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萬行法師-修煉下丹田和上丹田的不同結果

看板Buddhism作者 (反求諸己)時間4年前 (2020/05/25 23:14),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1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修煉下丹田和上丹田的不同結果 ---------------------------- 學員:師父,請問一下,我練道家的功法一年零九個月了,是不是還要一直守下丹田? 萬行大和尚:你的師父怎麼告訴你的呀?沒告訴你嗎?世界上有兩種功法:一種功法是不 走下丹田,不走中丹田,一步到位到上丹田,直接就出去了。還有一種方法是先走下丹田 、中丹田、上丹田,一步一步走的。 道家功特別強調下丹田修好了以後修中丹田,中丹田修好了以後修上丹田,然後就出去, 就出神入化。佛家從來不講什麼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從來不講。密宗也講臍輪、心 輪、眉心輪、梵穴輪……這個梵穴輪也叫頂輪。 漢傳佛教從來不講這些,如果你在漢傳佛教裡面講這些,會被認為歪門邪道。但是,漢傳 佛教不講這些,你的生理結構、生理的修行流程,難道就不用經過這些了嗎?一樣會經過 。這就是漢傳佛教的高明之處,不給你講什麼三脈七輪、任督二脈,就告訴你把身體空 掉去做就行了。 把身體空掉、把你的意識、把你的心看住你的念頭。這個方法相對來講,一步到位,因為 比較高,反而抓不住。而道家和密宗是從有為法入手,你很容易有個東西抓在手裡其實,不管是道家、密宗還是漢傳佛教,只是一個習慣的用功手法。如果你習慣了最初第 一個人傳的方法,直接走漢傳佛教路線,你也很習慣,你若再去修道家和藏密的反而不習 慣了。如果第一個教你練功的人是用道家的手法,你再練佛家的功法也會覺得無處下手。 你的啟蒙老師決定了你在這個領域裡終生的高度和廣度。所以,當你學了藏傳佛教、漢傳 佛教、道家功法後會發現,他們三個都是一樣的,任何一個門都可以進。只不過藏傳佛教 、道家功是從生理入道,漢傳佛教是從心理入道。 當你入了道以後會發現,生理就是心理,心理就是生理,身心是一體的。不存在我修身體 而不修心,或修心身體不會轉變。你的心態一轉變,身體就會轉變;身體一轉變,心態也 會轉變。就如同我們心理的情緒,是不是在受生理的制約,生理是不是又受心理的指引? 只不過在入手的時候,有的是從道家和密宗(從臍輪,道家叫下丹田,密宗叫作臍輪)開 始修。漢傳佛教直接告訴你要空掉身體、忘掉身體,只要看住念頭不跑掉就行了。念頭不 跑掉,臍輪和下丹田自然就會發熱,陽氣自然就會充足。下面陽氣充足了,自然就像瓶子 裡面的水一樣,一格、兩格、三格……就會往上升,自然就會往上走。把身體忘掉了,更 容易過身體這一關。 藏密和道家,把念頭落在身體上,修到某個階段就很難把身體空掉。但是它有個最大的好 處就是方便,容易入門,讓你這個心有個落腳點,抓得住。修到某一個階段,你必須要把 身體空掉,必須要落在心上用功。 -- 一個人只有在放鬆、靜心的時候,自我才會消失,此時才是打開整體的開始,個體才會融 入整體之中。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63.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90419675.A.7B9.html

05/26 13:58, 4年前 , 1F
看住你的念頭,知道你的念頭是變動的,等到你能一念不
05/26 13:58, 1F

05/26 13:58, 4年前 , 2F
生,明白你仍是執念,此時問自己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05/26 13:58, 2F

05/26 13:58, 4年前 , 3F
再問何者不與萬法為侶,這都是講同一個道理,然後不要
05/26 13:58, 3F

05/26 13:58, 4年前 , 4F
把這個歸給虛構的抓不到覺不到的阿賴耶識,一直以為遍
05/26 13:58, 4F

05/26 13:58, 4年前 , 5F
大虛空的是阿賴耶識,是因為學人不肯直下承擔,斷滅心
05/26 13:58, 5F

05/26 13:58, 4年前 , 6F
和心所,諸法無我諸行無常,不受後有,這裡要有禪定,
05/26 13:58, 6F

05/26 13:58, 4年前 , 7F
要修禪定
05/26 13:58, 7F
文章代碼(AID): #1Uo-3RUv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