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菩薩戒「發心儀軌」10 欲善業因緣發菩提心

看板Buddhism作者 (ykk)時間1年前 (2023/03/14 08:21), 1年前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 2021年9月8日《入中論自釋》第一天 轉自:https://www.facebook.com/Jamyangrin (信眾問:)我們如何行善卻不貪執善行? (尊者答:)光是執「此是彼」本身並非貪執。 像是修練菩提心時,會產生「我要成佛」的希求心(欲求心),以及執取「我要利益 眾生」的想法等,這些都不是貪執。 (為何菩提心的希求執取不是貪執?) 一方面可能與悲、智的結合有關(悲--大悲心,智--空正見,結合大悲心的思惟與空 正見的思惟),尤其與結合智慧(般若智慧--即空正見,通達空性正見的智慧)有關。 以中觀的術語而言,因為精通「無自性」、「不從境上有」,即以「觀待施設而有」 的緣起之認知去除苦性。 (苦是由顛倒執取自性有而產生,因此,通達無自性的智慧可去除苦。) (由通達無自性的智慧)進而產生深層且強大的「要行善斷惡」之希求,其(希求) 執力道不亞於貪執。隨思惟的差異,該執與貪執兩者的確不同。 乍看之下,菩薩積極修行的執著(菩薩發菩提心精進修行希求成佛利益眾生的執取) 看似某種貪執,但彼執的背後有正理(大悲心的思惟與空正見的思惟)做為依據,跟貪執 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一般人的執著不需理由;只是突然覺得好看,便產生貪執,此時的執著不僅源於 貪心,更是「所見皆是實有(顯現為自性有般的真實),進而認定所見般的真實」之執。 >>>>> [1] 我們的身語意,心心所的心所法當中,欲求心所不等於貪心所,欲求心所屬別境心所 ,貪心所屬煩惱心所,別境心所不等於煩惱心所。例如佛有別境心所,沒有煩惱心所 [2] 我們的心是明而了別,因此具有執取境的能力,此處的執取,並非執著、貪著之意。 如尊者說,光是執「此是彼」(例如執這是青色、那是白色)本身並非貪執。 例如,眼識的心會執色處的境、耳識的心會執聲處的境、鼻識的心會執香處的境、舌 識的心會執味處的境、身識的心會執觸處的境等。這些心識的執取境,屬正確的執取。 所謂妄心,如尊者說「所見皆是實有(即顯現為自性有),進而認定所見般的真實( 進而趨入執取自性有)」之執,屬顛倒趨入境的執取,例如意識的貪執,屬非量的妄心。 若是量的執取,於境非顛倒執取,例如佛陀的意識有正確執取,佛的意識周遍是量。 [3] 兩種真實--二諦:世俗諦、勝義諦。(諦,即真實之意) 佛典說到的真實,有兩種,一種是世俗諦的真實,一種是勝義諦的真實。凡夫所見的 真實為世俗諦的真實,然而,世俗諦的真實不是真的真實,反而由此引生貪執等顛倒心。 勝義諦的真實是聖者所見的真實,即聖者的根本智由緣起之理所觀見的法性真如--空性。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78753315.A.6B8.html ※ 編輯: ykkdc (123.205.79.183 臺灣), 03/14/2023 10:47:07

03/14 14:07, 1年前 , 1F
從10幾歲到90幾歲都有 好感動
03/14 14:07, 1F

03/14 14:10, 1年前 , 2F
謝謝分享 常念滅貪佛也很好喔
03/14 14:10, 2F

03/14 19:06, 1年前 , 3F
阿彌陀佛
03/14 19:06, 3F
文章代碼(AID): #1a3xuZQu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