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心得] 從個人"理財",談保險。

看板CFP作者 (對酒當歌)時間14年前 (2010/04/17 19:2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Insurance 看板] 作者: oca (幹,哪來那麼多理財顧問) 看板: Insurance 標題: [心得] 從個人"理財",談保險。 時間: Sat Apr 17 14:36:06 2010 我認為,個人資產的累積的重要性應該是沒有人有問題才對。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屬於固定薪收入,所以這邊不討論靠業績領薪水的特例。 而既然是領固定薪,收入當然是固定的, 我們當下能做的,就是調整開支的部份。 因為是討論保險,所以其他的部份我將排除掉, 在這情況之下,我們可以簡單將個人的收支切成三塊來看: http://img27.imageshack.us/img27/1408/28113793.png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收入不變,固定支出(紅色)不變的情況下, 保險費用的支出(黃色)的多寡會影響到資產累積(綠色)的能力。 至於影響有多大呢?讓我們來討論一下~ 假設 30 歲男性,收入為 3 萬元整,簡單列舉以下幾種狀況: a.) 當固定支出(紅色)為 1 萬元整時(譬如住家裡+帶便當) 則:http://img202.imageshack.us/img202/7449/60004503.png
b.) 當固定支出(紅色)為 2 萬元整時 則:http://img9.imageshack.us/img9/307/57098343.png
這兩種狀況有何差別呢?我們可以簡單比較一下存到一桶金(100萬)的速度: a.) 1 - 不買保險 --> 須要存 50 個月。 2 - 買基本 --> 須要存 53 個月。 3 - 雙十原則 --> 須要存 59 個月。 b.) 1 - 不買保險 --> 須要存 100 個月。 2 - 買基本 --> 須要存 112 個月。 3 - 雙十原則 --> 須要存 143 個月。 我們可以從上面的數字帶出一個很簡單但是卻很重要,一般人常忽略的觀念: 在相同收入下,當你每個月的剩餘資金越少,則保費對你資產的殺傷力越大。 也在在的印證了雙十原則的不恰當性。 就算真的要套用,你該在乎的是你可用資金有多少 --> 要挪用多少當保費支出 不是你的總收入有多少 --> ..etc. 因為,保險費是一種消耗型的支出(定期或終身皆同), 既然是消耗型的支出,只要有這筆支出就一定會會資產造成傷害。 但是,保險商品同時又對資產有保護的作用在, 所以我們該下功課去探討的是, 如何在傷害(支出)與保護(保障)之間做一個平衡點的取捨。 讓我們以實支實付這項商品做為例子:(假定限額 10 萬) 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轉嫁”沒有時間”的風險。 假設實支實付買到理賠上限為 10 萬元整, 很多人會說:”我自己把錢存起來自己當保險公司就好了阿。” 問題是你無法保證說你在存到那筆錢之前都不會有醫療行為發生。 若假設你辛苦存了兩萬,結果就住院結果花了五萬 --> 則資產馬上變 -3 萬。 所以什麼人需要買保險? 通常都是剛出社會,有固定收入但是資產還沒有累積起來的人最需要買, 你必須把這沒時間的風險的不確定性透過小筆的保險費用支出做轉嫁掉。 但是,假設當你今天資產已經累積到 100 萬的時候, 請問實支實付(單次理賠上限十萬)對你的意義還很大嗎?個人認為是否!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保了假設問題發生時,我可以保護住現有的 100 萬。" 這些就只能根據個人的價值觀去決定要不要做購買了, 不過要強調一下前面講過的一句話, ”在你購買保險的同時,你就已經在傷害你的個人資產了。” 為了轉嫁沒時間的風險而投注這些成本去買”最基本需求”是絕對值得的, 但是當價值已經轉變成是要保護現有資產的”錦上添花”型... up to you!! ===以下皆為個人主觀觀點,僅供參考。=== 若你問我,我個人會用哪個數字去做一個分水嶺(決定保或不保), 我的個人建議是:現有資產 30 萬(積極型)~ 50 萬(保守型) 因為實支實付他 --> 1. 一生可能用不止一次 2. 但是不是每次都會賠到十萬元上限 兩個因素相抵消之後,個人認為理賠上限的 3~5 倍是個恰當的停保區間。 同理可用在重疾險:個人建議 3 倍,因為要考量罹病後不能工作之生活費用。 若年紀大時比例可放低至 2.5~2倍。 意外險:個人建議 (70-n) * 每年生活費用 (n:目前年齡) 壽險 :父母 --> (80-n) * 每年生活費用 子女 --> (25-n) * 每年生活費用 從上述可以看出很多保險的保障額度是會隨著年紀而有所改變的(通常是遞減) 再一次強調了,年度定期檢視保單(保障內容)的重要性。 保險,絕對不是買完以後就把保單鎖在抽屜裡等要理賠時才拿出來看的。 另外,買定期險也絕對不是一定要買到滿 75 足歲, 真正買保險應該是買在”須要轉嫁沒時間的風險”的這段日子。 (通常在比較時會抓 75 歲只是為了方便,不代表定期險真的要買到老死) --

不然你說的急需到底是需要多少錢勒? 如果都說急需急需

你也不能買定存呀 解約也要費用呀

s1421466:你也不能買定存呀 解約也要費用呀

你提前解約定存都不用收費用?

我不想贏阿....我只想知道s1421466到底怎判斷客戶要終身

喔喔 你想知道呀? 那你來當我客戶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64.212 ※ 編輯: oca 來自: 114.32.64.212 (04/17 14:39)

04/17 14:40,
小弟也提供一個想法供參考,假如一開始買定壽500萬的人
04/17 14:40

04/17 14:41,
如果N年後存到100萬時,可以把定壽降至400萬,隨時間愈
04/17 14:41

04/17 14:42,
久自己身上累積財產愈多時,保險需求當然就可以降低
04/17 14:42

04/17 14:43,
是阿 就我這篇想表達的意思 只是我覺得我已經打太多字了 Orz
04/17 14:43

04/17 14:43,
我上面那邊應該要把 年紀花費 再扣掉 現有資產 的~ 忘了 @@
04/17 14:43

04/17 14:48,
一樓b大提到的就是終壽的概念 而累積保單價值的依據就是
04/17 14:48

04/17 14:49,
預定利率
04/17 14:49

04/17 14:55,
預定利率太低,無法規劃高額終身險,失去風險轉嫁功能
04/17 14:55

04/17 14:58,
如果回到利率8、9%時代,或許就換定期險被拖出來打^^
04/17 14:58

04/17 15:00,
B大應該是當利率開始向下反轉的時候定期險才會被拖出來打
04/17 15:00

04/17 15:00,
推這篇。
04/17 15:00

04/17 15:08,
這篇該m
04/17 15:08

04/17 15:18,
小弟在計算保費時,其實不是按年收入,而是年儲蓄思考
04/17 15:18

04/17 15:20,
一樣的年收入,但每個人固定支出金額未必相同就是了
04/17 15:20

04/17 15:22,
所以大不如換成:自己一年可以存多少,想買多少來避險
04/17 15:22

04/17 15:23,
所以不要再說保戶一直想俗又大碗,存錢很辛苦(崩潰)
04/17 15:23

04/17 19:06,
保護現有資產也是很重要的
04/17 19: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0.64

04/19 13:29, , 1F
推:) 小弟也需要努力轉觀念....Orz
04/19 13:29, 1F

04/21 11:20, , 2F
推一個 觀念很棒^^
04/21 11:20, 2F

04/24 00:29, , 3F
好觀念 定期的保單檢視確實可以省下不少錢
04/24 00:29, 3F
文章代碼(AID): #1BoPhOGa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