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502(上

看板Buddhism作者 (夏天樹)時間6年前 (2017/12/10 15:43),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四)歎德流通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O九O頁,第三行看起:   乙四,「歎德流通」。這是流通分裡面第四大段,歎德,讚歎大德大行的人。這一分 非常重要,裡面分成三小段。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世尊於說長行後,復以偈頌,重申前意」。這句話告訴我們,前面長行散文是釋迦 牟尼佛說法,說完之後,所說的意思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再以偈頌,偈頌相當中國的詩 詞,來重說一遍。偈頌文字少,含的意思非常豐富,這樣再說一遍,大家不覺得是重複, 世尊大慈大悲教化眾生的意思,圓滿達到。這是經中常常有這種例子,長行後面有偈頌, 就知道所說的特別重要。   「於中」,在偈頌裡面,「標明是非」,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然後 再揀別,不對的、錯誤的要把它去掉,正確的我們要接受,要依教奉行。顯是中讚歎三樁 事情,第一個,「信受求生」,第二個,「佛智難思」,第三個,「念佛得度」。這三樁 事情,頭一個,信受求生。這個法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說易行難信,修行容易,真的 不難,非常難信。這一點在我們現前的世間,念佛同學當中,我們深深的有體會世尊這幾 句話。確實,信受求生的人不多,口裡說的人不少,真正去做的人很少,並不多。這就是 什麼?難信。真信了,他哪有不接受的?接受,哪有不求生淨土的?求生淨土很簡單,真 信切願、老實念佛就行了,八個字。這八個字不容易。   釋迦牟尼佛,我們佛門的祖師,第一個祖師大德,佛法是他老人家傳下來的,就這四 個字。前面做總結,總結這一會,《無量壽經》這一會,總結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 年,總結的一句是什麼?就這四個字,希望你相信,你接受,你發願求生淨土。佛度化眾 生這個任務就圓滿了,就成功了。他為什麼不相信?為什麼不能接受?那就是福不夠。福 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下來的,不簡單,不是一世修的,多生多劫修的。這 一世,我們自己知道,過去不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   第二樁事情,佛智難思。佛的智慧我們無法想像,為什麼無法想像?其實佛智大家是 平等的,不但佛智是平等的,而且大乘經上佛說過,《圓覺經》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我們回過頭來求生淨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一點都不奇怪,為 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只是迷失了自性,墮落在三途六道,真可憐,生生世世在六道 輪迴裡面受苦受難。這一生當中也是仰賴前世的善根,為什麼?沒有前世修學的善根,你 遇不到這個機緣。我們學習這部經,講到今天「福慧始聞」,你要沒有福,你要沒有智慧 ,你怎麼會聽得到?聽到了如果你就能相信,你就能發願求生淨土,那你這會關係著你不 是一生,來生後世,你去作佛去了。這還得了嗎?真的不可思議。   第三個告訴我們方法,成佛的方法,念佛得度。真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相信極樂 世界有阿彌陀佛,真相信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只要有真信,有願望,我真想去,念這 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得度。時候到了,功夫成就了,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我們。在我們這個世 間,我們親眼所看到的,親耳所聞的,念佛往生的,不說多吧,三、四十個有。這些人表 演給我們看的。表演得最圓滿、最成功的,無過於海賢老和尚。我們把老和尚,信願持名 、往生淨土的這個照片,掛在佛堂明顯的地方,天天看老人家,天天想老人家。老人家去 了三年了,我們要趕緊追,要追上,這就對了。 1.標佛說頌   下面,科題,「標佛說頌」。經文只有八個字: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2.昔修福慧聞經   偈頌。「昔修福慧聞經」,昔是過去世。要修福,要修慧,種福修慧,你才有機會聽 到這部經,不是那麼容易的。沒有福慧的人,一生活在這個世間幾十年,沒有接觸過佛法 ,沒有讀過經典,沒有聽過經典,這種人有多少?不計其數。這裡面分成兩個小段,第一 個小段,「福慧始聞」。 (1) 福慧始聞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   這是修福、修慧的。   【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   過去、現前已經供養諸佛如來,你看到這個事情,聽到這個事情,接觸到這個事情, 這個事情是什麼?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淨土,你相信,歡喜。像前面我給大家報告的,也 是黃念祖老居士註解裡頭提到的,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早年間,在抗戰時期,他看到 《無量壽經》,從頭到尾讀一遍之後,歡喜得不得了,手舞足蹈,像跳舞一樣,歡喜,三 、四天都止不住。這樣歡喜,我們很少人聽說過,太歡喜了,為什麼?他真正懂,真的明 白了。生生世世希求脫離六道輪迴,輪迴是苦海,大乘經典學得不少,顯教、密教,宗門 、教下,統統學,有沒有把握脫離輪迴?沒有把握。遇到這部經了,照著經上給我們講的 去做,人人有把握。所以夏老一讀這部經之後,這麼容易,這些話字字句句是佛親口所說 的,不是假的,這一生肯定往生,快樂,樂了三、四天。   我們今天看到這些文字的記載,心裡想到,夏老菩薩再來,為我們表演。讓我們看到 驚訝,讓我們也能像他這麼歡喜,相信這樁事情,我今生決定得度了。得度第一個條件, 必須要知道,那就是要把五欲六塵徹底放下。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我們無量劫來,就是被這個東西纏縛住了,被這些東西,這些東西都是假的,被它欺騙了 ,以為是真的,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放不下。放不下就去不了,一定要徹底放下。誰能 放下,誰就真的歡喜,真得自在。   我們看念老註解。「首四句」,一共有八首偈,這是第一首,四句是一首,這是第一 首,總共有八首。「正明本品之品名」,這一品「福慧始聞」,品題,福慧始聞,「亦即 經中,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 ,攝取受持」。這是把經裡面的話,在此地再給我們提一番。「其中植諸善本」,植是種 植,善本是什麼?就是偈頌裡面講的「往昔修福慧」,善本是說這個。   那我們就知道,學佛的人要想往生極樂世界,不能不修福,不能不學智慧。沒福就是 沒智慧,有智慧就有福報,為什麼?有智慧就知道,該提起的要提起,該放下的要放下, 這是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很麻煩,不知道是非善惡,把惡的、把錯誤的當真的,把佛所說 的真的沒有放在心上。經讀了沒有?讀了,聽講聽了沒有?聽了,沒放下,他做不到。什 麼原因?他讀經沒讀懂,不懂,聽經沒有聽明白,不開悟。這就是往昔沒修福沒修慧,今 生遇到這個佛法,他還是痴痴呆呆的,聽了跟沒聽一樣,太可惜了。   什麼是福?佛說法四十九年,教一切大眾,福慧是根本。你沒有智慧,沒有福報,佛 也沒辦法度你。所以教導我們淨業三福,你看求福的方法,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我們做了沒有?我們懂了沒有?對父母有沒有盡孝 ?對老師恭不恭敬?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就是兩個字,就是這八個字,第 一個字孝,第二個字敬,恭敬,敬是對老師的,對師長的。一個人能孝父母,能敬師長, 有福有慧。再貧窮的人家,只要他有這兩個字,他將來的日子會愈來愈好,佛菩薩保佑他 。他要不孝父母,要不敬師長,苦難就多了。所以把這個放第一條。你看看,孝用父母來 做代表,跟我父母年齡差不多的,都應當盡孝,你的孝就圓滿了;跟我老師年齡差不多的 ,我要對老師那種恭敬態度去對他。都要用在生活上,叫修。 == 跟我父母年齡差不多的,都應當盡孝,你的孝就圓滿了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 《梵網經》菩薩戒,也是不斷重複應孝順眾生,幾乎可以說整部梵網經菩薩戒 一半建立在「孝順眾生」上,這是真正從「心地」去戒、去修。 另一半,我初步的體會是「供養」,很多條戒都在談菩薩應供養(廣義)的問題。 合起來就是「孝養」。 所以「孝養」兩個字很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體會。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0.31.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12891801.A.01F.html

12/10 20:47, 6年前 , 1F
南無阿彌陀佛
12/10 20:47, 1F

12/10 22:21, 6年前 , 2F
阿彌陀佛!
12/10 22:21, 2F

12/10 23:41, 6年前 , 3F
眤悸杧
12/10 23:41, 3F

12/11 01:38, 6年前 , 4F
南無阿彌陀佛
12/11 01:38, 4F

12/12 16:46, 6年前 , 5F
阿彌陀佛
12/12 16:46, 5F
文章代碼(AID): #1QBEMP0V (Buddhism)