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每回捧起金盃後的國族辯論 (上)

看板Bundesliga作者 (Hurricane Gilbert)時間6年前 (2018/06/18 14:28), 6年前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文超長注意* 報導者 2018.6.11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2018-fifa-world-cup-germany 文 蔡慶樺(德國議題評論者) 【德國】夏天的童話:每回捧起金盃後的國族辯論 你要什麼樣的國家?你支持什麼樣的球隊?你對於這個共同體,有著什麼夢想?當你在球 場裡想像著我與眾人的共同體時,不管作為球員或球迷,你都在為這些問題,做了一次公 投。 世界盃開踢前,幾張德國國家足球隊隊員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 的合照傳遍網路,捲起滔天大浪。厄齊爾(Mesut Özil)與京多安(Ilkay Gündogan) 兩位國腳在倫敦開心與艾爾段合照,京多安更在致贈的球衣上簽下「我的總統」。這個合 照時機十分敏感——在德國即將決定出賽名單之前,更糟糕的是,也在土耳其將開始總統 大選競選活動之前。兩位運動員一腳走進了政治風暴中。 厄齊爾其實相當符合德國期待的融合典範。其祖父當年從土耳其攜帶家人來到德國擔任移 工,包括他父親。厄齊爾出生、成長並求學於德國,自小便熱衷足球這種德國的國民運動 ,小學開始加入各種職業球隊的青少年部;成年後放棄土耳其國籍,以遵守德國的禁止雙 重國籍政策。成年後,不只加入德甲聯盟,入選國家隊,甚至去了西班牙皇家馬德里( 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這支每個足球員夢想的球隊。一切都像個德國移民第二 代的成功典範。 2017年,厄齊爾出版了自傳《比賽的魔力——你需要什麼才能實現夢想》(Die Magie des Spiels. Und was du brauchst, um deine Träume zu verwirklichen),描述他介 於德國與土耳其認同間的人生。該書中可以讀到,他成長於一個很不融合於德國社會的環 境中,直到4歲他都只說土耳其語,而這種情況對許多土耳其裔家庭來說並非例外。 前幾年,在接受《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專訪時,他拒 絕在國族認同問題上表態:「我這輩子在西班牙的時間還比在土耳其久,那麼我就是一個 德國—土耳其裔的西班牙人?或者是一個西班牙裔的德國—土耳其人?為什麼我們總是陷 在這樣的界限裡思考?我想要作為一個足球員被評斷,而足球是國際的,跟家庭根源無關 。」 然而,運動真的那麼超越國界嗎? 我們,終於有資格去「贏」 運動的本質中,確實包含一種超越國家與種族的競賽表現,所以奧運精神強調的「更高、 更快、更強」是全人類的理想;在喬丹(Michael Jordan)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滯空換手拉 杆上籃時,在勇士對騎士第二戰的柯瑞(Stephen Curry)以一次比一次難度更高的9記三 分球轟垮對手時,在那一刻,沒有人想著那是個美國人而我們是外國人,我們只想著自己 何其有幸,能夠共同目睹人類的這個精華時刻。可是,運動常常也是根植於國家種族想像 內的競賽,尤其是國家賽時,更能激起建立在敵我鬥爭上的愛國心。在棒球賽對上荷蘭時 ,台灣球迷們就會請出鄭成功的畫像;韓國曾在世界棒球經典賽(WBC)時擊敗日本,賽 後在投手丘上插上韓國國旗。這些時刻都見得到,國族的幽魂在競技場上飄蕩著。 德國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在1945年前高漲到極致的國家主義、愛國主義崩潰,沒有辦法重 新走回其正常國家道路。所有與國族榮譽有關的象徵,例如國旗、國歌,都被刻意迴避。 一般德國人不會在節日時高掛國旗,當然也不會有像美國人那麼愛把星條旗穿在身上的愛 國心。「德國」,成為一個應該避開的符號。 而運動時,卻是「德國」誕生的例外時刻。 政治學者布雷特浩爾(Lars Bretthauer)在〈塑造一個國家的22隻腳——足球與德國國 族主義〉一文中分析了足球競賽與德國國族主義的關係,他指出,聯邦德國在戰後走向一 個正常國家的歷史,與足球緊緊相關。一個後人傳頌的例子是:1954年,那是二戰結束後 的9年,德國人仍然活在國家破碎的陰影中,羞於提起自己的國名;但是,就在那一年的 世界盃足球賽,一個國家重生了。 舉辦在瑞士伯恩的總冠軍賽,由德國對上匈牙利。賽前所有人都預測匈牙利將奪冠,因為 那年的匈牙利隊火力強大無比,已在之前32場未嚐敗績。而總冠軍賽一開賽,匈牙利確實 也展現了其一流球技,以2比0領先德國國家隊——這是一支名不符實的國家隊,因為只能 以西德這個分裂國家身分應戰。 結果,到了下半場,德國隊逆轉為3比2,取得了世界盃冠軍。當德國隊進球時,全場從進 球前摒息期待的安靜突然爆發歡呼,「德國!德國!」響徹整個球場,這些把獎盃帶回德 國的球員們,被稱為伯恩的英雄們,而那場逆轉勝,也被稱為「伯恩的奇蹟」。大衛,打 敗了歌利亞。 布雷特浩爾說,那是個「建國童話」(Gründungsmythos)之時刻,此語確有道理。因為 那個時候,德國大約在1940年代末開始經濟復甦,歷經了1950、60年代的經濟奇蹟時期, 1954年,一個國家正從廢墟中站起,而這場眾人終於鼓起勇氣一起喊出德國國名的比賽, 正是聯邦德國建國起點。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後來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他與那 時千百萬的德國人都有一個共同想法:「我們終於又有身分了(Wir sind wieder wer) 」;此外,這也是一次復原(Rehabilitierung)——德國的「國家意識」,在運動場這 個市民空間中,被重新創造出來、展現出來——德國終於也有資格「贏」,而不只是永遠 的戰敗者。 (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4.33.1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ndesliga/M.1529303324.A.365.html ※ 編輯: CHERYL7 (182.234.33.159), 06/18/2018 14:29:35

06/18 15:02, 6年前 , 1F
好聞
06/18 15:02, 1F

06/18 17:22, 6年前 , 2F
上次出現這種中文文章可能是前一個世紀被可羅安吸亞掃
06/18 17:22, 2F

06/18 17:22, 6年前 , 3F
地出門之後,當時文中被引述的人是咩咩紹爾。
06/18 17:22, 3F
文章代碼(AID): #1R9r4SDb (Bundesl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