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保險業務員可能「隱瞞」的10句話

看板CFP作者 (別再給我打分數了--)時間16年前 (2007/11/11 20:24), 編輯推噓8(808)
留言16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誰かの為に生きろ。 そうすりゃ、何だって乗り越えられる。 Δ-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 -常常被保險五花八門的話術弄得團團轉嗎- 資料來源:Cheers雜誌(http://0rz.tw/383kC) 【2007年8月14日】 ========================================================== ①.職業、身體狀況,一定要明確告知  ̄ ̄ ̄ ̄ ̄ ̄ ̄ ̄ ̄ ̄ ̄ ̄ ̄ ̄ ̄ 「誠實是最好的原則」,在投保時尤其如此。 ﹊﹊ 我們常聽到保險公司可能不收「帶病投保」,或是建築工人意外險 保費遠比祕書來得高等,這些都是保險公司精算過訂出的收費標準 ,如果投保時隱瞞,或轉換工作時沒有更改繳費標準,到時保險公 司有權利只依照比例理賠。 例如從航空公司地勤人員轉任空姐,意外險的職業等級就從1轉到6 ,如果仍只繳第1級保費,發生意外時,保險公司可能只會理賠部 份保險金。同樣道理,健康狀況也應誠實告知,假設業務員以「數 年內不病發,保險公司就不會發現」為由,鼓勵隱瞞病情,不只該 嚴正拒絕,你還該重新考慮是否該換個業務員。 ﹊﹊﹊﹊ ﹊﹊﹊﹊﹊ ﹊ ﹊﹊﹊ ②.外商公司一定好過本土?  ̄ ̄ ̄ ̄ ̄ ̄ ̄ ̄ ̄ ̄ 其實,幾家傳統給人「外商」印象的保險公司,早已被轉售或獨立 為外商「子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差別在哪裡?分公司和國外母公司財務相連,如果 在台灣經營績效不佳,連帶影響母公司獲利;子公司除了資金挹注 外,大抵上和母公司是兩個獨立經營的個體,若發生問題,母公司 不須負擔連帶責任。 ﹊﹊﹊ ﹊﹊﹊ ﹊﹊ 歷經本土、外商保險公司,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 深知兩廂業務員的說辭,「外商公司當然會告訴你財務和國外母公 司相連,比較保險,本土企業則會強調根留台灣,」但他認為,只 要財務穩健,經營績效優良,不該因本國、外商而有所偏重,選購 保險時,業務員本身誠信可靠、能充分告知保單權益義務更重要。 ﹊﹊ ﹊﹊ ﹊﹊﹊﹊﹊﹊﹊﹊ ﹊﹊﹊ ③.民國91年以前買的保險,別輕易解約  ̄ ̄ ̄ ̄ ̄ ̄ ̄ ̄ ̄ ̄ ̄ ̄ ̄ ̄ ̄ ̄ 業務員告訴你,之前買的保單報酬率不夠高,要你解約改買公司獲 利更高的新投資型商品,該不該聽? 其實,保險是長期契約,一般來說中途解約都不會划算。擁有十多 年保險資歷、《聰明買保險》的作者劉鳳和認為,民國91年之前購 買的保險,更不該輕易解約。如果業務員用盡各種理由,說服你放 棄過去商品,可以合理懷疑:公司政策和佣金利誘,會不會是他這 樣做的理由? 其中關鍵在銀行預定利率的變化。民國91年以前,銀行預定利率較 高,保費相對較便宜,之後利率一路下跌,保險公司基於成本考量 ,也跟著調漲保費,業務員要客戶解約儲蓄險,改買投資風險由客 戶自負的投資型保單,為了就是不願意負擔利率調整後的利差。 通常解約後改買其他險種,保費會較貴。劉鳳和提醒,有些業務員 會玩弄文字遊戲,告訴你保費並沒有增加,那就要注意保障內容是 否縮水。有時涉及不同險種比較,你未必在行,可找另一家公司的 業務員詳加解說,絕對有助於判斷。 ④.小心投資型保單吃掉你的保障  ̄ ̄ ̄ ̄ ̄ ̄ ̄ ̄ ̄ ̄ ̄ ̄ ̄ 「月繳數千元,幾百檔投資標的任你選!投資型商品每月保費還能調 整,手頭緊時可以少繳一些......」 「我們免費提供1年N次投資標的轉換免手續費,到銀行買基金,每次 轉換都要錢!」(保險業務員愛用話術,藉以打敗銀行基金) ﹌﹌ 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招攬保戶時常用話術。但仔細分析,這些保險公 司提供的「方便」並不等於「必要」,以轉換投資標的來說,理財 專家會鼓勵你將持有每檔基金的時間拉長,畢竟滾石不生苔,長期 投資才能享有複利效果。 (景氣循環不會前天多頭、後天又空頭,長期無經常轉換之必要) ﹌﹌﹌﹌﹌﹌﹌﹌﹌﹌ 其次,如果你的保單才月繳5,000元,業務員卻把數百檔基金清單攤 在面前,告訴你可以「隨意連結」,除了投資金額太少,沒有分散 標的的必要外,你還可以反問業務員,這麼多檔基金,他到底花多 少時間研究?業務員真的了解每檔基金的風險屬性嗎?為了確保徹 底了解每檔投資標的屬性,安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就建議投 資人,投資型保單連結基金,最好別超過3檔。 最嚴重的情況是,如果繳費習慣太隨性,加上投資失利,帳戶額度 不足,還可能侵蝕到壽險的保障,箇中細節,一定要小心。 (前收投資型保單獲利,短期絕對輸、長期也難打敗單買基金) ﹌﹌﹌﹌﹌ ﹌﹌﹌﹌﹌ ﹌﹌﹌﹌﹌﹌﹌﹌﹌﹌↖詳閱保險版說明 ⑤.投資型保單絕無「獲利保證」  ̄ ̄ ̄ ̄ ̄ ̄ ̄ ̄ ̄ ̄ ̄ ̄ ̄ 投資型保單的概念是「投資」+「保險」,部份保費連結基金,虧 損或賺錢都由保戶負擔,所以絕對沒有「保證獲利」這回事。 ﹌﹌﹌ ﹌﹌﹌﹌ 許多業務員為了增加保戶購買意願,會拿出投資績效表,告訴你這 些基金是公司特別為客戶「精選」的,年獲利20%,甚至30%、40 %以上。 但這些高報酬的基金通常伴隨高風險,業務員秀出來的只是過去績 效,不代表未來成果。如果你知道在投資市場中要分散風險,也該 把同樣標準用在保單標的選擇上。理性考慮自身需求、評估能承擔 的風險,別被績效表上漂亮的數字迷惑了。 ⑥.人情保單,買不得!  ̄ ̄ ̄ ̄ ̄ ̄ ̄ ̄ 你為什麼買這張保單? ﹊﹊﹊﹊ ﹊ 「我的表姊剛好在壽險公司工作......」 「我的業務員是大學最好的朋友,我相信他!」 一點不誇張,被問到投保理由,「為了人情」,這最常見的答案, 常令理財專家們搖頭嘆氣。 ﹊﹊﹊﹊ ﹊﹊﹊﹊﹊﹊﹊﹊﹊﹊ 「『反正他是我朋友、親人,不會騙我』,這種人情重於專業的錯 誤觀念,常常是糾紛原由,」新光人壽海外事業部襄理林英儒分析 ,保戶常因自己不懂保單、被誤導而不自知,甚至連條款、要保書 都沒看清楚,章就豪氣干雲地蓋下去了。 買保險一定要做功課,專有名詞不懂就要問到清楚,因為交情放水 ,或是覺得不買趕不上流行,都是要不得的錯誤觀念。 根據統計,新進保險業務員定著率(1年後還留在原職位上,沒有調 職或離職)只有5成左右,社會新鮮人更低,光存著「幫朋友忙」 的心態,很可能繳數萬元保費後,幾個月朋友就離職,你卻被綁上 20年的約,吃不了、兜著走。 ⑦.先談保障,再投資 ﹌﹌﹌﹌ 很高比例的保險外勤工作是沒有底薪的,每月成交保單件數和保額 決定了業務員能領到多少錢。 劉鳳和強調,「佣金」考量下,有些業務員會鎖定保額較大的投資 型商品主力推銷,一張數百萬意外險,保額可能才數千元,但大額 的投資型保單,很可能上看百萬元之譜。這種利誘之下,難保業務 員真能幫你考量到切身需求。 多項調查顯示,國人保障普遍不足,年輕上班族對於「該買多少保 險」仍沒有概念。劉鳳和建議,投保應僅遵「雙十理論」:年繳保 費不超過收入的十分之一,但盡可能將保障拉到年收入的10倍。 當然,保障額度視個人情況有所不同,每個階段都該重新檢視自己 的壽險、意外險的保障是否足夠。大抵上1個人在30、40歲,肩負 房貸、育兒、敬老責任時,壽險和意外險保障應該最高,隨著年齡 漸長,償清貸款、孩子也經濟獨立,所需要的保障也逐次下降。 外時留給家人保障,才是投保的初衷。 ﹌﹌﹌﹌﹌ ﹌ ﹌﹌ 因此,在規畫保險時,應以壽險、意外險為基本,別連基本保障都沒 有,就急於投資。下次遇到業務員再向你強力推銷投資型保單,反 而可以請他檢查,你目前擁有的基本保障是否足夠。 也有人注意到產險公司意外險保費普遍比壽險公司來低,對此,中 國人壽協理洪祝瑞說明,一般壽險公司業務員對於「投資理財」的 經驗還是比較完整,可以幫客戶做更完善的財務規劃,這是壽險公 司比較吃香的地方。 ⑧.別忽略投資型保單的前置費用  ̄ ̄ ̄ ̄ ̄ ̄ ̄ ̄ ̄ ̄ ̄ ̄ ̄ 搭上近幾年全球股市長紅的順風車,許多業務員推銷保單時,不再 以「保險」為訴求,而會改問客戶:「對投資理財有沒有興趣?」 但是,買投資型商品,真的能賺錢嗎? ﹊﹊﹊ ﹊﹊﹊﹊﹊﹊ 大部份保險公司在繳費第一年後,收取6~8成的目標保費作為「前 置費用」,紐約人壽壽險顧問王子翰解釋,這些前置費用主要用於 保險公司管銷、人事、壽險保額成本等等,通常要到第5~7年之後 ,前置費用才收取完畢,有些保險公司會規定總保額中「目標保費 」的下限,如果保額不高,可能繳費第一年7、8成保費都作為「前 置費用」而非投資。 (新制後,前置費用於前六年不得超過150%) 林英儒表示,第一線的業務員未必每個都能詳細解說保單的收費結 構,有些消費者一心想投資,卻發現自己繳的保費大多充作保險公 司「費用」,一氣之下一狀告上金管會。 因此,近來市場上出現「後收型」投資型保單,標榜繳費第一年不 需收取龐大的前置費用,讓消費者可以加速投資,但這種保單通常 會收取較高的解約費用。 投資型保單的好處,在於可以用較低的保費,將壽險保障拉到極高 ,適合年輕族群購買。但如果你已有足夠壽險保障,純粹想投資, 其實可以考慮直接把錢投入市場,若真要買投資型商品,也務必弄 清楚收費結構再下手。 (但大多業務給的保額在50萬--300萬區間,免體檢保額) (全球第三保費滲透,但長期保障額度低迷不振:http://0rz.tw/263lj ﹌﹌﹌﹌﹌﹌ ﹌ ﹌ ﹌ ﹌ ⑨.醫療理賠陷阱多,各項權益要先問清楚  ̄ ̄ ̄ ̄ ̄ ̄ ̄ ̄ ̄ ̄ ̄ ̄ ̄ ̄ ̄ ̄ ̄ 醫療險種類繁多,理賠陷阱也多,有些人事到臨頭才發現保單成廢 紙,問題出在哪? 關鍵一:醫療理賠需有「治療行為」。許多業務員會告訴客戶「住 幾天、賠幾天」,但每家公司對於「治療行為」認定不一,最好在 投保前就問清楚。 常見的例子包括,住進安寧病房,算不算「治療」?保險公司認定 中,有沒有理賠?許多慢性病患長期在家休養,所產生的看護費, 保險公司都另有算法,並不代表買了足夠日額的醫療險,就可以高 枕無憂。 關鍵二:不是「動刀」就理賠。醫療險中的「門診手術理賠金」是 否只要「動刀」就理賠?這常常有爭議,許多空有手術之名,例如 整型美容手術、蜂窩性組織炎切開等「手術」常不在給付之列。這 些都是業務員在推銷產品時,會試圖避重就輕的。 ⑩.3大指標,檢視防癌險及不及格  ̄ ̄ ̄ ̄ ̄ ̄ ̄ ̄ ̄ ̄ ̄ ̄ ̄ 劉鳳和指出,評估防癌險是否符合需求,有3項重要指標: 初次罹癌保險金:發現罹患癌症時,保險公司必須給付的理賠金, 這是最緊急最直接的救命錢,但相關條款也暗藏玄機。 有些保險公司會附加幾條理賠但書,例如「原位癌」(係指上皮細 胞癌最早期,或定義為第0期的癌症)只理賠10%或15%,這樣重 大的差別,全都寫在厚厚一疊保單裡,通常不會列在解說商品時使 用的理賠清單上,如果業務員沒有善盡告知義務,不幸罹癌時, 100%與10%的理賠差別,只能自己概括承受。 ﹊﹊﹊﹊ ﹊﹊ 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這是因癌症入院治療期間,保險公司所給付 的理賠金。現行公立醫院單人病房,每天費用約在4、5千左右,所 投保的癌症險額度,應該要能給付這些費用。也許很多人認為,便 宜的健保病房即可達到醫療效果,但以目前大醫院情況來看,健保 病房常常客滿,外頭還可能有其他病患排隊。以防萬一,擁有一定 醫療保險額度還是最聰明的理財做法。 癌症身故保險金:指的是一旦不幸因癌症逝世,留給家人的理賠金 。不過,劉鳳和表示,一般癌症險每個單位大約只理賠10萬元左右 ,即使購買到6個單位癌症險,仍只能拿到60萬元理賠金。身負家計 的投保人,可藉由提高壽險保障來彌補保額的不足。 此外,有些公司癌症險是可單獨購買的,不需要掛在儲蓄險或終身 醫療險之下,保費相對便宜,可以多加比較。 ========================================================== 結語:最高明的話術,是當你不假思索,容易信以為真的辭令... --淺見,謝謝-- ---- 人類的晚年 正砍斲著我們的顏面 甚至不願留下一道完整些 規則些的疤痕 南極記‧林燿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9.88

11/11 20:46, , 1F
昨天看到的經典:為什麼別人買的能源基金賺了五成
11/11 20:46, 1F

11/11 20:47, , 2F
而我同時期買的富邦能源基金卻賺不到2%?
11/11 20:47, 2F

11/11 20:49, , 3F
 ̄ ̄ ̄ ̄ ̄ ̄
11/11 20:49, 3F

11/11 21:14, , 4F
借轉^^
11/11 21:14, 4F

11/11 22:01, , 5F
唷 樓樓上如何自己修推文的呀? 我還沒看過 希奇...
11/11 22:01, 5F

11/11 22:09, , 6F
轉到保險板吧 @@! 雖然那邊強調的是溫馨 XD
11/11 22:09, 6F

11/12 00:22, , 7F
好文~謝謝^^
11/12 00:22, 7F

11/12 19:09, , 8F
好文!!
11/12 19:09, 8F

11/12 20:22, , 9F
^^收下....
11/12 20:22, 9F

12/14 13:01, , 10F
我們公司對這些方面就定的比較嚴格
12/14 13:01, 10F

12/14 13:01, , 11F
就連DM的審查也是,未經許可而私自印的DM被抓到
12/14 13:01, 11F

12/14 13:02, , 12F
就直接停止業務了,就上面那些,也都是白紙黑字
12/14 13:02, 12F

12/14 13:03, , 13F
都有揭露的很清楚,我們公司是核保時很嚴格,但是
12/14 13:03, 13F

12/14 13:04, , 14F
理賠時卻很寬鬆
12/14 13:04, 14F

12/14 13:05, , 15F
而且我們公司也不鼓勵業務員要求客戶轉換保單
12/14 13:05, 15F

12/14 13:06, , 16F
有的話,也只是業務員個人行為= =
12/14 13:06, 16F
※ 編輯: elvies 來自: 124.8.30.164 (10/19 18:47)
文章代碼(AID): #17DlHhP0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