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索達吉堪布問答之禪修篇

看板Buddhism作者 (非顏)時間5年前 (2019/02/14 06: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問:安住修和觀察修,這兩者該如何選擇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kac.html 索達吉堪布: 有人說修行中始終應觀察,有人說一直都不應觀察,實際這兩種說法都有偏墮一邊的過失 ,不能圓滿做出解釋。按理來說,首先應該觀察,獲得定解之後再安住。不論顯宗密宗, 不觀察是不合理的,依照道次第漸次修行非常關鍵。 於此需要主要說明的是,不論修學顯宗還是密宗,首先應該通過聞思生起智慧,當真正的 定解智慧生起之後,不用再再觀察,應該自然安住修行。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定解寶燈論講記》 ◎問:如何了知自己是否還需要觀察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px3.html 索達吉堪布: 觀察自己的相續是否經常生起庸俗分別念,如果確實容易生起,就還需要觀察;定解已經 生起則不必再觀察,於此境界中自然安住即可。 即最初觀察、中間輪番、最終不需觀察直接安住。經過前兩個階段,到最後相續中自然而 然生起大悲或無我的境界時,不必屢屢思維“某某眾生曾經做過我的父母”、“做我父母 時對我如何如何疼愛”,如此再再觀察沒有任何必要,只要見到眾生、想起眾生時,相續 中就會不由自主地生起大悲心。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定解寶燈論講記》 ◎問:有人說觀察修反而會增加分別念,該怎麼理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kad.html 索達吉堪布: 很多修行人也經常說:“好好安住,不要觀察,觀察是增加分別念的,千萬不要觀察…… ” 實際對此問題必須認真分析,最初時觀察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後自心已經清淨或已抉擇為 無我空性後,則再不用觀察。 麥彭仁波切的究竟觀點即是如此,初學者最好的入門方法就是首先詳詳細細地觀察,如若 最初即何者也不觀察、不分析,自然安住,則如前文所講,最初捨棄無我法門的說法實際 是魔王所散佈之密語,對自身修行決定有百害而無一利,故對修行過程中的逐層次第必須 善加分析。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定解寶燈論講記》 ◎問:禪修時,我感覺內心非常平靜、滿足,可以一直安住很久,是不是這樣繼續修下去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yfu.html 索達吉堪布: 禪修時能夠安住,叫做寂止。僅僅這樣並不足夠——天人可以許多劫不出定,有些動物也 可以三個月始終安住,但是他們並沒有解脫。所以還需要具備勝觀的智慧,以此才能斬斷 輪迴之根,認識心的本性。 心性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是不可思議的狀態,但是依靠一定的方便,也可以找到它。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悉尼科技大學問答》 ◎問:為什麼有些人的禪定成為盲修瞎煉且非常危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jp8.html 索達吉堪布: 現在個別修行人的禪定確實讓人擔憂,他們既沒有上師引導也不具足清淨傳承,若對其所 修禪定刨根問底,他卻不知其所以然地說:“反正就這麼坐著……”坐禪的人非常多,但 修持真正禪定的人很少。 盲修瞎煉不是斷除煩惱障、證悟智慧功德之因,相反,依靠這樣的盲修瞎煉反而會導致相 續中原本存在的少許功德日趨衰減,成為生起功德的荊棘之障。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定解寶燈論講記》 ◎問:如何了知自己入定等修行是有進步還是盲修瞎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jp7.html 索達吉堪布: 比如自相續煩惱原本十分深重,貪嗔痴傲慢等難以抑制,但通過入定修行後已經不像以前 那樣嚴重,並且自相續對眾生的悲心、上師三寶的信心越來越穩定增上,這就說明你的修 行屬於正修的範疇,不是盲修。若相續中的智慧、悲心等不但沒有增上,貪嗔等煩惱反而 變本加厲,行為越來越不如法,那即使一天24小時入定安住也已進入盲修瞎煉的狀態了。 有些人說自己已經見到了本尊,實際是否見到本尊並不重要,應觀察自相續中的大悲心、 菩提心是不是生起來了?如果確實已經生起的話,說明見到本尊是正修的驗相;反之,見 到本尊後對眾生的悲心及因果緣起法反而開始疑慮重重,那即使天天見到文殊菩薩、普賢 如來也不見得正確,應盡快捨棄這種修行。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定解寶燈論講記》 ◎問:什麼叫止觀雙運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yw6j.html 索達吉堪布: 其實禪修呢,有世間的禪修,還有佛教的禪修。世間的禪修呢,主要是將我們的心平靜下 來,不要有煩惱、痛苦、壓力,這麼一個狀態;而出世間的禪修,有出離心、菩提心,還 有無二慧,或者說是無緣的回向做攝持,這樣的禪修是比較深奧的。今天,我們著重講授 佛教禪修方面的一些道理。 禪修的確很重要。如果原來是一個性格非常不好,或者說得了現在所謂的抑鬱症、自閉症 等各種不良的病的話,通過禪修可以化解;原來心裡欲望特別大,很難想像的這種人,通 過長期的禪修,心靈也會獲得淨化,最終心態會非常平靜。所以所謂的禪修,它不一定是 非要有一個宗教的儀式和宗教的意義,如果按照自身的一種調整方法來修的話,也同樣起 到它的作用。 禪修的方法當然是非常多的,按照藏傳佛教,主要有寂止和勝觀兩個方面,這種方法在任 何時候,任何的經論當中都會強調的。 禪修的時候,我以前也講過,我們的坐式非常重要,這種坐式叫毗盧七法坐式。在座的各 位應該會懂得,主要是雙足跏趺坐,雙手等印,脊椎端直,頸部稍向前傾,直視前面的虛 空,舌尖抵上顎,雙肩放鬆往外展開。這就是毗盧七法坐式。(外面唱的歌很好聽。剛才 有一個孩子在哭,這種哭聲,我的禪修境界中,把它看作是一種歌聲。)我剛才講的毗盧 七法坐式,在座的各位,不管你有沒有信仰,最好以這種坐式,這樣你的禪修會成功的。 禪修能讓心安靜下來,就像渾濁的水讓它逐漸逐漸平靜下來的時候,所有的這些渾濁部分 會沉澱下去,這是一種禪定。但是,這樣的禪定,它也有一些世間的部分,比如說,我們 的心什麼念頭都沒有,但沒有念頭不一定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們修行當中有明、樂、無 念的一些覺受,但這些覺受實際上是不究竟的,一旦遇到一些因緣的時候,這種念頭,包 括貪嗔痴,會再次浮現。所以我們經常說,心僅僅是安住下來呢,只能暫時解決痛苦,但 從根本上還沒有解決痛苦。 剛才講到的叫做寂止。就是心一種無緣的狀態,沒有任何執著,這也是一種禪修。藏傳佛 教和漢傳佛教當中,還有一種叫做是有相的寂止。所謂的有相寂止呢,比如說觀佛像,漢 傳佛教的《觀佛三昧海經》當中,專門從佛陀的所有相好——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一個 一個觀想,到最後,佛陀站著的形象也會觀想,佛陀坐著的形象也會觀想。 我們藏傳佛教當中,對釋迦牟尼佛的觀修方法,也經常在自己的前面觀想一個金光閃閃的 、非常莊嚴的,就像我今天給大家看的這麼一個釋迦牟尼佛的像——這個像應該是非常地 莊嚴。我們在禪修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就經常眼睛盯著這個佛陀,自己心裡面觀想。到 一定的時候,不管前面有沒有佛像、唐卡,你自己的心也一定會觀想。有時候呢,也可以 觀想佛陀的身體發出光,融入自己的身體,自己的這些煩惱、負面的情緒都得以消除。這 種觀想方法,無論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都可以叫做寂止。而且它的功德非常大,但是今 天因為時間關係,我不在這裡敘述。 當然,佛教徒可以這樣觀想,即使非佛教徒,如果這樣觀想佛像的話,也會對你的生活帶 來一種契機,帶來一種快樂,根本不會因為你不是佛教徒而對你有一種排斥或者不加持, 不會有這種現象。所以,我的建議呢,願意控制自己的煩惱、壓伏自己痛苦的這些人,你 經常看著這樣的佛像的話,對你一定會有非常多的意義和快樂。 我剛才講到寂止。有相的寂止——觀佛,無相的寂止——我們的心安住於一種非常平靜的 、沒有任何執著的狀態當中,這就是現在社會上各種學校也提倡的所謂的禪修。但是這種 禪修呢,從究竟來看,也並不是很完美的,因為一旦因緣具足,外緣出現的時候,它還會 產生各種煩惱。在這個時候,我們要懂得,禪修的心,它的本來的面目。也就是說,它是 有眼耳鼻舌身等等這樣的五根識嗎?還是它也是自己擁有的一種本體存在?或者說,我們 這樣的心識在外在的山河大地上,還是在自己的肩膀,或者身體上上下下的任何一個部位 上?通過這樣詳詳細細去觀察的時候,其實我們的意識也好,外在的事物也好,到最後全 部都是苦、空、無我的狀態。 苦、空、無我,實際上是真正的萬法的本來實相,一旦我們通達了這樣的境界的時候,這 叫做是所謂的勝觀,這種智慧,它徹底斷除我們的貪嗔痴這些煩惱。就像是渾濁的這種水 的污染,全部去完了以後,那這個水始終都是清澈的、乾淨的、清淨的。同樣的道理,我 們心裡的各種污染通過無我的智慧來去除的話,這就是最究竟的禪定,也就是說,寂止和 勝觀雙運,或者說是明空無二,明是指的勝觀,空就是寂止,這樣的一種境界。這是我們 佛教當中才提出的,其他的宗教和世間禪修當中不一定找得到。 我們在禪修過程當中,一定要對禪修法門有興趣、有歡喜心,有了這樣的歡喜心,自己在 實際的修行當中,會投入,會去參與。在座的各位,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煩惱、情緒、痛 苦……這些的確依靠禪定能解決。我記得今天早上也發過一個微博(我不是特意發的): 草木不生的荒地,通過開墾,可以變成生機勃勃的田野;浮躁沮喪的情緒,通過禪修,可 以變成淡定柔和的心境。我自己認為,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情緒都非常可怕,有時看到 這人本身很好的,但嗔恨心上來的時候,這種憤怒、恐怖,就誰也無法阻擋,自己也不相 信自己。所以這就需要一種長期的修學才可以對治、才可以根除。 如果我們去修行,應該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定的收穫。我以前看到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 有些科學家,專門做過這樣的一個調查和培訓:五六歲的幼兒園的孩子,在經過八個星期 ,接近兩個月當中,每天做一兩次三次禪修,每一次大概20分鐘。他們禪修培訓的內容, 主要是感恩、關愛、合作等等這些話題。剛開始這些孩子還沒有正式培訓之前,讓他把一 些貼紙分給周圍的孩子的時候,他會把這些貼紙給自己關係好的朋友,而不會給其他的一 些不熟悉的或者關係不好的孩子。通過八個星期、兩個月的培訓以後,最後這些孩子們的 心已經調柔,通過禪修,他完全能夠得到一種平和,後來這些貼紙讓他們分的時候,他會 一視同仁的,根本不會因為關係好而分給誰。所以,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這是幼兒園的 孩子,但從小如果在短短的時間當中去培訓、訓練禪修的話,到最後心也會得到調柔。我 想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人,五六歲的孩子恐怕是沒有的——剛才有一個,哭了,就走了 ——我們大人的話,確實經過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這樣去培訓的話,短短的時間當中 ,通過你的修煉,一定會轉變你原來的心態。 最後,我在這裡想講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按照佛教的這種方法禪修的話,能解決自己的 人生問題、家庭問題,乃至社會和國際問題。通過禪修,心裡得到安靜的時候,那麼以貪 婪而造成的各種環保和社會的一些大的災難也可以解決,以嗔恨導致的戰爭和難民問題也 可以解決,以痴心導致的世間的各種壓力和痛苦也可以解決。所以,我想每一個人如果要 在這個世間當中過得很快樂、很自在的話,一定要長期地禪修。包括早上起來的時候5到 10分鐘之間的禪修,白天休息、工作的時候,甚至坐車、開車,以及跟朋友聊天的時候, 經常觀自己的心,掌握自己的心態。那這樣的話,雖然我們處在非常骯髒和複雜的這樣的 世界當中,但是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樣,我們每個人過的生活會更加有意義。更重要 的,有禪修境界的人,家人之間不會吵架,朋友之間也不會爭鬥。 我也希望,聽了今天的開示之後,你能不能至少在100天之內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前愛跟 家人朋友吵架的人,盡量減少;以前不愛吵架的人,盡量不吵架、不發生衝突、不發生暴 力等互相的一些衝擊。這樣以後呢,我們的生活會過得非常美滿,對整個世界來講,會營 造更美好的一個家園。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佛教禪修,帶來改變》海外開示 台灣菩提學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1.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50098731.A.30B.html
文章代碼(AID): #1SPA4hCB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