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是藝術與科學!投保也是種決策(上)

看板CFP作者 (別再給我打分數了--)時間16年前 (2007/11/26 22:2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Δ理性賭局- 替未來打算(片段節錄) 資料來源:Why Flip A coin?  ̄ ̄ ̄ ̄ ̄ ̄ ̄ ̄ 作者:H.W.Lewis  ̄ ̄ ̄ ̄ ̄ 譯者:李佩芝、高鴻翔 【初版:1999年6月1日】 ====================================================== 如果有人向你借一百元,並承諾未來償還一千元,是不是一個 划算投資? 投資未來比較合理呢,還是賺多少就花多少?這是需求立即滿 足與未來承諾利益之間的拉鋸戰,也就是立即與延宕滿足的衝 突。 ====================================================== 投資未來比較合理呢,還是該賺多少就花多少?莎士比亞曾說 :「今天歡樂今天笑,明天如何還未可知。」 (Present mirthhath presentlaughter,what's to come is still unsure.) 這是飢餓立即滿足與未來承諾利益之間的拉鋸戰,也就是立即 與延宕滿足或需求的衝突,個人、企業、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問 題。 投資學校、整建道路、修理屋頂,還是把錢存下來以備來日不 時之需?應該年輕時努力工作,老年再來享樂,還是反其道而 行?這些決定並不能單憑感覺,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俗語警告 人們要替未來多作準備。 ====================================================== α延宕立即滿足  ̄ ̄ ̄ ̄ ̄ ̄ 通常給甜頭,像是付利息等,好讓人們能將目光放遠,以投資 報酬來引誘人們厭在就可以滿足的需求延宕到未來。 如此一來,因為未來可以得到回報,就可以讓人比較願意放棄 唾手可得的金錢。就像有人向你借了錢,通常利息是不會多過 於必要的激勵效果。 對一般人大約是每年5%~10%左右就可以讓他們放棄立刻使用這 筆錢(也就是立即滿足)。 ====================================================== α折現率VS獲利  ̄ ̄ ̄ ̄ ̄ ̄ 這些都偏離了主題,真正的重點是,如果未來需求的滿足沒有 足夠吸引力,就無法跟當下的滿足相抗衡。 所以,鼓勵投資未來所需的利率,須等於目前投資的收息,或 未來的折現率。如100元的投資,年利率5%,以複利計算,在 47年後則可獲得利達1000元。這100元可以看做是今天投資所 必須支付的利息,或未來收益每年以5%折扣下來的結果。 若採第二種說法,則47年後的1000元,在今天的價值可能只有 100元,或者也可說是你再今天為未來報酬所付出的代價,不 管怎麼想都行。 銀行與保險公司就是靠這種法子營生。當支付壽險保費時,其 實也是以付息的方式在投資自己打了折的生命。由於你預期未 來才會面臨死亡,屆時受益人可以取得保險金,實在沒道理在 今天就支付全部的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在折算你的生命方面可是個高手,這 也是他們雇用專業保險精算師的原因。 聽起來挺冷血的,是不是?偏偏就沒人告訴你:人壽是個冷血 的概念,一個人單打獨鬥絕不可能戰勝這樣的體制。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未來報酬不如今日獲利吸引人 ,所以現在要付出的成本就比較低:也就是未來的損失不如今 天的損失可怕。 如果讓人們可以決定洪水氾濫的時間,明天?50年後?二選一 ,就可以看出到底有多少人會選早死早超生。 在人壽保險的例子裡,你可以把保險金當作家人未來的收入( 如果他們是收益人),以補償其損失。保險金收益與損失幾乎 同一時間發生,所以二者在預估保費時都已經打了折扣。 ====================================================== (待續) -- 而芸終以受愚為恨,血疾大發。 床席支離,刀圭無效。 時發時止,骨瘦形消。 ……已非生人之境矣。 浮生六記‧沈三白(1763-卒不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22.22

11/27 14:48, , 1F
頭推
11/27 14:48, 1F
※ 編輯: elvies 來自: 124.8.30.164 (10/19 18:49)
文章代碼(AID): #17IjQF8R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