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來個聖誕禮物-- 鬼才名帥Daum專訪(1)( …

看板Bundesliga作者 (Mango0831)時間17年前 (2006/12/24 20: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耶誕節...就送個禮物給大家吧...無聊來看看 大家耶誕快樂囉^^ 作者:湯淺健二 89年東西德合併,充滿了「東德大量的優秀選手將可讓德國足球更上一層樓」 的樂觀言論。這樣看來,也許90年世界盃奪冠正是德國足球發展的轉戾點。 作者:德國奪下了這一次(02年)世界杯的亞軍。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到場的球迷 幾乎都是支持巴西隊的,您認為這是象徵喜歡德國足球的球迷較少嗎? Daum:其實這種問題並不公平,巴西球迷的人數是世界最多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不是嗎?今天如果是德國國家隊對上波蘭的比賽,相信支持德國隊的球迷會是比較 多的。現在的德國國家隊缺乏具有創造力的球員,當然,Ballack是例外的,現在的 他可說是德國足球創造力球員的代表(譯者心裡話:現在可是好多人呢!)。 作者:為什麼德國培養不出具有創造力的技術型球員呢?(譯者心裡話:這日本人真 就是擺明來吐槽的。) Daum:不是這樣的,還是有具有創造力的球員啊!Sholl、Deisler就是呀。只是因傷 沒有參加本次世界盃(譯者心裡話:結果06年還是沒參加 = =)。 作者:話雖這樣說,但相較於過去的德國足球,現代德國足球仍比較著重於強調身體 素質的力量足球吧!(此時作者心頭浮現起「1972年德國國家隊」。) Daum:的確, 當時的德國隊擁有Beckenbauer、Netzer、Breitner、Heynckes等具有 創造力的球員,是一支最好的隊伍,直到現在德國人仍很懷念那支德國隊。可是後來 的德國隊仍是後繼有人啊!例如Schuster、Littbarski、Klinsmann、Hessler、Voeller 、Moller等(譯者心裡話:他也不喜歡大嘴馬啊?),我想他們都是很有才能的球員。 作者:可是在我看來,90年代以後,德國足球就開始走下坡了。 Daum:嗯,是啊!也許90年義大利世界杯冠軍之後就可被視為一個走下坡的分界點。當 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許多舊東德的選手如Jeremies、Jancker等優秀選手(譯者心裡 話:大光頭Jancker?優秀?還OK而已吧!)開始出現在國家隊的名單上。接下來德國隊 在92年歐洲國家杯獲得亞軍,雖然94年美國世界盃敗給保加利亞止步於八強,但96年歐洲 國家杯再度奪冠。這樣順心的結果使得德國國內足球界安逸於現狀,因而沒有察覺到整體 社會結構的變化。直到80年代為止,足球絕對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大的娛樂。結果現在的小 孩子娛樂可多了,像很多孩子愛打電玩,但是已經幾乎看不見有孩子玩街頭足球了。這是 最劇烈的變化。 (作者註)其實街頭足球的存在是有很大的意義的。街上的小孩子為了好玩,必須自己決 定出自己的特殊規則、自己比賽,而且必須邊踢球邊思考。這就好像我們在職業球會的訓 練中,要求選手必須「踢出自己」,消化自己所學到的一切。就如同在職業比賽中,必須 靠「身體的智慧」去感覺、記住,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獨特假動作。而且也能讓自己 進而自然地發展出防守技巧。因此,街頭足球可以說是孕育球員創造力的舞台。 Daum:因此,現今的德國足球為了育成具有創造力的球員,必須建立一套整體的德國足球 振興計畫。所以當我就任國家隊主教練時,立刻著手擘畫這訓練計畫。我認為,德國國家 隊主教練必須對整個德國足球界負起責任,而德國足協也允諾給予必要的協助。而我計劃 整合資源,在德國建立「克雷楓丹訓練中心」。 (作者註)「克雷楓丹訓練中心」位於法國的碧西,是法國足球的根據地與中樞。中心其 中不僅只有教練人才的育成,並且集中了全法國的優秀青少年選手寄宿於此。中心方面不 僅僅提供青少年球員足球的訓練,也提供他們一般的教育課程。在這裡被選上的球員將可 成為職業球員,像Zidane、Henry都是從克雷楓丹畢業的。(譯者心裡話:德國沒有這種 東東?) Daum:於是我決定要在科隆市郊建立這樣的訓練中心。不僅是選手的育成,還要建立電子 資訊系統,累積德國全國的情報,將選手們每日的變化資料詳盡地紀錄、累積。當然其中 也會有教練間的情報交換中心之類的機制。 Daum:當然,軟體方面也會有具體的改善計畫。我想學校中體育課程的改良會是特別重要 的一環,因為學校是隱藏的足球人才的寶庫。我們會與各球會合作,派遣教練到學校,並 針對各州的教育局,導入更多的足球課程。也會與足協合作,派遣一些退役國腳、有名選 手至各校。如果這樣做的話,學生們一定會對足球產生更大的興趣。只可惜這些計畫已經 中止了…。(譯者心裡話:是因為吸毒那件事情導致他當不成國家隊主教練造成的?) 此時,Daum的聲音沉了下來:其實這也是各俱樂部的育成中心本來既有的機能,因此振興 計畫應該是可以自動運作起來的。只要有優秀的人才,什麼事都有可能達成…。 (作者註)接下來的一段話,是整個德國的足球教練育成課程(包括國家隊、職業球隊) 的總負責人埃里西.魯特穆勒所補充的。我是在訪問Daum的數日後,在國立科隆體育大學與 他會面的。 埃里西.魯特穆勒:雖然科隆的計畫並沒有進展,但我們也是有其他的青少年球員培訓計畫 正在進行中。在全國300個地方以上有我們的球員選材、育成系統(相當於日本的訓練中心 系統)正在運作著。 對於足球育才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針對於正處在所謂的黃金年齡(6~8歲起,至14歲為 止)時期的孩子們,給予正確的指導。這個年紀正是足球技術、球感養成的關鍵期,而這也 正是過去的街頭足球所能給予的最大作用。總之,我們有以這黃金年齡選手為對象的專屬指 導教練的育成措施,而第一期的專屬指導教練才剛畢業(譯者心裡話:好像有點慢)。在90 年代時,我們的確忽略了這樣的足球選手養成體系的重要性。但從今以後,相信我們將會有 許多優秀的選手陸續出現(譯者心裡話:好像有點效果了)。沒錯,將會像70年代的德國足 球一樣。 -- 德國足球的置入性行銷... http://tw.myblog.yahoo.com/dfb-bundesliga 若有人問我為何愛德國足球...那可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107.230
文章代碼(AID): #15ZdPfq4 (Bundesl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