從1萬點直接跌到最低7089,現貨市場從萬點跌到7203,再再顯示這波行情是信心全 失的殭屍行情。 產業轉型淪為口號 直到前天政府國安基金宣布進場,散戶信心才稍有回籠。技術面上,一根長紅的反彈,仍 然無法確立這個空頭已止,因為量能的流失,股市真空性也大幅大升,代表著原本掛單委 託買進者,賣出者在證所稅前遠比現在多,但自從大戶流失後,掛單減少,導致價格更容 易波動。使得買進賣出的流動性大幅下降,過去量能千億是常態,現在千億變成股市的大 量,巨量。 台灣上一次成功的產業轉型,是自新竹科學園區的高科技產業,而自那之後,再也沒有成 功且規模龐大的產業轉型發生,至今紅色供應鏈崛起欲取代台灣成為代工與供應鏈的龍頭 ,小米等更結合晶圓代工廠商,IC設計廠,欲打造屬於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鏈,聯發科首先 受害,因過度依賴中國,聯發科的晶片出海口的未來蒙上巨霧。 台灣產業轉型一直淪於口號而少有成效,部分如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台達電等優質 企業持續靠著經理人的認真負責與投入研發而始終維持著競爭力。自中國的半導體計劃後 ,未來更有機械,鋼鐵,甚至自動化等自產自用的大型計劃會一一發生,台灣企業的出海 口將越來越小。 綜觀整個產業發展,依賴中國者眾,大部分仍在代工與衝刺量能的觀念,這個模式在過去 黃金的20年內,創造了鴻海等一大群的電子產業聚落與企業家,但現今的中國已非現今的 台灣所能用這種資本密集的方式來對抗。但產業升級絕非企業或政府拿出錢就能成功獲利 ,而是需從觀念徹底地打造:從教育與職業訓練的重新培養與補強,扶持許多有前途的新 興產業與企業家,才有機會創造國際化的人才,國際化的新創事業。 新創事業在台灣因為無法快速獲利,並不被投資人看好,但能賺毛三到四,有規模的企業 ,投資人卻願意大筆投入資本,許多低技術門檻的許多集團子公司,都仰賴著母集團在資 本市場大行其道,這樣的投資者思維是傳統20年在台灣成長的中年人所認同的企業模式。 資金短視卡房地產 美國的Google台灣人天天使用不收費,facebook創業初期的獲利能力不佳,卻能成為上市 公司,全在於美國的投資人已能進階理解,有人潮就有錢潮,甚至UBER連搭計程車這件簡 單的事情,都能變成一間當紅炸子雞的企業。當創立的產品與公司獲得了市場的認同,無 論目前是否賺錢都成為了產業發展的基石。台灣資金短視地全面卡死在房地產,而讓下一 代與下一世代的企業在資金氾濫卻無從取得的環境下漸漸衰竭。 科技的發展是需要時間,資本,創意,技術,教育是否跟上時代?企業是否注重研發?是 否能有效管理資本,而非濫用責任制等違法的手段來取得勞動力,這都是國人需省思的。 產業升級股市才能升級,但也絕非短短時間就能產業升級;出海口與內部的研發未來有許 多的挑戰,絕非每每股災出現,短線拿錢進股市砸,大聲呼喊產業升級,大家加油的口號 ,就能結束當下這場災難。 PTT stock版作者 心得: 台灣企業成功轉型,股市上看20000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1.30.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P/M.1618831550.A.1BC.html

04/19 19:50, 3年前 , 1F
記者當年抄古板的文章也被你挖出來
04/19 19:50, 1F
文章代碼(AID): #1WVMY-6y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