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不殺生"的戒律原本是僅指不殺人嗎?

看板Buddhism作者 (honyan)時間1年前 (2022/06/21 20:10),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MrTaxes (謝謝提醒)》之銘言: : 在家眾如何受持五戒、菩薩戒(聖嚴法師-大法鼓 0403)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gfqDbDdE8
: 聖嚴法師: : 不殺生主要是不殺人 其他的眾生不要以瞋心殺貪心殺 : 如果說是蒼蠅螞蟻蟑螂 來危害到你的生活裡面的衛生健康 : 那你要把它趕走 你要把它清理 : 而不是說我為了殺生而殺生 .... : ======================================================= : 因為後來有些人會認為不殺生 是不殺害一切眾生 所以生活得小心翼翼 : 但像現在夏天到了 路上很多蟲蟲 人們在上面走動 意外應該是很難避免 : 所以追本溯源最初"不殺生"這戒律的範圍並沒有那麼廣 對嗎? 戒律好像很嚴格、繁雜,到底這麼多戒律是拿來幹嘛? 持戒對治習氣,難免看到戒律的限制面,不過當然也有諸多利益面。 以下引《菩提資糧論》,分享一些關於持戒的觀點: :已解釋陀那波羅蜜,今應說尸羅波羅蜜。 :波羅蜜義如前解釋,尸羅義今當說。以尸羅故說為尸羅。 1. 言尸羅者謂習近也,此是體相。 2. 又本性義,如世間有樂戒、苦戒等。 [*1] 3. 又清涼義,為不悔因,離心熱憂惱故。 4. 又安隱義,能為他世樂因故。 5. 又安靜義,能建立止觀故。 6. 又寂滅義,得涅槃樂因故。 7. 又端嚴義,以能莊飾故。 8. 又淨潔義,能洗惡戒垢故。 9. 又頭首義,能為入眾無怯弱因故。 10. 又讚歎義,能生名稱故。 此戒是身口意善行所轉生, 1. 於中遠離殺生、不與取、欲邪行等,是三種身戒。 2. 遠離妄語、破壞語、麁惡語、雜戲語等,是四種口戒。 3. 遠離貪、瞋、邪見等,是三種意戒。 如是等身口意善行所轉生十種戒,與貪瞋癡所生十種惡行為對治。 1. 彼十種惡行下中上常習近故,墮於地獄、畜生、閻摩世等。 2. 如前數十種善行戒,若不與覺分相應,下中上常習近故,隨福上上差別,當得天人差 別。 3. 若與覺分相應十種善行,戒上上常習近多作,故當得聲聞地及菩薩地中轉勝差別。 (中略) 復有九種戒,謂凡夫戒、外道五通戒、人戒、欲界天子戒、色界天子戒、無色界天子戒、 諸學無學聲聞戒、獨覺戒、菩薩戒。 1. 凡夫戒者,入生處故盡。 2. 外道五通戒者,神通退故盡。 3. 人戒者,十善業道盡故盡。 4. 欲界天子戒者,福盡故盡。 5. 色界天子戒者,禪那盡故盡。 6. 無色界天子戒者,三摩鉢帝盡故盡。 7. 諸學無學聲聞戒者,究竟涅槃故盡。 8. 獨覺戒者,闕大悲故盡。 9. 菩薩戒者則無有盡,以此戒能顯明諸戒故,種子相續無盡故,菩薩相續無盡故,如來 戒無盡故。以此因緣,菩薩戒者說名無盡。諸菩薩戒,迴向菩提故,說名戒波羅蜜。 此中有輸盧迦: 猶如父愛功力子,亦如自身愛壽命,出離有愛戒亦爾,大心健者之所愛。 此戒牟尼習近已,解脫於欲離有愛,似烏凡人所棄捨,智者常當愛此戒。 此戒利益於自他,令身端嚴離憂乏,此世他世勝莊嚴,是戒智者當所愛。 此戒不由於他力,非不可得非乞求,皆因自力而得之,是故上人愛此戒。 財物國境并土地,自身肌肉及以頭,皆能捨之不捨戒,為欲淨彼勝菩提。 假使從天墜於地,設令自地昇於天,為滿離垢無染地,應當決定不移動。 若已滿足戒方便,此時即得第二地,既得離垢清淨地,是時成就心所欲。 若復天人修羅世,及畜生中可化者,善知教化方便已,隨念往彼利益之。 或以布施攝眾生,或以愛語入其意,或復與其安隱利,或與同事助其力, 或在人中為其主,或居天眾而自在,彼彼方便引導之,悉當安置於白法。 具足實戒神通故,便能乾竭於大海,世間盡時火增盛,於剎那頃悉能滅。 觀於世間種種惱,惱而生病由離親,智者有戒通方便,為世親依示勝道。 [*1]: 習近義與本性義,參照印順法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習近」,就是《大毘 婆沙論》的「數習」。不斷的這樣行,就會「習以成性」,所以說「本性」。這是通於善 惡,也通於苦樂的。現在約「善」說,不斷的行(習)善,成為善的習性,這就是尸羅。 這種善的習性,「好行善法」,是樂於為善,有向善行善的推動作用。「不放逸」,是「 於所斷修防修為性」。對於應斷除的不善,能防護不作;應修的善法,能夠去行。所以《 增壹阿含經》說:「無放逸行,所謂護心也」(約防惡說)。尸羅是善的習性,所以說「 此言性善」,是戒的體相。有力的防護過失,修習善法,成為為善的主動力。尸羅,可說 是人類生而就有的(過去數習所成),又因不斷的為善而力量增強。所以不論有佛出世— —「受戒」的,或沒有佛出世,或佛出世而不知道——「不受戒」的,都是有尸羅——戒 善的。「十善道為舊戒。……十善,有佛無佛常有」,就是這個意義。 ============================================================================== 藉戒相以戒心,身口造作以意為先導,從守持外顯的戒相開始,可以慢慢調整心地。斷惡 、修善、度眾生,修善不斷惡,如珍寶放在漏囊裡面。人身難得今已得,戒法難聞今已聞 ,願大家都能增上生,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213.1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55813445.A.015.html

06/21 21:05, 1年前 , 1F
南無釋迦牟尼佛
06/21 21:05, 1F

06/21 21:27, 1年前 , 2F
感謝您回覆。
06/21 21:27, 2F
文章代碼(AID): #1YiRL50L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YiRL50L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