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65(下

看板Buddhism作者 (夏天樹)時間4年前 (2020/06/15 00:33),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一、跟阿彌陀佛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亦令大眾聞法得利,普發彌陀之願,學法藏之所行,攝取佛剎,滿足大願」。法藏 給我們表法,發心供養極樂世界,所做一切功德都迴向西方淨土,不求人天福報,學法藏 之所行,滿足大願,攝取佛剎,以四十八願光大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淨影疏》 曰:法藏自說己願,令諸菩薩學之同發」,這就是真實利他。我們發願跟阿彌陀佛同願、 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海賢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根是什 麼?命根,肯定認真阿彌陀佛是我自己的命根,你能不到極樂世界去嗎?肯定往生。   「又《會疏》云:菩薩聞之,自發勇猛心。彼既丈夫,我亦爾。彼發妙願,我不爾乎 ?故能緣之滿足大願也。」每個學四十八願的人都發這個願,這真正是跟阿彌陀佛同行之 人,阿彌陀佛的事業是我的事業,我的事業就是阿彌陀佛的事業,融成一片。「我心即是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中峰禪師說得一點都不 錯,跟《無量壽經》完全相應。彼既丈夫,彼是法藏比丘,他能發,我為什麼不能發?故 能緣之滿足大願也。學了要發,要滿足彌陀大願,彌陀就是自己。「滿足無量大願,指能 滿一切志願」,往生淨土這一願就是一切願,往生極樂世界,一切願都能圓滿成就。   「又《往生論註》云:滿足往生淨土一願,即一切志願悉滿足。故云滿足無量大願。 」現在人發願都是求名求利,求財富、求高官,能不能得到?能得到的是命裡有的,命裡 沒有的得不到。過去生修福慧,這一生來享受,古人講三世怨,享福時把修福慧忘掉了, 造業了,第三世福享完,到三途去了。大富大貴還修大德、行大善?太少了!享福的時候 人就迷惑,也行善事,善事很小,微不足道「曇鸞大師作《論註》」,就是《往生論》 註解,「和盤托出諸佛心髓」。毫無保留,全都拿出來,供養大眾。這是無上的法供養。 二、求生淨土這一願,就圓滿含攝無量大願   「法藏菩薩五劫精勤求索之大願,祗為眾生能真實發起往生淨土之一願」,阿彌陀佛 四十八願目的是什麼?讓你真正聽清楚、搞明白,發願求生淨土,就為這個。慈悲到了極 處,微妙到極處,殊勝到極處,讓你看到四十八願,你心動了,這個地方我一定要去。求 生淨土這一願,就圓滿含攝無量大願「故我輩末世凡夫」,念老勸我們,「但能滿足此 一願,即與彌陀大願相應」,四十八願。怎樣修四十八願?每一條、每一條修?阿彌陀佛 用了五劫時間,我們哪有那麼長的時間?我們只要一願,四十八願全得到。哪一願?求生 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天天跟著阿彌陀佛,沒有成佛決定不離開佛。 極樂世界壽命無量,有的是時間。到極樂世界成佛,可能像惠明法師一樣,阿彌陀佛 一點你就開悟,就成就,就證得無生法忍,圓滿菩提,無比快速!「便入一乘願海,便與 彌陀大願同體,故云即是滿足無量大願」。滿足,沒有一絲毫的欠缺。「何等方便,何等 直捷,從果起修,直趨究竟。不可思議,淨土法門」。一句佛號。海賢老和尚、海慶法師 、海賢的母親做給我們看。走得多麼瀟灑、自在!沒有病苦、死苦,預知時至,自己有能 力往生。因為它是從果起修,阿彌陀佛是果,不是因。直趨究竟,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換 題目,也不用其他方法幫助正修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助修也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蕅益 大師教我們的。這就是直趨究竟,不可思議,淨土法門,真實利益。 三、突破障礙用什麼方法?「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第六品,科題「佛令說益」,第一段「正具說大行願」,首先「陳說請聽」。法藏比 丘教導我們事師之道,對老師恭敬。聖學、佛法學習的稟性,要求老實、聽話、真幹,老 實人不懷疑,學習態度真誠,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他能聽得進去,能保持、落實, 真正得利益。這就是淨宗學人的條件。這個條件不足,你這一生很難往生!要學老實、要 學聽話、要學真幹,待人接物,生活、工作都要學真誠心。不怕吃虧,決定不能佔便宜, 佔便宜的果報是吃大虧老實好,吃虧是福,吃虧人消業障,業障消了福報就現前。我們 修福,福不能現前,為什麼?有業障。能忍,修忍辱波羅蜜。有布施、有持戒,不能忍辱 就得不到利益。「一切法得成於忍」,不能忍不行,大難大忍,小難小忍。什麼都能忍, 沒有怨恨心,沒有煩惱,天天法喜充滿。   【發大誓願第六】   「本品乃法藏菩薩遵佛明訓」,世間自在王如來教導他,「於大眾中宣說所發殊勝大 願」。把四十八大願跟大家報告分享,讓大眾生歡喜心。「此大誓願,妙德難思」。四十 八願,願願都具足無量無邊微妙功德,不可思議,大到我們無法想像。「如《甄解》曰: 四十八願功德成就,而歸一正覺,正覺之體即是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名弘誓本乘海,亦名 悲願一乘。此乃彌陀正覺功德也。正覺功德不可思議者,由誓願不可思議。是以《行卷》 以卅六句歎誓願不可思議,以彰正覺功德廣大。」《行卷》原文,「敬白一切往生人等, 弘誓一乘海者,成就無礙無邊最勝深妙不可說不可稱不可思議至德」。功德到了極處,究 竟圓滿。「何以故?誓願不可思議故。悲願喻如大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猶如大車乃 至猶如大風,普行世間無所礙故。能出三有繫縛城,乃至開顯方便藏。良可奉持,特可頂 戴也。」   《行卷》說,敬白,這是謙虛,對所有聽眾恭敬,一絲毫傲慢習氣都沒有,對人這麼 客氣、尊重,聽眾歡喜。恭恭敬敬向大家報告、請教。一乘是成佛,成佛才叫一乘,成菩 薩叫大乘,成阿羅漢、辟支佛叫小乘,一乘是直截了當成佛之法。下面讚歎,成就無礙, 沒有障礙。突破障礙用什麼方法?「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要持戒、要吃苦,絕不 怕吃苦。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持戒精嚴,以苦為師」,他老人家真正做到 了。戒是根本,三皈五戒十善,這是根本戒。 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   三皈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惠能大師授三皈,他講 「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講實質。佛是什麼?佛是覺悟。覺悟究竟圓滿就稱佛, 覺悟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稱菩薩。經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無上正等正覺。佛是 無上正等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阿羅漢是正覺,三個等級,三個學位,每一個人都可以 拿到,應該拿到,你本來是佛,你現在迷惑,迷了自性,顛倒行事,變成凡夫。凡夫就是 不覺,不正,不清淨。佛是覺悟,菩薩正知正見,今天講正能量,你是邪知邪見負能量; 阿羅漢正覺,你不覺,不覺迷惑顛倒。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皈依佛是要念念覺而不迷,這真皈依佛 了,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依靠正覺,依靠覺悟,不再迷惑了。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 經典都是方法,你要依靠正知正見,不能依靠邪知邪見。網路、電視裡教殺盜淫妄,全是 邪知邪見!皈依僧,僧是清淨,皈依淨,淨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三皈依要講實質 ,真正三皈才是佛的學生,有名無實不算。 學佛落實在五戒,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不妄語。跟五常一個意思,仁 者不殺,不盜是義,決定沒有傷害別人的念頭;禮是不邪淫,一切都不可過分,有節度有 分寸,過與不及都不合禮。不飲酒是智慧,酒醉亂性;不妄語是守信。然後在家有八關齋 戒,出家有沙彌律儀,向上提升。海賢老和尚基本戒做到了,其他枝枝葉葉統統做到,三 聚淨戒、一切威儀他都做到,肯吃苦,能忍辱,真正是學佛最好的榜樣。 == 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換題目,也不用其他方法幫助。正修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助修也是念 這一句阿彌陀佛。蕅益大師教我們的。直趨究竟,不可思議,淨土法門,真實利益。 南無阿彌陀佛。 --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楞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21.242.2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92152394.A.F66.html

06/15 01:00, 4年前 , 1F
南無阿彌陀佛
06/15 01:00, 1F

06/15 16:44, 4年前 , 2F
阿彌陀佛!
06/15 16:44, 2F

06/15 19:54, 4年前 , 3F
南無阿彌陀佛
06/15 19:54, 3F

06/16 00:25, 4年前 , 4F
南無阿彌陀佛
06/16 00:25, 4F

06/17 13:20, 4年前 , 5F
阿彌陀佛
06/17 13:20, 5F
文章代碼(AID): #1Uvb5Azc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